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2025.一輪復習必修四《哲學與文化》敞開鯤鵬懷抱,直上青云九霄激情背書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3.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4.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意識的作用)5.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速記卡片2個關系: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和運動的關系。2個表現: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3個特點: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3個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三個要求。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世界的物質性 2024 選擇題:浙江卷 本講選擇題和主觀題都有考查,復習時關注一些命題:以人類違背自然界客觀規律而受到懲罰的具體事件或人類探究自然的最新成果等,考查對自然界物質性的理解。以國家針對自然界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現狀而采取的各項政策,考查對世界物質性的理解。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均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尤其是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更是高考的必考點。常見的考法是以漫畫、名言警句、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發現等事例為背景材料,設置體現類、措施類、原因類題型,考查人類應該如何利用規律。2023 選擇題:浙江卷 2022 主觀題:全國卷、海南卷 運動的規律性 2024 選擇題:全國卷、湖南卷 2023 選擇題:全國卷 2022 無 課標要求: 1.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2.表達無神論立場 3.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 學課標·明考情科學社會主義由創立、再由理論變為現實的過程。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知識導圖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可知的,即物質能被人們所反映、所認識,但不是所有事物都會被馬上認識,這需要過程。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萬事萬物的共性。物質和意識的唯一區別。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與唯心主義的物質觀劃清了界限與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與舊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物質≠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物質≠萬事萬物的總和人們可以創造具體的物質形態,但不能創造或消滅“物質”。一、世界的物質性 1.物質的含義【注意】:⑴客觀實在<客觀存在①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②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和意識現象。⑵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根本屬性(運動)⑶體現物質的詞語:世情、國情、省情、實際、經濟形勢、地區特點、個人情況等客觀實際。研教材·夯基礎【理解】 對“物質”概念的理解(1)所謂“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就是說物質具有客觀性,無論人們是否感覺到它或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地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堅持唯物主義方向,與唯心主義劃清界限。(2)所謂“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就是說物質具有可知性,能為人所認識、所反映,與不可知論劃清界限。(3)所謂客觀實在,是指不管人們喜不喜歡、知不知道、承不承認,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的共同屬性的抽象和概括,是物質(區別于意識)的唯一特性,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與舊唯物主義劃清界限。【拓展延伸】 比較哲學的物質概念和具體的物質形態哲學的物質概念 具體的物質形態 區別 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共性):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除共性(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性(如顏色、形狀、大小等) 不生不滅、永恒存在 可以被創造/改造,有生有滅聯系 ①物質是對具體的物質形態的抽象和概括;具體的物質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現。 ②兩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但不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特別提醒: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2.世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從產生上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構成上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 起源看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的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 生理基礎看 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從意識的內容與形式看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觀的。意識體現了主觀形式與客觀內容的統一總之,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拓展延伸】正確理解意識內容的客觀性和形式的主觀性內容的客觀性 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無論深刻的意識還是膚淺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形式的主觀性 從意識的主觀形式上看 包括感性認識形式,還包括理性認識形式。這兩種形式雖然是主觀的,便反映的內容都是客觀的;意識是由知識、情感、意志等各種反映形式共同組成的完整體系從意識的主觀差別上看 對于同一對象或同一客觀過程,不同的人由于社會地位、知識水平等差異,會產生不同的反映從意識的主觀特征上看 意識作為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不僅是對客觀對象的近似真實的摹寫,還可能是對現實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1.(2024·浙江·高考真題)名物學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稱的學問。名與物的關系十分復雜,其背后甚至隱藏著特定的時風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的情況比比皆是,弄清名物關系很困難,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誤讀文獻。由此可知( )①不同時代表達哲學基本問題的概念和方式不同②名物學研究無法回避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③研究名物關系最終是為了實現思維與存在的一致④物質是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題干強調的是通過對事物的概念和表達方式的不同,說明哲學基本問題是無法回避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的物質的內涵,故④排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具有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的情況,說明了不同時代和地區因特定的時風和民俗的不同,對事物的概念和表達方式不同,而不是表達哲學基本問題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①錯誤。研真題·尋方法2.(2024,新高考I卷,T7)2023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熱烈反響。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與中國環流器二號實驗裝置具有視覺相似性;運送核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生產的巨型礦車;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折射出中國在太空設備上的最新發展。這表明( )①任何意識包括幻想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②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自覺的和創造性的③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與客觀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④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選擇的,與意識的內容無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詳解】①②: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與中國環流器二號實驗裝置具有視覺相似性;運送核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生產的巨型礦車;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說明任何意識包括幻想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自覺的和創造性的,①②正確。③: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但意識與客觀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確的意識才與客觀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說法錯誤。④: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觀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選擇、與意識的內容無關的,也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④說法錯誤。AD【解析】“傳統治水理念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社會實踐”說法正確,但不是給我們的啟示,①不符合題意。蘇軾主張“讓地與水”,提出“堤防省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過度擠壓了水的生態空間,主張通過減省堤防讓地與水來根治水患,以恢復、保護為原則,激發河流生命活力。蘇軾治水的理念啟示我們要合理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利民生福祉發展;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④正確。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突破自然條件制約,③排除。3.(2023·湖北)蘇軾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邊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為標界來監測水位和水面種植區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圖)。針對“吳中”之地“居民與水爭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張“讓地與水”,提出“堤防省(注:減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蘇軾治水的理念啟示我們( )①傳統治水理念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社會實踐②要合理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利民生福祉發展③要突破自然條件制約,積極主動推動矛盾轉化④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運動的規律性1.運動(1)含義: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理解:“變化和過程”表現為位置的移動、數量的增減、事物的性質的變化等。哲學上講的運動是對世界上一切運動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總結,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運動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關系 理解 誤區 錯誤示例強調運動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離開運動談物質會導致形而上學 刻舟求劍強調物質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離開物質談運動會導致唯心主義 仁者心動(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拓展延伸】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動 靜止區別 含義 宇宙中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①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②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特點 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 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錯誤傾向 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 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聯系 ①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特殊的運動。 ②運動與靜止是相互聯系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③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1)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方法論 ①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 ②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③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注意】①規律是客觀的,沒有好壞之分;②規律不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人不能改變規律,但可以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2.規律【拓展延伸】 全面理解規律(1)規律≠聯系。規律是一種聯系,但是并非任何聯系都是規律。(2)規律≠規則。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廢除。規則是主觀的,可以制定、修改、補充或廢除,正確的、合理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3)規律≠現象。凡是能夠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為現象而非規律,如“蘋果落地”屬于自然現象,但其中蘊含的“萬有引力”則屬于規律。(4)規律≠定律。定律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總結和概括,屬于規律性的認識,而不是規律本身。人可以利用規律,不能改變規律,只能改變規律發生的條件和形式。關于規律的表述:違背、抗拒、發明、發展、改變、修改、改造、創造、創新、消滅(×)發現、認識、利用、尊重(√)含義 表現前提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積極主動做某事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能動反映)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能動反作用)意識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意識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注意:意識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具有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3.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特點 內容 側重點目的性 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動之前還要確定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 側重于行動目標、方式和步驟的確定自覺選擇性 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限于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源于實踐活動的需要。 人類認識事物角度的不同、選擇的對象不同能動創造性 ①意識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 ②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突出反映的程度(現象與本質)和時間跨度(過去、當前和未來)【拓展延伸】 意識活動的特點5.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含義: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①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③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④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守舊思想。4.(2024·湖南)大美瀟湘,山水如畫,“瀟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畫大師所作,作為一個超越地域和歷史范疇的美學意象,成為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墨客創作的文化母題與圖式,成就了中國山水畫別開生面、自成—派的“瀟湘山水”。亦如美學家宗白華所言:“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①瀟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藝術家的心靈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②藝術家以手中畫筆為瀟湘自然山水描繪圖景、設定法則③“瀟湘八景“作為美學意象是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意識④自成一派的“瀟湘山水”寓于中國山水畫藝術共性之中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詳解】①:瀟湘的自然山水作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①正確。②:藝術家不能用手中畫筆為自然山水設定法則,②說法錯誤。③:“瀟湘八景”雖作于宋初,但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歷代文人墨客的創作,這說明社會意識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體現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③正確。④: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并通過個性表現出來,應該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共性寓于自成一派的“瀟湘山水”之中,④說法錯誤。BB【解析】近年來,人們為了健身等目的,再次選擇騎行,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說明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①符合題意。客觀決定主觀,物質決定意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觀范疇,不能決定客觀的生活面貌,②說法錯誤。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③說法錯誤。綠色低碳出行觀念這一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使多地出現騎行熱,④符合題意。5.(2023·廣東)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國居民出行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近年來,隨著綠色低碳出行觀念的普及,多地出現騎行熱,憑借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這一現象說明(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決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發展是間斷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古人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說明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①符合題意。規劃農時是為了指導農耕,不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②排除。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周天子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主觀臆造的聯系,也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③符合題意。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指導農耕活動,④排除。6.(2023·遼寧)“春分之日,玄鳥至”(《逸周書·時訓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中原地區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飛回筑巢育雛,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由此可見①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②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規劃農時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③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④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全國)2023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熱烈反響。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與中國環流器二號實驗裝置具有視覺相似性;運送核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生產的巨型礦車;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折射出中國在太空設備上的最新發展。這表明( )①任何意識包括幻想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②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自覺的和創造性的③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與客觀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④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選擇的,與意識的內容無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觀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選擇、與意識的內容無關的,也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④說法錯誤。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但意識與客觀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確的意識才與客觀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說法錯誤。【知識歸納】 唯物論備考策略:兩對關系,四個概念,一個方法論物質意識前提條件認識和利用規律決定能動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客觀規律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1. 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樹立正確的意識。3.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4.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于人類。原理內容 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為什么 從意識的起源看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從意識的內容看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方法論(怎么做) 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提醒:①正確把握意識的本質。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著意識是對物質的被動反映,也不意味著意識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②正確理解物質決定意識。從時間上看: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從性質上看: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從地位上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 【知識歸納】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知識歸納】 尊重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1)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規律是客觀的,它不能被創造和消滅,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觀能動性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3)堅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