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二十章 能源與能量守恒定律第4節 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觀察下面兩幅圖片,你有什么感想?思考能源為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給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污染和破壞新知導入大氣污染物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等,其中有些污染物有可以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出的物質稱為一次污染物。SO3、H2SO4稱為二次污染物,因為它們是SO2、H2S被氧化而生成的。一、能源和環境新知學習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含硫化合物 SO2、H2S SO3、H2SO4 等碳的氧化物 CO2、CO 無含氮化合物 NO、NH3 NO2、HNO3 等碳氧化合物 C1~C5 化合物 醛、酮、過氧化酰硝酸脂以上四類污染物主要來自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及其煉制品的燃燒過程。大氣中氣體污染物分類1.熱島效應化石能源通過燃燒轉化為內能,相當一部分內能沒有被有效利用,從而造成了熱污染。汽車尾氣造成空氣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城市里,大量煙塵和廢氣阻礙了地表熱量向外輻射。另外,城市中的建筑物、混凝土和瀝青路面,改變了地表的反射率和蓄熱能力,使得城市氣溫比周圍農村的高。2.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升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燃料燃燒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大大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①地球南、北極的冰蓋逐漸消融,使海平面上升;②海平面升高,近海岸和島國居民將面臨失去家園的危險;③生物圈的平衡遭破壞,生物難以生存;④海水倒灌,良田因鹽堿化而變成荒地。(1)危害一方面需要人們盡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燒煤),少開汽車;另一方面我們要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2)減緩溫室效應的措施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3.酸雨酸雨主要是因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①河水、湖水酸化,威脅水生物生存;②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樹木等植物難以生長;③腐蝕建筑物、金屬等設施。。(1)危害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使用低硫燃料、增設脫硫裝置、控制尾氣排放、開發利用清潔能源。(2)防治措施4.鉛塵污染空氣中鉛的含量增加,將導致兒童智商下降和成年人患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惡性疾病。活動 你對建造核電站持何種態度人們對建造核電站有兩種態度:一是贊成,理由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儲量有限,總有枯竭的一天,而能源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開發利用核能作為新能源。二是反對,理由是核燃料在開采、提煉和利用過程中極有可能產生放射性污染,以世界上多次核事故為例,說明核污染會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并破壞生態環境。你對建造核電站持何種態度?說一說,核電站建造的利弊。不造成空氣污染不排放CO2消耗核能源少發電成本低產生放射性廢料排熱量大建廠成本大核泄漏污染大討論交流,如何在不影響發展的情況下保護環境。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改進利用傳統能源的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在能源使用中對環境的破壞。電動汽車電動公交車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斷地得到,且幾乎沒有污染物,提高這些理想能源的利用。2.發展新的理想能源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能源與環境溫室效應酸雨鉛塵污染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環保措施發展新的理想能源熱島效應課堂總結1.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除了不隨便浪費能源外,主要還需改進應用能源的技術常采用的措施,下列不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的是( )A.讓燃料充分燃燒B.采用保溫隔熱措施,減少熱量的散失C.充分利用余熱和減少有害摩擦D.增加能量的轉化環節D隨堂練習2.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時”的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一21:30熄燈一小時。下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A.提高森林覆蓋率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C.響應“地球一小時”倡議D.開發新能源B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書循環使用B.少用一次性木筷C.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購物D.夏天開車打空調時,空調的溫度不宜過低C4.海綿城市是指降雨時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設海綿城市要求的是( )A.植樹種草,增加城市綠地面積B.疏浚河道、溝渠,建設并保護濕地C.采用透水材料鋪裝城市的通道、廣場D.大量建設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