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框題 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教材分析第十課作為本單元及本冊書的最后一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本框題作為第十三課的第一框題,揭示了本課的主題,點明了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是勞動和奮斗,本課時內容較少,但意蘊豐厚。教材主體內容只有三個段落,第一段闡明人生價值的含義、產生方式;第二段闡明衡量人生價值的尺度;第三段闡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偉大復興。三個段落層層遞進,蘊含了“勞動創造人生價值——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實現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和情感價值引導。核心素養政治認同(1)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奮斗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道德修養(1)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2)感知勞動創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領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形成誠實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健全人格(1)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活,確立正確的人生觀。(2)正確認識自己,能夠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保持樂觀的態度。(3)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責任意識(1)樹立主人翁意識,能夠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2)具備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能夠以實際行動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3)提升對自己、家庭集體 社會、國家和人類的責任感,增強擔當精神和參與各項活動的能力。教學目標政治認同(1)通過呈現平凡人物事跡,引導學生明確平凡中亦有偉大,每一位勞動者都是通過艱辛勞動來實現人生價值、促進國家復興。(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奮斗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道德修養(1)通過開展“探究與分享”活動,在“勞動模范”與“平凡人物”的事跡中感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2)通過對李培生、胡曉春先進事跡的呈現、分析與探究,感知勞動創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領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形成誠實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健全人格(1)通過體會不同職業不同勞動種類的勞動者在各自崗位上的點滴付出,意識到生活美好、未來可期,我們應該培養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2)通過“探究與分享”活動,在“勞動模范”與“平凡人物”的事跡中學習、反思,不斷完善自我。(3)在“本課小結”環節,通過呈現從土地革命時期到新時代的不同勞動者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體會不同時代對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勞動要求的變化,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世界的關系,并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責任意識(1)通過教材內容內在邏輯“勞動創造人生價值→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實現偉大復興”的梳理,明白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延續是靠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動換來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依然需要靠勞動來實現。(2)通過本課的學習以提升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和人類的責任感,增強擔當精神和參與各項活動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勞動創造人生價值、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從知識理論層面上看,著重強調人能通過勞動獲得物質和精神財富,能在勞動中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體會人生價值和美好;也強調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只要為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因此,本框題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突出“勞動”和“人生價值”之間的關系,即使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切實勞動,也能讓他們從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案例中感受到誠實勞動帶來的幸福和愉悅,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美好。難點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偉大復興。新時代的初中生創造性、批判性思維都比較好,但是他們的行動力卻較差;不付諸行動一切都是空想,只能虛度光陰、蹉跎歲月,還有部分初中生利己主義較強,只關心個人的發展,沒有把自己置身于國家與社會之中,沒有意識到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課時的難點就在于使學生走出對未來的迷茫,通過對教材內在邏輯“勞動創造人生價值→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實現偉大復興”的流理,促使學生明白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延續是靠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換來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依然需要靠勞動來實現、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和人類的責任感,增強擔當精神和參與能力。教學設想對教材是按照“勞動創造人生價值→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實現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來安排具體內容的,教師應在“生活觀察”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人生價值的含義、勞動創造人生價值;在“探究與分享”板塊中引導學生切實體會平凡崗位上的偉大,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含義,鼓勵使學生通過勞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促進民族的復興。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做好教學內容的梳理。教師在上課前應該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體會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時的內在邏輯和意圖。教師也應該整體把握本冊、本單元、本課時的具體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與梳理,(2)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做好學生分組。通過相關圖片、文字資料,讓教學內容可觀可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做好教學用具準備,比如任務卡。學生準備(1)做好課前預習,預習本課所學主題及相關內容,可以利用網絡、書籍等媒介了解—些“勞動模范”與“平凡人物”的事跡(2)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本課時教學設計涉及比較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通過一系列的互動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獲得情感的升華。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在鄉村振興的田間地頭、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嚴謹有序的科研院所中的勞動景象”的相關見頻。師:觀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生2: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在中國奮進的腳步里,勞動和奮斗始終是強勁的脈動。……師: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切期望青年朋友“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實現人生價值是我們每個人的畢生追求,那么什么是人生價值 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請同學們看到第十三課第一框題“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二、講授新課(一)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師:請同學們看到教材“生活觀察”,思考并回答圖中人物的勞動為社會帶來了什么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產出糧食,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好保障。生2;工人焊接組裝,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生3:科研工作者做研究,有的發明了新的藥物,有的促進了核心科技的發展,增強了國家力量。生4:交警執勤緩解了交通堵塞,規范了人們的出行,維護了交通安全,……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這個社會才能有序的、穩定的、和諧的發展,人們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動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師:那么,人生價值如何實現呢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敢想敢做。生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為人民服務。……師:“敢想敢做”幾個字深刻揭示了實現人生價值必須靠實踐,靠勞動,不能靠想象的道理。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們各種各樣的愿望都是在勞動中實現的,人們在勞動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悅,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美好,(二)勞動創造人生價值開展“探究與分享”活動。活動要求如下。學生閱讀教材上“探究與分享”的人物材料,思考以下問題,并分享交流。(1)在李培生、胡曉春的事跡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他們在懸崖峭壁上工作,一做就是幾十年。生2:他們每年有三百多天住在山上,詳細記錄迎客松的生長數據,不會因為工作的輕微而有絲毫的怠慢。生3:他們在細微的工作中,找到了該工作的意義,所做的筆記為后來工作的人提供了經驗,是寶貴的精神財富。……(2)這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有什么啟示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我們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做出的貢獻越大,我們的價值就越大。生2: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即使是環衛工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師: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一般來說,一個人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做出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人們的職業不同、崗位有別,但只要為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也就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就應當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積極評價。過渡: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過勞動來創造的。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上,實現國家的偉大復興,依然需要勞動,需要奮斗(三)探究活動:勞動創造偉大復興(1)活動準備:教師提前準備婦任務卡,為同學們分好小組,第一組為“經濟富強”組,第二組為“政治民主”組,第三組為“綠色生態”組,第四組為“科技自強”組。(2)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主題,填寫下表,完成學習任務。____________________組國家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典型人物在這一方面的奉獻普通人物在這一方面的奉獻你的啟思與收獲例:科技自強 組國家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 在深空、深海、深地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嫦娥”奔月、“北斗”組網、“天問”探火,“天和”升空,航發動機、燃氣輪機成功研制;國產預警機、國產航母、萬噸級大型驅逐艦捍衛疆土,神威天河、曙光超算進入世界第一方陣,C919展翼長空,“深海一號”探索海底,“蛟龍”號、“深海勇七”號、“奮斗者”號逐夢 灤深藍;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大國工程造福人民中國高鐵、中國橋梁、中國港口、中國大壩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典型人物在這一方面的奉獻 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學習的一生,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不懈奮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普通人物在這一方面的奉獻 我們的科學老師。他每天精心備課,帶領我們做各種科學小實驗,沒有因為這門學科沒有分數就怠慢課程。他一直告訴我們“科學課堂是我們未成年接觸科學最直觀的方式,只有未成年時期對科學產生了興趣,今后你們科學家的夢想才能變成現實。”你的啟思與收獲 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時代在變,奮斗底色不變。教師小結: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以勤勞智慧聞名于世。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今天,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勞動來實現。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三、本課總結師: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明確提出了“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的觀點,認為能否進行辛勞動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發展,而且會影響國家的興衰。馬克思也指出:勞動是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的。”為了生活,人們首先要滿足吃、喝、住、芋等基本需求,而要滿足這些基本需求,則必須依靠勞動,因此滿足人類基本生活需求等的勞動就成為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人們通過勞動在自然界留下了人類意志的痕跡,將自然物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創造出日益豐富的物質財富。此外,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還產生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勞動不僅使人類獲得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財富,還創造了多樣的精 糯神財富,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先后14次提到“美好生活”的概念,號召全黨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創造美好生活是人類一直以來的理想價值追求,人類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人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滿足美好生活需求的奮斗史。盡管美好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和價值指向,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求從未改變。用課件出示“習言習語”。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習近平師:美好生活不能靠大自然的“恩賜”或他人的“施舍”,必須通過勞動去創造。勞動是成就美好生活的基礎,是開創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同學們,愿你們能夠通過勞動獲得物質財富和精神的滿足,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四、課后作業學習本課后,思考自己向往的職業,給自己確定奮斗的方向。板書設計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勞動 →教學探討與反思(1)思政課教學設計要注重價值觀的引領。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內容較為簡單,本課時的知識少且簡單,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豐富和拓展教學內谷。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格的重要養成階段,這一時期他們的情緒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悉心指導,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看到勞動不僅創造了幸福生活,實現了人生價值,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蓄了民族力量。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小見大,實現由淺顯知識的學習到情感價值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愛國奮斗熱情、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思政課課堂教學要注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如何使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入腦人心,這對思政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謀咯,它具體體現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兩者相互貫通、相輔相成,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按照新課程理念,可供教師們選擇的基本教學思路有3種:基于案例的思路;基于問題的思路;基于情境的思路。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選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