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重難知識】1.兩次鴉片戰爭的比較比較項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原因 打開中國市場 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戰爭性質 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戰爭過程 侵略國家 英國 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持續時間 1840~1842年(2年) 1856~1860年(4年)侵略地域 從廣州開始,先后攻占廈門、定海、寧波、鎮江 從廣州開始,北上攻陷大沽炮臺;占領天津、控制北京城戰爭危害 條約 《南京條約》《虎門條約》等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侵略勢力 長江以南,東南沿海地區 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長江中下游地區社會性質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比較條約 《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國家 英國 俄、美、英、法 英、法賠款 賠款2100萬銀元 —— 賠款額大幅增加割地 割香港島給英國 ——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通商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增開天津為商埠其他 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認識 割地、賠款、通商是西方列強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掠奪中國的侵略方式,列強的侵略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侵略勢力不斷擴大3.比較《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比較項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相同點 都具有反封建的一面,都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都未付諸實施指導思想 古代平均思想 近代資本主義思想主要內容 主張取消一切私有財產,要求建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 承認和保護私有財產,發展工商業和資本主義經濟目標 建立絕對平等的理想社會,帶有很大空想色彩 改變太平天國的不利局面群眾基礎 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經驗的直接總結,反映農民的利益和要求,擁有廣泛的農民基礎 不是農民意識的產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必然結果,沒有引起農民階級的強烈反應作用 推動太平天國革命斗爭的發展,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 因為沒有反映農民的迫切要求:沒有取得農民的支持【拓展練習】1.馬克思在《鴉片貿易史》一書中指出:“中國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這些措施的頂點是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沒收、焚毀走私的鴉片。”在這些“非常措施”中,影響最大的是( )A.緝拿煙販 B.沒收鴉片 C.虎門銷煙 D.對英作戰2.下面是“中英正當貿易情況表”,可用于研究( )年度 英國輸華總值 中國輸英總值 中國出入境情況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1795-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1830-1833 733.50 995.03 出超261.98A.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B.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C.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3.關天培在虎門悲壯殉國,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軍。這反映了( )A.中國的獨立主權遭到破壞 B.農民階級反帝救國的強烈愿望C.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敗 D.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被迫接受協定關稅及開放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5.英國通過《虎門條約》獲得的權益不包括( )A.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B.領事裁判權C.片面最惠國待遇 D.在中國開設工廠6.下圖是中國近代史上先后被迫開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圖。它反映出西方列強侵華的特點是( )A.由內地擴大到沿海地區 B.僅限于東部沿海地區C.由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 D.沿海地區和內地同時被迫開放7.“《南京條約》簽訂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滿意的不是戰敗國而是戰勝國。”由此可知,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增加通商口岸的數量 B.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C.占領北京城,控制清王朝 D.割占更多領土8.某校學生在表演近代中國歷史劇時,有這樣的旁白:“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該歷史劇揭露的罪行是(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C.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D.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9.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這表明當時的中國( )A.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 B.“天朝上國”規制受到沖擊C.對西方列強產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10.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清朝的主要力量應付來自東南海疆的英法聯軍時,俄國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國“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侵占大片領土 B.索要巨額賠款 C.增開通商口岸 D.獲得領事裁判權11.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部法律文件,試圖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這部“法律文件”是(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國土地法大綱》12.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有關太平天國運動時寫道:“洪秀全攻占南京以后,我們更能看出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他深居宮中,務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對于政事則不放在心上。”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 )A.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 B.對人民實行殘暴的統治C.具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D.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13.完成下列探究活動,解答相關問題。活動一【看圖知史】材料一(1)寫出與圖1有關戰爭名稱和造成圖2情形的罪魁禍首。活動二【學史明理】材料二 馬克思1858年在《鴉片貿易史》中指出:“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這樣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2)據材料二,請歸納馬克思關于“這樣一個帝國(指清朝)”被打垮原因的分析。材料三 歷史學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指出:“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爭不僅是英國對中國的勝利,而且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3)據材料三,請分析“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含義。并談談你對“(這場戰爭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的理解。活動三【學史崇德】材料四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4)閱讀材料四,結合歷史人物事跡及自身實際,談談你從中獲得的感悟。1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俄國采取表面“調停”,實際支持的態度,在戰爭中,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還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馬克思材料二 中國在1840年戰爭失敗后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后果:舊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摘編自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材料三 從社會政治來說,太平天國攪亂了整個封建制度,這種攪亂是統治階級永遠無法平復的……在戊戌維新期間,金田起義常被康有為借來作為迫使皇帝變法的力量,這是用反襯來促成革新。——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材料一中俄國“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主要是指什么?材料一所述戰爭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在廣州虎門海灘銷毀鴉片,史稱“虎門銷煙”。2.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的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發動侵華戰爭,A符合題意。故選:A。3.答案:D解析:林則徐、關天培、定海三總兵、陳化成都是清朝官員,三元里人民屬于農民階級,題干材料反映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不能反映中國的獨立主權遭到破壞、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敗,排除AC;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鴉片戰爭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還沒有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排除B。故選:D。4.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80年前,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可得出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落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A項《南京條約》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北京條約》,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排除D項。故選:A。5.答案:D解析:1843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虎門條約》,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權。故選:D。6.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它反映出西方列強的侵華特點是由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鴉片戰爭時開放的通商口岸只在東南沿海,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開始深入內地,從東南沿海擴展至整個沿海地區,甲午中日戰爭后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C項正確;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而不是由內地擴大到沿海地區,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根據圖示“重慶、沙市、漢口”等通商口岸,都不屬于東部沿海城市,排除B項;1842年的《南京條約》開放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沿海城市為通商口岸,1895年的《馬關條約》開放“重慶、沙市”等內地城市為通商口岸,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B解析: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英法發動侵華戰爭,即第二次鴉片戰爭。故選B項。8.答案:B解析:據題干“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題干中的“夏宮是指圓明園,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無關,排除A項;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并沒有火燒圓明園,排除C項;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和火燒圓明園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天津條約》。材料分析 “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 “夷”曾是中國對外國的蔑稱而當清政府戰敗后,清政府由于外西方先述因家的懼怕而不敢再提“爽”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國”自居,故選B錯項分析 “平等”與史實不符,排除A;“崇拜心理”未體現,排除C;D項材科未體現,排除10.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俄國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和所學知識可知,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所以,俄國“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領土,A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索要巨額賠款和增開通商口岸的是英法等國,排除BC項;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1.答案:A解析:據題干“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部法律文件,試圖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它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這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A項正確;洪仁玕的《資政新篇》,內容主張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排除B項;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南京臨時政府為維護民主共和政體,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排除C項;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排除D項。故選A項。12.答案:D解析:據題干“我們更能看出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和所學知識可知,洪秀全在攻占南京后,沒有專注于新政權的建設和社會改革,而是沉迷于個人的享樂和權力的象征。這種行為反映了農民階級在掌握權力后可能出現的局限性,即容易陷入傳統的皇權思想和享樂主義,而非積極推動社會變革,D項正確;題目材料主要描述了洪秀全的個人行為和心態,并未直接涉及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政府統治的打擊程度,排除A項;題目材料并未提及太平天國對人民的統治方式或態度,而是專注于洪秀全個人的享樂和權力追求,排除B項;雖然太平天國運動確實與宗教密切相關,但題目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洪秀全的個人行為和心態,并未直接體現其宗教迷信色彩,排除C項。故選D項。13.答案:(1)戰爭:鴉片戰爭;罪魁禍首:英法聯軍。(2)原因:統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遠離世界發展潮流。(3)含義: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理解:這里的勝利不單是軍事上的勝利,是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勝利(或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勝利)。(4)感悟:林則徐虎門銷煙,不畏強敵,勇于反抗,不怕犧牲,不屈不撓,我們應該學習林則徐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戰爭:根據材料“圖1某戰爭形勢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圖1有關的戰爭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罪魁禍首:根據材料“圓明園殘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造成圖2情形的罪魁禍首是英法聯軍。(2)原因:根據材料“不顧時勢,仍然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這種愚昧自大和固步自封的態度,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最終導致落后就要挨打的結果。馬克思認為“這樣一個帝國(指清朝)”被打垮原因是統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遠離世界發展潮流。(3)含義:根據材料“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意思是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勝利不單是軍事上的勝利,應該是包括政治制度的先進,經濟發展的進步,科技的實力等等都勝于古老的東方,是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勝利(或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勝利)。(4)感悟: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結合林則徐收繳鴉片、虎門銷煙的史實,以及他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作答。如:林則徐虎門銷煙,不畏強敵,勇于反抗,不怕犧牲,不屈不撓,我們應該學習林則徐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14.答案:(1)是指: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原因:階級矛盾激化;外國勢力的入侵等。(3)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客觀上促進了政治革新運動。(4)任務:反封建和反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