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白描人物摹神韻》教學設計學習 目標與核心素養 1.了解白描人物畫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2.掌握白描人物畫的基本筆法和線條運用技巧 3.學會通過線條的粗細、曲直、疏密來表現人物的形態和神韻重點 1.基本技法教學 重點教授線條的運用,包括不同描法(如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等)的特點和表現方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筆方法。 教授學生如何通過線條的虛實結合、疏密對比來表現人物的立體感、質感、重點部位和整體效果。 2.文化內涵的傳遞 介紹白描人物畫的文化背景,包括起源于漢代,唐代達到黃金時期,宋元以來的傳承發展等,使學生了解其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講解白描人物畫常常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如通過人物形象、構圖等傳達的意境。難點 1.線條的流暢性與表現力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難以達到線條流暢自然,并且富有變化和表現力。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克服運筆時力度控制不好等問題。 2.人物比例與立體感的塑造 對于初學者來說,把握人物比例容易失調,同時在運用線條表現人物立體感方面存在困難。這需要學生學習人體結構知識,并且學會運用虛實線條來增加明暗對比,以塑造立體感。 3.人物神韻的刻畫 如何通過線條準確地捕捉和刻畫人物的表情、氣質和神韻是一個難點。需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中的人物,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在作品中生動地表現人物形象。材料準備 畫紙,畫筆,彩色筆,顏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5分鐘) 1.展示幾幅白描人物畫作品(如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或《八十七神仙卷》的局部),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內容,提問學生對這種繪畫形式的初步感受,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白描人物畫。 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講授新課 白描人物畫的基本概念 講解白描人物畫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不施色彩的一種繪畫形式。它通過簡潔明快的畫面,突出人物的神韻和氣質。 歷史背景 介紹白描人物畫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漢代。講述唐代是白描人物畫的黃金時期,以吳道子為代表的畫家將這種藝術形式推向了巔峰。提及宋元以來,白描人物畫一直是中國繪畫中的重要流派,影響深遠。 特點 分析白描人物畫的特點,如以線條為主,畫面簡潔明快;技法多樣,有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等人物十八描;寓意深刻,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 工具材料 介紹白描人物畫所需的工具材料,如毛筆(不同型號以適應不同線條需求)、優質墨水(確保線條清晰度和層次感)、宣紙(展現線條美感和韻味)。 人物十八描 詳細介紹部分人物十八描,如高古游絲描(細如游絲,用于表現柔美的人物形象)、琴弦描(如琴弦般有力,用于表現剛勁有力的人物)、行云流水描(如行云流水般流暢,用于表現人物的動態美)。 通過展示不同描法的示例作品,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各種描法的特點。 線條的運用技巧 講解線條的虛實結合,如通過線條的虛實變化表現人物的立體感和質感。 說明線條的疏密對比,例如利用線條的疏密對比突出人物的重點部位和整體效果。 微課示范 播放微課視頻,展示白描人物畫的勾線過程,重點示范運筆方法,如起筆、行筆、收筆的技巧,讓學生仔細觀察。 學習十八描,了解思考交流 展示古今白描人物作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比例關系、動態姿勢、神韻表現以及線條運用等方面進行賞析。 讓學生思考畫家是如何通過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優雅神態和生動形象的。課堂練習 臨摹一幅白描人物作品。展示與交流 組織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從線條運用、人物比例、神韻表現、畫面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并且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指出存在的不足。 互助展示作品及交流分享心得 讓學生互相展示作品,培養學生主動分享及表達觀點的能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強調白描人物畫的精髓所在。提醒學生注意線條的虛實變化、疏密變化,感受中國畫線條之美。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練習白描人物畫,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