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學評一體化】7.1.1 燃料的燃燒 課件+教學設計+分層作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學評一體化】7.1.1 燃料的燃燒 課件+教學設計+分層作業

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課題1 燃料的燃燒 第1課時
(人教版)九年級

01
學習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了解燃燒的概念,并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01
02
通過實例探究與分析,了解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03
學習安全消防常識,認識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新知導入
燒烤
冶煉金屬
燒制陶瓷
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燃燒的發生需要什么條件呢 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燃燒嗎?什么是燃燒?
探究新知
認識燃燒
任務一
酒精
紅磷
木炭

石頭
玻璃
可燃燒
不可燃燒
燃燒的定義
鐵在氧氣中燃燒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硫在氧氣中燃燒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
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探究新知
燃燒的條件
步驟一:在一個500 mL燒杯中加入300 mL熱水,將一塊黃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一個金屬蓋內并放入熱水中。然后在燒杯上蓋上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塊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
小貼士
白磷:燃燒所需最低溫度40℃
紅磷:燃燒所需最低溫度240℃
探究燃燒的條件
任務二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銅片上白磷燃燒
紅磷沒有燃燒
水中白磷沒有燃燒
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燃燒的條件
燃燒需要氧氣
探究新知
燃燒的條件
步驟二:用導管對準燒杯熱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觀察現象。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燃燒的條件
白磷在水中燃燒
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
探究新知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著火點)
!缺一不可!
燃燒的條件
探究新知
著火點:
可燃物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物質 著火點(℃)
白磷 40
紅磷 260
木材 240~270
木炭 320~400
無煙煤 600~700
注意:
(1)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2)著火點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與可燃物的性質有關,一般情況下某物質的著火點是固定的。
(3)燃燒的定義是一種狹隘的概念,并不是物質燃燒都需要氧氣參與,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探究新知
燃料燃燒的調控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這樣的情況:做飯時,有時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就需要調節一下灶具的進風口,這是為什么呢
當氧氣不充足時,燃料不能充分燃燒,產生黑煙,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質。
合理調控燃燒
合理調控燃燒
任務三
探究新知
如果遇到火災,那么該如何滅火呢?
火亦可
帶來損失
火可以
造福人類
明確滅火的原理
任務四
探究新知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的蔬菜;
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
油罐著火時需用水噴淋,使罐體降溫;
在森林中或森林與村莊之間設置防火隔離帶
思考:下面是一些防火和滅火的措施,試分析其應用的原理。
隔絕氧氣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清除可燃物
探究新知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氣(或空氣)。
3.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
著火點。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燃燒的條件
滅火的原理
缺一不可
滿足其一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實驗裝置
現象
分析
蠟燭熄滅
蠟燭繼續燃燒
蠟燭熄滅
隔絕氧氣(或空氣)
同時具備燃燒的三個條件
產生的CO2隔絕了氧氣(或空氣)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簡易滅火器發生的化學反應:
2HCl +Na2CO3=2NaCl+H2O+CO2↑
探究新知
噴射二氧化碳及泡沫,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水基型滅火器
干粉滅火器
二氧化碳滅火器
壓縮二氧化碳,用來撲滅油、氣等引起的失火
噴射二氧化碳,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引起的失火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課堂練習
1. 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
B. 燃燒屬于化學反應,爆炸也一定屬于化學反應
C. 化學反應常伴隨能量變化,燃燒是一種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
D. 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C
課堂練習
2.俗話說“人要實心,火要空心”。下列對“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B.隔絕空氣
C.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移除木柴使火熄滅
A
課堂練習
3. 遭遇火災或發現火險隱患時應科學應對。下列不合理的是 (   )
A. 鍋中熱油著火,用鍋蓋蓋滅
B. 發現家里燃氣泄漏,迅速關閉氣閥并打開門窗通風
C. 將電動助力車放在臥室內充電
D. 火災現場煙霧較濃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貼近地面逃離
C
課堂練習
4.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升溫至260℃的過程中,僅③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
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
比白磷的高
C.對比②③,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D.④未燃燒,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
D
課堂練習
5.如圖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簡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的熱水只是起到提高溫度的作用
B.圖2中的白磷換成紅磷也會有同樣的現象
C.圖1中的實驗不能比較紅磷和白磷著火點的高低
D.圖1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沒有與氧氣接觸
D
課堂總結
滅火的原理
板書設計
課題1 燃料的燃燒 第1課時
一、燃燒
1.燃燒:指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溫度要達到該物質的著火點。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題1 燃料的燃燒 第1課時 分層作業設計
基礎練習
1. 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其主要的滅火原理是(  )
A.隔絕空氣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熄,原理是隔絕空氣或氧氣。故選:A。
2.下列成語能體現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滅火的是(  )
A.抱薪救火 B.杯水車薪 C.火上澆油 D.釜底抽薪
【答案】D
【解析】解:A、抱薪救火是增加了可燃物,不符合題意;
B、杯水車薪指雖然是水能滅火,但用量太少而無濟于事,既不能覆蓋柴火使其隔絕空氣,也不能使溫度迅速下降到著火點以下,也就不能滅火了,不符合題意;
C、火上澆油是增加了可燃物,不符合題意;
D、釜底抽薪可以清除可燃物,符合題意;故選:D。
3.火災救援離不開化學知識,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線前清理出一片隔離帶,大火會逐漸熄滅。該滅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絕氧氣 B.隔離可燃物 C.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D.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使燃燒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燒。故選B。
4.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②對比說明物質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
B.①中使溫度達到白磷著火點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
D.①③對比說明紅磷著火點高于白磷
【答案】C
【解析】①②對比說明物質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①中使溫度達到白磷著火點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燒杯中的熱水可以提高溫度,也可以隔絕空氣的作用;①白磷燃燒,③紅磷不燃燒可以說明紅磷著火點高于白磷。故選C。
5.下列滅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絕氧氣原理的是( )
A. 吹滅蠟燭 B. 用燈帽蓋滅酒精燈 C. 關閉爐具閥門 D. 用高壓水槍滅火
【答案】B
【解析】A、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是利用了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的滅火原理,故A錯誤;B、用燈帽蓋滅酒精燈,是利用了隔絕空氣的滅火原理,故B正確;C、關閉爐具閥門,是利用了清除或隔離可燃物的滅火原理,故C錯誤;D、用高壓水槍滅火,是利用了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的滅火原理,故D錯誤;故選B。
6.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電動車應利用充電樁充電,以免引發火災
B.不因好奇點燃楊絮柳絮,以免發生危險
C.高層樓房發生火災時,立即乘電梯逃生
D.避免將燃著的煙頭等物品扔進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
【答案】C
【解析】A、電動車應利用充電樁充電,以免引發火災 ,故A正確;B、楊絮柳絮屬于易燃物,不因好奇點燃楊絮柳絮,以免發生危險,故B正確;C、高層樓房發生火災時,線路容易被燒毀或斷電,乘坐電梯易發生觸電,另外電梯運作會產生煙囪效應,會造成窒息,故不能立即乘電梯逃生,故C錯誤;D、下水道可能因物質腐爛產生可燃性氣體,避免將燃著的煙頭等物品扔進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故D正確;故選C。
7.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室內起火應迅速打開所有門窗通風
B.電器起火應立即用水滅火
C.圖書檔案著火不能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
D.將煤塊粉碎后再燃燒是為了使其燃燒更充分
【答案】D
【解析】解:A、室內起火不能迅速打開所有門窗通風,會導致空氣流動燃燒更旺,說法錯誤;B、電器起火不能立即用水滅火,會造成觸電,說法錯誤;C、圖書檔案著火可以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不會造成圖書損毀,說法錯誤;D、煤塊粉碎后再燃燒,可以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是為了使其燃燒更充分,說法正確;故選:D。
8.汽油是一種易燃物,裝有汽油的箱子應有如圖所示標志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汽油是一種易燃物,裝有汽油的箱子應有當心火災﹣﹣﹣易燃物質標志。
A、圖為有毒品標志,故錯誤。
B、圖為節水標志,故錯誤。
C、圖為腐蝕品標志,故錯誤。
D、圖為易燃液體標志,故正確。故選:D。
9.合理運用燃燒與滅火的原理,對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1)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的原理是   ,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燃燒起來,可用的滅火方法是  。
(2)著火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跑離著火區域逃生,理由是   (選擇序號填空)。
A.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灼傷呼吸道
B.濕毛巾會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
【答案】(1)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用濕抹布撲蓋。(2)AC。
【解析】(1)用水撲滅是因為降低了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可用濕抹布鋪蓋,利用了即可以隔絕空氣,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故填: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用濕抹布撲蓋。
(2)水蒸發吸熱,所以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灼傷呼吸道;但是濕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氣體受熱溫度升高,密度減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故填:AC。
10.某校五樓寢室,學生熄燈就寢后,一同學違規點蠟燭看書,不小心引燃蚊帳,導致火災.就此事件回答下列問題:
(1)從物質燃燒的條件看,蚊帳是 。
(2)該同學慌忙打開房門,致使火勢迅速擴大,其原因是 。
(3)同寢室同學驚醒后,一邊撥打“119”,一邊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確的是____(填序號).
A.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 B.跳樓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將大火撲滅,水滅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氣(或有了充足的氧氣或空氣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或降低溫度).
【解析】(1)蚊帳可以燃燒是可燃物,蚊帳燃燒具備了燃燒具備的條件;
(2)打開門窗,空氣流通致使氧氣量增加,會導致火勢更猛;
(3)寢室著火后不要慌張,應及時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撥“119”,及時組織同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離,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樓.
(4)水蒸發會帶走熱量,水滅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或降低溫度)。能力提升
1.下列滅火方法正確的是( )
A. 電器著火,用水澆滅 B. 酒精燈打翻著火,用濕抹布撲滅
C. 室內起火,開窗通風 D. 炒菜時油鍋著火,用滅火器撲滅
【答案】B
【解析】A、電器著火,用水澆滅容易觸電,應先關閉電源,A錯誤。
B、酒精燈打翻著火,用濕抹布撲滅,B正確。
C、室內起火,開窗通風會加劇火勢,C錯誤。
D、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D錯誤。
故選:B。
2.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
B. “釜底抽薪”蘊含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不一定燃燒
D. 篝火晚會時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燒
【答案】A
【解析】A、燃燒是一種劇烈的、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說法錯誤;
B、“釜底抽薪”蘊含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說法正確;
C、物質燃燒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達到物質燃燒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不一定燃燒,說法正確;
D、篝火晚會時架空火柴,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燒,說法正確;
答案:A。
3.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紅磷的著火點是。如圖為某實驗示意圖,有關該實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只有銅塊上的白磷燃燒 B.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
C. 熱水的作用既提供熱量又隔絕空氣 D. 升高水的溫度,銅塊上的紅磷也能燃燒
【答案】D
【解析】A、由圖示裝置可知,銅塊上的白磷能接觸到氧氣,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所以只有銅塊上的白磷燃燒,故A正確。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氣,達到了燃燒的條件,白磷會燃燒,故B正確。
C、熱水的作用既提供熱量又隔絕空氣,故C正確。
D、由于水的沸點是,升高水的溫度,也達不到紅磷的著火點,紅磷也不會燃燒,故D錯誤。
故選:D。
4.依據如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先通入空氣,再點燃酒精燈,發現b中硫燃燒。實驗過程②:停止通空氣,改通氧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B.該裝置還缺少對尾氣的處理
C.去掉裝置a就無法驗證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D.對比①②兩個實驗過程b中的實驗現象,證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答案】C
【解析】解:A.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選項說法正確;
B.硫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氣體,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會造成污染,所以該裝置還缺少對尾氣的處理,選項說法正確;
C.b裝置停止通空氣,改通氧氣,不加熱時硫不燃燒,加熱時硫發生燃燒,對比可知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選項說法錯誤;
D.對比①②兩個實驗過程b中的實驗現象可知,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證明氧氣具有助燃性,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
5.下列幾種常用的滅火方法及滅火原理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例 滅火方法 滅火原理
A 油鍋著火 用水澆滅 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B 液化氣起火 關閉閥門 隔絕空氣
C 住宅失火 用高壓水槍滅火 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D 森林著火 砍伐出隔離帶 移走可燃物
【答案】D
【解析】A、炒菜的油鍋著火加水會導致火勢更大,應用鍋蓋蓋滅,錯誤;B、液化氣起火關閉閥門是隔絕可燃物從而起到滅火的作用,錯誤;C、住宅失火用高壓水槍滅火是因為水使溫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錯誤;D、森林著火后砍伐出隔離帶屬于通過移走可燃物從而起到滅火的作用,正確。故選D。
6.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電器失火立即用水滅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為了隔絕空氣
C.剪燭芯使蠟燭熄滅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撲滅圖書、檔案等物的失火,應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
【答案】A
【解析】A、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不能澆水否則會引起觸電,選項錯誤;B、白磷著火點很低只有40℃,在空氣中與氧氣接觸很容易自燃,故放入水中,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選項正確;C、剪燭芯使蠟燭熄滅,是因為燭芯是可燃物,剪斷后沒有了可燃物則燃燒停止,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選項正確;D、撲滅圖書、檔案等物的失火,由于圖書和檔案需要盡可能保存完好,故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這樣滅火后不留痕跡,有利于圖書和檔案的保存,選項正確;答案為:A。
7.為強化安全意識,某學校開學第一課是消防安全知識講座。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B.廚房內天然氣泄露,立即打開排氣扇
C.高層樓房著火,立即乘坐電梯逃離
D.家用電器著火,用水撲滅
【答案】A
【解析】A、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可以隔絕氧氣,故選項正確;B、發現廚房天然氣泄露,不能立即打開排氣扇,因為天然氣與氧氣混合達到一定程度時遇明火會發生爆炸,故選項錯誤;C、高層樓房起火時,容易燒壞電線,從而使電梯不能運行,所以著火時不要乘坐電梯,故選項錯誤;D、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澆滅,因為自然界的水能導電,容易引發觸電事故,故選項錯誤。故選:A。
8.如圖是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得到了以下實驗事實:
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其中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著火點才能燃燒,應控制其它條件相同,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溫度不同,其它條件相同,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著火點才能燃燒。故選:B。
9.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Ⅰ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的現象是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設計實驗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銅片上的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實驗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2)更加直觀地說明燃燒需要氧氣(3)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4)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
【解析】(1)實驗Ⅰ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控制的變量為氧氣,兩者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反應為磷和氧氣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實驗Ⅱ中,通入氧氣前,水中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后,水中磷也能燃燒,該實驗目的是更加直觀地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3)銅片上的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不符合燃燒的條件。
(4)實驗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
10.依據事實,通過比較、推理等可以總結歸納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燒的條件,圖中缺少的一個條件是   ;
(2)圖B所示的滅火原理是   ;
(3)點燃篝火時,常將木柴架空以促進燃燒,是利用了增大   的方法;
(4)汽車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存在安全隱患。有人因在停駛且緊閉門窗的車內開著空調睡覺而中毒身亡,這種中毒俗稱“煤氣中毒”。其原因是當燃料不充分燃燒時,不但消耗氧氣,而且生成一種有毒氣體   排放到車內造成的。
【答案】(1)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燃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4)一氧化碳。
【解析】解:(1)圖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燒的條件,圖中缺少的一個條件是可燃物。故答案為:可燃物;
(2)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的滅火原理是與氧氣(空氣)隔絕;故答案為:隔絕氧氣(或空氣);
(3)將木柴架空增大的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以促進燃料燃燒;故答案為:燃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4)當燃料不充分燃燒時,不但消耗氧氣,而且生成一種有毒氣體﹣﹣一氧化碳排放到車內造成的;故答案為:一氧化碳。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題1 燃料的燃燒 第1課時 分層作業設計
基礎練習
1. 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其主要的滅火原理是(  )
A.隔絕空氣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2.下列成語能體現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滅火的是(  )
A.抱薪救火 B.杯水車薪 C.火上澆油 D.釜底抽薪
3.火災救援離不開化學知識,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線前清理出一片隔離帶,大火會逐漸熄滅。該滅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絕氧氣 B.隔離可燃物 C.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D.以上都有
4.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②對比說明物質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
B.①中使溫度達到白磷著火點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
D.①③對比說明紅磷著火點高于白磷
5.下列滅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絕氧氣原理的是( )
A. 吹滅蠟燭 B. 用燈帽蓋滅酒精燈 C. 關閉爐具閥門 D. 用高壓水槍滅火
6.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電動車應利用充電樁充電,以免引發火災
B.不因好奇點燃楊絮柳絮,以免發生危險
C.高層樓房發生火災時,立即乘電梯逃生
D.避免將燃著的煙頭等物品扔進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
7.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室內起火應迅速打開所有門窗通風
B.電器起火應立即用水滅火
C.圖書檔案著火不能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
D.將煤塊粉碎后再燃燒是為了使其燃燒更充分
8.汽油是一種易燃物,裝有汽油的箱子應有如圖所示標志中的(  )
A. B. C. D.
9.合理運用燃燒與滅火的原理,對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1)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的原理是   ,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燃燒起來,可用的滅火方法是  。
(2)著火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跑離著火區域逃生,理由是   (選擇序號填空)。
A.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灼傷呼吸道
B.濕毛巾會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
10.某校五樓寢室,學生熄燈就寢后,一同學違規點蠟燭看書,不小心引燃蚊帳,導致火災.就此事件回答下列問題:
(1)從物質燃燒的條件看,蚊帳是 。
(2)該同學慌忙打開房門,致使火勢迅速擴大,其原因是 。
(3)同寢室同學驚醒后,一邊撥打“119”,一邊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確的是____(填序號).
A.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 B.跳樓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將大火撲滅,水滅火的原理是 。
能力提升
1.下列滅火方法正確的是( )
A. 電器著火,用水澆滅 B. 酒精燈打翻著火,用濕抹布撲滅
C. 室內起火,開窗通風 D. 炒菜時油鍋著火,用滅火器撲滅
2.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
B. “釜底抽薪”蘊含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不一定燃燒
D. 篝火晚會時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燒
3.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紅磷的著火點是。如圖為某實驗示意圖,有關該實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只有銅塊上的白磷燃燒 B.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
C. 熱水的作用既提供熱量又隔絕空氣 D. 升高水的溫度,銅塊上的紅磷也能燃燒
4.依據如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先通入空氣,再點燃酒精燈,發現b中硫燃燒。實驗過程②:停止通空氣,改通氧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B.該裝置還缺少對尾氣的處理
C.去掉裝置a就無法驗證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D.對比①②兩個實驗過程b中的實驗現象,證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5.下列幾種常用的滅火方法及滅火原理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例 滅火方法 滅火原理
A 油鍋著火 用水澆滅 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B 液化氣起火 關閉閥門 隔絕空氣
C 住宅失火 用高壓水槍滅火 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D 森林著火 砍伐出隔離帶 移走可燃物
6.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電器失火立即用水滅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為了隔絕空氣
C.剪燭芯使蠟燭熄滅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撲滅圖書、檔案等物的失火,應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
7.為強化安全意識,某學校開學第一課是消防安全知識講座。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B.廚房內天然氣泄露,立即打開排氣扇
C.高層樓房著火,立即乘坐電梯逃離
D.家用電器著火,用水撲滅
8.如圖是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得到了以下實驗事實:
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其中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9.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Ⅰ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的現象是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設計實驗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銅片上的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實驗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0.依據事實,通過比較、推理等可以總結歸納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燒的條件,圖中缺少的一個條件是   ;
(2)圖B所示的滅火原理是   ;
(3)點燃篝火時,常將木柴架空以促進燃燒,是利用了增大   的方法;
(4)汽車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存在安全隱患。有人因在停駛且緊閉門窗的車內開著空調睡覺而中毒身亡,這種中毒俗稱“煤氣中毒”。其原因是當燃料不充分燃燒時,不但消耗氧氣,而且生成一種有毒氣體   排放到車內造成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基于新課標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課題內容 課題1 燃料的燃燒 第1課時
教學分析 課標解析: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燃燒的條件,理解燃燒和滅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意義。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燃燒條件的探究。認識物質的變化過程伴隨著能量變化。結合實例認識合理利用、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性。跨學科實踐活動: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認識化學在解決與資源、能源、環境相關的問題中的作用。了解天然氣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知道資源開發、能源利用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樹立環保意識。結合實例,從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認識資源的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的開發,理解化學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了解酒精等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知道人類生存與發展會面臨來自環境、能源、資源方面的危機與不確定性挑戰。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上冊教材的最后一個部分。它既是對化學變化中具體知識傳授模式的繼承,又是對其的豐富和完善。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本課題從生活中常見的幾幅圖畫入手,體現從遠古時代燃燒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到現代生活和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說明了燃燒和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本課題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燒的條件和原理,通過實驗來探討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論,使學生認識到:對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解釋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來源于科學知識和原理。本課題內容位于本冊教材最后,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知識相聯系,突出化學在科技、生活、社會中的作用,體現了化學的應用價值,體現了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本節內容對于以前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對于以后的知識起鋪墊的作用,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現象,也聽說過火災的一些報道,在學習氧氣時又觀察了木炭、紅磷、硫、鐵絲、蠟燭等物質的燃燒,知道燃燒發生時首先有可燃物、有氧氣,所以說學生對燃燒的定義已經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經驗也幫助學生了解燃燒是有條件的,只不過還沒有形成系統、規范的概念而已,所以通過實驗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會很容易掌握燃燒的定義及燃燒的條件等問題的。
學習目標 1. 了解燃燒的概念,并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2. 通過實例探究與分析,了解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學習安全消防常識,認識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達成評價 學生能夠了解燃燒的概念,認識物質燃燒需要的條件,知道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重難點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點: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
先行組織 學生對燃燒的認識、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燃料的燃燒等。
問題與活動 活動設計: 1.創設情境,構建項目,引入課題。 【引入】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們從用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逐步發展到冶煉金屬、燒制陶瓷等。燃燒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項目任務一:認識燃燒 【交流討論】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燃燒嗎?什么是燃燒? 【討論】根據經驗我們知道,有的物質可以燃燒,如酒精、紅磷、木炭等;有的物質不能燃燒,如水、大理石等。只有可燃物才能發生燃燒,可燃物是燃燒發生的條件之一。 【回顧】鐵絲、木炭、蠟燭、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交流討論】同學們根據燃燒時的現象,能說一下什么是燃燒嗎?可燃物燃燒一般都有什么特點呢? 【總結與交流】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項目任務二:探究燃燒的條件 【交流討論】只要是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燒嗎?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實驗探究】演示實驗 步驟一:在一個500 mL燒杯中加入300 mL熱水,將一塊黃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一個金屬蓋內并放入熱水中。然后在燒杯上蓋上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撮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塊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 【實驗資料】白磷:燃燒所需最低溫度40℃;紅磷:燃燒所需最低溫度240℃。 【實驗現象】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沒有燃燒,水中白磷沒有燃燒。 【討論】 (1)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總結與交流】 (1)不同的物質燃燒時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不同,物質燃燒時溫度必須要達到該物質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2)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氧氣。 步驟二:用導管對準燒杯熱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觀察現象。 【總結】熱水中的白磷也燃燒了,說明物質燃燒確實需要氧氣(或空氣)。 【討論】根據生活經驗和實驗,你能總結出物質的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嗎? 【總結與交流】由此可見,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強調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講解】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對于某物質來說是固定不變的,一般不能升降著火點。如: 通常情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 物質白磷紅磷木材木炭無煙煤著火點/℃40240250~330320~400700~750
【思考】燒烤時,為什么要先用木柴、木屑引火?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這樣的情況:做飯時,有時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就需要調節一下灶具的進風口,這是為什么呢 項目任務三:合理調控燃燒 【講解】當氧氣不充足時,燃料不能充分燃燒,產生黑煙,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質,使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要考慮:燃燒時要有足夠的空氣(氧氣),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等等。合理調控燃燒等化學反應,對于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任務四:明確滅火的原理 【過渡】燃燒是一把雙刃劍,生活中合理利用燃燒能給人類帶來益處,但是燃燒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發生火災,此時人們應當怎樣滅火呢? 【學生活動】 下面是一些防火和滅火的措施,試分析其應用的原理。 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的蔬菜—隔絕氧氣 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油罐著火時需用水噴淋,使罐體降溫—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在森林中或森林與村莊之間設置防火隔離帶—清除可燃物 【講解總結】滅火的原理就是要破壞燃燒的條件,即:清除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降低溫度至物質的著火點以下。 【思考】滅火時這三個條件也是缺一不可嗎?為什么? 【講解】利用其中一個原理即可滅火。 【實驗探究】通過演示實驗進一步驗證滅火原理。 點燃3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只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后向一個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總結與分析】 現象分析I火焰熄滅燒杯隔絕空氣II正常燃燒同時具備燃燒的三個條件III火焰熄滅生成的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比空氣重,隔絕了空氣
【實驗探究】滅火器的原理 裝置正立時放在小試管中的濃鹽酸與放在吸濾瓶中的碳酸鈉溶液不接觸,當裝置傾斜倒置時,兩種藥品接觸,發生反應。 【實驗原理】2HCl +Na2CO3=2NaCl+H2O+CO2↑,產生的二氧化碳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噴出的混有二氧化碳的液體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講解】泡沫滅火器:噴射二氧化碳及泡沫,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干粉滅火器:壓縮二氧化碳,用來撲滅油、氣等引起的失火; 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噴射二氧化碳,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引起的失火。 【視頻】若發生火災應如何逃生? 教學評價 結合生活經驗,知道有些物質可以燃燒,有些物質不能燃燒,總結出燃燒需要可燃物。 通過演示實驗,知道燃燒是需要達到物質的著火點,能夠明確控制變量實驗的實驗步驟與各種變量。 通過水下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燃燒的對照實驗,知道氧氣也是燃燒的條件之一,提高觀察實驗,總結結論的能力。 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知道合理利用燃料對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節約資源,合理利用。 根據生活經驗與燃燒的條件,能夠總結出滅火的原理,通過演示實驗進一步明確滅火的原理,知道滅火器的原理,能夠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滅火器。 6.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認識燃燒,知道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能夠懂得合理利用資源,培養節約資源的意識,提高實驗能力。
遷移運用(當堂檢測): 1. 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 B. 燃燒屬于化學反應,爆炸也一定屬于化學反應 C. 化學反應常伴隨能量變化,燃燒是一種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 D. 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2.俗話說“人要實心,火要空心”。下列對“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確的是( A ) A.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B.隔絕空氣 C.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移除木柴使火熄滅 3. 遭遇火災或發現火險隱患時應科學應對。下列不合理的是 (  C  ) A. 鍋中熱油著火,用鍋蓋蓋滅 B. 發現家里燃氣泄漏,迅速關閉氣閥并打開門窗通風 C. 將電動助力車放在臥室內充電 D. 火災現場煙霧較濃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貼近地面逃離 4.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升溫至260℃的過程中,僅③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D ) 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 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 C.對比②③,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D.④未燃燒,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 5.如圖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簡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圖1中的熱水只是起到提高溫度的作用 B.圖2中的白磷換成紅磷也會有同樣的現象 C.圖1中的實驗不能比較紅磷和白磷著火點的高低 D.圖1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沒有與氧氣接觸
成果集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天等县| 许昌市| 罗江县| 渭南市| 罗山县| 高雄市| 大连市| 湖北省| 遂川县| 德惠市| 苏尼特左旗| 墨江| 礼泉县| 安西县| 威宁| 乐平市| 通州区| 张家港市| 双江| 冕宁县| 台中县| 麟游县| 南涧| 泽州县| 吉林市| 敖汉旗| 綦江县| 永靖县| 比如县| 锦屏县| 英德市| 泗水县| 天门市| 太和县| 乌兰县| 颍上县| 淮南市| 平武县| 西峡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