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10月)試卷1.(2024九上·婺城月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2.(2024九上·婺城月考)1804年,拿破侖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3.(2024九上·婺城月考)《人權宣言》 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4.(2024九上·婺城月考)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列寧這里所說的“革命”是指二月革命。5.(2024九上·婺城月考)墨西哥的1917年憲法改變了國家的落后狀況。6.(2024九上·婺城月考)慕尼黑協定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7.(2024九上·婺城月考)1861年,沙俄政府在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中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無償得到一塊土地。8.(2024九上·婺城月考)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9.(2024九上·婺城月考)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勇奪40枚金牌,27枚銀牌、24枚銅牌,金牌數與美國并列第一,為國家榮耀再添輝煌。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而位于古希臘中部的雅典城邦于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達到全盛。這一時期雅典城邦的主政者是( )A.查士丁尼 B.蘇格拉底 C.凱撒 D.伯里克利10.(2024九上·婺城月考)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在于( )A.空前加強教會的實力B.使得西歐成為世界貿易中心C.形成市民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條件D.推動世俗封建主勢力增強11.(2024九上·婺城月考)歷史學家愛德華 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寫道:“他的勝利所獲致的虛銜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作為立法者的名聲卻鐫刻在一個公正而持久的紀念物之上。這里所說的“紀念物”是指(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12.(2024九上·婺城月考)模仿和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發展過程主要體現為漢化和歐化的過程,其中漢化是指( )A.幕府統治 B.大化改新C.廢除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13.(2024九上·婺城月考)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某同學在學習法國大革命時制作了如下年代尺,1789年處應填入( )A.攻占巴士底獄 B.法蘭西共和國C.雅各賓派執政 D.發動霧月政變14.(2024九上·婺城月考)18世紀末,西班牙政府加強了邊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國的著作涌入。西班牙首相弗洛里達布蘭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帶”的概念,他說:“法國的大火會像瘟疫一樣不斷蔓延,并伺機借助媒介穿越邊境。”這一現象反映了( )A.歐洲政府以隔離政策防范疫情B.法國大革命沖擊了歐洲封建君主制C.資產階級確立了在歐洲的統治D.歐洲各國在外交上孤立拿破侖帝國15.(2024九上·婺城月考)歸納學習主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小雅同學在整理某個學習主題時,筆記上有“光榮革命與議會對王權的勝利”、“來克星頓的槍聲與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忘我獻身人民群眾與處死國王路易十六等相關內容,小雅整理的學習主題應該是( )A.走向近代的資本主義曙光 B.推翻封建君主專制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D.資本主義制度的創立16.(2024九上·婺城月考)“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二百三十多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實在令人驚嘆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設計”是指( )A.《獨立宣言》 B.1787年美國憲法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17.(2024九上·婺城月考)杰出人物的重要貢獻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下列關于圖中兩位人物的共同貢獻表述正確的是( )玻利瓦爾 章西女王A.都領導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B.都帶領人民沉重打擊英國殖民者C.都領導人民開展了民族民主運動D.都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運動18.(2024九上·婺城月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俄國“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萬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萬人。”這說明俄國農奴制改革( )A.開啟了學習西方歷程 B.大幅度減輕農奴負擔C.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D.完成了工業化的轉型19.(2024九上·婺城月考)19世紀中期,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說明工業革命( )A.推動大眾教育普及 B.促進生產力的發展C.壯大工人階級隊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2024九上·婺城月考)林肯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這說明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 )A.緩和南北矛盾 B.廢除奴隸制度C.促進經濟發展 D.維護國家統一21.(2024九上·婺城月考)1885—1890年期間,日本棉紡廠從20家增至30家,紗錠從7萬個增至28萬個,棉紗的產量增加了大約8倍。這些變化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 )A.實施了“殖產興業” B.開展了倒幕運動C.提出了“文明開化” D.推行了廢藩置縣22.(2024九上·婺城月考)民生問題關系到黨的生存和民族復興,容不得有半點閃失。歷史上的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是( )A.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B.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C.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D.解決農民土地問題23.(2024九上·婺城月考)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這表明斯大林模式下( )A.政府適度干預企業管理 B.國家優先發展輕工業C.完全排斥市場調節 D.企業產品品種多質量高24.(2024九上·婺城月考)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簽署《九國公約》 ②凡爾登戰役 ③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④薩拉熱窩事件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25.(2024九上·婺城月考)下列時間軸呈現的史實反映出( )A.經濟大危機的影響 B.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C.二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D.綏靖政策的影響26.(2024九上·婺城月考)有學者指出,“這(一戰)是第一次,非洲人看到歐洲人互相殘殺,這違背了歐洲傳教士的教義,讓許多非洲人腦中產生了疑問,開始懷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開始察覺到白人的虛弱。”非洲人的這一認識( )A.粉碎德意日法西斯 B.削弱歐洲戰爭力量C.推動無產階級革命 D.促進非洲民族覺醒27.(2024九上·婺城月考)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業生產水平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時期)的2.6%上升為1937年的10%。二戰后,又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材料體現了( )A.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B.經濟危機引發世界大戰C.戰后殖民體系走向崩潰 D.世貿組織促進經濟發展28.(2024九上·婺城月考)觀察如下圖可知,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 )A.復蘇德國經濟 B.分贓與反蘇C.建立國際聯盟 D.挑起美蘇冷戰29.(2024九上·婺城月考)古往今來,文明不斷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獨立與獨特】古代大河流域文明有可能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發展起來……每個古典文明都發展自己的獨特風格——自己的獨特的社會、宗教和哲學體系……所有的地區都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美]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交流與互鑒】【豐富與發展】 在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的狀態下,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都在向外擴散。(1)請分別寫出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古國及其對應的一項文明成果。(2)圖1中的“夢想者”是誰?根據所學說一說其建立的帝國在擴張過程中起到的進步作用。并寫出圖2貢獻的名稱及其發明者。(3)請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提煉一個較為全面的觀點。30.(2024九上·婺城月考)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世界近現代史的一條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表是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歷程的部分內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 思想解放(14~16世紀) 市場開拓(15~16世紀) 政權轉型(17~19世紀)手工工場租地農場 A B 資產階級革命材料二:法國史學家托克維爾常把法國與美國、英國的歷史進行對比,特別指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美國沒有封建制度這個強大的敵人;英國貴族并未因革命喪失權力,他們與資產階級實行聯合統治。——摘編自[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1)請寫出圖中A、B分別代表的歷史事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法國革命、美國革命面對的“敵人”分別是什么?并分析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進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哪些?31.(2024九上·婺城月考)觀世界風起云涌,看局勢變幻無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35年,英國棉紡廠工人的日勞動時間長達16小時,工資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興起。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綱領在倫敦正式出版。1917年,在俄國,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材料二:1920年和1930年開始的全國范圍的轟轟烈烈運動,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由于為印度獨立做出杰出貢獻,他被印度人民尊為“圣雄”和國父。1919年3月,以開羅學生的反英示威為起點,后來又轉變為自發性的武裝起義,1922年2月,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指出“綱領”的名稱及把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的歷史事件。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系?(2)材料二中兩國分別爆發了什么運動?綜合材料一、二分析印度和埃及民族運動高漲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圖一達到峰值和圖二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美國為了解決失業率高的問題采取怎樣的具體措施?32.(2024九上·婺城月考)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關于工業革命的思維導圖。(備注:當手工工場的生產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無法滿足日益擴大和增長的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于是創造新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成為刻不容緩的事。到17世紀末以后,英國的社會政治環境又為技術的創造發明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摘編自徐藍《世界近現代史》)材料二: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同時,在交通運輸、通訊工具方面所引起的巨大變革,對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革命還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劇烈變動,社會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所受的剝削不斷加強,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愈益猛烈,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發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論的指導,又為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依據。——摘編自吳于度、齊世榮《世界歷史·近代史編(下)》材料三:1842年—1870年,聯合王國鐵路客運量由2470萬人次增加到3.365億人次;貨運量由500-600萬噸增加到1.694億噸,分別凈增12.6倍和27.2倍。——摘編自弗里曼、阿德克羅夫特《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運輸》(1)根據材料一及備注補充思維導圖①③④⑤處內容。(2)根據材料二指出工業革命最直接的作用,并闡述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理論的關系。(3)綜合上述材料,論證“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一觀點。(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確【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封建莊園設有莊園法庭,負責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秩序。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因此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本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考查西歐莊園,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西歐莊園法庭的職能和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答案】錯誤【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792年9月,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04年,經公民投票,法國改為帝國,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加冕稱帝。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答本題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和拿破侖帝國的建立,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答案】錯誤【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人權宣言》并不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 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是《獨立宣言》。美國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該宣言明確規定了人的基本權利,如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美國獨立戰爭中頒布的《獨立宣言》和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的內容和地位,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4.【答案】錯誤【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列寧所說的“革命”是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即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屬于社會主義革命,是指十月革命,而非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封建專制統治,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列寧所說的“革命”反對的對象,聯系十月革命的對象和性質解答,同時注意把握二月革命的性質和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5.【答案】錯誤【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實施,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落后狀況。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和 墨西哥1917年憲法的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6.【答案】正確【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德國慕尼黑召開會議,四國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慕尼黑協定》,強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助長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本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考查綏靖政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慕尼黑協定》的內容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7.【答案】錯誤【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61年,俄國進行了廢除農奴制改革。沙俄政府在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中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實際上,農民贖買土地的贖金遠遠高于當時的地價 ,并非無償獲得。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內容和局限性,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8.【答案】正確【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本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考查近代科學與文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內容和意義,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9.【答案】D【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連任首席將軍。在這15年中,雅典不僅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取得輝煌成就,其民主制度也發展到很高的程度。伯里克利執政時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時期。因此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的主政者是伯里克利,D項正確;查士丁尼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A項錯誤;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B項錯誤;凱撒是羅馬共和國末期杰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古希臘文明,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聯系伯里克利執政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狀況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0.【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級逐漸形成。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C項正確;西歐城市重新興起不利于教會實力的加強,A項錯誤;西歐城市重新并沒有使西歐成為世界貿易中心,B項錯誤;西歐城市重新削弱了世俗封建主勢力,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世紀西歐的城市,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并理解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意義,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1.【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提到的“公正而持久的紀念物”是指《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同時或稍后編纂的《法學匯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法典,A項錯誤;《十二銅表法》 頒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羅馬共和國時期,B項錯誤;《拿破侖法典》是1804年拿破侖頒布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古羅馬文明,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2.【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開始改革,因其年號是“大化”,史稱“大化改新”。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是日本的漢化過程,B項正確;在幕府統治體制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是日本民族的特色,不是漢化的體現,A項錯誤;1861年俄國進行廢除農奴制改革,C項錯誤;明治維新是歐化的體現,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日本,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3.【答案】A【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被視為封建專制統治象征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A項正確;1792年9月,法國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共和國,B項錯誤;雅各賓派執政開始于1793年5月底到6月初,C項錯誤;1799年11月,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4.【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擔憂革命的浪潮會沖擊本國,因此選擇與法國隔離。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現象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沖擊了歐洲封建君主制,B項正確;歐洲的封建君主擔憂法國大革命會沖擊本國封建統治,因此選擇與法國隔離,并非是防范疫情,A項錯誤;當時資產階級尚未確立在歐洲的統治,C項錯誤;拿破侖帝國建立是在1804年,18世紀末尚未建立,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法國大革命對歐洲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5.【答案】D【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光榮革命與議會對王權的勝利”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來克星頓的槍聲與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反映的是美國獨立戰爭,“忘我獻身人民群眾與處死國王路易十六”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由此可知,學習主題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創立,D項正確;走向近代的資本主義曙光主要體現在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等,不符合材料信息,A項錯誤;美國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殖民統治,而非推翻封建君主專制,B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材料中史實的時間不符,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概況,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6.【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稚嫩的國家”“超級大國”“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國。美國獨立戰爭后,頒布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體制,避免了絕對權力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資產階級民主,為美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B項正確;《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此時美國還沒真正獨立,A項錯誤;《人權宣言》 頒布于法國大革命時期,C項錯誤;《拿破侖法典》 是近代法國的法律制度,于1804年由拿破侖制定,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美國的獨立,解題的關鍵信息是“超級大國”“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結合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1787年憲法的內容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7.【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章西女王領導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兩人都領導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A項正確;玻利瓦爾領導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沉重打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B項錯誤;兩人領導人民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民主”說法錯誤,C項錯誤;章西女王領導的是印度民族大起義,不是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運動,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運動是甘地領導的,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解答需要掌握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的事跡,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18.【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萬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萬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大量自由勞動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C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學習西方歷程,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大幅度減輕農奴負擔的信息,B項錯誤;俄國農奴制改革并沒有完成工業化的轉型,而且材料也體現不出,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萬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萬人”,聯系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影響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9.【答案】A【知識點】工業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可知,19世紀中期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推廣大眾教育,有利于大眾教育的普及,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兒童入學率的提高,與生產力發展無關,B項錯誤;材料旨在說明工業革命推動大眾教育的普及,與壯大工人階級隊伍無關,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兒童入學率的提高,并未體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的主旨,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從教育角度作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20.【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不可調和,這種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因為奴隸制,當時美國面臨分裂的危險, 因此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維護國家統一,D項正確;緩和南北矛盾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但不是首要目標,A項錯誤;廢除奴隸制度是美國內戰的重要成果之一,從材料中林肯的演講看,更為緊迫和首要的是維護國家統一是,B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直接體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也不是此時的首要任務,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結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1.【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知,反映了19世紀中后期,日本棉紡廠數量和紗錠數量增加,棉紗產量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工業,促進了日本工業和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面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德川幕府束手無策,遭到越來越多人的反對,一部分中下級武士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動了倒幕運動,這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前提,B項錯誤;“文明開化”涉及的是社會生活和文化方面,材料涉及的是經濟,C項錯誤;明治維新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材料涉及的是經濟,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材料信息,把握其主旨,然后結合明治維新的內容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2.【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是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俄國農奴制改革規定農民在獲得人身自由的同時可以通過贖買得到一塊份地;日本明治維新推行地稅改革,承認土地私有,D項正確;日本明治維新大力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俄國農奴制改革主要是廢除農奴制,A項錯誤;日本明治維新擔負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任務,而俄國農奴制改革沒有,B項錯誤;日本明治維新在文化方面實行“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俄國農奴制改革主要是廢除農奴制,并沒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然后進行比較,找出二者在民生方面的相同點,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23.【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可知,斯大林模式通過指令性計劃來管理經濟,這表明這一模式完全排斥市場調節,C項正確;斯大林模式下,政府全面干預企業,而非適度干預,A項錯誤;在斯大林模式下,國家優先發展工業,而非優先發展輕工業,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企業產品品種和質量,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結合斯大林模式的內容和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4.【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九國公約》簽署是在1922年 ;凡爾登戰役是在1916年;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是在1903年;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在1914年,因此先后順序是③④②①,D項正確,ABC三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華盛頓體系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選項中史實的時間,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5.【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依據時間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日本內閣提出大陸政策;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使日本受到重創;為了擺脫經濟大危機,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1936年廣田弘毅內閣上臺,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項正確;經濟危機的影響只是時間軸的一部分,A項錯誤;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標志著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時間軸沒有體現,B項錯誤;綏靖政策是二戰期間英法等國對法西斯侵略擴張采取的一種姑息縱容,妥協退讓的政策,時間軸并沒有體現,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時間軸中的時間和事件,聯系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6.【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這(一戰)是第一次,非洲人看到歐洲人互相殘殺,這違背了歐洲傳教士的教義,讓許多非洲人腦中產生了疑問,開始懷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開始察覺到白人的虛弱”可知,一戰使非洲人認識到歐洲人具有虛弱性,且懷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這有助于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地位,進而促進非洲民族意識的覺醒,D項正確;粉碎德意日法西斯是在二戰時期,A項錯誤;僅憑非洲人的這一認識并不能削弱歐洲戰爭的力量,B項過于夸大化,錯誤;非洲人關于歐洲的認識與無產階級革命無關,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聯系一戰對非洲解放運動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7.【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蘇聯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直到二戰后,蘇聯的社會生產和科技發展,取得了資本主義國家不能比擬的成就,這說明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蘇聯的經濟、科技的發展狀況,與經濟危機引發世界大戰無關,B項錯誤;二戰后殖民體系走向崩潰,但這與蘇聯的發展無關,C項錯誤;世貿組織建立是在1995年,材料沒有體現世貿組織對經濟發展的影響,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及其原因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8.【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圖示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巴黎和會上,法國主張嚴厲制裁德國,但英國卻表示反對,美國則扶持德國,這說明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分贓;在對待蘇俄的問題上,美、英、法一致主張對蘇俄進行經濟封鎖與武裝干涉,這說明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反蘇。由此可知,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分贓與反蘇,B項正確;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討論對德和約及戰后安排,由此可知,復蘇德國經濟并不是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A項錯誤;建立國際聯盟是巴黎和會之后為維持國際秩序而建立,不是目的,C項錯誤;美蘇冷戰是在二戰后,巴黎和會召開是在一戰后,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巴黎和會,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信息,結合巴黎和會上各國的意圖理解其召開的目的,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9.【答案】(1)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太陽歷、金字塔。(2)亞歷山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 ;阿拉伯數字;古印度人(3)觀點一:文明獨立產生,交相輝映,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觀點二:和平交往促進世界文明的交流。觀點三:文明在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中得到傳播和交流。)【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文明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有《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有象形文字、太陽歷、金字塔等。(2)夢想者及作用:依據圖1“征服世界的夢想者(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東征過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名稱及發明者:依據圖2可知,這是阿拉伯數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明十個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3)觀點:依據材料“每個古典文明都發展自己的獨特風格——自己的獨特的社會、宗教和哲學體系”和“亞歷山大東征、阿拉伯數字的傳播”分析可知,文明獨立產生,交相輝映,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依據材料“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可知,和平交往促進世界文明的交流;依據材料“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可知,文明在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中得到傳播和交流。【點評】本題考查古代西亞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亞歷山大東征、阿拉伯文化以及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第一問,結合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文明成就解答;第二問,依據圖示信息,結合亞歷山大東征及其影響、阿拉伯帝國對世界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解答;第三問,綜合材料信息,圍繞文明交流主題分析說明,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0.【答案】(1)A 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2)敵人:法國: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美國:英國的殖民統治。共同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3)新航路的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經濟基礎;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法律文獻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等。【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事件:依據材料一“思想解放(14~16世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依據材料一“市場開拓(15~16世紀)”并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敵人:依據材料二“美國沒有封建制度這個強大的敵人;英國貴族并未因革命喪失權力,他們與資產階級實行聯合統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敵人分別指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英國的殖民統治。共同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3)因素:依據材料一“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經濟基礎;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法律文獻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等。【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第一問,依據材料,結合文藝復興的性質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結合法國大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分析;第三問,綜合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以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1.【答案】(1)《共產黨宣言》 十月革命 《共產黨宣言》是十月革命的理論來源,十月革命是《共產黨宣言》的偉大實踐。(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埃及華夫脫運動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印度和埃及的發展;十月革命,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3)經濟大危機(或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推行“以工代賑”【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名稱及事件:依據材料一“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綱領在倫敦正式出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依據材料一“1917年,在俄國,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聯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屬于理論,十月革命屬于實踐。因此,《共產黨宣言》是十月革命的理論來源,十月革命是《共產黨宣言》的偉大實踐。(2)運動:依據材料二“由于為印度獨立做出杰出貢獻,他被印度人民尊為‘圣雄’和國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甘地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依據材料二“1919年3月,以開羅學生的反英示威為起點,后來又轉變為自發性的武裝起義,1922年2月,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埃及爆發華夫脫運動。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印度和埃及的發展,激發了民族矛盾,十月革命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3)原因:依據材料三“1925—1945年美國失業率圖”可知,反映的是經濟大危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大危機引發社會危機,德國等建立法西斯政權,因此美國失業率升高和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的共同原因是受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應對經濟大危機,羅斯福進行新政,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點評】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共產黨宣言》與十月革命的意義以及二者的關系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一、二,結合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的原因以及十月革命的影響分析;第三問,依據材料三,結合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2.【答案】(1)①珍妮機;③蒸汽機車;④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完成資產階級革命;⑤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2)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 工業革命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3)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成果,如蒸汽機、蒸汽機車等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因而它是一場技術革命。在蒸汽機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動力后,工廠的規模變得更大,傳統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隨之形成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從而造成社會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蒸汽機車的發明,又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因此,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知識點】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內容:依據材料一圖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③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④⑤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條件是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圈地運動和殖民擴張,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2)作用:依據材料二“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可知,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關系:依據材料二“工業革命還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劇烈變動,社會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所受的剝削不斷加強,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愈益猛烈,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發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論的指導,又為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依據”可知,工業革命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3)論證:依據題干“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可知,強調的是從技術和社會角度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成果,如蒸汽機、蒸汽機車等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因而它是一場技術革命;在蒸汽機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動力后,工廠的規模變得更大,傳統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隨之形成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從而造成社會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蒸汽機車的發明,又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因而它是一場社會革命。因此,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成果和條件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從生產力和思想角度分析;第三問,依據題干觀點,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技術和社會方面的影響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闡述的能力。1 / 1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10月)試卷1.(2024九上·婺城月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答案】正確【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封建莊園設有莊園法庭,負責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秩序。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因此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本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考查西歐莊園,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西歐莊園法庭的職能和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2024九上·婺城月考)1804年,拿破侖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答案】錯誤【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792年9月,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04年,經公民投票,法國改為帝國,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加冕稱帝。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答本題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和拿破侖帝國的建立,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2024九上·婺城月考)《人權宣言》 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答案】錯誤【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人權宣言》并不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 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是《獨立宣言》。美國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該宣言明確規定了人的基本權利,如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美國獨立戰爭中頒布的《獨立宣言》和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的內容和地位,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4.(2024九上·婺城月考)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列寧這里所說的“革命”是指二月革命。【答案】錯誤【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列寧所說的“革命”是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即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屬于社會主義革命,是指十月革命,而非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封建專制統治,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列寧所說的“革命”反對的對象,聯系十月革命的對象和性質解答,同時注意把握二月革命的性質和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5.(2024九上·婺城月考)墨西哥的1917年憲法改變了國家的落后狀況。【答案】錯誤【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實施,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落后狀況。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和 墨西哥1917年憲法的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6.(2024九上·婺城月考)慕尼黑協定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答案】正確【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德國慕尼黑召開會議,四國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慕尼黑協定》,強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助長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本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考查綏靖政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慕尼黑協定》的內容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7.(2024九上·婺城月考)1861年,沙俄政府在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中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無償得到一塊土地。【答案】錯誤【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61年,俄國進行了廢除農奴制改革。沙俄政府在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中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實際上,農民贖買土地的贖金遠遠高于當時的地價 ,并非無償獲得。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內容和局限性,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8.(2024九上·婺城月考)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答案】正確【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本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考查近代科學與文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內容和意義,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9.(2024九上·婺城月考)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勇奪40枚金牌,27枚銀牌、24枚銅牌,金牌數與美國并列第一,為國家榮耀再添輝煌。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而位于古希臘中部的雅典城邦于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達到全盛。這一時期雅典城邦的主政者是( )A.查士丁尼 B.蘇格拉底 C.凱撒 D.伯里克利【答案】D【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連任首席將軍。在這15年中,雅典不僅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取得輝煌成就,其民主制度也發展到很高的程度。伯里克利執政時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時期。因此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的主政者是伯里克利,D項正確;查士丁尼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A項錯誤;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B項錯誤;凱撒是羅馬共和國末期杰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古希臘文明,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聯系伯里克利執政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狀況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0.(2024九上·婺城月考)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在于( )A.空前加強教會的實力B.使得西歐成為世界貿易中心C.形成市民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條件D.推動世俗封建主勢力增強【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級逐漸形成。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C項正確;西歐城市重新興起不利于教會實力的加強,A項錯誤;西歐城市重新并沒有使西歐成為世界貿易中心,B項錯誤;西歐城市重新削弱了世俗封建主勢力,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世紀西歐的城市,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并理解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意義,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1.(2024九上·婺城月考)歷史學家愛德華 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寫道:“他的勝利所獲致的虛銜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作為立法者的名聲卻鐫刻在一個公正而持久的紀念物之上。這里所說的“紀念物”是指(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提到的“公正而持久的紀念物”是指《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同時或稍后編纂的《法學匯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法典,A項錯誤;《十二銅表法》 頒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羅馬共和國時期,B項錯誤;《拿破侖法典》是1804年拿破侖頒布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古羅馬文明,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2.(2024九上·婺城月考)模仿和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發展過程主要體現為漢化和歐化的過程,其中漢化是指( )A.幕府統治 B.大化改新C.廢除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開始改革,因其年號是“大化”,史稱“大化改新”。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是日本的漢化過程,B項正確;在幕府統治體制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是日本民族的特色,不是漢化的體現,A項錯誤;1861年俄國進行廢除農奴制改革,C項錯誤;明治維新是歐化的體現,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日本,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3.(2024九上·婺城月考)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某同學在學習法國大革命時制作了如下年代尺,1789年處應填入( )A.攻占巴士底獄 B.法蘭西共和國C.雅各賓派執政 D.發動霧月政變【答案】A【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被視為封建專制統治象征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A項正確;1792年9月,法國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共和國,B項錯誤;雅各賓派執政開始于1793年5月底到6月初,C項錯誤;1799年11月,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4.(2024九上·婺城月考)18世紀末,西班牙政府加強了邊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國的著作涌入。西班牙首相弗洛里達布蘭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帶”的概念,他說:“法國的大火會像瘟疫一樣不斷蔓延,并伺機借助媒介穿越邊境。”這一現象反映了( )A.歐洲政府以隔離政策防范疫情B.法國大革命沖擊了歐洲封建君主制C.資產階級確立了在歐洲的統治D.歐洲各國在外交上孤立拿破侖帝國【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擔憂革命的浪潮會沖擊本國,因此選擇與法國隔離。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現象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沖擊了歐洲封建君主制,B項正確;歐洲的封建君主擔憂法國大革命會沖擊本國封建統治,因此選擇與法國隔離,并非是防范疫情,A項錯誤;當時資產階級尚未確立在歐洲的統治,C項錯誤;拿破侖帝國建立是在1804年,18世紀末尚未建立,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法國大革命對歐洲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5.(2024九上·婺城月考)歸納學習主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小雅同學在整理某個學習主題時,筆記上有“光榮革命與議會對王權的勝利”、“來克星頓的槍聲與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忘我獻身人民群眾與處死國王路易十六等相關內容,小雅整理的學習主題應該是( )A.走向近代的資本主義曙光 B.推翻封建君主專制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D.資本主義制度的創立【答案】D【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光榮革命與議會對王權的勝利”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來克星頓的槍聲與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反映的是美國獨立戰爭,“忘我獻身人民群眾與處死國王路易十六”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由此可知,學習主題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創立,D項正確;走向近代的資本主義曙光主要體現在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等,不符合材料信息,A項錯誤;美國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殖民統治,而非推翻封建君主專制,B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材料中史實的時間不符,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概況,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6.(2024九上·婺城月考)“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二百三十多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實在令人驚嘆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設計”是指( )A.《獨立宣言》 B.1787年美國憲法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稚嫩的國家”“超級大國”“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國。美國獨立戰爭后,頒布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體制,避免了絕對權力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資產階級民主,為美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B項正確;《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此時美國還沒真正獨立,A項錯誤;《人權宣言》 頒布于法國大革命時期,C項錯誤;《拿破侖法典》 是近代法國的法律制度,于1804年由拿破侖制定,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美國的獨立,解題的關鍵信息是“超級大國”“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結合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1787年憲法的內容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7.(2024九上·婺城月考)杰出人物的重要貢獻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下列關于圖中兩位人物的共同貢獻表述正確的是( )玻利瓦爾 章西女王A.都領導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B.都帶領人民沉重打擊英國殖民者C.都領導人民開展了民族民主運動D.都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運動【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章西女王領導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兩人都領導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A項正確;玻利瓦爾領導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沉重打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B項錯誤;兩人領導人民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民主”說法錯誤,C項錯誤;章西女王領導的是印度民族大起義,不是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運動,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運動是甘地領導的,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解答需要掌握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的事跡,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18.(2024九上·婺城月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俄國“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萬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萬人。”這說明俄國農奴制改革( )A.開啟了學習西方歷程 B.大幅度減輕農奴負擔C.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D.完成了工業化的轉型【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萬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萬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大量自由勞動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C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學習西方歷程,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大幅度減輕農奴負擔的信息,B項錯誤;俄國農奴制改革并沒有完成工業化的轉型,而且材料也體現不出,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萬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萬人”,聯系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影響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9.(2024九上·婺城月考)19世紀中期,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說明工業革命( )A.推動大眾教育普及 B.促進生產力的發展C.壯大工人階級隊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A【知識點】工業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可知,19世紀中期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推廣大眾教育,有利于大眾教育的普及,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兒童入學率的提高,與生產力發展無關,B項錯誤;材料旨在說明工業革命推動大眾教育的普及,與壯大工人階級隊伍無關,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兒童入學率的提高,并未體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的主旨,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從教育角度作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20.(2024九上·婺城月考)林肯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這說明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 )A.緩和南北矛盾 B.廢除奴隸制度C.促進經濟發展 D.維護國家統一【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不可調和,這種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因為奴隸制,當時美國面臨分裂的危險, 因此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維護國家統一,D項正確;緩和南北矛盾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但不是首要目標,A項錯誤;廢除奴隸制度是美國內戰的重要成果之一,從材料中林肯的演講看,更為緊迫和首要的是維護國家統一是,B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直接體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也不是此時的首要任務,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結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1.(2024九上·婺城月考)1885—1890年期間,日本棉紡廠從20家增至30家,紗錠從7萬個增至28萬個,棉紗的產量增加了大約8倍。這些變化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 )A.實施了“殖產興業” B.開展了倒幕運動C.提出了“文明開化” D.推行了廢藩置縣【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知,反映了19世紀中后期,日本棉紡廠數量和紗錠數量增加,棉紗產量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工業,促進了日本工業和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面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德川幕府束手無策,遭到越來越多人的反對,一部分中下級武士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動了倒幕運動,這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前提,B項錯誤;“文明開化”涉及的是社會生活和文化方面,材料涉及的是經濟,C項錯誤;明治維新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材料涉及的是經濟,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材料信息,把握其主旨,然后結合明治維新的內容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2.(2024九上·婺城月考)民生問題關系到黨的生存和民族復興,容不得有半點閃失。歷史上的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是( )A.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B.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C.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D.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是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俄國農奴制改革規定農民在獲得人身自由的同時可以通過贖買得到一塊份地;日本明治維新推行地稅改革,承認土地私有,D項正確;日本明治維新大力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俄國農奴制改革主要是廢除農奴制,A項錯誤;日本明治維新擔負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任務,而俄國農奴制改革沒有,B項錯誤;日本明治維新在文化方面實行“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俄國農奴制改革主要是廢除農奴制,并沒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然后進行比較,找出二者在民生方面的相同點,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23.(2024九上·婺城月考)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這表明斯大林模式下( )A.政府適度干預企業管理 B.國家優先發展輕工業C.完全排斥市場調節 D.企業產品品種多質量高【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可知,斯大林模式通過指令性計劃來管理經濟,這表明這一模式完全排斥市場調節,C項正確;斯大林模式下,政府全面干預企業,而非適度干預,A項錯誤;在斯大林模式下,國家優先發展工業,而非優先發展輕工業,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企業產品品種和質量,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結合斯大林模式的內容和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4.(2024九上·婺城月考)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簽署《九國公約》 ②凡爾登戰役 ③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④薩拉熱窩事件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九國公約》簽署是在1922年 ;凡爾登戰役是在1916年;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是在1903年;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在1914年,因此先后順序是③④②①,D項正確,ABC三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華盛頓體系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選項中史實的時間,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5.(2024九上·婺城月考)下列時間軸呈現的史實反映出( )A.經濟大危機的影響 B.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C.二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D.綏靖政策的影響【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依據時間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日本內閣提出大陸政策;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使日本受到重創;為了擺脫經濟大危機,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1936年廣田弘毅內閣上臺,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項正確;經濟危機的影響只是時間軸的一部分,A項錯誤;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標志著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時間軸沒有體現,B項錯誤;綏靖政策是二戰期間英法等國對法西斯侵略擴張采取的一種姑息縱容,妥協退讓的政策,時間軸并沒有體現,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時間軸中的時間和事件,聯系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6.(2024九上·婺城月考)有學者指出,“這(一戰)是第一次,非洲人看到歐洲人互相殘殺,這違背了歐洲傳教士的教義,讓許多非洲人腦中產生了疑問,開始懷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開始察覺到白人的虛弱。”非洲人的這一認識( )A.粉碎德意日法西斯 B.削弱歐洲戰爭力量C.推動無產階級革命 D.促進非洲民族覺醒【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這(一戰)是第一次,非洲人看到歐洲人互相殘殺,這違背了歐洲傳教士的教義,讓許多非洲人腦中產生了疑問,開始懷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開始察覺到白人的虛弱”可知,一戰使非洲人認識到歐洲人具有虛弱性,且懷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這有助于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地位,進而促進非洲民族意識的覺醒,D項正確;粉碎德意日法西斯是在二戰時期,A項錯誤;僅憑非洲人的這一認識并不能削弱歐洲戰爭的力量,B項過于夸大化,錯誤;非洲人關于歐洲的認識與無產階級革命無關,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聯系一戰對非洲解放運動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7.(2024九上·婺城月考)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業生產水平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時期)的2.6%上升為1937年的10%。二戰后,又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材料體現了( )A.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B.經濟危機引發世界大戰C.戰后殖民體系走向崩潰 D.世貿組織促進經濟發展【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蘇聯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直到二戰后,蘇聯的社會生產和科技發展,取得了資本主義國家不能比擬的成就,這說明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蘇聯的經濟、科技的發展狀況,與經濟危機引發世界大戰無關,B項錯誤;二戰后殖民體系走向崩潰,但這與蘇聯的發展無關,C項錯誤;世貿組織建立是在1995年,材料沒有體現世貿組織對經濟發展的影響,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及其原因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8.(2024九上·婺城月考)觀察如下圖可知,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 )A.復蘇德國經濟 B.分贓與反蘇C.建立國際聯盟 D.挑起美蘇冷戰【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據圖示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巴黎和會上,法國主張嚴厲制裁德國,但英國卻表示反對,美國則扶持德國,這說明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分贓;在對待蘇俄的問題上,美、英、法一致主張對蘇俄進行經濟封鎖與武裝干涉,這說明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反蘇。由此可知,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是分贓與反蘇,B項正確;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討論對德和約及戰后安排,由此可知,復蘇德國經濟并不是巴黎和會召開的真實目的,A項錯誤;建立國際聯盟是巴黎和會之后為維持國際秩序而建立,不是目的,C項錯誤;美蘇冷戰是在二戰后,巴黎和會召開是在一戰后,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巴黎和會,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信息,結合巴黎和會上各國的意圖理解其召開的目的,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9.(2024九上·婺城月考)古往今來,文明不斷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獨立與獨特】古代大河流域文明有可能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發展起來……每個古典文明都發展自己的獨特風格——自己的獨特的社會、宗教和哲學體系……所有的地區都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美]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交流與互鑒】【豐富與發展】 在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的狀態下,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都在向外擴散。(1)請分別寫出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古國及其對應的一項文明成果。(2)圖1中的“夢想者”是誰?根據所學說一說其建立的帝國在擴張過程中起到的進步作用。并寫出圖2貢獻的名稱及其發明者。(3)請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提煉一個較為全面的觀點。【答案】(1)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太陽歷、金字塔。(2)亞歷山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 ;阿拉伯數字;古印度人(3)觀點一:文明獨立產生,交相輝映,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觀點二:和平交往促進世界文明的交流。觀點三:文明在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中得到傳播和交流。)【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文明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有《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有象形文字、太陽歷、金字塔等。(2)夢想者及作用:依據圖1“征服世界的夢想者(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東征過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名稱及發明者:依據圖2可知,這是阿拉伯數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明十個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3)觀點:依據材料“每個古典文明都發展自己的獨特風格——自己的獨特的社會、宗教和哲學體系”和“亞歷山大東征、阿拉伯數字的傳播”分析可知,文明獨立產生,交相輝映,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依據材料“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可知,和平交往促進世界文明的交流;依據材料“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可知,文明在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中得到傳播和交流。【點評】本題考查古代西亞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亞歷山大東征、阿拉伯文化以及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第一問,結合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文明成就解答;第二問,依據圖示信息,結合亞歷山大東征及其影響、阿拉伯帝國對世界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解答;第三問,綜合材料信息,圍繞文明交流主題分析說明,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0.(2024九上·婺城月考)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世界近現代史的一條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表是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歷程的部分內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 思想解放(14~16世紀) 市場開拓(15~16世紀) 政權轉型(17~19世紀)手工工場租地農場 A B 資產階級革命材料二:法國史學家托克維爾常把法國與美國、英國的歷史進行對比,特別指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美國沒有封建制度這個強大的敵人;英國貴族并未因革命喪失權力,他們與資產階級實行聯合統治。——摘編自[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1)請寫出圖中A、B分別代表的歷史事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法國革命、美國革命面對的“敵人”分別是什么?并分析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進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A 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2)敵人:法國: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美國:英國的殖民統治。共同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3)新航路的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經濟基礎;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法律文獻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等。【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事件:依據材料一“思想解放(14~16世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依據材料一“市場開拓(15~16世紀)”并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敵人:依據材料二“美國沒有封建制度這個強大的敵人;英國貴族并未因革命喪失權力,他們與資產階級實行聯合統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敵人分別指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英國的殖民統治。共同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3)因素:依據材料一“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經濟基礎;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法律文獻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等。【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第一問,依據材料,結合文藝復興的性質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結合法國大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分析;第三問,綜合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以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1.(2024九上·婺城月考)觀世界風起云涌,看局勢變幻無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35年,英國棉紡廠工人的日勞動時間長達16小時,工資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興起。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綱領在倫敦正式出版。1917年,在俄國,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材料二:1920年和1930年開始的全國范圍的轟轟烈烈運動,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由于為印度獨立做出杰出貢獻,他被印度人民尊為“圣雄”和國父。1919年3月,以開羅學生的反英示威為起點,后來又轉變為自發性的武裝起義,1922年2月,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指出“綱領”的名稱及把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的歷史事件。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系?(2)材料二中兩國分別爆發了什么運動?綜合材料一、二分析印度和埃及民族運動高漲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圖一達到峰值和圖二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美國為了解決失業率高的問題采取怎樣的具體措施?【答案】(1)《共產黨宣言》 十月革命 《共產黨宣言》是十月革命的理論來源,十月革命是《共產黨宣言》的偉大實踐。(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埃及華夫脫運動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印度和埃及的發展;十月革命,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3)經濟大危機(或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推行“以工代賑”【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名稱及事件:依據材料一“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綱領在倫敦正式出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依據材料一“1917年,在俄國,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聯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屬于理論,十月革命屬于實踐。因此,《共產黨宣言》是十月革命的理論來源,十月革命是《共產黨宣言》的偉大實踐。(2)運動:依據材料二“由于為印度獨立做出杰出貢獻,他被印度人民尊為‘圣雄’和國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甘地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依據材料二“1919年3月,以開羅學生的反英示威為起點,后來又轉變為自發性的武裝起義,1922年2月,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埃及爆發華夫脫運動。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印度和埃及的發展,激發了民族矛盾,十月革命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3)原因:依據材料三“1925—1945年美國失業率圖”可知,反映的是經濟大危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大危機引發社會危機,德國等建立法西斯政權,因此美國失業率升高和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的共同原因是受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應對經濟大危機,羅斯福進行新政,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點評】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共產黨宣言》與十月革命的意義以及二者的關系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一、二,結合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的原因以及十月革命的影響分析;第三問,依據材料三,結合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2.(2024九上·婺城月考)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關于工業革命的思維導圖。(備注:當手工工場的生產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無法滿足日益擴大和增長的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于是創造新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成為刻不容緩的事。到17世紀末以后,英國的社會政治環境又為技術的創造發明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摘編自徐藍《世界近現代史》)材料二: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同時,在交通運輸、通訊工具方面所引起的巨大變革,對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革命還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劇烈變動,社會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所受的剝削不斷加強,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愈益猛烈,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發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論的指導,又為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依據。——摘編自吳于度、齊世榮《世界歷史·近代史編(下)》材料三:1842年—1870年,聯合王國鐵路客運量由2470萬人次增加到3.365億人次;貨運量由500-600萬噸增加到1.694億噸,分別凈增12.6倍和27.2倍。——摘編自弗里曼、阿德克羅夫特《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運輸》(1)根據材料一及備注補充思維導圖①③④⑤處內容。(2)根據材料二指出工業革命最直接的作用,并闡述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理論的關系。(3)綜合上述材料,論證“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一觀點。(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答案】(1)①珍妮機;③蒸汽機車;④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完成資產階級革命;⑤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2)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 工業革命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3)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成果,如蒸汽機、蒸汽機車等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因而它是一場技術革命。在蒸汽機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動力后,工廠的規模變得更大,傳統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隨之形成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從而造成社會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蒸汽機車的發明,又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因此,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知識點】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內容:依據材料一圖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③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④⑤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條件是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圈地運動和殖民擴張,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2)作用:依據材料二“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可知,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關系:依據材料二“工業革命還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劇烈變動,社會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所受的剝削不斷加強,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愈益猛烈,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發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論的指導,又為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依據”可知,工業革命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3)論證:依據題干“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可知,強調的是從技術和社會角度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成果,如蒸汽機、蒸汽機車等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因而它是一場技術革命;在蒸汽機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動力后,工廠的規模變得更大,傳統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隨之形成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從而造成社會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蒸汽機車的發明,又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因而它是一場社會革命。因此,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成果和條件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從生產力和思想角度分析;第三問,依據題干觀點,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技術和社會方面的影響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闡述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10月)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10月)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