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一次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兩種新能源、兩種動力機械和兩種新型交通工具:電力、石油;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三個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重大成就: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內燃機的發明、現代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的產生五個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人口增長、大眾教育、城市化、環境問題、貧富分化加劇六位近代科學與文化發展的代表性人物: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貝多芬、梵高十位發明家:愛迪生、奧托、戴姆勒、狄塞爾、本茨、萊特兄弟、諾貝爾、海厄特、夏爾多內1.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項目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與 技術的 結合程度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 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新機器和新生產方式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展 情況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2.工業革命促進人口增長的因素以及對中國工業化建設的啟示因素 工業革命促進工農業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政局穩定,社會穩步發展啟示 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要節約能源,避免資源的過度消耗;要使用清潔能源,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但發展中要注意科學、合理、和諧地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等等3.列夫·托爾斯泰、梵高、貝多芬取得成就的原因社會 環境 近代社會、政治、經濟都處于激烈的變革之中,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實踐 他們都非常努力,不斷地去創作精神 他們都熱愛自己的事業,有不屈不撓的精神責任 他們都關心社會的變化,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4.近代文學藝術繁榮的原因政治經濟 文化藝術的發展與繁榮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基礎之上的社會變革 激烈的社會變革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舞臺人物作用 文學藝術大師立足社會現實,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命,獻身文藝事業,用自己的心靈創造出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1.(2024南充中考改編)19世紀末,科學正在創造新的工業。可以說,新興工業完全是科學發現中首創的工業。這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A.使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B.擴大了蒸汽動力的使用范圍C.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D.密切了生產和市場間的聯系2.(2024天津中考)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現代化學工業的產生,是應用技術領域中的一項重大突破。發明了現代炸藥的化學家是( )A.愛迪生 B.狄塞爾 C.本茨 D.諾貝爾3.(2024廣元中考)下圖反映了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據此可知,當時英國( )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A.城市化進程加快 B.貧富分化逐漸加劇C.生產力發展迅速 D.環境污染日益嚴重4.(2024廣西中考)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在各州設立了工業科學研究所,同時還以贈予土地的方式資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學。此舉旨在( )A.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B.促進人口增長C.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D.縮小貧富差距5.(2024福建中考)歷史課堂上,老師使用了下圖,他應是在介紹( )蹲踞式跳遠的運動軌跡A.牛頓的力學理論B.瓦特改良蒸汽機C.達爾文的物種研究D.愛迪生發明電燈6.(2024河南中考改編)他主張一切動植物并非來源于各種形式不同、永遠不變的種類,現代世界上一切物種都是數百萬年來經過許多變化和改良的結果。“他”是( )A.牛頓 B.達爾文 C.夏爾多內 D.法拉第7.(2024武漢中考)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這兩部作品的共同之處是( )A.抨擊奴隸制度 B.謳歌工人運動C.譴責殖民掠奪 D.反映社會現實8.(2024蘭州中考)科技發展改變人類生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本是一名織工,后來做了木匠。騾機的發明者克倫普頓是個紡紗工兼織工。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在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就世界范圍來看,則是以英國為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于19世紀60—70年代開始時,除英國和美國北部已完成、法國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其他國家有的正處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國和俄國,有的則剛剛起步,如遠東的日本和中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什么時代?(2)請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具有的新特點。(3)根據材料并結合史實論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詳解答案】體驗中考真題1.A 解析:根據“19世紀末,科學正在創造新的工業”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很多科學研究成果都應用于生產,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而蒸汽動力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動力,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的是第一次科技革命,排除C項;材料主要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而不是生產和市場間的聯系密切,排除D項。故選A項。2.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后來他又研制出無煙炸藥,D項正確;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利用電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排除A項;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排除B項;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排除C項。故選D項。3.A 解析:根據圖示可知,英國農村人口占比下降,城市人口占比上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涉及貧富分化,排除B項;生產力發展迅速,與城市農村人口的變化無直接關系,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環境污染,排除D項。4.A 解析:根據“19世紀七八十年代” “美國在各州設立了工業科學研究所”“資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學”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美國在各州設立工業科學研究所,資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學說明美國為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重視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A項正確;設立科學研究所和建立理工科大學與“促進人口增長”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應該在改善交通、減少污染、美化環境等方面努力,材料中的做法與此無關,排除C項;設立科學研究所和建立理工科大學與縮小貧富差距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5.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蹲踞式跳遠,其技術要領是人體單腳起跳騰空后,上體保持正直、擺動腿的大腿部分繼續向上擺動,留在身體后的起跳腿開始屈膝前擺,這樣,逐步靠攏擺動腿,逐漸在空中形成蹲踞式,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落地,這與牛頓的力學理論是相符的,A項正確。故選A項。6.B 解析:根據“現代世界上一切物種都是數百萬年來經過許多變化和改良的結果”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的《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書中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從而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領域的一次偉大革命,B項正確;牛頓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排除A項;夏爾多內發明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排除C項;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排除D項。故選B項。7.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由此可見,這兩部作品都反映了社會現實,D項正確;二者均未體現對奴隸制度的抨擊,排除A項;兩部作品都沒有謳歌工人運動,排除B項;二者都沒有譴責殖民掠奪,排除C項。故選D項。8.(1)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2)自然科學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或科學與技術結合,有自然科學基礎);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交叉(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3)汽車的大量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帶來了空氣污染問題,威脅人類的健康,并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