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農村初中學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地理期中試卷1.(2023八上·新昌期中)我國是一個( )A.海陸兼備的國家 B.內陸國家C.半島國家 D.島國2.(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四組省級行政單位簡稱中,都為直轄市的是( )A.京、津、贛、皖 B.京、滬、閩、浙C.京、皖、豫、魯 D.京、津、滬、渝3.(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一組高原和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是( )A.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內蒙古高原B.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柴達木盆地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D.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4.(2023八上·新昌期中)關于黃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黃河是黃土高原的塑造者B.河南省跨黃河中游和下游C.黃河之害在于下游決口改道,究其根源,需加固下游河堤,拓寬河道D.黃河全長約5 500千米,是我國第二大河5.(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省區中,受臺風影響最大的是( )A.吉林省、河北省、山東省 B.廣東省、臺灣省、福建省C.四川省、云南省、廣西 D.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6.(2023八上·新昌期中)我國主要淡水湖輪廓與其名稱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 B.C. D.7.(2023八上·新昌期中)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是為民國元年。至今,臺灣地區仍有人使用民國紀年,若如此,今年為民國多少年?( )A.110年 B.111年 C.112年 D.2023年8.(2023八上·新昌期中)關于我國地形、地勢基本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復雜多樣,每種地形分布集中B.山區面積廣大,地表形態比較單調C.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D.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沿海降水豐沛9.(2023八上·新昌期中)“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幾千年來的社會經濟結構被侵蝕而逐步改組?!辈牧厦枋龅氖? )A.鴉片輸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條約》的影響C.中國邊疆的危機 D.中日《馬關條約》的后果10.(2023八上·新昌期中)李鴻章在上海聯合洋槍隊鎮壓太平軍時,感嘆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實非中國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軍事技術 D.風俗習慣11.(2023八上·新昌期中)史料記載:“(甲午戰爭后)隨便走進中國哪一家農戶,人們都可以看到,曾經是不可以缺少的紡車,都蒙上了塵土,被人遺忘了。一捆捆機器壓的印度孟買棉紗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紡車已經不合時宜了?!边@種現象反映的實質是( )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B.手搖紡車效率低下C.印度棉紗質優價廉 D.民族工業曲折艱難12.(2023八上·新昌期中)導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 )A.護國運動的開展和勝利 B.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堅決斗爭C.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 D.袁世凱失去帝國主義的支持13.(2023八上·新昌期中)《辛丑條約》簽訂后,一本啟蒙讀物這樣寫道:“這中國,哪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一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下列《辛丑條約》的條款中,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觀點的是( )A.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準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D.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14.(2023八上·新昌期中)美國學者杰明.艾爾曼說:(鴉片戰爭)對中國國內影響不是太大,只限于廣東一帶,當時的問題是太平天國,大概幾百萬中國人死去,中國的經濟中心江南一帶都亂了;把清朝的元氣消耗得很厲害,導致國力衰減。此材料說明艾爾曼( )A.否定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B.認為太平天國導致了清朝的滅亡C.抹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侵略本質D.頌揚太平天國是反封建的革命運動15.(2023八上·新昌期中)張老師在給八年級學生上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制作了下圖。此圖不能說明( )A.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性質B.中外勢力勾結聯合鎮壓太平天國C.西方列強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國D.鴉片戰爭激起太平天國運動16.(2023八上·新昌期中)有人對中國近代某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此條約的主要影響是( )A.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主權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17.(2023八上·新昌期中)對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 )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和瓦解的歷史D.中國近代化的進程18.(2023八上·新昌期中)“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它意味著舊式的民族反抗和斗爭難以改變中國的命運,民主革命的濤聲已經隱約可聞?!毕铝羞x項中能夠印證“民主革命的濤聲”的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國運動19.(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帝國主義侵華戰爭,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是( )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0.(2023八上·新昌期中)20世紀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為時代新聲。歌詞唱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痹~中的“舊邦新造”是指( ?。?br/>A.維新法令的頒布 B.中華民國的成立C.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D.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21.(2023八上·新昌期中)以下六幅圖為我國六省輪廓圖,根據要求填表。 選項(填序號)瀕臨渤海和黃海的省 簡稱為鄂的省 緯度最高的省 位于黃河中游,簡稱為秦的省 我國民族最多的省 瀕臨南海的省 22.(2023八上·新昌期中)讀我國主要山脈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脈名稱。A B C D(2)圖中A山脈大致為 走向,C山脈大致為 走向。(3)山脈構成我國地形骨架。請寫出山脈兩側地形區名稱。山 脈 兩側的地形區西 側 東 側太行山 ① ② 山 脈 兩側的地形區北 側 南 側昆侖山 ③ ④ 23.(2023八上·新昌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1895年有人題聯于京師(北京)城門:“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br/>(1)該對聯諷刺的直接對象是誰?(2)“三軍敗績”指何歷史事件?(3)結合史實說明清政府是怎樣“割地求和”的?(4)清政府的上述態度對當時列強的侵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4.(2023八上·新昌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辮子,女子不再纏足。有的從前頹廢的青年向親人表示: “中國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個新中國的新人?!?br/>材料三 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1)材料一的內容給中國社會性質帶來怎樣的變化?(2)引起材料二中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請你就其中一種觀點說出兩點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的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25.(2023八上·新昌期中)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尋中華崛起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器物之路】材料一 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采用西方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著名的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等。這些企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另一批企業,如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等,他們希望通過創辦這類企業,將產品投放市場,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制度變革】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舉人在“公車上書”的吶喊聲中展示了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也由此揭開了一場政治變革運動的序幕。【思想解放】材料三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中國人首先學習西方的技術,結果甲午一戰,證明只學技術不好使……所以就開始學制度。學制度問題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國來就變樣……后來中國人就開始琢磨最該徹底改變的是中國人的思想。【新的征程】材料四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斗,建立新中國,并逐步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根據材料一分析,洋務運動60年代和70年代創辦的企業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義?(2)材料二中“政治變革運動”指什么?其性質又如何?(3)為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知識分子掀起了什么運動?隨著運動的深入發展和國際新形勢的出現,他們宣傳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發展?(4)綜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過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6.(2023八上·新昌期中)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鴉片流毒天下,則為害甚巨;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材料二 “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br/>——光緒(1)材料一是哪位人物的話 他領導了哪一歷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 (3)材料三中“公”指的是誰 他犧牲在哪一戰役中 (4)你認為新世紀的中學生要從以上這三個英雄人物身上學習什么 通過以上材料及問題的回答,談談你對“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這一主題的認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國土面積廣大,海陸皆備,A正確;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不是單純的內陸國,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不是半島國家,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國土面積廣大,不是島國,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大陸海岸線總長度大約是1.8萬千米,加上島嶼海岸線,總長度達3.2萬多千米。2.【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京、津、贛、皖”中贛、皖分貝為江西、安徽省不屬于直轄市,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京、滬、閩、浙”中,閩、浙代表福建省、浙江省不屬于直轄市,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京、皖、豫、魯”中“皖、豫、魯”不屬于直轄市,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京、津、滬、渝”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都屬于直轄市,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3.【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內蒙古高原”中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一階梯,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柴達木盆地”中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一階梯,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中青藏高原屬于第一階梯,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都屬于第二階梯內,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二階梯上的主要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及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4.【答案】B【知識點】長江、黃河【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是華北平原的塑造者,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B正確;C、由所學知識可知,黃河之害在于下游決口改道,究其根源,需疏通下游河堤,防止上游泥沙流失,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全長約5464千米,中國第二長河,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風力堆積作用和流水侵蝕作用。5.【答案】B【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吉林省、河北省、山東省”中吉林、河北維度高,受臺風影響小,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廣東省、臺灣省、福建省”三省都屬于我國東南沿海省份,受臺風影響最大,B正確;C、由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省、云南省、廣西”中,云南、四川地處我國西南內陸,離海較遠,受臺風影響較小,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中湖南不是沿海城市,受臺風影響小,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的東南沿海的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受臺風影響最大。6.【答案】A【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鄱陽湖形態細長,像一只壁虎,西北—東南方向延伸,A正確;B、由所學知識可知,洞庭湖輪廓細長、破碎,與我國內蒙行政區輪廓相似,應為太湖,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太湖相對扁平,東南方有一細長湖溝,應是洪澤湖,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洪澤湖形似風箏,上端相對寬大一些,下方細窄,應是洞庭湖,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中國湖泊眾多,其中面積較大的湖泊主要有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呼倫湖、洪澤湖、納木錯等。7.【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題干“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是為民國元年”,結合所學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并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公元紀年法轉換為民國紀年法的方法是民國紀年法年份=公元紀年法年份-1911。所以,今年是2032年,2023-1911=112,故今年應該是民國112年,故選C項。民國110年是2021年,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民國111年是2022年,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2023年是公歷紀年,不是民國紀所,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民國建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民國紀年的相關知識。8.【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每種地形錯雜分布,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地表形態豐富多樣,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C正確;D、由所學知識可知,地勢西高東低,東南沿海降水豐沛,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地勢的主要特點是自西向東海拔逐漸降低,由高原到丘陵到平原。9.【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并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鴉片戰爭,清廷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然經濟開始逐步瓦解,逐步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選B項。材料描述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沒有涉及“鴉片輸入的危害”,排除A項。中國邊疆的危機體現是19世紀70年代,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排除C項。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條約簽訂,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相關歷史知識。10.【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據題干“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實非中國所能及”,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李鴻章認識到了中國與西方在軍事上的差距,由此洋務運動時期,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自強求富,故選C項。洋務派只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A項。洋務派只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B項。洋務派只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涉及風俗習慣,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11.【答案】A【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甲午戰爭后)隨便走進中國哪一家農戶,人們都可以看到,曾經是不可以缺少的紡車,都蒙上了塵土,被人遺忘了”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帝國主義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沉重地打擊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導致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因此材料現象反映的實質是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實質是手紡車破產,自然經濟解體,與“手搖紡車效率低下”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實質是手紡車破產,自然經濟解體,與“印度棉紗質優價廉”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家庭傳統手工業的衰敗,“民族工業曲折艱難”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資本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2.【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凱復辟帝制,倒行逆施,違背了歷史潮流,遭到了人民的唾棄,所以,導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選C項。護國運動的開展和勝利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重要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A項。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堅決斗爭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重要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B項。袁世凱失去帝國主義的支持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重要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袁世凱復辟帝制。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史實。13.【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這朝廷,原是一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表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故選D項。“賠款白銀4.5億兩”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拆毀大沽炮臺,準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便利了列強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使“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列強侵華的大本營,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丑條約》,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4.【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題干“(鴉片戰爭)對中國國內影響不是太大,只限于廣東一帶,當時的問題是太平天國,大概幾百萬中國人死去,中國的經濟中心江南一帶都亂了;把清朝的元氣消耗得很厲害,導致國力衰減”并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自然經濟受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加劇了社會矛盾,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因此,艾爾曼的觀點抹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侵略本質,故選C項。材料內容沒有相關信息說明“艾爾曼否定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排除A項。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導致了清朝的滅亡,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頌揚太平天國是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與“太平天國把經濟中心江南一帶整亂了”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15.【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據題干“太平天國運動”“此圖不能說明”,太平天國示意圖分析了太平天國、清政府、列強三者之間的關系,沒有涉及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之間的關系,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激化了階級矛盾,對太平天國運動起了間接性影響,因此“鴉片戰爭激起太平天國運動”之說不科學,排除D項。圖示表明太平天國運動既反對西方列強又反對清政府,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性質,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圖示表明太平天國受到了西方列強和清政府的雙重鎮壓,說明中外勢力勾結聯合鎮壓太平天國,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圖示表明清政府和西方列強聯合起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說明西方列強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國,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太平天國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16.【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現象反映的是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故選B項。據所學可知,《辛丑條約》沒有涉及侵犯了中國的領海主權,排除A項。1842年,《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1895年,《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以《辛丑條約》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題干“對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據此得出題干年代尺反映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B項。材料僅反映了中國近代前期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不能反映全過程,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過程,沒有反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瓦解的過程,排除C項。材料僅反映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沒有體現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相關史實。18.【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材料“……它意味著舊式的民族反抗和斗爭難以改變中國的命運,民主革命的濤聲已經隱約可聞”,結合所學可知,庚子變亂和《辛丑條約》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推動了民主革命的發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因此,能夠印證“民主革命的濤聲”的是辛亥革命,故選C項。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排除A項。戊戌變法,提倡興民權,促進思想啟蒙,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屬于近代農民戰爭,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9.【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時期,英國達到最北的是天津白河口,并未攻占北京,故①不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故②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戰場在朝鮮、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故③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列強攻占北京,犯下滔天罪行,故④符合題意。綜上可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前期列強侵華戰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近代前期列強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20.【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民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時間上看,維新變法發生在1898年屬于19世紀末,故A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沒有建立新政權,C不合題意;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是在1927年,不屬于20世紀初的歷史事件,D不合題意;“揖美追歐、舊邦新造”建立新的政權,這里的新政權指的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飄揚五色旗”指中華民國建立初期的國旗,故B正確。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成立的識記。21.【答案】⑥;②;⑤;④;③;①【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瀕臨渤海和黃海的省是山東,為⑥圖;簡稱為鄂的省是湖北,為②圖;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為⑤圖;陜西位于黃河中游,簡稱為秦的省,為圖④;我國云南省少數民族最多,為③圖;瀕臨南海的省是廣東,為圖①。故答案為:⑥;②;⑤;④;③;①【點評】全國共劃分為34個省級行政區,各自擁有獨特的簡稱及行政中心。22.【答案】(1)秦嶺;天山;巫山(2)東西;東北—西南(3)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A山脈地處我國中心區東西走向,為秦嶺山脈;B山脈地處我國西北新疆,劃分我國南北疆,屬于天山山脈;C山脈橫跨長江,南北走向,屬于(2)由圖表信息可知,A為秦嶺山脈為東西走向;C山脈為巫山大致東北—西南走向;(3)由圖表信息可知,太行山西側為黃土高原,東側是華北平原;昆侖山西側是塔里木盆地,東側是青藏高原;【點評】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23.【答案】(1)慈禧(2)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3)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4)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狂潮。【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喪權割地,慈禧卻忙于壽晏慶典,故該對聯諷刺的直接對象是慈禧太后。(2)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中的三軍敗績”指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3)根據所學可知,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4)根據所學可知,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野心,19世紀末,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故答案為:(1)慈禧。(2)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3)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4)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狂潮。【點評】本題以中日甲午戰爭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4.【答案】(1)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等。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導致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原因:據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促進了近代風俗的新變革。理由:根據所學可知,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等。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據材料三“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結合所學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倡民主與科學,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故答案為:(1)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等。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丑條約》,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文化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25.【答案】(1)不同:6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軍事工業,7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民用工業。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政治變革運動”指維新變法運動;性質:一場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3)新文化運動;新發展: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4)民主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與曲折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的道路。【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不同:據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采用西方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并結合所學可知, 19世紀60年代,為自強,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據材料一“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另一批企業”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70年代,為求富,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意義: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據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舉人在的吶喊聲中展示了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3)據材料三“……后來中國人就開始琢磨最該徹底改變的是中國人的思想”并結合所學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倡民主與科學,促使了中國人的思想覺悟。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以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主。(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綜合上述材料,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歷史艱難,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與曲折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的道路。故答案為:(1)不同:6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軍事工業,7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民用工業。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政治變革運動”指維新變法運動;性質:一場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3)新文化運動;新發展: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4)民主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與曲折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的道路。【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洋務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維新變法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維新變法運動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的相關史實。26.【答案】(1)林則徐;虎門銷煙。(2)左宗棠收復新疆(3)鄧世昌;黃海戰役(4)愛國精神,為抵抗外來侵略勇擔重任。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鴉片流毒天下,則為害甚巨;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出自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2)據材料二“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并結合所可知,材料二詩歌歌頌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3)據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殉國,光緒為此寫下這副挽聯。(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新世紀的中學生要從以上這三個英雄人物身上學習愛國精神,為抵抗外來侵略勇擔重任。使學生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故答案為:(1)林則徐;虎門銷煙。(2)左宗棠收復新疆。(3)鄧世昌;黃海戰役。(4)愛國精神,為抵抗外來侵略勇擔重任。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虎門銷煙。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虎門銷煙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黃海戰役。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甲午戰爭的相關歷史知識。(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相關史實。1 / 1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農村初中學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地理期中試卷1.(2023八上·新昌期中)我國是一個( )A.海陸兼備的國家 B.內陸國家C.半島國家 D.島國【答案】A【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國土面積廣大,海陸皆備,A正確;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不是單純的內陸國,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不是半島國家,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國土面積廣大,不是島國,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大陸海岸線總長度大約是1.8萬千米,加上島嶼海岸線,總長度達3.2萬多千米。2.(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四組省級行政單位簡稱中,都為直轄市的是( )A.京、津、贛、皖 B.京、滬、閩、浙C.京、皖、豫、魯 D.京、津、滬、渝【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京、津、贛、皖”中贛、皖分貝為江西、安徽省不屬于直轄市,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京、滬、閩、浙”中,閩、浙代表福建省、浙江省不屬于直轄市,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京、皖、豫、魯”中“皖、豫、魯”不屬于直轄市,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京、津、滬、渝”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都屬于直轄市,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3.(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一組高原和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是( )A.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內蒙古高原B.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柴達木盆地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D.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內蒙古高原”中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一階梯,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柴達木盆地”中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一階梯,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中青藏高原屬于第一階梯,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都屬于第二階梯內,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二階梯上的主要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及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4.(2023八上·新昌期中)關于黃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黃河是黃土高原的塑造者B.河南省跨黃河中游和下游C.黃河之害在于下游決口改道,究其根源,需加固下游河堤,拓寬河道D.黃河全長約5 500千米,是我國第二大河【答案】B【知識點】長江、黃河【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是華北平原的塑造者,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B正確;C、由所學知識可知,黃河之害在于下游決口改道,究其根源,需疏通下游河堤,防止上游泥沙流失,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全長約5464千米,中國第二長河,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風力堆積作用和流水侵蝕作用。5.(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省區中,受臺風影響最大的是( )A.吉林省、河北省、山東省 B.廣東省、臺灣省、福建省C.四川省、云南省、廣西 D.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答案】B【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吉林省、河北省、山東省”中吉林、河北維度高,受臺風影響小,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廣東省、臺灣省、福建省”三省都屬于我國東南沿海省份,受臺風影響最大,B正確;C、由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省、云南省、廣西”中,云南、四川地處我國西南內陸,離海較遠,受臺風影響較小,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中湖南不是沿海城市,受臺風影響小,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的東南沿海的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受臺風影響最大。6.(2023八上·新昌期中)我國主要淡水湖輪廓與其名稱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鄱陽湖形態細長,像一只壁虎,西北—東南方向延伸,A正確;B、由所學知識可知,洞庭湖輪廓細長、破碎,與我國內蒙行政區輪廓相似,應為太湖,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太湖相對扁平,東南方有一細長湖溝,應是洪澤湖,C錯誤;D、由所學知識可知,洪澤湖形似風箏,上端相對寬大一些,下方細窄,應是洞庭湖,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中國湖泊眾多,其中面積較大的湖泊主要有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呼倫湖、洪澤湖、納木錯等。7.(2023八上·新昌期中)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是為民國元年。至今,臺灣地區仍有人使用民國紀年,若如此,今年為民國多少年?( )A.110年 B.111年 C.112年 D.2023年【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題干“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是為民國元年”,結合所學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并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公元紀年法轉換為民國紀年法的方法是民國紀年法年份=公元紀年法年份-1911。所以,今年是2032年,2023-1911=112,故今年應該是民國112年,故選C項。民國110年是2021年,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民國111年是2022年,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2023年是公歷紀年,不是民國紀所,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民國建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民國紀年的相關知識。8.(2023八上·新昌期中)關于我國地形、地勢基本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復雜多樣,每種地形分布集中B.山區面積廣大,地表形態比較單調C.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D.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沿海降水豐沛【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每種地形錯雜分布,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地表形態豐富多樣,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C正確;D、由所學知識可知,地勢西高東低,東南沿海降水豐沛,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地勢的主要特點是自西向東海拔逐漸降低,由高原到丘陵到平原。9.(2023八上·新昌期中)“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幾千年來的社會經濟結構被侵蝕而逐步改組。”材料描述的是( )A.鴉片輸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條約》的影響C.中國邊疆的危機 D.中日《馬關條約》的后果【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并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鴉片戰爭,清廷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然經濟開始逐步瓦解,逐步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選B項。材料描述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沒有涉及“鴉片輸入的危害”,排除A項。中國邊疆的危機體現是19世紀70年代,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排除C項。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條約簽訂,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相關歷史知識。10.(2023八上·新昌期中)李鴻章在上海聯合洋槍隊鎮壓太平軍時,感嘆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實非中國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軍事技術 D.風俗習慣【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據題干“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實非中國所能及”,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李鴻章認識到了中國與西方在軍事上的差距,由此洋務運動時期,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自強求富,故選C項。洋務派只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A項。洋務派只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B項。洋務派只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涉及風俗習慣,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11.(2023八上·新昌期中)史料記載:“(甲午戰爭后)隨便走進中國哪一家農戶,人們都可以看到,曾經是不可以缺少的紡車,都蒙上了塵土,被人遺忘了。一捆捆機器壓的印度孟買棉紗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紡車已經不合時宜了?!边@種現象反映的實質是( )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B.手搖紡車效率低下C.印度棉紗質優價廉 D.民族工業曲折艱難【答案】A【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甲午戰爭后)隨便走進中國哪一家農戶,人們都可以看到,曾經是不可以缺少的紡車,都蒙上了塵土,被人遺忘了”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帝國主義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沉重地打擊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導致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因此材料現象反映的實質是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實質是手紡車破產,自然經濟解體,與“手搖紡車效率低下”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實質是手紡車破產,自然經濟解體,與“印度棉紗質優價廉”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家庭傳統手工業的衰敗,“民族工業曲折艱難”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資本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2.(2023八上·新昌期中)導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 )A.護國運動的開展和勝利 B.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堅決斗爭C.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 D.袁世凱失去帝國主義的支持【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凱復辟帝制,倒行逆施,違背了歷史潮流,遭到了人民的唾棄,所以,導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選C項。護國運動的開展和勝利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重要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A項。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堅決斗爭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重要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B項。袁世凱失去帝國主義的支持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重要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袁世凱復辟帝制。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史實。13.(2023八上·新昌期中)《辛丑條約》簽訂后,一本啟蒙讀物這樣寫道:“這中國,哪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一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下列《辛丑條約》的條款中,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觀點的是( )A.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準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D.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這朝廷,原是一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表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故選D項。“賠款白銀4.5億兩”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拆毀大沽炮臺,準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便利了列強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使“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列強侵華的大本營,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丑條約》,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4.(2023八上·新昌期中)美國學者杰明.艾爾曼說:(鴉片戰爭)對中國國內影響不是太大,只限于廣東一帶,當時的問題是太平天國,大概幾百萬中國人死去,中國的經濟中心江南一帶都亂了;把清朝的元氣消耗得很厲害,導致國力衰減。此材料說明艾爾曼( )A.否定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B.認為太平天國導致了清朝的滅亡C.抹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侵略本質D.頌揚太平天國是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題干“(鴉片戰爭)對中國國內影響不是太大,只限于廣東一帶,當時的問題是太平天國,大概幾百萬中國人死去,中國的經濟中心江南一帶都亂了;把清朝的元氣消耗得很厲害,導致國力衰減”并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自然經濟受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加劇了社會矛盾,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因此,艾爾曼的觀點抹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侵略本質,故選C項。材料內容沒有相關信息說明“艾爾曼否定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排除A項。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導致了清朝的滅亡,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頌揚太平天國是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與“太平天國把經濟中心江南一帶整亂了”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15.(2023八上·新昌期中)張老師在給八年級學生上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制作了下圖。此圖不能說明( )A.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性質B.中外勢力勾結聯合鎮壓太平天國C.西方列強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國D.鴉片戰爭激起太平天國運動【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據題干“太平天國運動”“此圖不能說明”,太平天國示意圖分析了太平天國、清政府、列強三者之間的關系,沒有涉及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之間的關系,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激化了階級矛盾,對太平天國運動起了間接性影響,因此“鴉片戰爭激起太平天國運動”之說不科學,排除D項。圖示表明太平天國運動既反對西方列強又反對清政府,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性質,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圖示表明太平天國受到了西方列強和清政府的雙重鎮壓,說明中外勢力勾結聯合鎮壓太平天國,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圖示表明清政府和西方列強聯合起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說明西方列強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國,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太平天國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16.(2023八上·新昌期中)有人對中國近代某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此條約的主要影響是( )A.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主權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材料“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現象反映的是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故選B項。據所學可知,《辛丑條約》沒有涉及侵犯了中國的領海主權,排除A項。1842年,《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1895年,《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以《辛丑條約》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2023八上·新昌期中)對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 )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和瓦解的歷史D.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據題干“對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據此得出題干年代尺反映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B項。材料僅反映了中國近代前期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不能反映全過程,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過程,沒有反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瓦解的過程,排除C項。材料僅反映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沒有體現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相關史實。18.(2023八上·新昌期中)“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它意味著舊式的民族反抗和斗爭難以改變中國的命運,民主革命的濤聲已經隱約可聞?!毕铝羞x項中能夠印證“民主革命的濤聲”的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國運動【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材料“……它意味著舊式的民族反抗和斗爭難以改變中國的命運,民主革命的濤聲已經隱約可聞”,結合所學可知,庚子變亂和《辛丑條約》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推動了民主革命的發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因此,能夠印證“民主革命的濤聲”的是辛亥革命,故選C項。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排除A項。戊戌變法,提倡興民權,促進思想啟蒙,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屬于近代農民戰爭,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9.(2023八上·新昌期中)下列帝國主義侵華戰爭,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是( )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時期,英國達到最北的是天津白河口,并未攻占北京,故①不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故②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戰場在朝鮮、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故③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列強攻占北京,犯下滔天罪行,故④符合題意。綜上可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前期列強侵華戰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近代前期列強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20.(2023八上·新昌期中)20世紀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為時代新聲。歌詞唱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痹~中的“舊邦新造”是指( )A.維新法令的頒布 B.中華民國的成立C.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D.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民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時間上看,維新變法發生在1898年屬于19世紀末,故A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沒有建立新政權,C不合題意;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是在1927年,不屬于20世紀初的歷史事件,D不合題意;“揖美追歐、舊邦新造”建立新的政權,這里的新政權指的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飄揚五色旗”指中華民國建立初期的國旗,故B正確。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成立的識記。21.(2023八上·新昌期中)以下六幅圖為我國六省輪廓圖,根據要求填表。 選項(填序號)瀕臨渤海和黃海的省 簡稱為鄂的省 緯度最高的省 位于黃河中游,簡稱為秦的省 我國民族最多的省 瀕臨南海的省 【答案】⑥;②;⑤;④;③;①【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瀕臨渤海和黃海的省是山東,為⑥圖;簡稱為鄂的省是湖北,為②圖;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為⑤圖;陜西位于黃河中游,簡稱為秦的省,為圖④;我國云南省少數民族最多,為③圖;瀕臨南海的省是廣東,為圖①。故答案為:⑥;②;⑤;④;③;①【點評】全國共劃分為34個省級行政區,各自擁有獨特的簡稱及行政中心。22.(2023八上·新昌期中)讀我國主要山脈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脈名稱。A B C D(2)圖中A山脈大致為 走向,C山脈大致為 走向。(3)山脈構成我國地形骨架。請寫出山脈兩側地形區名稱。山 脈 兩側的地形區西 側 東 側太行山 ① ② 山 脈 兩側的地形區北 側 南 側昆侖山 ③ ④ 【答案】(1)秦嶺;天山;巫山(2)東西;東北—西南(3)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A山脈地處我國中心區東西走向,為秦嶺山脈;B山脈地處我國西北新疆,劃分我國南北疆,屬于天山山脈;C山脈橫跨長江,南北走向,屬于(2)由圖表信息可知,A為秦嶺山脈為東西走向;C山脈為巫山大致東北—西南走向;(3)由圖表信息可知,太行山西側為黃土高原,東側是華北平原;昆侖山西側是塔里木盆地,東側是青藏高原;【點評】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23.(2023八上·新昌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1895年有人題聯于京師(北京)城門:“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br/>(1)該對聯諷刺的直接對象是誰?(2)“三軍敗績”指何歷史事件?(3)結合史實說明清政府是怎樣“割地求和”的?(4)清政府的上述態度對當時列強的侵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1)慈禧(2)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3)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4)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狂潮。【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喪權割地,慈禧卻忙于壽晏慶典,故該對聯諷刺的直接對象是慈禧太后。(2)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中的三軍敗績”指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3)根據所學可知,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4)根據所學可知,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野心,19世紀末,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故答案為:(1)慈禧。(2)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3)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4)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狂潮。【點評】本題以中日甲午戰爭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4.(2023八上·新昌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辮子,女子不再纏足。有的從前頹廢的青年向親人表示: “中國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個新中國的新人。”材料三 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1)材料一的內容給中國社會性質帶來怎樣的變化?(2)引起材料二中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請你就其中一種觀點說出兩點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的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等。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導致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原因:據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促進了近代風俗的新變革。理由:根據所學可知,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等。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據材料三“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結合所學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倡民主與科學,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故答案為:(1)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等。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丑條約》,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文化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25.(2023八上·新昌期中)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尋中華崛起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器物之路】材料一 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采用西方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著名的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等。這些企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另一批企業,如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等,他們希望通過創辦這類企業,將產品投放市場,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制度變革】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舉人在“公車上書”的吶喊聲中展示了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也由此揭開了一場政治變革運動的序幕。【思想解放】材料三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中國人首先學習西方的技術,結果甲午一戰,證明只學技術不好使……所以就開始學制度。學制度問題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國來就變樣……后來中國人就開始琢磨最該徹底改變的是中國人的思想。【新的征程】材料四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斗,建立新中國,并逐步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根據材料一分析,洋務運動60年代和70年代創辦的企業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義?(2)材料二中“政治變革運動”指什么?其性質又如何?(3)為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知識分子掀起了什么運動?隨著運動的深入發展和國際新形勢的出現,他們宣傳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發展?(4)綜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過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答案】(1)不同:6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軍事工業,7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民用工業。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政治變革運動”指維新變法運動;性質:一場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3)新文化運動;新發展: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4)民主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與曲折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的道路。【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不同:據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采用西方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并結合所學可知, 19世紀60年代,為自強,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據材料一“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另一批企業”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70年代,為求富,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意義: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據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舉人在的吶喊聲中展示了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3)據材料三“……后來中國人就開始琢磨最該徹底改變的是中國人的思想”并結合所學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倡民主與科學,促使了中國人的思想覺悟。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以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主。(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綜合上述材料,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歷史艱難,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與曲折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的道路。故答案為:(1)不同:6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軍事工業,70年代的企業主要是民用工業。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政治變革運動”指維新變法運動;性質:一場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3)新文化運動;新發展: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4)民主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與曲折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的道路。【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洋務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維新變法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維新變法運動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的相關史實。26.(2023八上·新昌期中)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鴉片流毒天下,則為害甚巨;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br/>材料二 “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br/>——光緒(1)材料一是哪位人物的話 他領導了哪一歷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 (3)材料三中“公”指的是誰 他犧牲在哪一戰役中 (4)你認為新世紀的中學生要從以上這三個英雄人物身上學習什么 通過以上材料及問題的回答,談談你對“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這一主題的認識。【答案】(1)林則徐;虎門銷煙。(2)左宗棠收復新疆(3)鄧世昌;黃海戰役(4)愛國精神,為抵抗外來侵略勇擔重任。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鴉片流毒天下,則為害甚巨;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出自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2)據材料二“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并結合所可知,材料二詩歌歌頌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3)據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殉國,光緒為此寫下這副挽聯。(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新世紀的中學生要從以上這三個英雄人物身上學習愛國精神,為抵抗外來侵略勇擔重任。使學生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故答案為:(1)林則徐;虎門銷煙。(2)左宗棠收復新疆。(3)鄧世昌;黃海戰役。(4)愛國精神,為抵抗外來侵略勇擔重任。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具有因果關系;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等。【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虎門銷煙。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虎門銷煙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黃海戰役。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甲午戰爭的相關歷史知識。(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農村初中學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地理期中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農村初中學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地理期中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