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3.3 海陸的變遷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學習目標內 容 結合實例和相關影像資料,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知道海陸變遷的原因。知道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運用學說的基本觀點解釋地理現象。通過相關地圖和資料,能夠在圖上找到“六大板塊和火山、地震帶分布帶”,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通過科學故事,形成的科學思維和勇于創新和探索世界的精神。新課導入創世鼠和滅世果的“愛情仇恨”新課導入傳說古代有個叫麻姑的仙女,自稱曾經三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后人用“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麻姑思考:滄海真的會變成桑田嗎?有什么證據能夠證明?滄海桑田一、海陸的變遷1.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任務:閱讀教材57、58頁,思考下列問題:1、在圖3.18、圖3.19和圖3.20的實例中,海洋和陸地是如何變化的?2、造成圖3.18 — 圖3.20海陸變遷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自主學習1.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脈考察時,發現巖石中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陸地海洋地殼運動一、海陸的變遷1.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了古河道和故森林等遺跡。海洋陸地海平面升降一、海陸的變遷1.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一、海陸的變遷荷蘭通過修建攔海大壩連接須德海北口兩岸,使4000平方千米的須德海灣變成湖泊,其中的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陸地。陸地海洋人類活動1.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一、海陸的變遷香港國際機場陸地海洋人類活動2.海陸變遷的原因一、海陸的變遷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活動自然原因(主)人為原因二、大陸漂移說1.大陸漂移說的提出者是誰?2.大陸漂移說的基本觀點是什么?3.支持大陸漂移說的證據有哪些?自主學習任務:閱讀教材59、60頁,思考:1.提出者【思與學】二、大陸漂移說1910 年的一天,年輕的科學家魏格納的目光落在墻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滿臉疑惑。“奇怪!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凹凸,為什么竟如此吻合?……大陸會不會是漂移的?”2.主要內容二、大陸漂移說(1)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2)后來,原始大陸 成幾塊大陸,緩慢地 ,逐漸形成了今天 、 的分布狀況。相互連接分裂漂移分離七大洲四大洋大陸漂移2 億年前6 500 萬年前現在分裂原始大陸(“泛大陸”)幾塊大陸(“碎塊”)基本的大陸輪廓七大洲和四大洋漂移分離2.主要內容二、大陸漂移說3.證據二、大陸漂移說①大陸輪廓相吻合②古老地層的相似性③古生物的一致性3.證據二、大陸漂移說大陸輪廓相吻合3.證據二、大陸漂移說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像撕碎了的一張報紙,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對應。3.證據二、大陸漂移說大西洋兩岸都發現了距今超過2.5億年的爬行類動物化石。古生物的一致性體會感悟任務:關于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故事,你能得到哪些啟示?啟示:發現問題 思考假設 證據論證不畏逆境堅持真理勇于探索觀察世界地圖發現問題1910年提出設想搜集資料尋求證據1911年立志探求發表相關論文1912年提出假說《海陸的起源》1915年發表專著在格陵蘭腹地收集資料時不幸遇難1930年不幸遇難大陸為什么會漂移啊?如果大陸可以拼成一塊,那漂移的動力是誰提供的?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科學完善三、板塊構造學說經過地質學家長期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思考:1.全球分為哪幾大板塊?2.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3.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大陸屬于哪個板塊?4.板塊與板塊之間的運動形式有哪些?對地表形態產生什么影響?1.主要內容三、板塊構造學說(1)全球大致分為六大塊板塊,板塊在不斷運動。(2)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2.六大板塊三、板塊構造學說ABCDEF3.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三、板塊構造學說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如環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4.板塊運動方式三、板塊構造學說讀圖,思考下列問題:板塊是如何運動?板塊交界處的箭頭代表相鄰板塊的什么運動?板塊運動對地表形態產生什么影響?板塊擠壓板塊張裂4.板塊運動方式三、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擠壓利用地理課本演示板塊的擠壓運動,討論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態。板塊交界處像隆起了一座山脈。板塊擠壓、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碰撞擠壓的地帶,如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4.板塊運動方式三、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擠壓利用一張紙演示板塊的張裂運動,討論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態。板塊交界處像隆起了一座山脈。板塊張裂4.板塊運動方式三、板塊構造學說紅海是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最終會形成新的海洋。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張裂4.板塊運動方式三、板塊構造學說東非大裂谷地球最大的“疤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處形成裂谷(陸地)、海洋張裂運動碰撞擠壓板塊運動海洋縮小/消失,形成島弧等形成高大山脈4.板塊運動方式三、板塊構造學說5.板塊構造學說的實例驗證三、板塊構造學說課本P63活動: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下列地理現象。活動(1)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仍在不斷隆升?(2)紅海為什么在不斷擴張?(3)地中海為什么在不斷縮小?5.板塊構造學說的實例驗證三、板塊構造學說珠穆朗瑪峰由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故珠穆朗瑪峰在不斷增高。(1)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仍在不斷隆升?珠穆朗瑪峰經測量,珠穆朗瑪峰在2020年的海拔為8848.86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5.板塊構造學說的實例驗證三、板塊構造學說紅海由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故紅海面積在不斷擴大。(2)紅海為什么在不斷擴張?5.板塊構造學說的實例驗證三、板塊構造學說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板塊發生碰撞、擠壓運動,最終將消失。(3)地中海為什么在不斷縮小?練習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科學解釋下列現象的原因。英國印尼日本日本、印尼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故多火山和地震。而英國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很少發生地震。1、為什么日本、印尼等國家多火山地震,而同為島國的英國卻很少發生地震?練習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科學解釋下列現象的原因。我國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故多地震。2、結合板塊構造學說,簡析我國西南地區多地震的原因。四、防震減災火山、地震的爆發,特別是地震的發生,摧毀建筑物、道路、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掌握一些防震減災知識十分必要。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地動山搖,四川汶川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余人受傷。四、防震減災1、不能驚慌,不要盲動2、采取正確的躲避地震方法在不同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1)在學校怎么樣避震①一切行動聽從老師的指揮。②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大同學要照顧小同學。③在課桌下避震,有順序地撤離,千萬不要擁擠。四、防震減災(2)在家怎樣避震①先躲后跑,不要先跑;②往牢固地方躲(床下、開間小的地方,有支撐的地方)③來得及的話先開門,關煤氣、電源等。四、防震減災(3)在公共場所如何避震①聽從工作人員指揮。②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離。③如果遇到擁擠,解開領扣,雙手交叉胸前,護住胸口。五、課堂總結板塊構造學說發 展板塊內部較穩定多火山、地震大陸漂移說板塊交界地帶活躍運動方式及地貌擠壓形成山脈、島弧等張裂形成裂谷、海洋海陸變遷原因實例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活動假說內容證據六、課堂練習1、下列現象不能說明海陸變遷的是 ( )A. 喜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B. 臺灣海峽的海底發現古河道的遺跡C. 目前全球平均氣溫高于2000年前D. 荷蘭圍海造陸,國土面積不斷擴大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位于印度洋板塊B.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板塊交界處C. 紅海在不斷擴張,是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張裂運動D. 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是因為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 六、課堂練習3、該學說是受到哪兩個大洲輪廓的啟發而提出的 ( )A. 亞洲和大洋洲 B. 非洲和南美洲C. 北美洲和南美洲 D. 南美洲和南極洲4、下列事實中,不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的是( )A. 自然環境相似 B. 大陸輪廓相似C. 古老地層相似 D. 古老生物相似5、根據大陸漂移說,大西洋的發展趨勢是( )A. 擴大 B. 縮小 C. 保持不變 D. 無法確定 6、能說明“滄海桑田”這種地表形態變化的地理現象是( )A.臺灣海峽海底分布著古代森林的遺跡B.黃土高原溝壑縱橫C.我國南方地區分布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D.新疆沙漠廣布7、下圖表示大陸漂移過程中不同時期海陸分布狀況。根據大陸漂移學說,海陸分布變化的順序是( )A.a→b→c B.a→c→bC.c→a→b D.c→b→a六、課堂練習 六、課堂練習(1)寫出圖中六大板塊的名稱。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2)貫穿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是怎樣形成的?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8、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