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復操作用循環一、教材分析(一)本節的作用和地位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出自《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教學指南 身邊的算法 五年級全一冊》,身邊的算法 五年級全一冊中第二單元“算法結構與描述”第7課《重復操作用循環》。在初步了解算法的基本含義及其應用之后,本單元的主要任務是認識、學習算法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順序結構、循環結構和分支結構。利用這三種基本結構可以組成各種不同的算法。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通常可以用自然語言、流程圖等進行描述。自然語言靈活性比較高,描述起來比較簡單,但有時會顯得不夠嚴謹。流程圖用特定的圖框和流程線來表達操作步驟和先后順序,讓思維過程具體化,更加直觀、易于理解,貼近程序實現的方法。算法描述時,首先用自然語言對問題的核心步驟進行描述,再用流程圖對算法做更嚴謹的描述。恰當的算法描述便于認識、分享和實現問題解決的思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帶領學生認識流程圖中每種圖框的含義,初步認識三種基本控制結構的流程圖表示方式,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二)本節主要內容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在紅綠燈路口過馬路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回顧并描述其中的步驟,從而進一步認識算法的順序結構,并引入循環結構,讓學生能看懂相應的流程圖。二、學情分析通過本單元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分析生活中的實例,初步了解算法的概念,認識了三種基本控制結構中的順序結構和分支結構,了解流程圖中不同框圖、流程線的含義,掌握了繪制順序結構和分支結構流程圖的方法,能使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步驟。學生能分析算法結構中的判斷條件,但缺少綜合應用順序結構和分支結構的經驗,還需加強對生活實例中算法基本結構的認識與應用。三、教學目標1.利用自然語言描述和流程圖描述算法,提升在分析問題時選擇合適方式描述算法的意識。(信息意識)2.通過對路口紅綠燈的觀察,認識其中存在的重復規律與循環結構。(計算思維)3.通過采用流程圖描述過紅綠燈路口的過程,認識流程圖的相關符號,掌握使用在線工具繪制循環結構的流程圖的方法。(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4.借助過馬路事件的實例分析,了解交通信號燈時長設置的作用和意義,意識到算法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將算法思想遷移到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信息社會責任)四、重點和難點分析(一)教學重點通過對路口紅綠燈的觀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重復規律與循環結構。(二)教學難點用流利語言和流程圖描述帶有循環結構的算法。五、教學準備網絡通暢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微課教學資源,學生教學輔助平臺(或網站)。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提問:同學們!平時在有紅綠燈的路口你是怎么過馬路的?都有哪些步驟呢? 2.播放安全過馬路的視頻。 觀看視頻,由過馬路這一生活實例中分析其中蘊含的算法。 通過紅綠燈路口這一生活實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新知 任務一:描述算法 1.用完整流利語言說出過紅綠燈路口的步驟。 2.用流程圖描述過紅綠燈路口的算法。 小結:過紅綠燈路口是一個按順序依次執行各個步驟的順序結構。 提問:在這個步驟中,有哪些動作需要多次反復進行呢? 在算法描述中,把這種需要重復執行指定步驟的算法結構稱為循環結構,也叫重復結構。 提問:對比上節課的分支結構,你發現了什么? 進一步思考:回想路口機動車信號燈的交替變換,在紅、綠、黃信號燈的交替變換中,有哪些循環結構呢? 展示紅綠燈交換的原理。 完成任務一,展示交流活動。 思考并分享 循環操作可以重復執行某個步驟,條件判斷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 通過分析過馬路的步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使用兩種描述方式描述算法,提升在分析問題時選擇合適、有效率方式描述算法的意識。 通過對比分析,更深入地理解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的特點。拓展應用 1.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循環結構呢?他們的循環的步驟是什么? 2.以熱水壺水溫達到100 ℃自動斷電為例,進一步理解循環結構。 任務二:小組討論交流 分析熱水壺自動斷電的算法,打開在線繪制平臺,繪制描述熱水壺的工作過程的流程圖。 3.出示新思考:不同路口的交通信號燈,在不同時段,紅綠燈的時長往往是不一樣的。 展示紅綠燈時長設置的視頻。 任務三:完善流程圖 小組討論紅綠燈時長設置的算法,完善流程圖 1.討論交流生活中運用算法的循環結構的例子。 2.分析熱水壺自動斷電一例中的循環條件。用在線平臺繪制流程圖。 3.觀看視頻,思考紅綠燈時長設置的意義和價值。 通過生活中運用循環結構的事例,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循環結構的算法。可以引入熱水壺、冰箱、掃地機器人等生活事例。 分析熱水壺自動斷電的算法,加深對循環結構的理解。 通過分析交通信號燈時長設置的算法,意識到算法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歸納總結 知識升華 1.空調制冷過程的算法中的循環結構是什么?循環條件是什么? 2.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1.用流程圖畫出空調制冷的算法,分析循環條件 2.完成數字化平臺中的問卷和課堂練習。 學習了循環結構之后,通過平時對生活現象觀察,體會算法描述的作用,了解其中的循環控制條件和循環規律。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 通過測試和自評,了解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板書設計重復操作用循環紅綠燈路口過馬路二、循環結構:循環體、循環條件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