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秋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4.1 10的再認識【教材分析】“10的再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1-10各數基礎上,對數字10進行更深入探究的關鍵內容。它不僅強化了學生對10這個數本身含義的精準把握,更是系統梳理數序、數的組成的重要契機,在數概念構建進程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建立“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為后續20以內數乃至更大數的學習打基礎。教材借助充滿生活味、童趣感的場景,小朋友們圍在一起唱歌跳舞,以此自然牽出數字10,激發學生興趣,喚起已有認知,借直觀畫面,凸顯10的基數意義(表示事物數量多少),建立“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和“十”之間的十進關系,發展數感,滲透數學文化。【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經前期積累,對單個數字識別比較熟練,在生活中也有零散“十個東西放一起”的經驗,可是大多停于直覺、未能升華為數學理性認知,另外,一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能力微弱,課堂學習高度依賴教師組織引導。面對新知識點,缺乏主動探究、獨立思考路徑與方法,常常坐等教師講解,難以自主發現“10個一是1個十”的規律及內涵,需教師耐心啟發、循序漸進設問,牽領他們思維前行。【教學目標】1.結合數一數、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初步建立“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2.初步體會“一”和“十”之間的十進關系,認識十位和各位的意義,初步了解十進制。3.經歷將實物抽象為模型,再由模型抽象為符號的過程,發展數感,滲透數學文化。【教學重點】結合數一數、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初步建立“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教學難點】初步體會“一”和“十”之間的十進關系,認識十位和各位的意義。【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導學案【教學環節】學習任務一:知識鏈接,課題導入。1.按順序,在田字格里寫出詩中的數。師:讓我們一起來背一首古詩:《山村》。你能把詩中的數工工整整寫到田字格中嗎?出示課件2.在 ○ 里填上“>”“<”或“=”。讓我們來做一組比較大小的小測試,出示課件。今天我們以前來學習新的知識,板書課題:10的再認識學習任務二:探究新知,素養形成。課件出示主題圖,師提問:觀察圖片,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同學們在干什么呢?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全班交流:生1:我看見許多小朋友在唱歌跳舞。生2:我看見許多小彩旗在飄揚。生3:......師:我們選擇一種事物數一數。生:10、11,一共11人。我發現:10個一組,數起來既方便又清楚。是的同學們,讓我們拿出小棒,先數出十根,捆成一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十”。“一”和“十”都是計數單位。10個“一”就是1個“十”。請同學們拿出計數器,一起來撥一撥。師提問:10中的“1”和“0”分別表示什么?生1:10中的1表示1個十,0表示個位上一個也沒有。生2:0可以不寫嗎?師提問:10和0~9這些數有什么不同?生3:0~9 是用一個數字表示的。生4:10沒有用新的數字,而是用1和0來表示的。小結歸納:10個一是1個十。10中的1表示1個十,0表示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學習任務三:隨堂小練,素養提升。1.教材P75“做一做”第1題2.教材P75“做一做”第2題3.教材P75“做一做”第3題學習任務四:課堂總結,素養達標。1.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2.素養評價(1)自我評價(2)小組評價3.課后作業(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2)預習下一節。【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以生活場景作為課堂導入,充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規律,課堂上為學生準備了充足的小棒和計數器等直觀教具,讓學生通過“擺一擺、撥一撥”的親身體驗活動來探究“10個1是一個十”的含義。在擺小棒過程中,學生們親手數出10 根小棒,再用橡皮筋捆成一捆,真切體會到10個單個的小棒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整體——“一捆”,也就是“一個十”;在使用計數器時,學生們在個位上一顆一顆地撥珠子,撥到10顆珠子時,發現可以用十位上的 1 顆珠子來表示,直觀感受到了 “滿十進一”的計數規則。這些動手操作活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扎實掌握了知識要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