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勸學》說課稿問好: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夏欣,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勸學》,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一說教材分析《勸學》選自教育部統編版教材高中必修上第六單元的第10課,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學習之道”為主題,學生通過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要求準確把握和評價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理解闡述觀點的方法和邏輯,學習其有針對性地表達觀點。學會發現問題,從合適的角度以恰當的方式闡述自己的看法。本單元學習任務群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人文主題是學習之道,即是把握學習的價值、意義、原則和方法,通過讀書和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借助理性思維,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議論文,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取譬設喻,生動而深刻地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應持有的態度,說明學習可以增長才干,培養品德,以及學習必須勤于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道理。二說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對文言文有一定的鑒賞能力,但尚待提升。理解文言文往往停留在表層大意上,對于文言文深層內涵以及藝術特色等感悟不深。三說教學目標1、借助課下注釋以及相關資料,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2、理解文章從多個角度論證中心論點的方法,學習并運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并在寫作中加以運用。3、學習并培養荀子所論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培養尊師重道的思想,樹立謙虛好學的態度。4、課外拓展:“力學篤行”話題探究。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1、體會論證邏輯魅力,感受思辨與表達之美。2、把握文言文主旨,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和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系。難點:學習并培養荀子所論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培養尊師重道的思想,樹立謙虛好學的態度。五說教法學法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教法:精講點撥法、思辨分析法。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六說教學過程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創設情境:小坤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什么東西一學就會,但是他比較懶惰,只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別的事情怎么說都不會去做。學習上也是這樣,他思維靈活,喜歡數理化,喜歡與函數、加速度、化合物相伴。但對于語文、英語、政史地一概無視,上課不聽,下課不寫作業。這種情況,小坤的家長都束手無策,班主任也認為再這樣下去,好好的“一根苗”就毀了。熱心的你能出謀劃策,幫助班主任一起勸說小坤踏實學習嗎?之后,一名同學扮演小坤,提問2-3名學生進行勸導,由此引出“對于學習,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為17歲的李蟠寫下了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論述學習的重要性的文章《勸學》,讓我們快去看看他是怎么勸導的吧!”2、板書課題,展示學習目標。3、知人論世:荀子。(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解題。“勸”在本文是“鼓勵”的意思,故題意是“鼓勵人們勤奮學習”?!皠瘛笔鞘侄?,“學”是目的,作者從不同方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勉勵人們要鍥而不舍地學習。2、誦讀課文。教師提醒易錯字音,學生齊背課文。3、概括文章大意,明確本文是篇說理論文。(三)細讀課文,剖析各段1、第一段(1)字詞。(2)全段翻譯。(3)本段的作用:開宗明義,統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是全文的文眼。2、第二段(1)字詞。(2)特殊句式。(3)全段翻譯。(4)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明確:藍→青,水→冰,木→輪,(金)鈍→利。以上四組都說明一個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對人而言,這個外作用力就是學習。君子因其博學而且經常反省,才能達到智慧清明、行無過錯的境界。分解比喻句的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系。教師舉例示范,用圖示法引導學生分析,目的在于教會方法。然后兩三個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此方法以訓練思維推理能為主,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以第二段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個比喻論述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為此作者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種事物進行設喻、論證。①“青出于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出,但比藍草的顏色更青。②“冰寒于水”。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比水更冷。這兩個比喻句可以歸納擴展。得出:客觀事物(如藍、水)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有所發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結合本文所論中心事情是學習,聯想一下,可得出同樣道理:人只要不斷學習,就會改變,就能提高。③“輮以為輪”。直木經過加熱可以做成車輪。④“木受繩則直”。木頭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⑤“金就礪則利”。金屬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這三個比喻說明客觀事物(如直木、木頭、金)經過人工改造(如輮、繩、礪),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如為輪、直、利)。根據同樣道理推論: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梢妼W習的意義十分重大。以上的推理過程其實是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規律,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啟迪思維。(5)總結本段中心思想——論述學習的重要性。“青,取之與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輮木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展,并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3、第三段(1)字詞。(2)特殊句式。(3)翻譯。(4)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句子:“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5)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也”的?從四個方面說明,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4、第四段(1)字詞。(2)句式。(3)翻譯。(4)本段可分為幾個層次,又分別說了什么道理?可分為三個層次。①開頭至“無以成江海”,說明知識在于積累;②“騏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③“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5、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設喻特點總結例子 設喻方法 闡明的道理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正面設喻 學習的意義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 反復設喻 學習的作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正面設喻 學習重在積累不積跬步、不積小流 反面設喻騏驥一躍、駑馬十駕 正反設喻 學習貴在堅持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蚓無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螯 正反設喻 學習成在專心(四)研讀課文,答疑解惑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論點的?(論證思路)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課文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第二段,通過論述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通過論述學習可以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通過論述學習應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半途停止是不可取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2、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是指學習,但是他最終想“勸”人們學習什么呢?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睆摹肮省弊挚芍@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來看,荀子是要“勸”人們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3、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倍髯訁s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你怎么看待這兩種不同的說法?觀點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強調的是學習需要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學與思要結合起來。荀子并沒有否定思考,他反對的是單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主張利用外界事物,從實際中學習。觀點:“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避髯右杂H身的體驗,通過“終日思”與“須臾學”的對比,證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學習。荀子把“所學”與“善假于物”聯系起來,這意味著學習的目的是要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去改造客觀世界。4、隨著現代科技發展,人工智能將逐漸取代個體學習知識的過程。而傳統的學習方法慢慢的被替換掉了,像《勸學》里所呈現的學習態度是否還有價值?你怎么看?七說教學預期能力培養:圍繞“勸學”這一人文主題,進行比較閱讀,提高群文閱讀意識和能力。文化傳承:感受學習魅力,體悟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學習之美。實踐體驗:踐行學習重要性,體驗學習之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