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將進酒》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人論世,掌握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學成就誦讀感知,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體悟情感。(教學重點)深入探究,把握情感脈絡,賞析藝術手法(教學重點)感受詩人于窮愁中的狂放不羈以及人生失意卻依然瀟灑自信的胸懷。(教學難點)教學重難點誦讀感知,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體悟情感。(教學重點)深入探究,把握情感脈絡,賞析藝術手法(教學重點)感受詩人于窮愁中的狂放不羈以及人生失意卻依然瀟灑自信的胸懷。(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我來說李白回顧背誦李白作品二、解題《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這首詩“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體現了施展抱負的愿望。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三、為何喝酒?齊讀詩歌,邊讀邊思考為何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恰逢知己與爾同銷萬古愁——借酒銷愁四、酒中有何?1.在這樣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酒席上,你看到了一個既( )又( )的李白。分別用原文的一個字填空。既樂又愁2.樂在何處?如何寫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樂在朋友相聚,及時行樂。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人直接抒寫現在朋友相聚開心,要縱情歡樂。直抒胸臆。“必”是“一定”的意思,語氣肯定。較為強烈,表明詩人渴求建功立業,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還”是“還能夠”的意思,表現了詩人一擲千金的豪爽,并表達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 。夸張,烹羊宰牛,一飲三百杯,朋友相聚時的縱情狂放之情趨于高潮。知己相逢,傾吐懷抱,實為人生痛快事、得意事。3.愁在何處?如何寫愁?(1)愁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第一,起興。由黃河水東流,引發對人生的感慨。第二,比喻。以黃河一去不復返比喻人生短暫;將白發比作雪。第三,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第四,夸張。“黃河之水天上來”是空間上的夸張,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朝如青絲暮成雪”是時間上的夸張,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事說得更短暫,悲嘆人生短促、人生易老。(2)愁壯志難酬,懷才不遇;愁圣賢寂寞,人生失意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借代:“鐘鼓饌玉”指富貴生活。這一句,既表現作者對權貴的蔑視,又表現作者仕途失意、壯志難酬的激憤之情。對比:“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寫出詩人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之情。用典:以“陳王”以自比,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表現的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4.又樂又愁這似乎很矛盾,詩中還有沒有其他矛盾之處?為何會如此矛盾?“且為樂”VS“萬古愁”,這是樂的短暫和愁的久遠;“天生我材必有用”VS“但愿長醉不愿醒”,這是積極入世和消極避世的矛盾;“天生我材必有用”VS“鐘鼓饌玉不足貴”,這是渴望仕途和鄙棄權貴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與李白的思想追求有關。李白畢生追求有二:一是精神自由,二是建功立業。追求精神自由就會蔑視權貴,反抗秩序;想要建功立業就要和社會妥協,和權貴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莊子,而這種悖論式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莊子。因此他的詩歌情緒復雜,感情激蕩,既入世又出世,既迷茫又堅定,既憂愁又激奮,既煩悶又自信。五、詩酒文化文學史上那些最耀眼的詩詞幾乎都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臺灣詩人洛夫就曾經說過:“要是拿了唐詩去壓榨,起碼還會榨出半斤酒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