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優課ppt 讓您的課堂更加優秀!課題 世界的地形 課 型 新授課課 時 2課時教材分析 《世界的地形》是新教材增加的一節內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之前涉及世界地形知識的,通常只見陸地部分,新教材把高中課本上講的海底地形部分下移到初中部分。本節內容共兩個小標題:“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兩部分的設計思路基本相同,主要分為:“地形特征”和“地形類型”兩部分。在“地形特征”部分,無論是陸地地形還是海底地形,都是相差懸殊,形態復雜多樣。在“地形類型”部分,陸地常見的五種地形類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底常見地形類型: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洋脊。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地形圖,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并能在地形圖中區分這五種地形。 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教學重點 區分陸地常見五種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教學難點 區分陸地常見五種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視頻:中華文明的曙光 【講述】從人類原始文明到農耕文明,再到新時期生態文明的發展歷程為線索,以探尋各個階段人類文明遺跡材料為依托,探討各個文明階段與地形的關系。 【提問】閱讀課本圖3.14和世界地形圖,找一找世界最高點和世界最深點在哪里?這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世界最高點和世界最深點的所在位置。 【小結】地表高低起伏、山高與海深相差懸殊、地表形態復雜多樣。世界地形圖可以看出陸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及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勢。 【提問】陸地地形有哪五種,地形圖上如何區分這五種地形? 【情境設置】播放視頻,并提問:人類文明誕生之初,我們的祖先選擇在哪種地形類型生活?。 【課堂活動】學生回答,并在世界地形圖上尋找世界范圍內典型的山脈和高原。 【展示】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一—元謀人,也是發現于山腰。世界范圍看,科學家在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等地均找到了原始文明時期的人類遺跡??梢姡澜缥拿靼l展史是相似的,人類對地形的利用也是相似的。 【提問】如何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判讀山地、高原?判讀依據是什么?(海拔2000米以上的較高地形區,山地常表示為條帶狀,高原常表示為塊狀。 【情境設置】教師展示河姆渡遺址的稻穗紋陶缽、半坡遺址出土的石鋤等圖片,并提出問題:請根據圖片材料分析這是哪一個文明時代的遺跡,其可能出土于哪一類地形類型區?(農耕文明時代的遺跡。該遺跡出土于平原或盆地地形區。) 【提問】農耕文明的發展與平原地形有怎樣的聯系?(平原地形平坦且面積廣大,適宜農耕發展。) 【展示】河姆渡遺址孕育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北美洲早期農耕遺址出土于密西西比河平原。。 【課堂活動】在世界地形圖上尋找世界范圍內典型的平原。如何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判讀平原?判讀依據是什么?(分層設色地形圖通常以大片綠色來表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 【情境設置】展示三星堆遺址的圖文材料及視頻材料,提問:三星堆遺址出土于哪一種地形類型區?(盆地地形。因為該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 【提問】如何從地形圖中看出地勢高低?(觀察顏色,四周顏色偏褐色,說明海拔較高,中部顏色偏綠色,說明海拔較低。) 【提問】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否有數值的限定?請同學們在世界地形圖上尋找剛果盆地。(四川盆地海拔較低,剛果盆地海拔較高,地形中間低四周高即為盆地,盆地海拔無限定,盆地即可以存在低海拔地區,如四川盆地;也可存在于高海拔地區,如剛果盆地)。 【小結】通過對原始文明、農耕文明的探尋可知,無論在哪個歷史階段,地形都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因此,正確認識區域地形特征是為更好地生產生活,以及促進地區文明發展。中華文明從原始文明到農耕文明的發展所依托的地形環境遵循了從山地、高原到平原、盆地的演變過程。 【展示】展示中華文明(原始文明與農耕文明)與地形的關系示意 【課堂活動】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回答】亞洲的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高原和山地分布在中部。非洲的地形比較單一,以高原為主。北美洲的地形多樣,東西高中間低。南美洲的地形主要由山脈、平原和高原三部分組成。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平原高原相間分布。歐洲平原面積廣大,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個大洲。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大分水嶺。 【展示】展示各大洲海拔高度圖。幾乎每個大洲都有其文明進程,分析南極洲至今沒有找到人類文明遺跡的原因。(南極洲位于地球南端,緯度最高,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終年冰蓋覆蓋,被稱為“冰雪高原”。南極洲不適合人類長長期生活。因此,南極洲至今沒有找到人類文明遺跡。) 【課堂活動】完成課表表3.2 【情境設置】中華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如處于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分界處的元謀人遺址)和農耕文明(如處于四川盆地的三星堆遺址、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河姆渡遺址等)發展階段,進人到現在的生態文明階段。現代科技與智慧賦予人們更加寬廣的視野與格局,在當前,海洋已成為我國開拓發展的新空間。 【講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現階段海洋建設的指導思想,海底地形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海底主要有哪些地形呢? 【小結】海底地形從陸地邊緣到深海依次為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大洋中脊。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建設大陸架能夠更好地兼顧陸地與海洋,實現陸海統籌。大陸坡是大陸架外緣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位于海洋中的兩壁較陡、狹長的、水深大于5000m的溝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洋盆是指寬廣而又相對平坦的大洋底部。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脈。 【總結】人類文明的各個階段與地形關系密切。原始文明與山地高原密切相關,農耕文明與平原密切相關,現階段的海洋生態文明與海底地形密切相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陸海統籌要以生態系統為基礎,打通陸地和海洋,實現“從山地到海洋”的“陸海一盤棋”生態環境保護策略,建立陸海一體化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尊重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構建陸海聯動、統籌規劃的雙重治理格局。 【本課小結】 【隨堂檢測】 【課后實踐】跨學科主題實踐作業 地形里的詩詞歌賦: “大漠沙如雪,燕山似月鉤”、“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全此回”、“云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這些是與地形有關的詩詞。 那么,《觀滄?!防铩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中的“山島”是山地嗎?“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中的“場圃”是不是平原地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中的“天門山”在哪里? 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與地形相關呢?2 / 2(共51張PPT)名師系列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級上冊能從全球尺度上概況海陸主要地形的分布規律,落實區域認知核心素養。識別和區分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五種基本地形,落實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通過閱讀地形圖,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并能在地形圖中區分這五種地形。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從人類原始文明到農耕文明,再到新時期生態文明的發展歷程為線索,以探尋各個階段人類文明遺跡材料為依托,探討各個文明階段與地形的關系。海洋生態文明農耕文明原始文明山高與海深的對比知識準備讀左圖及世界地形圖,找一找世界最高點和世界最深點在哪里?這說明了什么呢?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 848.86米最深點-馬里亞納海溝,11 034米地表高低起伏、山高與海深相差懸殊、地表形態復雜多樣。世界地形圖可以看出陸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及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勢。地理優課PPT人類文明誕生之初,我們的祖先選擇在哪種地形類型生活?山地高原找出典型的山脈和高原課堂活動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巴西高原面積最大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元謀縣元謀人遺址,位于云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遺跡驗證遺跡驗證課堂活動喜馬拉雅地區喜馬拉雅地區的考古發現,在5000多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已有人類活動和居住。這一發現不僅證實了人類在如此高海拔地區的早期定居,還提供了關于他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線索。阿爾卑斯地區2011年,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史前湖岸建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展示了幾千年前由農民與牧人構成的早期社會生活景象。安第斯山脈地區秘魯馬丘比丘遺址,位于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在15世紀建造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如何區分山地與高原?判讀依據是什么?課堂活動2000m高原呈塊狀山脈呈條帶狀河姆渡遺址與半坡遺址課堂活動河姆渡遺址稻穗紋陶缽半坡遺址出土的石鋤分析這是哪一文明時代的遺跡,其可能出土于哪一類地形類型區?農耕文明時代的遺跡平原、盆地平原地形為什么適宜農耕文明的發展課堂活動平原地形平坦且面積廣大河姆渡遺址孕育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遺跡驗證遺跡驗證課堂活動北美洲早期農耕遺址出土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如何判讀平原?判讀依據是什么?課堂活動200m大片綠色東歐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亞馬孫平原三星堆文明課堂活動廣漢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鴨子河南岸。四川盆地判讀三星堆遺址所在地區的地形類型如何從圖中看出地勢高低三星堆遺址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如何判讀盆地?判讀依據是什么?課堂活動剛果盆地通過對原始文明、農耕文明的探尋可知,無論在哪個歷史階段,地形都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因此,正確認識區域地形特征是為了更好地生產生活,以及促進地區文明發展。中華文明從原始文明到農耕文明的發展所依托的地形環境遵循了從山地、高原到平原、盆地的演變過程。中華文明與地形的關系示意海拔/m海平面800060004000200080°E90°E100°E110°E120°E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元謀人遺址三星堆遺址河姆渡遺址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亞洲的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高原和山地分布在中部。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課堂活動非洲的地形比較單一,以高原為主。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課堂活動北美洲的地形多樣,東西高中間低。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課堂活動南美洲的地形主要由山脈、平原和高原三部分組成。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平原高原相間分布。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課堂活動歐洲平原面積廣大,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個大洲。從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課堂活動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大分水嶺。分析南極洲至今沒有找到人類文明遺跡的原因課堂活動南極洲位于地球南端,緯度最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終年冰雪覆蓋,被稱為“冰雪高原”。南極洲不適合人類長期生活。因此,南極洲至今沒有找到人類文明遺跡。地形類型 地形區名稱 大致位置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歐洲南部落基山脈南美洲西部高原 巴西高原亞洲中南部,我國西南部平原 亞馬孫平原歐洲東部盆地 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亞洲中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脈南美洲中、東部青藏高原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東歐平原剛果盆地中華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和農耕文明發展階段,進入到現在的生態文明階段。現代科技與智慧賦予人們更加寬廣的視野與格局,在當前,海洋已成為我國開拓發展的新空間。海底地形——大陸架課堂活動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海底地形——大陸坡課堂活動大陸坡是大陸架外緣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海底地形——海溝課堂活動位于海洋中的兩壁較陡、狹長的、水深大于5000m的溝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海底地形——洋盆課堂活動洋盆是指寬廣而又相對平坦的大洋底部。海底地形——洋中脊課堂活動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脈。中華文明與地形的關系示意海拔/m海平面800060004000200080°E90°E100°E110°E120°E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元謀人遺址三星堆遺址河姆渡遺址原始文明農耕文明海洋生態文明讀下列地形類型景觀圖,完成下列小題。1.④地形類型是( )A.盆地 B.高原C.丘陵 D.平原2.世界面積最大的②地形類型位于(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3.海拔高,坡度較陡,溝谷較深的地形類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BCD如同陸地地形一樣,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態多樣。讀“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面小題。4.觀察海底地形可知,由大陸向海洋深處延伸,依次出現的地形類型為( )A.大陸架-洋底-大陸坡B.大陸坡-洋底-大陸架C.洋底-大陸架-洋底D.大陸架-大陸坡-洋底A如同陸地地形一樣,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態多樣。讀“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面小題。5.大陸架具有的特點是( )①是大陸邊緣的延伸 ②坡度平緩 ③水深較淺 ④表面起伏較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海洋中最深的地形類型是( )A.海盆 B.海溝 C.海嶺 D.大陸坡CB跨學科主題實踐作業1. 天氣影響研究:選擇一個特定的活動或過程(如農作物生長、戶外運動、交通狀況),研究不同天氣條件對其的影響。提出改善建議或應對策略。2.創意寫作與藝術:以多變的天氣為靈感,創作詩歌、故事或繪畫作品。舉辦一個以天氣為主題的藝術展覽或寫作比賽。3. 天氣科普視頻:制作一系列關于天氣現象的科普視頻,解釋如雷暴、龍卷風、颶風等的形成機制。分享給同學或社區,提高大家的氣象知識。4. 應急準備計劃:針對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干旱、熱浪),制定個人或家庭的應急準備計劃。討論如何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安全并幫助他人。名師系列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級上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名師系列】3.2 世界的地形.pptx 【教學設計】世界的地形.docx 三星堆文明.mp4 原始社會.mp4 文明的曙光.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