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生命可貴天地之間人為貴。人作為具有理性和智慧的存在物,既能夠認識世界,又能夠改造世界,還能現和體悟生命的意義。我們應當如何認識生命 為什么要敬畏生命 怎樣敬畏生命 第一框題 認識生命教材分析本框題作為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起始框題,通過“生活觀察”板塊,引領學生認識生命,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價值觀的正確引領,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教育意義,也為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框題共表達了五層意思。一是通過“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是與眾不同的,說說自己為何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幫助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不可逆的,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珍愛生命,熱愛生活。二是通過“探究與分享”板塊引導學生思考人為什么要好好活著,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生命,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理解生命是有限的,學會珍惜生命,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都變得精彩和有意義。三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人的生命是代代犢的,幫助學生理解人的一生雖短,但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理解個體生命與他人、社會、人類的關系,明確自己的使命。四是通過“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思考孔子、馬克思的思想、精神為什么會流傳至今,幫助學生理解人的精神生市是不斷傳承的。五是思考為什么生命有盡時,有接續,培養學生對生命問題的辯 證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懂得感激生命、熱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道德觀,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核心素養道德修養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活。健全人格(1)熱愛生活,確立正確的人生觀。(2)理解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教學目標道德修養通過“探究與分享”板塊學會感激生命、熱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道德觀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健全人格(1)理解個體生命與他人、社會、人類的關系,明確自己的使命。(2)培養對生命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3)知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懂得生命是獨特的不可逆的,了解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教學重難點重點生命是獨特的、不可逆的 有限的,我們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針對“生命是獨特的”這一教學重點,教師可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引導學生學會珍愛生命;針對“生命是不可逆的”這一教學重點,教師可采用“探究與分享”的方式,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可逆,進而珍惜當下、熱愛生命;針對“生命是有限的”這一教學重點,教師可采用體驗教學的方式,通過“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自然規律,認識生命是有限的,學會感恩生命,用奮斗讓生命變得精彩。難點接續生命,擔當使命。針對“接續生命,擔當使命”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可選用典型生動郢具有教育意義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可以通過設置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投人,啟迪學生思維;通過“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從物理的生命、社會關系的生命、精神的生命三個層次認識生命是可接續;通過情景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在生命的接續中,理解每個人的生命不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我們要擔當一份使命,增強對待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設想首先,以董卿的演講作品《生命》導入新課,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意義。其次,通過三個環節,即“探索生命的特征”“理解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接續生命,擔當使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懂得生命的獨特性和不可逆性,學會珍愛生命;體悟生的意義,懂得生命的有限性,學會感恩生命、珍愛生命;理解生命是可接續的,增強其對待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做好學情分析。本課是關于生命的話題,為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需課前了解學情,使教學活動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2)做好知識儲備。找準本課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厘清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梳理教學思路。教師可提前閱讀一些與“生命”話題相關的名人故事、書籍,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以便生動地開展教學活動。(3)準備多媒體課件。通過網絡搜集相關圖片、文字資料,讓教學內容可觀可感,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準備做好課前預習。不僅預習本課所學主題及相關內容,還要瀏覽教材目錄,初步感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框架體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呈現視頻:《朗讀者》中董卿的演講作品《生命》。《生命》素材: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話題,包含著人世間一切最極致的體驗。生命可以是能夠被毀滅但不能夠被打敗那般頑強,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顏色,會不會看上去就像凡·高的《向日葵》和《星空》 生命如果有態度,是是聽上去就是貝多芬的《田園》和《英雄》 生命的意義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師:結合董卿的演講內容和你自己的生活體會,談一談你對“生命的意義如此厚重”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分享。過渡:天地之間人為貴。人作為具有理性和智慧的存在物,既能夠認識世界,又能夠改造世界,還能夠發現和體悟生命的意義。那么,生命有何意義和特征 我們又應當如何認識生命 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探討這一系列問題。二、講授新課(一)探索生命的特征教師呈現課前搜集的學生成長圖片。(學生出生時的圖片,加入少先隊、共青團的圖片,成人禮的圖片等。師:生命中的重要儀式還有哪些 為什么要舉行這些儀式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小結:生命中的重要儀式有很多,如出生儀式畢業禮、成人禮等,這些儀式有助于我們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追問:從這些儀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分享。教師小結: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是地球上最為珍貴的財富。有了生命,我們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才能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種種可能,才能創造璀璨的人類文明。過渡: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下面一起來探索一下它的獨特性吧。活動一,“我有你沒有”(1)活動任務:說一說自己身體中的獨特密碼。(比如:我的手心有顆痣,你沒有)(2)活動要求:兩兩PK。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我的指紋和任何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生2:我的虹膜是獨一無二的。生3:我的DNA結構是獨一無二的……用課件出示教材“探究與分享”板塊內容。教師提問:結合以上說法,想想每個人是否都有與眾不同之處,說說自己為何有與眾不同之處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我擅長繪畫,對色彩有獨特感知。生2:我從小到大經歷的事情與其他人不同。生3:我的個性與其他人不同……教師追問:通過我們剛才的活動與思考,你有什么感悟 生: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小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外形相貌、天資稟賦等各不相同,每個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會汲取不同的物質和精神養分,形成獨特的個性品質,擁有不同的人生道路過渡:生命除了具有獨特性,還具有不可逆性。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加以體悟。活動二:“撕紙人生”(1)活動任務:①人類平均壽命是72歲(聯合國數據),假設醫療水平不斷提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到90歲,那么我們要撕掉一格。②同學們現在已經13歲了,我們再撕掉一格。③一天有24小時,我們有一半的時間在睡覺、吃飯,日常瑣事占據了我們一半的生命,因此剩下的80年我們還要撕掉一半。④剩下的40年中,還有很多不由自己支配的時間。例如,必要的應酬、上班、生病(特別是晚年),大概要花掉我們一半的時間,所以剩下的時間才是真正屬于自己時間,只有—-20年。(2)活動要求:①拿出教師發給大家的小紙條,紙條的每一格代表10年的生命;②跟隨教師的指令完成任務。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師;通過上述撕紙條的游戲,你有什么感悟 撕掉的紙條可以重新粘好,但是人生中耗費的時間還能回來嗎 學生分享。教師小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從嬰孩成長為兒童,又從兒童成長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過渡:生命除了不可逆,還是有限的。下面讓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一起來探索生命不可抗拒的規律,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二)理解生命的自然規律用課件出示教材“探究與分享”板塊內容。師;人為什么要好好活著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生命 以下為生回答預設。生1:我認識到生命是有限的。重新審視生命,我發現本來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東西實際是珍貴和美好的。生2:生命是有限性,我們才會認真對待生命,努力讓每天變得豐富、充實且有意義。生3.我認識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敬畏生命。……教師點評: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追求有意義的生活,通過努力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正如以下案例所呈現的那樣。【案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3名科研人員在《自然》期刊上發表論文,認為人類的壽命極限可能是115歲。研究人員說,只有極個別的人可能活得更久,但這種人非常稀有。研究人員分析了全球百歲老人的數據,發現至少在過去20年,長壽老人壽命極限開始穩定,不再出現高峰。教師小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規律。我們應感恩生命的獲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變得精彩和有意義。過渡:雖然生命是有限的,但也是可接續的。下面讓我們進人下一個環節,一起來探索生命是如何被接續的,在生命接續的過程中,青少年應該承當怎樣的責任。(三)接續生命,擔當使命用課件出示新生兒圖片、家族傳承的圖片。師:你的出生給你的家庭、家族帶來了什么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我的家庭不斷壯大,我的生命是祖先生命的延續生2:我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父輩、祖輩的血脈、相貌,我的家族的生命得以延續。……過渡: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個人的生命很短暫,但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續。而生命的接續除了以上形式,還包括哪些形式呢 用課件出示個體生命圖、家族生命圖、民族生命圖等。教師追問:從以上圖片,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的接續 生:我看到了民族關系的傳承和社會關系中的生命在被接續。教師小結:在生命的接續中,每個人的生命不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我們要擔當一份使命。用課件出示教材“探究與分享”板塊內容。師:上述人物的思想、精神為什么會流傳至今 學生回答。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教師小結: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偉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體現。在生命的傳承中,人類的精神不斷積淀和豐富。三、本課總結師;通過今天的情境談論、活動等,想必同學們已經懂得了生命是獨特的,是不可逆的,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時光,讓每天都過得充實,不錯過美好的青春年華。生:通過關于生命的故事和圖片,我明白了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續。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我們總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個位置,擔當一份使命。教師總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有限的、可接續的。讓我們珍惜生命,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都變得精彩有意義;讓我們不僅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人類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斷繼承和創造人類的文明成果。四、課后作業嘗試制作一張你的家族圖譜,在班級內進行展示。板書設計認識生命教學探討與反思(1)教學設計重在增強學生體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課堂活動。通過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道德修養。(2)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本框題采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展開教學,既讓人感同身受,又可以激發學生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這一生命話題,通過追問,讓學生直面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生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蠶得用奮斗讓有限的生命變得精彩,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道德修養。- 1 -- 7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