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題 滋養心靈教材分析 本框題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第十課的第二框題,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學生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這些壓力和挑戰可能導致心理失衡、焦慮和抑郁等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管理情緒、應對壓力,保持心理健康狀態,學習如何應對各種挑戰,保持內心的定,增強生命的韌性,懂得滋養心靈,感受內在的幸福、滿足和寧靜。本框題共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通過“生活觀察”,引導學生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關注精神生活,擁有健康和諧的內心世界;二是通過“探究與分享”和“方法與技能”,幫助學生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調節的方法,守住自己的心靈健康;學會正確對待挫折,磨煉意志,增強生命的韌性;體悟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發展和滋養的過程,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認同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自覺守護精神家園。核心素養道德修養養護我們的精神,守住自己的心靈,追求真善美。健全人格(1)了解滋養心理的一些具體做法。(2)樹立頑強不屈的精神,增強生命的韌性。責任意識(1)對自己的生命負責。(2)認同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自覺守護精神家園。教學目標道德修養體悟滋養心靈的重要性,守住自己的心靈,追求真善美。健全人格(1)了解滋養心靈的一些具體做法。(2)樹立頑強不屈的精神,增強生命的韌性。責任意識認同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自覺守護精神家園,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重難點重點滋養心靈的重要性。針對“滋養心靈的重要性”這一教學重點,通過展示教材中的“生活觀察”,引導學生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關注精神生活,擁有健康、和諧的內心世界,幫助 學生體悟滋養心靈的重要性.守住自己的心靈,追求真善美。難點滋養心靈的方法。針對“滋養心靈的方法”這一教學難點,通過探究活動、方法與技能介紹,幫助學生理解保扎理健康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調節心理的方法,守住自己的心靈;通過時政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挫折,磨煉自身的意志,增強生命的韌性;通過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體悟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滋養的過程,我們要學知識、長見識,自覺精神家園,增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設想以“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健康”不僅指身體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教學設計了兩個環節,即“感悟滋養心靈的意義”“探索滋養心靈的方法”。通過教材“生活觀察”和補充案例“我們的榜樣”,引導學生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關注精神生活,擁有健康、和諧的內心世界;通過“探究與分享”板塊和“方法與技能”板塊的介紹,幫助學生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調節心理的方法,守住自己的心靈;通過對時政案例“筑夢太空的中國航天員——鄧清明”的探究,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挫折,磨煉意志,增強生命的韌性;通過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圖片組,讓學生體悟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發展和滋養的過程,我們要學知識、長見識、練膽識,提升自己的底氣與能力,還要在生活實踐中擴展生活閱歷,提升人生境界,讓生命充滿色彩與活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做好學情分析。本課是關于滋養心靈的話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以開放、接納的心態參與課程,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2)做好知識儲備。找準本課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理清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梳理教學思路。(3)準備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以增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學生準備預習教材或相關資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用課件出示材料。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師:談談你對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定義的理解。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那么,我們該怎樣滋養心靈呢 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堂。二、講授新課(一)感悟滋養心靈的意義用課件出示教材“生活觀察”板塊內容。師:你參加過類似的活動嗎 說說你的體驗和感受。學生分享。過渡:這些活動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歷史和文化,還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精神世界的力量和偉大。接下來,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榜樣人物j教師補充資料。用課件出示教材“我們的榜樣”圖片。配文: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患者吸引了千萬人的目光——一個病床上正在讀書的年輕人,他有些與眾不同。在眾聲嘈雜的醫院里,有人在躺著玩手機,有人在聊天,只有他在翻看手中厚厚的書,神情專注。有網友評價:看書是很好的抵抗精神病毒的方法。師:你如何理懈“看書是很好的抵抗精神病毒的方法”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這里的“精神病毒”比喻那些可能侵蝕人們心靈的負面情緒,如壓力、焦慮、抑郁等。閱讀有利于調節負面情緒。生2:閱讀是一種強大的治愈力量。它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逃離現實放松心靈的場所。在閱讀中,我們可以暫時忘記煩惱,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從而緩解壓力,舒緩情緒。生3: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學習到各種知識,拓寬視野,增強自我認知。這種知識的積累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教師小結:疫情來襲,慌亂無益。唯閱讀可以療心,愿它是一劑良藥!我們每個人活著,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關注精神生活,滿足精神需求。擁有健康、和諧的內心世界,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過渡;理解了滋養心靈的重要性,那么我們又該采取哪些措施來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呢 (二)探索滋養心靈的方法活動一:保持心理健康用課件出示教材“探究與分享”板塊內容。教師提出如下問題。(1)小俊為什么主動到學校心理咨詢室尋求老師的專業幫助 (2)你有哪些調節自身狀態的好辦法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小俊因學習壓力過大,產生了負面情緒。生2:主動到學校心理咨詢室尋求老師的專業幫助,是因為老師經過專業培訓,擁有心理學的知識,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生3:當我們覺得學習有壓力時,可以聽音樂、運動、深呼吸等。……教師總結:小俊為什么要主動到學校心理咨詢室尋求老師的專業幫助 (1)專業知識和經驗:心理咨詢室的教師經過了專業培訓,擁有心理學、教育學或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背景,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他們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能夠很好地理解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2)及時發現和干預:教師與學生日常接觸密切,能夠及時發現學生情緒、行為上的異常,從而及時進行干預,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他們可以通過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與同學的互動等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3)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建議,幫助學生解決具體問題。學生可以針對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學習壓力等制訂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案。(4)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教師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講座等形式,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韌性和應對壓力的能力。這種預防措施有助于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維護學校的整體心理健康環境。用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如保持心理健方法的圖片,如調整認知與情緒管理的圖片、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圖片、主動尋求幫助的圖片、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的圖片、適量運動的圖片等。教師小結:滋養心靈,需要們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而持續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個人具有的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并能有效地激發個人潛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必要時積極尋求專業幫助,都有助于我們改善心理狀況,促進心理健康。過渡:滋養心靈,除了需要我們保持心理健康,還需要我們注意什么呢 活動二:增強生命的韌性用課件出示時政案例:筑夢太空的中國航天員——鄧清明。鄧清明是中國首批航天員,也是沒有上過天的航天員,他所承受的心理上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他說:“沒有失落,絕對是不可能的。面對挫折,我也會流淚,但是我從來都不把這種淚水上外人看到 無論是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隊友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我寧愿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征時,還沒有準備好。”師:鄧清明的話告訴我們失意時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挫折 學生回答。過渡:面對挫折,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正確對待挫折,磨煉自身的意志,增強生命的韌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增強生命的韌性呢 用課件出教材“方法與技能”板塊內容——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1)說服自己接納挫折。(2)培養幽默感。(3)積極尋求幫助。(4)培養興趣愛好。(5)眼光放長遠。……教師小結:成長的道路不會總是鮮花鋪路,也會有一些坎坷和泥濘。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和目標有清醒的認識,以頑強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勇往直前,戰勝挫折和困難。過渡:滋養心靈,除了需要我們磨煉意志,還需要我們注意什么呢 活動三:豐富精神世界用課件出示行云流水的書法藝術圖片、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圖片、獨具匠心的插花藝術圖片、樸素雅致的茶道藝術圖片、曲調高雅的中國戲劇圖片等。師: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傳統文化 談談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學生分享。過渡: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著民族文化的血液,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滋養心靈,不能丟掉優秀的民族文化,我們在個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過渡: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除了學習、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可以怎樣做呢 用課件出示學習知識的圖片、實踐的圖片。教師小結:由上面的圖片可知,滋養心靈,需要我們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和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學知識、長見識、練膽識,提升自己的底氣與能力;要在生活實踐中擴展生活閱歷,提升人生境界,讓生命充滿色彩與活力。三、本課總結教師帶領學生朗誦。做一個有生命亮度的人愛護身體,延伸生命的長度。關注心理,拓寬生命的寬度。養護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四、課后作業用課件出示教材“啟思導行”板塊內容。(1)查閱相關資料.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并整理至少一種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2)小組合作,續寫保持身心健康的倡議書。板書設計滋養心靈教學探討與反思(1)情境體驗和故事引導等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參與度;圖片和藝術表達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促進心靈的交流和溝通。(2)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具體案例和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3)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教師要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心靈成長。- 1 -- 6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