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中國歷史、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中國歷史、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中國歷史、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
1.(2023八上·嵊州期中)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較高 B.海拔較高 C.距海較遠 D.溫度高
【答案】C
【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維度無關,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海拔高度無關,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距離海洋位置遠相關,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溫度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空氣干燥,降水稀少。
2.(2023八上·嵊州期中)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氣候 D.習慣
【答案】C
【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與地形無關,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而維度差異直接影響氣候,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與習慣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秦嶺—淮河是我國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所通過的地方,因此南北方的劃分界線是氣溫和降水也就是氣候。
3.(2023八上·嵊州期中)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系緊密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調 B.西電東送 C.西氣東輸 D.青藏鐵路
【答案】C
【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南水北調”是江南一帶水資源北調至京津豫一帶城市,與新疆無關,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西電東送”是指西部川貴湘地區電力輸送至北上廣城市,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是指新疆等地天然氣輸送至東部沿海地區,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鐵路"是指青海至西藏的鐵路,與新疆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西氣東輸"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
4.(2023八上·嵊州期中)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  )
A.北京 B.天津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D.西藏自治區
【答案】C
【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而非北京,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而非天津,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而非西藏,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西藏自治區是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它位于祖國的西南部地區,境內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接壤。
5.(2023八上·嵊州期中)“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是(  )
A.吐魯番盆地 B.四川盆地 C.東北平原 D.云貴高原
【答案】A
【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我國吐魯番盆地氣候溫差大,A正確;
B、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四川盆地云層厚,溫差較小,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東北平原維度高全年氣溫較低,不會出現溫差大的現象,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云貴高原,地處我國西南,維度低,全年氣候涼爽,溫差不明顯,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新疆地區,尤其是吐魯番盆地,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早晚溫差大的現象。
6.(2023八上·嵊州期中)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我國政府往往在6月3日開始禁毒宣傳月活動。它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著直接的關系(  )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第二次鴉片戰爭 D.太平天國運動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題干“國際禁毒日”、“6月3日”,結合所學可知,虎門銷煙是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符合題意,A項正確。
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第二次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太平天國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對虎門銷煙的時間、概況以及影響的把握,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2023八上·嵊州期中)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近代百年歷史開端的標志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浸華戰爭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對中國危害最大。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政治上的獨立自主、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現狀被打破,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項正確;
第二次鴉片戰爭不屬于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B項;
甲午中日戰爭不屬于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C項;
八國聯軍浸華戰爭不屬于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鴉片戰爭影響的認知能力。
8.(2023八上·嵊州期中)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  )
A.《璦琿條約》 B.《南京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B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同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項正確;
《璦琿條約》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排除A項;
《北京條約》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排除C項;
《辛丑條約》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南京條約》的有關內容。
9.(2023八上·嵊州期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軍事組織不力 B.清軍裝備落后
C.英國“船堅炮利” D.清朝腐敗無能
【答案】D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朝腐朽衰落。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啟示我們落后就要挨打,要肩負其民族振興的偉大歷史使命,D項正確;
清政府的軍事組織不力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排除A項;
清軍裝備落后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排除B項;
英國“船堅炮利”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史實。
10.(2023八上·嵊州期中)法國大作家雨果曾憤怒地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兩個強盜”指的是(  )
A.英法聯軍 B.日俄聯軍 C.美德聯軍 D.英美聯軍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路燒殺,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十二獸首丟失,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故題干“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譴責的是英法聯軍,A項正確;
日俄聯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
美德聯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
英美聯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1.(2023八上·嵊州期中)張之洞就戊戌變法某一措施發表意見:“深恐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該措施最有可能的是(  )
A.廢除科舉 B.裁撤冗員 C.改革財政 D.廢除八股
【答案】D
【知識點】戊戌變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深恐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可知,張之洞認為廢除八股會引起眾多讀書人的反對,反對廢除八股,主張保留八股取士制度。D項正確;
材料未體現廢除科舉,排除A項;
材料未體現裁撤冗員,排除B項;
材料未體現改革財政,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戊戌變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廢除八股。
12.(2023八上·嵊州期中)下列發生在1901年的歷史事件是 (  )
A.鴉片戰爭 B.《南京條約》簽訂
C.《馬關條約》簽訂 D.《辛丑條約》簽訂
【答案】D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時間“1901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正確;
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年,排除A項;
《南京條約》簽訂于1842年,排除B項;
《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點。
13.(2023八上·嵊州期中)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主要表現在(  )
A.向外國侵略者借師“助剿” B.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C.向外國侵略者開放中國內地 D.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答案】D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充分表明清政府成為列強控制中國的工具,已淪為了“洋人的朝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正確;
向外國侵略者借師“助剿”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
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
向外國侵略者開放中國內地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詞是“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14.(2023八上·嵊州期中)有位詩人說過:“我是長城的磚石,我是長江、黃河的浪花……”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啟示我們(  )
A.個人與社會無關 B.個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
C.個人是社會的保障 D.個人離開社會生存得更好
【答案】B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我是長城的磚石,我是長江、黃河的浪花……”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啟示我們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B正確。
AD錯誤,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每個人需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C錯誤,社會是人個生存和發展的保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養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15.(2023八上·嵊州期中)下列是小芳一天的表現,你認為錯誤的有(  )
①早上:小芳看到某微信公眾號發文說有預防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趕緊將其分享給家庭群
②上午:老師講題時,小芳打斷老師說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③中午:回家后,小芳邊吃飯邊看午間新聞,和爸爸探討國家大事
④晚上:晚飯后,小芳和媽媽散步時,把擺放在廣場上的慶元旦花卉拿回家欣賞
A.1處 B.2處 C.3處 D.4處
【答案】D
【知識點】珍愛和尊重生命;網絡交往;塑造良好道德;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解析】【分析】①錯誤,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上充斥著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對于網上的信息,我們要注意辨析,不能隨意分享。
②錯誤,課堂上打斷老師說話,這是不尊重老師的做法,不可取。
③錯誤,邊吃飯邊看午間新聞,和爸爸探討國家大事,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法不可取。
④錯誤,把擺放在廣場上的慶元旦花卉拿回家欣賞,這是侵犯公共財物的違法行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師生交往,愛護身體,違法行為的認識,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16.(2023八上·嵊州期中)當上網看到“點擊這里,輕松賺取100萬”“只付10元,盈利10萬元”之類誘人的廣告時,你的正確判斷和選擇是(  )
A.馬上和朋友分享
B.冷靜對待,自覺抵制,以免上當受騙
C.大膽嘗試,積極合作,也許能賺到錢
D.加大打擊力度,嚴格執法,根除此類廣告
【答案】B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拒絕不良誘惑,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因此面對網絡的的誘人廣告,我們要冷靜對待,自覺抵制,以免上當受騙 ,所以B正確。
AC錯誤,選項中的做法是缺乏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
D錯誤,選項觀點不是從公民角度回答,且根除此類廣告的觀點太絕對,應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的認識,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17.(2023八上·嵊州期中)以下觀點中,錯誤的是(  )
A.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
B.無論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C.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D.一般違法行為若不及時糾正,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答案】A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所以違反法律的行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為,因此,A正確。
BCD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要求,應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準繩。
18.(2023八上·嵊州期中)無數事實表明,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下列說法與“防微杜漸”蘊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B.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D.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答案】D
【知識點】自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不要因為善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為惡事小就去做。指善事再小也應該做,惡事再小也不能做。這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自覺遵守法律,所以D正確。
A不符合題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意思是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B不符合題意,選項詩句描寫的是西湖景色變化萬千。
D不符合題意,選項詩句體現的是深厚的友誼。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預防犯罪的認識,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19.(2023八上·嵊州期中)長治市某中學八年級(2)班的同學圍繞“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違法、犯罪”的區別和聯系進行了討論,其中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是(  )
①同學甲: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嚴重不良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②同學乙: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行為人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③同學丙:嚴重不良行為就是犯罪,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④同學丁: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觸犯了刑法,具有刑事違法性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答案】A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改正,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嚴重不良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犯罪行為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所以 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所以犯罪的人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所以 甲和乙觀點正確, ①②符合題意。
③錯誤,嚴重不良行為屬違法行為,但不一定是犯罪。
④錯誤,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和犯罪的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違法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20.(2023八上·嵊州期中)學習完法律專題后,小華整理了一些筆記,其中錯誤的有(  )
①違法行為根據受到的處罰不同可以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②初中生遇到法律問題時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請求援助
③行政處罰多由法院作出裁決,然后由公安機關執行
④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提起訴訟,依法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①錯誤,違法行為根據其社會危害程度,可以分為 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②正確,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援助,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③錯誤,行政處罰由行政機關作出。
④錯誤,訴訟應向人民法院提起。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依法求助的認識,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過非訴訟手段不能解決問題,就要通過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
21.(2023八上·嵊州期中)下圖是長江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讀圖回答問題
(1)長江與黃河河相比,具有①   的特點,原因②   。
(2)長江與黃河上游共同的資源是③   ,原因是④   。
(3)黃河的含沙量遠遠大于長江,試從地形、氣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原因:⑤   。
【答案】(1)流量大;長江流經亞熱帶季風區/濕潤區、降水豐沛/大,雨季長,支流多,流域面積廣
(2)水能;處于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3)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里黃土深厚,土質疏松,溝壑縱橫,植被破壞嚴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如過分開墾/采)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長江與黃河河相比,長江流量更大,主要因為是長江地處南方亞熱帶季風區、全年降水豐沛,雨季長,支流多,流域面積廣。
(2)由所學知識可知,長江與黃河上游共同的資源是水能資源豐富,主要是因為上游地處第一、第二階梯交界處,地勢高,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3)由圖表信息可知,黃河的含沙量遠遠大于長江從地形上看主要是: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坡度陡峭,黃土深厚,土質疏松,溝壑縱橫。從氣候上看: 屬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從植被上看: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植被破壞嚴重;極易造成水土流失。
【點評】黃河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帶入大量泥沙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22.(2023八上·嵊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鴉片流毒天下,為害甚巨……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材料二 “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光緒
(1)材料一是哪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話?他領導了哪一偉大歷史事件?
(2)材料二指的是誰?他在反侵略斗爭中最偉大的貢獻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公”指的是誰?他犧牲在哪一戰役中?
(4)你認為新世紀的中學生要從以上這三個英雄人物身上學習什么?
【答案】(1)①林則徐;②虎門銷煙
(2)①左宗棠②收復新疆
(3)①鄧世昌;②黃海戰役
(4)開放題,答案不唯一。例如:心系國家和民族,英勇不屈等愛國主義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林則徐說的話;林則徐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
(2)根據材料信息“湖湘子弟”“天下”“玉門關”,可知材料中的“大將”是指左宗棠,“天山”指新疆地區,這首詩歌頌了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的偉大功績。貢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率領裝備了新式武器和進行了新式訓練的清軍,成功收復新疆。
(3)根據材料信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光緒帝給鄧世昌的挽聯。戰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中,鄧世昌以身殉國。
(4)本問屬于開放性設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林則徐、左宗棠和鄧世昌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們的身上都具有心系國家和民族,英勇不屈等愛國主義精神,這些精神值得中學生學習。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23.(2023八上·嵊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
(1)你認為材料中所說使中國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指的是哪三次戰爭?
(2)文中所說中國人民“反入侵”的斗爭有哪些?請列舉至少3個出來。
(3)針對中國19世紀末這種入侵與反入侵的斗爭,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請說說看。
(4)結合史實,闡述近代清政府是如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的?
【答案】(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2)虎門銷煙、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運動、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3)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免遭外來的侵略。②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富于反抗精神
(4)①鴉片戰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所說使中國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指的是: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中所說中國人民“反入侵”的斗爭有虎門銷煙、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運動、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等。
(3)本題屬開放性問題,緊扣材料和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有針對性回答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免遭外來的侵略;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富于反抗精神。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列強侵略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點評】記憶《辛丑條約》、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二次鴉片戰爭、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24.(2023八上·嵊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以下為大頭兒子一家的交流片段。
材料二:2021年8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通知》規定,相關網站平臺要切實履行管理責任,及時發現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等各類有害信息,從嚴處置違法違規的賬號。對此,同學們紛紛發表看法。
甲:網絡空間法外地,互懟謾罵尋常事。乙:網絡謠言不勝防,從嚴處置沒必要。
(1)網絡是把雙刃劍,請你結合材料一分析其利弊。
(2)近年來,假借網絡刷單行詐騙的事件時有發生。請你判斷“假借網絡刷單行詐騙”的行為性質,并說明理由。
(3)你同意他們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1)利:手機遠程遙控家電,說明網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直播帶貨,說明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弊:網絡詐騙,說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2)犯罪。理由:網絡詐騙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
(3)不同意。
①網絡并非法外之地,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互懟謾罵是不文明的表現,也污染了網絡空間,必須加以制止,依法處理。②網絡謠言污染網絡環境,擾亂網絡秩序,必須依法追究網絡造謠者和傳播者的責任,從嚴處置;同時,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在網上傳播正能量。
【知識點】網絡交往;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網絡的利可以從 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兩方面回答即可。網絡的弊可以從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回答即可。
(2) 假借網絡刷單行詐騙 是違法行為,如果騙取數額大可能構成犯罪。理由可以從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和犯罪的特征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甲乙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理由可以從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互懟謾罵是不文明的表現, 網絡謠言污染網絡環境,擾亂網絡秩序, 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 在網上傳播正能量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與弊,違法行為,合理利用網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25.(2023八上·嵊州期中)以案說法,回答問題
中學生李某迷上網吧后,結識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從此便經常逃學,沉迷于網絡世界,無心學習。他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上網開始向小學生勒索,甚至偷竊同學的財物,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不思悔改,最終因參與一起搶劫案件被判處有期徒刑。
(1)指出材料中李某的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李某的悲劇重演?
(3)如果你是材料中被勒索的小學生,你的正確做法是什么?
【答案】(1)向小學生勒索,甚至偷竊同學的財物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參與一起搶劫案件屬于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2)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尊嚴,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杜絕不良行為;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3)面對勒索,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制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事后告訴老師;尋求法律幫助,依靠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用法律捍衛生命健康權;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可知,向小學生勒索,甚至偷竊同學的財物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搶劫屬于嚴重違法行為(犯罪),據此分析回答即可。
(2)根據所學,李某從有不良行為發展到違法犯罪,因此本題可以從如何預防犯罪的角度進行分析回答即可。具體可以從自覺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自律,加強道德修養,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根據所學,被勒索的小學生做法可以從依法求助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角度進行分析,具體可以從 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機智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尋求法律幫助,依靠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預防犯罪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依法求助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1 / 1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中國歷史、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
1.(2023八上·嵊州期中)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較高 B.海拔較高 C.距海較遠 D.溫度高
2.(2023八上·嵊州期中)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氣候 D.習慣
3.(2023八上·嵊州期中)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系緊密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調 B.西電東送 C.西氣東輸 D.青藏鐵路
4.(2023八上·嵊州期中)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  )
A.北京 B.天津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D.西藏自治區
5.(2023八上·嵊州期中)“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是(  )
A.吐魯番盆地 B.四川盆地 C.東北平原 D.云貴高原
6.(2023八上·嵊州期中)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我國政府往往在6月3日開始禁毒宣傳月活動。它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著直接的關系(  )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第二次鴉片戰爭 D.太平天國運動
7.(2023八上·嵊州期中)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近代百年歷史開端的標志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浸華戰爭
8.(2023八上·嵊州期中)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  )
A.《璦琿條約》 B.《南京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9.(2023八上·嵊州期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軍事組織不力 B.清軍裝備落后
C.英國“船堅炮利” D.清朝腐敗無能
10.(2023八上·嵊州期中)法國大作家雨果曾憤怒地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兩個強盜”指的是(  )
A.英法聯軍 B.日俄聯軍 C.美德聯軍 D.英美聯軍
11.(2023八上·嵊州期中)張之洞就戊戌變法某一措施發表意見:“深恐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該措施最有可能的是(  )
A.廢除科舉 B.裁撤冗員 C.改革財政 D.廢除八股
12.(2023八上·嵊州期中)下列發生在1901年的歷史事件是 (  )
A.鴉片戰爭 B.《南京條約》簽訂
C.《馬關條約》簽訂 D.《辛丑條約》簽訂
13.(2023八上·嵊州期中)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主要表現在(  )
A.向外國侵略者借師“助剿” B.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C.向外國侵略者開放中國內地 D.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14.(2023八上·嵊州期中)有位詩人說過:“我是長城的磚石,我是長江、黃河的浪花……”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啟示我們(  )
A.個人與社會無關 B.個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
C.個人是社會的保障 D.個人離開社會生存得更好
15.(2023八上·嵊州期中)下列是小芳一天的表現,你認為錯誤的有(  )
①早上:小芳看到某微信公眾號發文說有預防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趕緊將其分享給家庭群
②上午:老師講題時,小芳打斷老師說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③中午:回家后,小芳邊吃飯邊看午間新聞,和爸爸探討國家大事
④晚上:晚飯后,小芳和媽媽散步時,把擺放在廣場上的慶元旦花卉拿回家欣賞
A.1處 B.2處 C.3處 D.4處
16.(2023八上·嵊州期中)當上網看到“點擊這里,輕松賺取100萬”“只付10元,盈利10萬元”之類誘人的廣告時,你的正確判斷和選擇是(  )
A.馬上和朋友分享
B.冷靜對待,自覺抵制,以免上當受騙
C.大膽嘗試,積極合作,也許能賺到錢
D.加大打擊力度,嚴格執法,根除此類廣告
17.(2023八上·嵊州期中)以下觀點中,錯誤的是(  )
A.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
B.無論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C.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D.一般違法行為若不及時糾正,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18.(2023八上·嵊州期中)無數事實表明,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下列說法與“防微杜漸”蘊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B.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D.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9.(2023八上·嵊州期中)長治市某中學八年級(2)班的同學圍繞“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違法、犯罪”的區別和聯系進行了討論,其中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是(  )
①同學甲: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嚴重不良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②同學乙: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行為人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③同學丙:嚴重不良行為就是犯罪,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④同學丁: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觸犯了刑法,具有刑事違法性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20.(2023八上·嵊州期中)學習完法律專題后,小華整理了一些筆記,其中錯誤的有(  )
①違法行為根據受到的處罰不同可以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②初中生遇到法律問題時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請求援助
③行政處罰多由法院作出裁決,然后由公安機關執行
④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提起訴訟,依法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2023八上·嵊州期中)下圖是長江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讀圖回答問題
(1)長江與黃河河相比,具有①   的特點,原因②   。
(2)長江與黃河上游共同的資源是③   ,原因是④   。
(3)黃河的含沙量遠遠大于長江,試從地形、氣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原因:⑤   。
22.(2023八上·嵊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鴉片流毒天下,為害甚巨……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材料二 “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光緒
(1)材料一是哪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話?他領導了哪一偉大歷史事件?
(2)材料二指的是誰?他在反侵略斗爭中最偉大的貢獻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公”指的是誰?他犧牲在哪一戰役中?
(4)你認為新世紀的中學生要從以上這三個英雄人物身上學習什么?
23.(2023八上·嵊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
(1)你認為材料中所說使中國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指的是哪三次戰爭?
(2)文中所說中國人民“反入侵”的斗爭有哪些?請列舉至少3個出來。
(3)針對中國19世紀末這種入侵與反入侵的斗爭,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請說說看。
(4)結合史實,闡述近代清政府是如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的?
24.(2023八上·嵊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以下為大頭兒子一家的交流片段。
材料二:2021年8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通知》規定,相關網站平臺要切實履行管理責任,及時發現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等各類有害信息,從嚴處置違法違規的賬號。對此,同學們紛紛發表看法。
甲:網絡空間法外地,互懟謾罵尋常事。乙:網絡謠言不勝防,從嚴處置沒必要。
(1)網絡是把雙刃劍,請你結合材料一分析其利弊。
(2)近年來,假借網絡刷單行詐騙的事件時有發生。請你判斷“假借網絡刷單行詐騙”的行為性質,并說明理由。
(3)你同意他們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25.(2023八上·嵊州期中)以案說法,回答問題
中學生李某迷上網吧后,結識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從此便經常逃學,沉迷于網絡世界,無心學習。他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上網開始向小學生勒索,甚至偷竊同學的財物,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不思悔改,最終因參與一起搶劫案件被判處有期徒刑。
(1)指出材料中李某的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李某的悲劇重演?
(3)如果你是材料中被勒索的小學生,你的正確做法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維度無關,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海拔高度無關,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距離海洋位置遠相關,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與溫度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空氣干燥,降水稀少。
2.【答案】C
【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與地形無關,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而維度差異直接影響氣候,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主要由于維度高低差異所致,與習慣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秦嶺—淮河是我國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所通過的地方,因此南北方的劃分界線是氣溫和降水也就是氣候。
3.【答案】C
【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南水北調”是江南一帶水資源北調至京津豫一帶城市,與新疆無關,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西電東送”是指西部川貴湘地區電力輸送至北上廣城市,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是指新疆等地天然氣輸送至東部沿海地區,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鐵路"是指青海至西藏的鐵路,與新疆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西氣東輸"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
4.【答案】C
【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而非北京,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而非天津,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C正確;
D、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行政面積最大)是新疆,而非西藏,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西藏自治區是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它位于祖國的西南部地區,境內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接壤。
5.【答案】A
【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我國吐魯番盆地氣候溫差大,A正確;
B、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四川盆地云層厚,溫差較小,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東北平原維度高全年氣溫較低,不會出現溫差大的現象,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應了氣溫晝夜溫差大,云貴高原,地處我國西南,維度低,全年氣候涼爽,溫差不明顯,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新疆地區,尤其是吐魯番盆地,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早晚溫差大的現象。
6.【答案】A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題干“國際禁毒日”、“6月3日”,結合所學可知,虎門銷煙是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符合題意,A項正確。
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第二次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太平天國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對虎門銷煙的時間、概況以及影響的把握,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答案】A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對中國危害最大。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政治上的獨立自主、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現狀被打破,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項正確;
第二次鴉片戰爭不屬于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B項;
甲午中日戰爭不屬于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C項;
八國聯軍浸華戰爭不屬于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鴉片戰爭影響的認知能力。
8.【答案】B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同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項正確;
《璦琿條約》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排除A項;
《北京條約》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排除C項;
《辛丑條約》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南京條約》的有關內容。
9.【答案】D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朝腐朽衰落。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啟示我們落后就要挨打,要肩負其民族振興的偉大歷史使命,D項正確;
清政府的軍事組織不力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排除A項;
清軍裝備落后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排除B項;
英國“船堅炮利”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史實。
10.【答案】A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路燒殺,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十二獸首丟失,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故題干“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譴責的是英法聯軍,A項正確;
日俄聯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
美德聯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
英美聯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1.【答案】D
【知識點】戊戌變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深恐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可知,張之洞認為廢除八股會引起眾多讀書人的反對,反對廢除八股,主張保留八股取士制度。D項正確;
材料未體現廢除科舉,排除A項;
材料未體現裁撤冗員,排除B項;
材料未體現改革財政,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戊戌變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廢除八股。
12.【答案】D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時間“1901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正確;
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年,排除A項;
《南京條約》簽訂于1842年,排除B項;
《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點。
13.【答案】D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充分表明清政府成為列強控制中國的工具,已淪為了“洋人的朝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正確;
向外國侵略者借師“助剿”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
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
向外國侵略者開放中國內地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詞是“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14.【答案】B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我是長城的磚石,我是長江、黃河的浪花……”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啟示我們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B正確。
AD錯誤,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每個人需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C錯誤,社會是人個生存和發展的保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養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15.【答案】D
【知識點】珍愛和尊重生命;網絡交往;塑造良好道德;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解析】【分析】①錯誤,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上充斥著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對于網上的信息,我們要注意辨析,不能隨意分享。
②錯誤,課堂上打斷老師說話,這是不尊重老師的做法,不可取。
③錯誤,邊吃飯邊看午間新聞,和爸爸探討國家大事,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法不可取。
④錯誤,把擺放在廣場上的慶元旦花卉拿回家欣賞,這是侵犯公共財物的違法行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師生交往,愛護身體,違法行為的認識,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16.【答案】B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拒絕不良誘惑,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因此面對網絡的的誘人廣告,我們要冷靜對待,自覺抵制,以免上當受騙 ,所以B正確。
AC錯誤,選項中的做法是缺乏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
D錯誤,選項觀點不是從公民角度回答,且根除此類廣告的觀點太絕對,應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的認識,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17.【答案】A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所以違反法律的行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為,因此,A正確。
BCD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要求,應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準繩。
18.【答案】D
【知識點】自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不要因為善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為惡事小就去做。指善事再小也應該做,惡事再小也不能做。這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自覺遵守法律,所以D正確。
A不符合題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意思是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B不符合題意,選項詩句描寫的是西湖景色變化萬千。
D不符合題意,選項詩句體現的是深厚的友誼。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預防犯罪的認識,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19.【答案】A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改正,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嚴重不良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犯罪行為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所以 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所以犯罪的人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所以 甲和乙觀點正確, ①②符合題意。
③錯誤,嚴重不良行為屬違法行為,但不一定是犯罪。
④錯誤,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和犯罪的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違法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20.【答案】C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①錯誤,違法行為根據其社會危害程度,可以分為 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②正確,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援助,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③錯誤,行政處罰由行政機關作出。
④錯誤,訴訟應向人民法院提起。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依法求助的認識,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過非訴訟手段不能解決問題,就要通過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
21.【答案】(1)流量大;長江流經亞熱帶季風區/濕潤區、降水豐沛/大,雨季長,支流多,流域面積廣
(2)水能;處于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3)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里黃土深厚,土質疏松,溝壑縱橫,植被破壞嚴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如過分開墾/采)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長江與黃河河相比,長江流量更大,主要因為是長江地處南方亞熱帶季風區、全年降水豐沛,雨季長,支流多,流域面積廣。
(2)由所學知識可知,長江與黃河上游共同的資源是水能資源豐富,主要是因為上游地處第一、第二階梯交界處,地勢高,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3)由圖表信息可知,黃河的含沙量遠遠大于長江從地形上看主要是: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坡度陡峭,黃土深厚,土質疏松,溝壑縱橫。從氣候上看: 屬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從植被上看: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植被破壞嚴重;極易造成水土流失。
【點評】黃河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帶入大量泥沙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22.【答案】(1)①林則徐;②虎門銷煙
(2)①左宗棠②收復新疆
(3)①鄧世昌;②黃海戰役
(4)開放題,答案不唯一。例如:心系國家和民族,英勇不屈等愛國主義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林則徐說的話;林則徐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
(2)根據材料信息“湖湘子弟”“天下”“玉門關”,可知材料中的“大將”是指左宗棠,“天山”指新疆地區,這首詩歌頌了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的偉大功績。貢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率領裝備了新式武器和進行了新式訓練的清軍,成功收復新疆。
(3)根據材料信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光緒帝給鄧世昌的挽聯。戰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中,鄧世昌以身殉國。
(4)本問屬于開放性設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林則徐、左宗棠和鄧世昌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們的身上都具有心系國家和民族,英勇不屈等愛國主義精神,這些精神值得中學生學習。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23.【答案】(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2)虎門銷煙、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運動、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3)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免遭外來的侵略。②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富于反抗精神
(4)①鴉片戰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所說使中國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指的是: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中所說中國人民“反入侵”的斗爭有虎門銷煙、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運動、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等。
(3)本題屬開放性問題,緊扣材料和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有針對性回答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免遭外來的侵略;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富于反抗精神。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列強侵略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點評】記憶《辛丑條約》、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二次鴉片戰爭、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24.【答案】(1)利:手機遠程遙控家電,說明網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直播帶貨,說明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弊:網絡詐騙,說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2)犯罪。理由:網絡詐騙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
(3)不同意。
①網絡并非法外之地,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互懟謾罵是不文明的表現,也污染了網絡空間,必須加以制止,依法處理。②網絡謠言污染網絡環境,擾亂網絡秩序,必須依法追究網絡造謠者和傳播者的責任,從嚴處置;同時,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在網上傳播正能量。
【知識點】網絡交往;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網絡的利可以從 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兩方面回答即可。網絡的弊可以從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回答即可。
(2) 假借網絡刷單行詐騙 是違法行為,如果騙取數額大可能構成犯罪。理由可以從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和犯罪的特征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甲乙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理由可以從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互懟謾罵是不文明的表現, 網絡謠言污染網絡環境,擾亂網絡秩序, 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 在網上傳播正能量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與弊,違法行為,合理利用網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25.【答案】(1)向小學生勒索,甚至偷竊同學的財物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參與一起搶劫案件屬于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2)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尊嚴,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杜絕不良行為;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3)面對勒索,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制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事后告訴老師;尋求法律幫助,依靠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用法律捍衛生命健康權;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可知,向小學生勒索,甚至偷竊同學的財物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搶劫屬于嚴重違法行為(犯罪),據此分析回答即可。
(2)根據所學,李某從有不良行為發展到違法犯罪,因此本題可以從如何預防犯罪的角度進行分析回答即可。具體可以從自覺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自律,加強道德修養,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根據所學,被勒索的小學生做法可以從依法求助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角度進行分析,具體可以從 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機智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尋求法律幫助,依靠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預防犯罪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依法求助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宁都县| 中牟县| 怀仁县| 五指山市| 繁昌县| 永州市| 宝丰县| 宜黄县| 三门县| 利辛县| 石狮市| 洮南市| 楚雄市| 灌南县| 安龙县| 鱼台县| 社会| 湘乡市| 富源县| 巍山| 张家川| 吉木乃县| 巴塘县| 犍为县| 景德镇市| 招远市| 买车| 芷江| 南岸区| 肥西县| 师宗县| 东明县| 华阴市| 梓潼县| 页游| 鸡泽县| 海伦市| 大庆市| 常熟市|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