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9.1《陳情表》:一、挖空訓練臣密言:臣以( )險釁,夙( )遭閔兇( )。生孩六月,慈父見( )背;行年四歲,舅奪( )母志。祖母劉愍( )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零丁( )孤苦,至于成立( )。既無伯叔,終鮮( )兄弟;門衰祚( )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nèi)( )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 )臣秀才。臣以( )供養(yǎng)無主( ),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 )臣郎中,尋( )蒙國恩,除( )臣洗馬。猥以微賤( ),當( )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 )表聞( ),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 )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 )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 )篤( );欲茍( )順私情,則告訴[ ]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 )圣朝以( )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 )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仕( )偽朝,歷職郎署,本圖( )宦達,不矜( )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 ),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 )。但以劉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 )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 )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愿陛下矜愍( )愚誠,聽( )臣微志,庶( )劉僥幸,保卒( )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 )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 )以聞( )。【答案】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夙(早年)遭閔兇(憂患兇喪之事)。生孩六月,慈父見(加在動詞前表示對他人動作行為的承受,譯為“自己”“我”)背;行年四歲,舅奪(強行改變)母志。祖母劉愍(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會走路),零丁(孤獨的樣子)孤苦,至于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鮮(少,這里是“沒有”的意思)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子嗣)。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在外面沒有什么近親),內(nèi)(在家里)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劉夙嬰(纏繞)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而離開(祖母)]。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清化[(自己)受到晉朝清明教化的潤澤]。前太守臣逵察(經(jīng)考察后予以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臣以(因為)供養(yǎng)無主(主事的人),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尋(不久)蒙國恩,除(授官)臣洗馬。猥以微賤(我憑借低微、卑賤的身份),當(承擔)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報答)。臣具以(把)表聞(使動用法,使上聞,報告),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逃避)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篤(病重);欲茍(暫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苦衷)]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俯伏思量)圣朝以(根據(jù))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憐憫)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何況我孤獨困苦尤其嚴重)。且臣少仕(做官)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希圖)宦達,不矜(看重、推崇)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現(xiàn)在我是卑賤的亡國俘虜,最是渺小鄙陋),過蒙拔擢(提拔、擢升),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以劉日薄西山(只因為劉氏的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因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yǎng)祖母而遠離她)。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明明白白知道的),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照察、審辨)。愿陛下矜愍(憐恤)愚誠,聽(任從)臣微志,庶(希望)劉僥幸,保卒(終)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盡)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上表章)以聞(使動用法,使上聞,報告)。二、知識梳理一、文言實詞(一)文言通假1、夙遭閔兇:閔,通"憫",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傷)。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3、終鮮兄弟:鮮,同"無"。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5、除臣洗馬:洗,又作"先",前驅(qū)的意思。6、猥以微賤:猥,猶"鄙",自謙之詞。7、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二)古今異義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義:成人自立 今義:組織機構(gòu)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郡縣逼迫古義:指郡縣的官員 今義:古代的行政區(qū)劃臣欲奉旨奔馳古義:駕馬飛奔 今義:快跑實為狼狽古義:進退兩難的情狀 今義: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則告訴不許古義:申訴 今義:對……說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古義: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義:數(shù)量少聽臣微志古義:任,準許 今義:用耳朵接受聲音九歲不行古義:不能行走 今義: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晚有兒息。古義:子女,這里指子。 今義:今無此義。而劉夙嬰疾病。古義:被……纏著。 今義:今無此義。逮奉圣朝。古義:及,到達。 今義:今無此義。尋蒙國恩。古義:隨即,不久。 今義:今無此義。除臣洗馬。古義:任命,授職。 今義:今無此義。庶劉僥幸,保卒余年古義:大概、或許。 今義:今天此義。臣之辛苦。古義:指辛酸苦楚的處境。 今義:指勞累的意思。(三)詞類活用1、臣侍湯藥(名作動,喝水吃藥)2、躬親撫養(yǎng)(名作狀,親自)3、且臣少仕偽朝(名作動,做官)4、詔書特下(名做動,下召)5、催臣上道(名作動,上路)6、則以劉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7、臣具以表聞(使動,使……知道)8、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作動,遠離)9、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使動,使……過完)10、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處境)1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名作狀,向上)1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名作狀,像犬馬)13、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不幸的事)14、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人)15、臣少多疾病(名作動,生病)16、歷職郎署(名作動,任職)17、謹拜表以聞(名作動,上奏表)18、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作狀,在家外)19、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名作狀,在家內(nèi))(四)一詞多義1、矜①不矜名節(jié)(自夸)②愿陛下矜愍愚誠 猶蒙矜育(同情,憐惜)2、見①慈父見背。(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相當于“我”,副詞)②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看見,動詞)3、行①行年四歲。 經(jīng),經(jīng)歷,動詞。②九歲不行。 走,動詞。4、當①當侍東宮。 任,充當,動詞。②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 一定,副詞。5、伯①既無叔伯。 伯父,名詞。②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代州郡長官的名稱,名詞。6、終①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與“既”配合,起并列聯(lián)合作用,相當干“又”,連詞。②無以終余年。 結(jié)束,度完,動詞。③愿乞終養(yǎng)。 終了,動詞。7、命①辭不赴命。 任命,名詞。②人命危淺。 生命、性命,名詞。③更相為命。 生活、生存,名詞。8、拜①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授官,動詞。②謹拜表以聞。 敬詞。9、息①晚有兒息。 子,名詞。②氣息奄奄。 呼吸,名詞。10、朝①逮奉圣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讓偽朝。(朝廷,名詞)② 朝不慮夕。(早晨,名詞)11、薄①門衰祚薄。 淺薄,形容詞。②但以劉日薄西山。 迫近,動詞。二、文言虛詞1、以①臣以險釁/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臣以供養(yǎng)無主/但以劉日薄西山(連詞,表因果:因為)②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連詞,"無以",無法)③謹拜表以聞(連詞,表目的:來)④臣具以表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動詞,用)⑤猥以微賤(介詞,表憑借:憑,按)2、且:且臣少仕偽朝(連詞,況且)3、之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憧。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④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的,助詞。)②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助詞。)4、于①急于星火。 比,介詞。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引進動作行為的有關(guān)對象,介詞。三、文言句式(一)判斷句1、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判斷句,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非,不是。)2、實為狼狽。 判斷句,用動詞“為”表示肯定判斷;為,是。3、本圖宦達。 判斷句,用副詞“本”表示判斷;本,本來是。(二)賓語前置句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是以,連詞性的介賓詞組,即“以是”的倒裝,表示結(jié)果或結(jié)論,用在分句或句子的開頭(有時置于主語后),上承說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譯為“因此”“所以”。)(三)狀語后置句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詞“急”的狀語,“于”相當于“比”。(四)省略句1、欲茍順私情,則告訴(陛下)不許。 (省略賓語、主語)2、①前太守臣逵察臣(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②拜臣(為)郎中。③除臣(為)洗馬。 (省略謂語)3、①具以表聞之。 ②拜表以聞之。 (省略賓語,這兩處都指“皇上”。)4、未嘗廢離(祖母)(省略賓語)(五)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 (主語“劉”是行為的被動者;嬰,被……纏著,被動詞。)(六)固定句式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既……終……”,是連詞“既”和連詞“終”的搭配,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可譯作“既……又……”,或“既……也”。)2、有所希冀。 (“有所……”,與“無所……”是相對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東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動詞。“所”與后面的動詞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充當“有”的賓語。)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元臣,無以終余年。(無以,是動詞“無”與介詞“以”的結(jié)合,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沒有什么用來”。)4、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是以,連詞性的介賓詞組,即“以是”的倒裝,表示結(jié)果或結(jié)論,用在分句或句子的開頭(有時置于主語后),上承說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譯為“因此”“所以”。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非獨,連詞,表示除所說的意思之外,還有更進一層的意思,用在復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譯為“不單”“不僅”“不只”之類。)9.2《項脊軒志》:一、挖空訓練項脊軒,舊( )南閣子也。(句式: )室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 ),雨澤下( )注;每移案( ),顧( )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余稍為修葺( ),使不上( )漏。前辟( )四窗,垣墻( )周庭,以( )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 )洞然(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句式: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借書滿架,偃仰( )嘯歌( ),冥然兀坐( ),萬籟( )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 )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 )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 )可愛。然(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 )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 )諸父異爨( ),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 )而是。東犬西吠,客逾( )庖( )而宴,雞棲于廳(句式: )。庭中始( )為籬,已( )為墻,凡( )再( )變矣。家有老嫗,嘗( )居于此(句式: )。嫗,先大母婢也(句式: ),乳( )二世,先妣( )撫( )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 )謂( )余曰:“某所,而( )母立于茲( )。”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 )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 )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 )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 )曰:“吾兒,久不見若( )影,何竟( )日默默在此,大類( )女郎也?”比( )去,以( )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 ),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 ),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 )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 )牖( )而居,久之,能以( )足音辨人。軒凡( )四遭火,得不焚,殆( )有神護者。…………余既( )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時( )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吾妻歸寧( ),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 )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 )稍異于前。然( )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 )植也(句式: ),今已亭亭如蓋( )矣。【答案】項脊軒,舊(舊日的,原來的)南閣子也。(句式:判斷句)室僅方丈(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滲漏),雨澤下(往下,名作狀)注;每移案(長方形的桌子),顧(環(huán)視)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昏暗)。余稍為修葺(修補,修理),使不上(名作狀,從上方)漏。前辟(開)四窗,垣墻(名作動,砌上垣墻)周庭(句式:狀語后置句),以(來,表目的)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明亮的樣子)。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句式:狀語后置句),舊時欄楯,亦遂增勝(美)。借書滿架,偃仰(這里指安居、休息)嘯歌(長嘯歌吟),冥然兀坐(端坐),萬籟(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響)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時常)來啄食,人至不去(離開)。三五(農(nóng)歷每月十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樹影搖動的樣子)可愛。然(但是)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為一(名詞,整體)。迨(等到)諸父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家),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到處)而是。東犬西吠,客逾(越過)庖(廚房)而宴,雞棲于廳(句式:狀語后置句)。庭中始(副詞,起初,開始)為籬,已(不久后)為墻,凡(總共)再(兩次)變矣。家有老嫗,嘗(曾經(jīng))居于此。(句式:狀語后置句)嫗,先大母婢也(句式:判斷句),乳(喂奶、哺育)二世,先妣(去世的母親)撫(愛護。這里是“對待”的意思)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經(jīng)常,時常)謂(對……說,告訴)余曰:“某所,而(你的)母立于茲(這里)。”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用)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偏義復詞,指先母)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指男子十五歲)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到我這里來)曰:“吾兒,久不見若(第二人稱代詞,你)影,何竟(全,自始至終)日默默在此,大類(像)女郎也?”比(等到)去,以(介詞,用)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沒有效果。這里指科舉上無所成就),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一會兒),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連詞,來)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關(guān)閉)牖(窗戶)而居,久之,能以(介詞,憑借,根據(jù))足音辨人。軒凡(總共)四遭火,得不焚,殆(恐怕,可能)有神護者。…… ……余既(已經(jīng))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指嫁到我家來),時(有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寫字)。吾妻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助詞,用于句首。這里有“那么”的意思)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形制,規(guī)制)稍異于前。然(但是)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名詞作狀語,親手)植也(句式:判斷句),今已亭亭如蓋(傘蓋)矣二、知識梳理一、古今異義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舊,原來的) 南北為一 (一,整體) 室僅方丈 (方丈,一丈見方) 往往而是(往往,到處) 凡再變矣 (凡,總共;再,兩次)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案,桌子) 久不見若影 (若,你) 日過午已昏 (昏,暗) 或憑幾學書(幾,書桌;書,寫字) 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雜,交錯) 比去,以手闔門(比,等到) 亦遂增勝 (勝,佳景,引申為光彩) 吾妻來歸 (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始為籬,已為墻 (已,后來、不久) 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竟,整) 且何謂閣子也 (且,那么) 余自束發(fā) (束發(fā),表示成童) 余久臥病無聊(無聊,無所依靠) 余稍為修葺 (余,我)二、一詞多義 始 室始洞然 (才,方才,副詞)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起初、先,副詞) 過 日過午已昏 (超過,動詞) 大母過余曰 (訪,探望,動詞) 置 顧視無可置者 (放置,動詞) 內(nèi)外多置小門 (設置,動詞) 而 余扃牖而居 (助詞,表修飾,無義) 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 (但,表轉(zhuǎn)折,連詞) 往往而是 (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于“地”,也可不譯,連詞) 某所而母立于茲 (你,你的,代詞) 為 始為籬,已為墻 (做,動詞) 軒東故嘗為廚 (作,動詞) 庭中通南北為一 (成為,動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做,介詞) 以 以當南日 (用來,介詞,表目的) 以手闔門 (用,介詞) 能以足音辨人 (憑借、根據(jù),介詞) 執(zhí)此以朝 (用如“而”,介詞) 謂 且何謂閣子也 (叫作,動詞) 嫗每謂余曰 (告訴,動詞) 一 庭中通南北為一 (整體,名詞) 先妣嘗一至 (常來,副詞) 日 以當南日 (太陽,名詞) 不能得日 (陽光,名詞) 日過午已昏 (太陽,名詞) 一日,大母過余曰 (天,一晝夜,名詞)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以前,名詞)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詞) 前 前辟四窗 (名詞作狀語,在前方,行為方向) 從軒前過 (前面,形容詞) 之 頃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調(diào)整音節(jié),助詞)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詞,的) 他日汝當用之 (代象笏 ,代詞) 西 東犬西吠 (向西邊,副詞) 室西連于中閨 (……的西邊,形容詞) 得 不能得日 (得到,獲得,動詞) 得不焚 (能,能夠,助動詞) 已 日過午已昏 (已經(jīng),副詞) 已為墻 (然后,副詞) 當 以當南日 (擋住,動詞) 他日汝當用之 (應當,應該,助動詞) 然 室始洞然 (……的樣子,詞尾) 然余居于此 (然而,但是,連詞) 書 借書滿架 (書,書籍,名詞) 或憑幾學書 (字,文字,名詞) 食 小鳥時來啄食 (食物,名詞) 欲食乎 (吃,動詞) 大 先大母婢也 (大母,指祖母) 大類女郎也 (很,非常,副詞) 所 某所而母立于茲 (地方,處所,名詞)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的,在此指代枇杷樹,特殊的指示代詞) 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由,自,介詞) 從余問古事 (向……學習,動詞) 自 余自束發(fā) (從,由,介詞) 自語曰:“……” (自己,代詞) 歸 吾妻來歸 (女子出嫁,動詞) 吾妻歸寧 (回,返回,動詞。歸寧,出嫁的女兒會娘家探望)三、通假字 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四、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乳二世 (乳,撫養(yǎng)) 客逾庖而宴 (宴,用飯) 執(zhí)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讀書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垣墻周庭:(垣,砌) 2.名詞用作狀語 雨澤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從上面) 前辟四窗 (前,指閣子北面,因閣子是向北的) 又北向 (北,朝北,指坐北朝南) 東犬西吠 (西,朝西,行為方向,指西家) 室西連于中閨(西,在西面)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親自) 3.形容詞用作名詞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許多事) 4. 數(shù)詞用作名詞 庭中通南北為一 (一,一體,整體)五、句式 1.判斷句 1)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2) 軒東故嘗為廚 用“……也”表示判斷。如: 3)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4) 嫗,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號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 (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省主語“余”) 2) ( )借書滿架 (省主語“余”) 3) 吾兒,( )久不見若影 (省主語“吾”) 4) 使( )不上漏 (省兼語“之”) 5) 明月( )半墻 (省謂語“照”) 6) 余自束發(fā)讀書( )軒中 (省介詞“于”) 7) 垣墻( )周庭 (省介詞“于”) 3.倒裝句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下列各句狀語(下劃線)放在動詞、形容詞(粗體)之后。翻譯時,一般將狀語前移。如: 1) 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種蘭桂竹木) 2)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 (在這里居住) 3) 室西連于中閨 (與中閨相連) 4) 雞棲于廳 (在廳里棲息) 5) 其制稍異于前 (跟以前不同) 4.被動句 得不焚 被動句10.1《蘭亭集序》:一、挖空訓練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 )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 )至,少長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 )左右,引以為流觴( )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 )幽情( )。是( )日也,天朗氣清,惠風( )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 )察品類( )之盛( ),所以游目騁( )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 )可樂也。夫人之相與( ),俯仰( )一世。或取諸( )懷抱( ),悟( )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雖趣( )舍萬殊,靜躁( )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 )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 )將至;及其所之( )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 )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 )不能不以( )之興( )懷,況修( )短隨化( ),終期( )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 )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嘗不臨( )文嗟悼( ),不能喻( )之于懷。固( )知一( )死生為虛誕( ),齊( )彭殤( )為妄作(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 )興懷,其致( )一也。后之覽( )者,亦將有感于斯( )文。【答案】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集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全,都)至,少長咸(全,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景物互相襯托)左右,引以為流觴(酒杯)曲水,列坐其次(旁邊)。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盛況),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 酣暢地抒發(fā))幽情(深遠高雅的情思)。是(這)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低首)察品類(自然界的萬物)之盛(眾多),所以游目騁(開暢、舒展)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確實)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互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間,比喻時間短暫)一世。或取諸(相當于“之于”)懷抱(心懷),悟(同“晤” 面對)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放縱、不受拘束)之外。雖趣(趣,同“取”)舍萬殊,靜躁(動)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自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不知老之(主謂之間,取獨)將至;及其所之(求得)既倦(厭倦),情隨事遷(變化),感慨系(連接)之矣。向(從前)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尚且)不能不以(因)之興(發(fā)生、引起)懷,況修(長)短隨化(指自然),終期(歸結(jié))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看到)昔人興感之由(原因),若合一契,未嘗不臨(對著)文嗟悼(悲傷),不能喻(明白)之于懷。固(乃)知一(把……看作一樣)死生為虛誕(虛妄荒誕),齊(把……看作相等)彭殤(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為妄作(虛妄之談)。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的原因)興懷,其致(意態(tài),情趣)一也。后之覽(閱讀)者,亦將有感于斯(這)文。二、知識梳理一、文化常識積累1、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祖籍瑯玡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東晉書法家。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綽等人,于三月三日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集會。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篇,是為《蘭亭集序》。2、修禊:古代民俗,于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已日(三國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為“修禊”。3、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種,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兩半,合在一起可為憑驗。二、文言基礎知識【通假字】1、趣舍萬殊(“趣”通“趨”,意為“往,取”)2、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通“晤”,意為“面對面”)3、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由”通“猶”,意為“像”)【重要實詞】臨①面對。(本文: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注】本文引申為“閱讀”)②從高處向下看。(例:《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③到;靠近。(例:《陳情表》:“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④將要;快要。(例:《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一①一邊;一面。(本文:“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②同一;一樣。(例:《察今》:“古今一也。”)③看作一樣。(本文:“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注】本文的一為使動用法,把...看做一樣)④統(tǒng)一。(例:《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⑤專一。(例:《勸學》:“用心一也。”)⑥全,一概。(例:《岳陽樓記》:“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⑦一旦。(例:《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⑧才;剛剛。(例:《赤壁之戰(zhàn)》:“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⑨初次。(例《曹劌論戰(zhàn)》:“一鼓作氣。”)次①旁邊,水邊(本文:“列坐其次。”)②臨時駐扎和住宿。(例:《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③按順序排列,次序。(例:《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④在排列上次一等。(例:《<論語>十則》:“多見而識廣,知之次也。”)⑤及,到。(例:《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銜之次骨,或至相毆。)⑥次,回。表示動作的次數(shù)。(例:《游黃山記》:“歷險數(shù)次。”)致①情致;情趣。(本文:“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②說;回答。(例:《石壕吏》:“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③達到。《勸學》:“假輿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獲得;得到。(例:《送東陽馬生序》:“家貧,無以致書以觀。”)⑤招致;引來。(例:《信陵君竊符救趙》:“致食客三千人。”)⑥招請;招集。(例:《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⑦致使;使得。(例:《孔雀東南飛》:“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⑧送還;交還。(例:《柳毅傳》:“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焉。”)修①高。(本文:“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②長。(本文: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③善;美好。(例:《離騷》:“老冉冉其將至,恐修名之不立。”)④修理;修造;修建。(例:《過秦論》:“修守戰(zhàn)之具。”)⑤整治;治理。(例:《隆中對》:“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⑥修養(yǎng);修行。(例:《信陵君竊符救趙》:“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⑦效法;學習。(例:《原毀》:“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期①及;至。(本文:“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②時限;期限;限定或約定的時間。(例:《陳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③期望;要求。(例:《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預料;料想。(例:《水滸傳》:“曾有東京來的人傳說兄長的豪杰,不期今日得會。”)⑤時日;日期。(例:《促織》:“業(yè)根,死期至矣!”)⑥必定;必然。(例:《西門豹治鄴》:“然百歲后期令子孫思我言。”)⑦約定。(例:《陳太丘與友期》:“君與家君期日中。”)【重要虛詞】1、之①動詞,往,到達。(本文:“所之既倦”)②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本文:“以之興懷”)③結(jié)助,取消句子獨立性。(本文:“夫人之相與”)④結(jié)助,定語標志。(本文:“極視聽之娛”)⑤音節(jié)助詞。(本文:“暮春之初”)以①把,介詞。(本文:“引以為流觴曲水”)②用來,介詞。(本文:“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③因,介詞。(本文:“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所以①表原因。(本文:“所以興懷,其致一也。”)②以此,用來。(本文:“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③表方法,譯為“怎么”。(例:《墨子》:“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于①在,介詞。(本文:“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②對,介詞。(本文:“當其欣于所遇。”)③到,介詞。(本文:“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雖①雖然,連詞。(本文:“雖趣舍萬殊。”)②以此,用來。(本文:“雖世殊事異。”)【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映帶左右(帶:環(huán)繞)一觴一詠(觴:喝酒)動詞作名詞足以極視聽之娛(視、聽:眼睛、耳朵)動詞的使動引以為流觴曲水(流:使.....流)所以游目騁懷(游:使……縱展,騁:使……奔馳)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興:使......興,使(懷)興,即意為使感嘆產(chǎn)生)形容詞作名詞群賢畢至(賢,賢德之人,有才有德的人,賢士)少長咸集(少,年輕的人,長,年長的人)況修短隨化(修短:壽命長 壽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形容詞作動詞(形容詞的意動)1、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當其欣于所遇(欣:以......為欣、對......感到高興)數(shù)詞作動詞(數(shù)詞的意動)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等同,把……看作一樣)副詞作動詞1、足以極視聽之娛(極:盡情享受)【古今異義】1、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次第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 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于斯文。 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3、懷抱 古義:胸懷抱負。如:或取諸懷抱 今義: ①抱在懷里;②胸前;③心里存著;④打算。4、以為 古義:把……作為。(如: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今義:認為。5、所以 古義:①表憑借,用來。如:所以游目騁懷;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 ①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6、俯仰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如:俯仰一世 今義:低頭抬頭7、品類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如:俯察品類之盛今義:物品的種類【特殊句式】判斷句:死生亦大矣。(【注】:語意上構(gòu)成判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其致一也。 (二)倒裝句:1、介賓短語后置(【注】“于+賓語”也叫狀語后置):①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應為: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②不能喻之于懷。 應為:不能于懷喻之③亦將有感于斯文。 應為:亦將于斯文有感④當其欣于所遇。 應為:當其于所遇欣2、定語后置:①雖無管弦之盛。 應為:雖無盛之管弦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應為:仰觀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類(三)省略句:1、省主語:①(群賢)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②(群賢)引以為流觴曲水2、省介詞賓詞: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這里的“之”代指溪水)3、省介詞“于”:①映帶(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內(nèi)③放浪(于)形骸之外10.2《歸去來兮辭》:一、挖空訓練(小序)余家貧,耕植( )不足以自給( )。幼稚( )盈( )室,瓶無儲粟,生生( )所資( ),未見其術(shù)(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 ),求之靡( )途。會( )有四方之事,諸侯( )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 )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 )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 )?質(zhì)性( )自然,非矯厲( )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 )病。嘗從( )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 ),當斂( )裳宵逝( )。尋( )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 ),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 )事順( )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已歲十一月也。(正文)歸去來兮,田園將蕪( )胡不歸?既自以心為( )形役,奚( )惆悵而獨悲?悟( )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 )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 ),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 )以前路,恨( )晨光之熹微( )。乃( )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 )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 )庭柯以怡( )顏。倚南窗以寄傲( ),審( )容膝之易安。園日涉( )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guān)。策( )扶老以流憩,時矯( )首而遐觀( )。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景( )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 )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 )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 )休( )。已矣乎!寓( )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 )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 )欲何之(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懷( )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耔( )。登東皋( )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聊( )乘化( )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答案】(小序)余家貧,耕植(耕田種植)不足以自給(供給)。幼稚(小孩)盈(滿)室,瓶無儲粟,生生(維持生活)所資(憑借),未見其術(shù)(方法,指營生的本領(lǐng))。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念頭,想法),求之靡(沒有)途。會(恰逢)有四方之事,諸侯(地方大吏)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被)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距離)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為什么呢)?質(zhì)性(本性)自然,非矯厲(勉強)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都)病。嘗從(從事)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莊稼成熟),當斂(收拾)裳宵逝(離去)。尋(不久)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急速奔馳),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因為)事順(順遂)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已歲十一月也。(正文)歸去來兮,田園將蕪(田地荒廢)胡不歸?既自以心為(被)形役,奚(何,為什么)惆悵而獨悲?悟(認識到)已往之不諫(挽回),知來者之可追(補救)。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正確 )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船緩緩前進),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怨)晨光之熹微(光線微弱)。乃(于是)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已經(jīng))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看)庭柯以怡(愉快,使動用法,使愉快。)顏。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世的情懷),審(深知)容膝之易安。園日涉(游玩、游覽)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guān)。策(拄著)扶老以流憩,時矯(舉)首而遐觀(遠望)。云無心以出岫(峰巒),鳥倦飛而知還。景(日光)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徘徊)。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交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知心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到來),將有事于西疇(田地)。或命巾車,或棹(劃)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羨慕)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將要)休(終結(jié))。已矣乎!寓(寄托)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曷,相當于“何”,為什么)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驚恐匆忙、心神不定)欲何之( 到,往)?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期求)。懷(留戀、愛惜)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除草)耔(培土)。登東皋(水邊向陽的高地)以舒嘯(放聲長嘯),臨清流而賦詩。聊(姑且)乘化(順隨自然)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二、知識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為什么)二、詞類活用1. 名詞作動詞或棹孤舟(劃)策扶老以流憩(拄著)樂琴書以消憂(彈琴;讀書)2. 名詞作狀語園日涉以成趣(每天)時矯首而遐觀(有時)3.動詞作名詞審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4.形容詞作名詞攜幼入室(幼兒,兒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懷)5.意動用法悅親戚之情話(以……為愉快)樂琴書以消憂(以……為樂)善萬物之得時(以……為歡喜)6.使動用法眄庭柯以怡顏 (使……愉快)7.形容詞作動詞審容膝之易安(安居)三、古今異義詞1.悅親戚之情話 古:內(nèi)親外戚 今義:跟自己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成員悅親戚之情話 古:知心話 今: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將有事于西疇 古:農(nóng)事 今:指有事情既窈窕以尋壑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于時風波未靜 古:指戰(zhàn)亂 今:常用來比喻亂子景翳翳以將入 古:日光 今:景色,光景或命巾車 古:有時 今:或者,或許何不委心任去留 古:指生死 今:離開留下或植杖而耕耔 古:立 今:種植四、一詞多義1.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行人) 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歸 田園將蕪胡不歸?(動詞,歸隱)聊乘化以歸盡(動詞,到死)五、虛詞積累1.以 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讓)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表修飾,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來)18個“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為形役”(“以”是介詞,“讓”的意思)、“問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詞,“用”的意思)和“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詞,“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連詞,相當于“而”。2、而 門雖設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析)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之 悅親戚之情話(結(jié)構(gòu)助詞,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詞,主謂之間無意義)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動詞,往)六、疑問詞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疑問詞有“胡”(“胡不歸”,相當于“為什么”)、“奚”(“奚惆悵而獨悲”,相當于“為什么”)、“焉”(“復駕言兮焉求”,相當于“什么”)和“曷”(“曷不委心任去留”,相當于“為什么”)。除此之外,其他常見的疑問詞還有“何”(如:“大王來何操”《鴻門宴》)、“盍”(或“閹”“蓋”,如:“盍各言爾志 ”《論語·公冶長》)、“安”(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涉世家》)、“寧”(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涉世家》)、“惡”(或者“烏”,如:“學惡乎始,惡乎終 ”《荀子·勸學》)等。七、特殊句式1.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將有事于西疇/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問征夫以前路2.賓語前置胡為乎惶惶欲何之?/復駕言兮焉求 / 樂夫天命復奚疑?3.省略句——省主語和介詞“于”(我)歸去來兮(省主語)寓形(于)宇內(nèi)復幾時 (省介詞)4.被動句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5.固定句式載欣載奔(載……載……,一邊……一邊……)11《種樹郭橐駝傳》:一、挖空訓練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 )然伏行,有類( )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 )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 )當( )。”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 )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 )養(yǎng)( )。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 )茂,早實( )以蕃( )。他植者雖窺伺( )效慕( ),莫( )能如也。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 )也,能順木之天( ),以致( )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 )然( )已( ),勿動勿慮( ),去不復顧( )。其蒔( )也若子,其置( )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 )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 ),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 )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 )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 )人( )者好煩( )其令,若甚憐( )焉,而卒( )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 )爾植,督( )爾獲,早繅而( )緒,早織而縷,字( )而幼孩,遂( )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 )飧( )饔( )以勞( )吏者,且不得暇( ),又何以蕃( )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 )且怠( )。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答案】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高起)然伏行,有類(像)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起外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確實)當(恰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以……為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迎接)養(yǎng)(用、使)。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高大)茂,早實(結(jié)果實)以蕃(多)。他植者雖窺伺(暗中觀察)效慕(仿效),莫(沒有人)能如也。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繁殖)也,能順木之天(天性,指自然生長規(guī)律),以致(使達到)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性質(zhì)、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經(jīng))然(這樣)已(完),勿動勿慮(惦記),去不復顧(照看)。其蒔(栽種)也若子,其置(放下)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拳曲,伸展不開)而土易(換),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寵愛),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爪,指甲,用作動詞,用指甲摳掐。)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背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治),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統(tǒng)治、治理)人(民)者好煩(繁多)其令,若甚憐(憐愛)焉,而卒(到頭來,最終)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勉勵)爾植,督(督促)爾獲,早繅而(你們的 )緒,早織而縷,字(養(yǎng)育)而幼孩,遂(成、養(yǎng)好)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中斷)飧(晚飯)饔(早飯)以勞(慰勞)吏者,且不得暇(空閑時間),又何以蕃(使繁盛)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困苦)且怠(疲倦)。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傳其事以為官戒也。二、知識梳理一、通假字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而,通”爾”,你們。】二、古今異義1、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故鄉(xiāng)(古義,兩個詞,所以鄉(xiāng)里;今義,指家鄉(xiāng)。)】2、既然已 【既然(古義,已經(jīng)這樣;今義,連詞,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論。)】3、去不復顧 【去(古義,離開;今義,與“來”相對)】4、不抑耗其實而已 【其實(古義,兩個詞,其,它們,實,結(jié)果實(名作動);今義,承上文轉(zhuǎn)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5、若不過焉則不及 【不過(古義,不是過多;今義,連詞,表轉(zhuǎn)折,只是。)】6、其實害之 【其實(古義,兩個詞,其,這,實,實際上;今義,承上文轉(zhuǎn)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7、字而幼孩 【字(古義,撫育;今義,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8、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 【小人(古義,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義,人格卑下的人)】9、故病且怠 【病(古義,困苦;今義,生物體發(fā)生不健康的現(xiàn)象)】10、得養(yǎng)人術(shù) 【養(yǎng)人(古義,治理百姓;今義,養(yǎng)活別人)】三、一詞多義1、雖(1)雖窺伺效慕 (即使)(2)雖曰愛之 (雖然)2、故(1)其土欲故 (舊,這里是原來的土)(2)故不我若也 (所以)3、實(1)早實以蕃;不抑耗其實而已 (結(jié)果實,名作動)(2)其實害之 (實際)4、若(1)其置也若棄 (像)(2)若不過焉則不及 (如果)(3)故不我若也 (比得上,趕得上)(4)若,作代詞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捕蛇者說》:“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5、長(1)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 (生長)(2)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長,又是官名,古代大縣長官叫“令”,小縣長官叫“長”,名詞用為動詞,治理)6、病(1)病瘺 (患,患……病,名作動)(2)故病且怠 (困苦)7、而(1)鳴鼓而聚之 (表承接)(2)字而幼孩 (通“爾”,你們的)(3)旦視而暮撫 (表并列,又)(4)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表順接,可譯“于是”)8、然(1)隆然伏行 (……的樣子)(2)既然已 (這樣)(3)然吾居鄉(xiāng) (然而)9、以(1)早實以蕃 (而且,表遞進)(2)以致其性焉爾;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來,表目的)(3)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地,表修飾)(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5)而卒以禍 (因為)(6)又何以蕃吾生 (用)10、且(1)無不活,且碩茂 (而且)(2)吾小人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 (尚且)(3)故病且怠 (又)11、則(1)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那么)(2)他植者則不然;則又愛之太恩 (卻)四、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作動詞(1)病瘺 (病:患,患……病)(2)名我固當 (名:稱呼)(3)早實以蕃 (實:結(jié)果實)(4)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爪:用爪抓,掐)(5)移之官理可乎 (官:做官)(6)見長人者 (長:治理)(7)而卒以禍 (禍:受到禍害)(8)傳其事以為官戒 (傳:作傳)2、名詞活用作狀語(1)旦視而暮撫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2)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日:一天天)3、形容詞活用作動詞(1)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壽:活得長久)(2)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全:保全)4、使動用法(1)以致其性焉爾 (致:使……達到)(2)非有能碩茂之也 (碩茂:使……碩大茂盛)(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結(jié)果早;蕃,使……結(jié)果多)(4)鳴鼓而聚之 (鳴,使……發(fā)出響聲;敲響。聚,使……聚集。)(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5、意動用法駝業(yè)種樹。(業(yè):以……為職業(yè))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官理,非吾業(yè)也 【“……也”,表示判斷】2、倒裝句(1)賓語前置①不知始何名 【名何:叫什么】②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③吾又何能為哉 【能為何:能夠做什么】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憑什么】(2)定語后置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經(jīng)營園林游覽和做水果買賣的富豪人家】3、省略句①茍有能反(于)是者②然吾居(于)鄉(xiāng)③而卒以(之)禍12《石鐘山記》:一、挖空訓練《水經(jīng)》云:“彭蠡( )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 )浪,水石相搏( ),聲如洪鐘。是( )說也,人常疑之。今以( )鐘磬置水中,雖( )大風浪不能鳴( )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 )之,南聲函胡( ),北音清越,桴止響騰( ),余韻徐( )歇( )。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 )疑之。石之鏗然( )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 )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 )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 )其一二扣( )之,硿硿焉( )。余固( )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 )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 )心動( )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為( )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 )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 )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 )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 )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 )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 )不傳也。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 )記之,蓋嘆酈元之簡( ),而笑( )李渤之陋( )也。【答案】《水經(jīng)》云:“彭蠡(鄱陽湖的別稱)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激蕩,掀動)浪,水石相搏(拍打),聲如洪鐘。是(這個)說也,人常疑之。今以(把)鐘磬置水中,雖(即使)大風浪不能鳴(使……發(fā)出聲響)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聆聽,仔細地聽)之,南聲函胡(同“含糊”,重濁模糊),北音清越,桴止響騰(傳播),余韻徐(慢慢)歇(消失)。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更加)疑之。石之鏗然(形容敲擊金石發(fā)出的響亮的聲音。)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唯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到)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因此)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選)其一二扣(敲打)之,硿硿焉(硿硿地響)。余固(本來)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陰森的樣子)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正)心動(內(nèi)心驚恐)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裂縫),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代指洞穴和裂縫),涵澹澎湃而為(產(chǎn)生,形成)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中間是空的)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知道)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我)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憑主觀想象去推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大概)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終究)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不)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的原因)不傳也。而陋者乃(竟)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真相)。余是以(因此)記之,蓋嘆酈元之簡(簡略),而笑(譏笑)李渤之陋(淺陋)也。二、知識梳理一、文言現(xiàn)象(一)通假字1.南聲函胡(通“含糊”,重濁模糊)3.汝識之乎(通“志”,記住)(二)古今異義1.空中而多竅古義:中間是空的 今義:天空中2.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古義:船工 今義:水軍3.自以為得其實古義:它的真相 今義:承上文轉(zhuǎn)折(三)詞類活用1.微風鼓浪(名詞作動詞,激起、掀起)2.而此獨以鐘名(名詞作動詞,命名)3.磔磔云霄間(名詞作動詞,磔磔地叫)4.噌吰如鐘鼓不絕(名詞作動詞,敲鐘;敲鼓)5.涵澹澎湃而為此也(形容詞作動詞,動蕩;沖擊)6.不知其淺深(形容詞作名詞,淺度;深度)7.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名詞作狀語,乘船)8.大石側(cè)立千尺(名詞作狀語,在旁邊)9.夜泊絕壁之下(名詞作狀語,在夜里)10.事不目見耳聞(名詞作狀語,用眼睛;用耳朵)11.而臆斷其有無(名詞作狀語,用臆想)12.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使動用法,使……鳴)(四)一詞多義1.壁(1)鑿壁借光 (墻壁)(2)至絕壁下 (陡峭如墻的山崖)(3)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軍營,營壘)(4)項王軍壁垓下 (堅守營壘,筑營壘駐守)(5)小姐這壁坐 (邊,面)2.察(1)徐而察之 (仔細看,觀察)(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了解,弄清楚)(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考察后予以推舉)3.殆(1)以父母之遺體行殆 (危險的事)(2)殆有神護者 (大概,恐怕)(3)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近于,幾乎,差不多)(4)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同“怠”,疲乏,倦怠)(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1)噌咄者,周景王之無射也(2)襄坎鏜輅者,魏莊子之歌鐘也(3)此世所以不傳也(4)所在皆是也(5)則山下皆石穴罅2.被動句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3.倒裝句(1)賓語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記之(2)定語后置石之鏗然有聲者(3)狀語后置得雙石于潭上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而大聲發(fā)于水上二、文化常識1.彭蠡:鄱陽湖的別稱。2.周景王之無射:《國語·周語下》記載,周景王曾命鑄造“無射”。無射,鐘名。3.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2),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魏莊子,魏絳謚“莊”,故名。歌鐘,古樂器。4.石鐘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關(guān)于其得名原因,明代有人認為,“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jīng)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既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1.對選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矜:憐惜。B.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擢:提拔,擢升。C.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聽:應許。D.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聞:使(皇帝)知道。【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A.錯誤。矜:看重、推崇。句意:本來就圖仕途通達,不看重自己的名譽節(jié)操。B.正確。句意: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C.正確。句意: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愚昧誠心,允許我完成這個小小的心愿。D.正確。句意: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讓陛下知道。故選A。2.下列各句中“以”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臣具以表聞 ②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③謹拜表以聞④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⑥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A.①②③④ B.⑤⑥⑦C.①⑤⑦ D.②④⑥【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以”,狀語后置標志,用、拿。句意:臣拿(這些情況)上表明示使您明白我的想法。②“以”,因為。句意:臣下因為供奉贍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 ③“以”,來。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④“以”,因為。句意:只是因為我的老祖母劉氏已經(jīng)年老體衰,氣息微弱。⑤“以”,憑借。句意:我想晉朝是憑借孝道來治理天下的。⑥“以”,因為。句意:因此(我非常)依戀(祖母),不敢停止奉養(yǎng)(祖母)而遠離(祖母)。 ⑦“以”,用來。句意: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 ②④⑥意義相同。故選D。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A.謹拜表以聞 B.則劉病日篤C.臣少仕偽朝 D.凡在故老【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詞類活用的能力。例句: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句意:我懷著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A.動詞使動用法,使……知道。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皇上知道。B.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句意: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天地加重。C.名詞作動詞,任職。句意:我年輕時在偽朝任職。D.形容詞作名詞,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句意: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故選B。4.下列各句中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B.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薄:迫近C.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拔擢:提拔,提升D.晚有兒息 息:女兒【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息:子嗣。句意:很晚才有子嗣。故選D。5.下列句子與“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則告訴不許 B.慈父見背C.今臣亡國賤俘 D.拜臣郎中【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以是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句意: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A.被動句。句意:可是申訴不被允許。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慈父背見。句意:父親就棄我而死去。C.判斷句,無標志詞的判斷句。句意:現(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D.省略句,完整句子為:拜臣(為)郎中。句意:任命我為郎中。故選B。6.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零丁孤苦C.常在床蓐 D.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閔”同“憫”,指“可憂患的事、不幸的事情”;句意: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B.“零丁”同“伶仃”,指“孤獨的樣子”;句意:孤單困苦,無所依傍。C.“蓐”同“褥”,指墊子;句意:常年臥病在床。D.無通假字;句意: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的。故選D。7.下列各句中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B.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薄:迫近C.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拔擢:提拔,提升D.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矜:顧惜【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B.句意: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C.句意: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D.矜:看重,推崇。句意: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看重名聲和節(jié)操。故選D。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 )A.則告訴不許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D.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告訴”:古義,申訴,請求;今義,向別人陳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句意:但我的申訴請求卻不被允許。B.“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一般指組織、機構(gòu)等正式建立或理論、意見等有根據(jù),站得住。句意:我無依無靠,孤獨困苦,一直到成年。C.“狼狽”:古今同義,左右為難,困窘不堪。句意: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D.“不行”:古義,不能行走;今義,不可以。句意:臣小的時候經(jīng)常生病,九歲時還不能走路。故選C。9.下列語句分為四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諱飾說法的一組是( )①慈父見背 ②舅奪母志 ③猥以微賤 ④愿乞終養(yǎng)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①“慈父見背”婉指父輩去世,“見背”是對死的委婉諱飾的說法。②“舅奪母志”,是說“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志之節(jié)”,即舅父迫使作者的母親改嫁,這是作者為母親改嫁所做的委婉諱飾的說法。故選C。10.下列各項中的句子與例句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而劉夙嬰疾病A.非臣隕首所能上報B.則告訴不許C.急于星火D.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為被動句,“嬰”表被動。句意:被疾病纏身。A.判斷句,“非”作標志。句意:(這種恩德)不是我以死就能報答的。B.被動句,語義被動。句意:申訴不被允許。C.狀語后置句,“于”作標志。句意:比一閃而過的流星還快。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以是”。句意: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故選B。11.對下列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迨諸父異爨 迨:等到 客逾庖而宴 逾:越過B.嫗每謂余曰 每:每次 以手闔門 闔:關(guān)閉。C.亦遂增勝 勝:美景 其制稍異于前 制:修建。D.室西連于中閨 閨:內(nèi)室 余既為此志 志:志向。【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每”的意思是“常常”。句意:老婆婆常常對我說。C.“制”的意思是“規(guī)制,格局”。句意:南閣子的規(guī)模比以前有一點兒不同。D.“志”,此處指《項脊軒志》一文。句意: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后。故選A。12.下列句中古代文化常識解釋不全正確的一項是( )A.“異爨”,分開起灶,指親屬分家。歸有光以“東犬西吠”“雞棲于廳”等詞表達對家族分崩離析的失落和心酸。B.“嫗,先大母婢也”,“大母”是對自己已死去的祖母的敬稱,“先妣”是對自己已死去的母親的敬稱。C.“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束發(fā)”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標志,“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歲。D.“笏”,古代大臣朝見君王時手中所執(zhí)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上可書字,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C.“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標志”錯,束發(fā)指十五歲,指成童的年齡,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標志,20歲弱冠才是。故選C。13.下列加點詞解釋不當?shù)囊豁検牵? )A.室僅方丈(一丈見方) B.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大概)C.墻往往而是(到處) D.大類女郎也(很像)【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屋里只有一丈見方。B.錯誤。“迨”意思是等到。句意: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nèi)外設置了許多小門。C.正確。句意:墻壁到處都是。D.正確。句意:很像個女孩子。故選B。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又北向,不能得日(方向朝北)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日光)B.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靜靜地) 殆有神護者(大概)C.已為墻,凡再變(兩次) 吾家讀書久不效(不效仿先人)D.先妣撫之甚厚(對待) 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天)【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不效”,作謂語,應譯為“沒有成效”。句意: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故選C。15.下列各項中,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分( )例句:項脊軒,舊南閣子也A.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B.嫗,先大母婢也C.使不上漏 D.明月半墻【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以“……,……也”為標志的判斷句。句意: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A.狀語后置句,“于庭”是“雜植”的狀語,后置了,正常語序是“又于庭雜植蘭桂竹木”。句意:又在庭院里錯雜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B.以“……,……也”為標志的判斷句。句意:老婦人,是已故祖母的婢女。C.省略句,省略代詞“之”,即“使(之)不上漏”。句意: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D.省略句,省略動詞“照于”,應為“明月(照于)半墻”。句意:明月(映照在)半截墻壁上。故選B。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D.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為名詞作動詞,喂養(yǎng)。句意:老婦人,是已故祖母的婢女,喂過兩代人的乳。B.名詞作狀語,親手。句意: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的。C.名詞作狀語,從上面。句意: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不再從上面漏雨、落灰。D.名詞作狀語,對著西家。句意: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西家的狗對著東家叫,客人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故選A。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 置:設置 B.大母過余曰 過:經(jīng)過C.大類女郎也 類:像 D.軒凡四遭火 凡:總共【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過:看望。句意:祖母來看望我說。故選B。18.對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辟四窗,垣墻周庭 周:圍繞 B.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勝:美C.吾家讀書久不效 效:有效果 D.比去,以手闔門 比:比較【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比:比較”錯誤。應該譯為“等到”。句意:等到她離開的時候,用手關(guān)上門。故選D。19.找出詞語解釋全對的一組: ( )A.修葺:修造 扃牖:關(guān)閉窗戶闔門:關(guān)門 大類:大的分類B.長號:大哭 來歸:嫁到我家來歸寧:女子出嫁 自禁:自己忍不住C.洞然:明亮 滲漉:從小孔慢慢漏下偃仰:安居、休息 兒息:子嗣D.斑駁:錯雜 先妣:已去世的母親先是:先前就這樣 兀坐:端正的坐著【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大類:太像。 B.歸寧:女子回娘家。 D.先是:在這以前。故選C。2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可樂也 信:實在B.齊彭殤為妄作 殤:青年人死去C.況修短隨化 化:指自然D.不能喻之于 喻:明白【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殤:未成年死去。句意:把長壽與短命看成一樣的說法是虛妄的。故選B。21.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期:歸結(jié),至B.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與:結(jié)交C.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致:達到D.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系:連接【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致”,名詞,思想情趣。句意:但觸發(fā)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故選C。2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因寄所托 因:隨著B.暫得于己 暫:一時C.感慨系之矣 系:附著D.況修短隨化 修:美好【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實詞的能力。A.句意:有的人通過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懷所寄托的事物。B.句意:一時感到高興和滿足。C.句意:感慨就隨之產(chǎn)生了。D.修:長。句意: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故選D。2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群賢畢至(全,都) 少長咸集(全,都) 茂林修竹(修整) 列坐其次(排列)B.暢敘幽情(深遠高雅) 人之相與(交往) 崇山峻嶺(高) 或取諸懷抱(有的人)C.感慨系之矣(連接) 修短隨化(變化) 流觴曲水(酒杯) 興感之由(原因)D.列坐其次(旁邊) 喻之于懷(比喻) 趣舍萬殊(趣味) 臨文嗟悼(摹寫)【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修:長,高。句意:茂密的森林,修長的竹子。C.化:指自然。句意:人的壽命長短,隨造化而定。D.喻:明白,一說是消解、釋懷 。句意:在感情上不能放下那份哀痛。趣:通“取”,趨向,取向。句意: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臨:面對。句意:面對著文章而嗟嘆感傷。故選B。2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群賢畢至A.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B.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C.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D.齊彭殤為妄作【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例句中的“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賢德的人。句意:所有賢能的人都來了,年少年長的也都聚集到這里了。A.名詞用作動詞,飲酒;句意: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深遠高雅的情思。B.形容詞用作名詞,年老的人;句意:讓年老的人得以安享天年,壯年人得以貢獻才力, 孩子得以順利成長。C.使動用法,使……開闊、放開;句意: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D.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句意: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故選B。25.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群賢畢至,少長咸集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A.“賢、少、長”均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賢能的人、年少的人、年長的人。句意: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B.沒有詞類活用。句意:有的人通過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懷所寄托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C.“游、騁”均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游覽、使……馳騁。句意: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D.“一”數(shù)詞意動用法,認為……一樣;“齊”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相等。句意: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故選B。2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引以為流觴曲水 B.所以興懷,其致一也C.列坐其次 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以為,古義:以……作為。今義:認為。句意: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B.所以,古義:表原因。今義:用于因果句里表結(jié)果。句意:興嘆抒懷的原因是相同的。C.其次,古義:他們的旁邊。今義:指示代詞。句意:列坐在曲水的兩旁。D.自足,古今同義:自己感到滿足。句意:快樂而自己感到滿足,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故選D。2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以游目騁懷 所以:借以B.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絲竹:借指音樂C.夫人之相與 與:交往D.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致:導致【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但觸發(fā)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致”,意態(tài),情趣。故選D。2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足以極視聽之娛 極:十分 引壺觴以自酌 引:舉起、端起B.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致:達到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著C.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期:期望 感吾生之行休 休:停止D.齊彭殤為妄作 殤: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善萬物之得時 善:羨慕【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極:盡。句子翻譯為:可以盡情享受看和聽的樂趣。B.致:情致。句子翻譯為:人們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是因為人們的情致是一樣的。C.期:注定。句子翻譯為:終究注定要走到盡頭。故選D。29.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A.復駕言兮焉求 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C.樂夫天命復奚疑 D.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賓語前置句,“復駕言兮焉求”正常語序為“復駕言兮求焉”。句意: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么呢?B.賓語前置句,“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語序為“為胡乎遑遑欲之何”。句意:為什么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C.賓語前置句,“樂夫天命復奚疑”正常語序為“樂夫天命復疑奚”。句意:樂天安命還懷疑什么呢!D.狀語后置句,“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語序為“農(nóng)人以春及告余”。句意:農(nóng)人們把春天已經(jīng)來臨的消息告訴我。故選D。30.下列句子中有使動用法的一句是( )A.足以極視聽之娛 B.時矯首而遐觀C.眄庭柯以怡顏 D.樂琴書以消憂【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極”,形容詞用作動詞,“極盡、窮盡”之意。句意: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B.“時”,名詞用作狀語,“時不時”之意。句意: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C.“怡”,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愉快。句意: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D.“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句意: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故選C。31.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胡為乎遑遑欲何之A.既自以心為形役 B.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C.樂夫天命復奚疑 D.遂見用于小邑【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賓語前置句,“為胡遑遑欲之何”。句意: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A.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既然自己的心靈被形體役使。B.省略句,“寓形(于)宇內(nèi)復幾時”。句意:身體寄托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C.賓語前置句,“樂夫天命復疑奚”。句意: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D.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故選C。3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樂琴書以消憂”中的“樂”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園日涉以成趣 B.眄庭柯以怡顏C.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D.悅親戚之情話【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句意: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我的憂愁。A.“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天天。句意: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B.“怡”:使動用法,使……愉快。句意: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C.“棹”:名詞動用,劃船。句意: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條小船。D.“悅”:意動用法,以……為悅。句意:對于親戚們富有人情味的談話感到喜悅。故選D。33.下列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吾小人輟飧饕以勞吏者A.且碩茂,早實以蕃 B.傳其事以為官戒也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以,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句意:我們小百姓不吃飯來慰勞當差的。A.以,連詞,而且,作用同“而”。句意:并且高大茂盛,早結(jié)果實而且果實多。B.以,介詞,把。句意:作傳把它作為官員們的鑒戒。C.以,介詞,用。句意:又用什么使我們的人口興旺,使我們生活安定呢?D.以,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句意:能夠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來使它的本性充分發(fā)展而已。故選D。34.下面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壽,長壽,活得長B.不抑耗其實而已 實,果實C.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開D.則又愛之太恩 恩:恩情【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A.句意:郭橐駝并不能使樹長壽、長得快。B.句意:不抑制不損害他們的果實罷了。C.句意:如果不是超過了就是不夠。D.恩:喜愛;句意:就又過分的喜愛。故選D。35.下列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不我若也A.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B.傳其事以為官戒也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理,非吾業(yè)也【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故不若我也”。句意:所以他們不如我。A.定語后置句,“為觀游及賣果”修飾“富豪人”,正常語序為“凡長安為觀游及賣果者豪富人”。句意:凡是長安的經(jīng)營園林游覽和做水果買賣的有錢有勢的人。B.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詞賓語“之”。句意:我為這件事作傳把它作為官吏們的鑒戒。C.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意:又怎么能使我們繁衍生息而安頓我們的身家性命呢?D.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yè)。故選C。36.下面各組句中加點字與所給例句中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爪其膚以驗其生枯A.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B.駝業(yè)種樹C.旦視而暮撫 D.病僂,隆然伏行【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爪”,名詞作動詞,用手指抓(或掐)。句意:用指甲抓破樹皮來檢驗它的生死。A.“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句意:然而樹木的本性就一天天的偏離了。B.“業(yè)”,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職業(yè)。句意:郭橐駝以種樹為業(yè)。C.“旦”,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句意:早晨去看晚上又撫摸。D.病,名詞做動詞,患病。句意:患了脊背彎曲的病,脊背高起,彎著腰走路。故選D。37.下列各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B.因舍其名 因以為號焉C.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個“然”,表轉(zhuǎn)折,但是;句意: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做官的喜好多發(fā)政令。第二個“然”,代詞,這樣;句意:這之后把天下作為家業(yè),用崤山、函谷關(guān)作為自己的內(nèi)宮。B.第一個“因”,連詞,于是,就;句意:于是他索性放棄了原來的名字。第二個“因”,連詞,于是,就;句意:就把這個作為號了。。C.第一個“且”,表并列,并且;句意: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第二個“且”,表轉(zhuǎn)折,尚且;句意:我們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D.第一個“以”,介詞,把;句意:把你種樹的方法,轉(zhuǎn)用到做官治民上。第二個“以”,表目的的連詞,來;句意:來使我們繁衍生息而安頓我們的身家性命。故選B。3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病僂 僂:脊背彎曲 B.遂而雞豚 遂:成、養(yǎng)好C.早實以蕃 實:果實 D.勖爾植 勖:勉勵【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含義的能力。C.句意:結(jié)果實早并且結(jié)得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