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11行業PPT模板http://www./hangye/新知導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好奇。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科學實踐一、古人用肉眼觀測天體古代觀測天象是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人們通過觀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變化來預測季節和農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代觀測天象的方法和機構逐漸發展和完善,形成了獨特的體系和豐富的觀測記錄。科學實踐我國古人的“天圓地方”說我國古人認為圓蓋式的天像一把大傘覆蓋在正方形的大地上。這是“天圓地方”說,是我國最古老的宇宙說之一。科學實踐托勒密(約90—168)建立的宇宙地心體系,即“地心說”。地球是球形的;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日月星辰等所有天體隨著地球運動,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科學實踐哥白尼(1473—1543)提出的宇宙日心體系,即“日心說”。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天體的運動是圓周運動;地球是運動的,繞軸自轉,24 小時自轉一周;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球繞地球運行。科學實踐結合我們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兩位天文學家的觀點有哪些不同?誰的觀點更接近真實的宇宙?地心體系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其它的星球都環繞地球運行。日心體系太陽是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更接近真實宇宙科學實踐17世紀前,各國天文學家主要依靠肉眼觀察星空,對于宇宙的形成建立了不同的觀點。在那時,由于觀察方式的局限性,除地球之外,人們只能觀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這五大行星,使得我們對于宇宙的認識并不全面,但這些學說的提出卻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步。科學實踐二、借助望遠鏡等工具觀測17世紀以后,人們開始借助望遠鏡觀測星空,發現宇宙比想象的要豐富得多。科學實踐1609年,伽利略利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巡視夜空,看到了許多肉眼無法看到的恒星,證實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的……科學實踐伽利略伽利略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伽利略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到土星光環、太陽黑子、月球山嶺、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現象,并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科學實踐1671年,牛頓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后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科學實踐反射式望遠鏡,主鏡使用拋物面鏡,第二反射鏡是平面的對角反射鏡。它原理是使用一個彎曲的鏡面將光線反射到一個焦點上。這種設計方法比使用透鏡將物體放大的倍數高出數倍。牛頓普適的萬有引力定律表述如下:任何兩個質點都存在通過其連心線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牛頓科學實踐1781年,赫歇爾利用自制的反射式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他還繪制了銀河系圖。科學實踐赫歇爾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1738年11月15日—1822年8月25日),英國天文學家、古典作曲家、音樂家。恒星天文學的創始人,被譽為“恒星天文學之父”。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第一任會長。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用自己設計的大型反射望遠鏡發現天王星及其兩顆衛星、土星的兩顆衛星、太陽的空間運動、太陽光中的紅外輻射;編制成第一個雙星和聚星表,出版星團和星云表;還研究了銀河系結構。科學實踐1846年,人們基于萬有引力定律,在計算的基礎上發現了海王星……海王星海王星(英語:Neptune,天文符號: )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大行星。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07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164.8年,質量為17.147地球質量(第3位,比它的近鄰天王星稍大),半徑為3.86地球半徑(第4位)。海王星是僅有的利用數學預測而非觀測意外發現的行星。科學實踐自從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創制伽利略望遠鏡以來,人類借助望遠鏡觀察太空,對宇宙的探索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所觀測的宇宙空間不斷擴大。科學實踐三、航天時代現在,科學家不僅可以利用先進的望遠鏡在地球上觀測宇宙中遙遠的天體,而且可以利用火箭將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探測器以及航天員等送到太空,直接開展科學探測。科學實踐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搭載3名宇航員登上月球,這也是人類的第一次探月任務。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他說:“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科學實踐1976年,“海盜”1號探測器登陸火星。海盜1號(英文:Viking 1)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維京號計劃中兩艘飛往火星中的第一艘。海盜1號以泰坦三E-半人馬座運載火箭載具于1975年8月20日升空,花費10個月航向火星,軌道太空船在進入火星軌道前五天開始傳回火星全球照片。最后著陸器在7月20日 08:51 UT 從軌道衛星分離,在11:56:06 UT登陸成功,成為全球首個能成功登陸火星的衛星。科學實踐1990年發射升空的哈勃空間望遠鏡能觀測到超過1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并且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了蝴蝶星云和觀測到了草帽星系。科學實踐迄今為止,人類已經開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測任務,其中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迄今為止,有500多位航天員遨游過太空,在太空中進行科學研究,但同時也有十多位航天員在發射時以身殉職,為人類的航天事業獻出了生命。科學實踐科學實踐太陽系位于銀河系中,銀河系只是宇宙眾多星系中的一個。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很多由無數恒星組成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銀河系和現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就是目前我們觀測的宇宙。用層級關系表示:科學實踐從銀河系的正面和側面圖示可看出:銀河系像一個漩渦,有多條旋臂;銀河系的天體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轉。科學實踐仙女星系20世紀20年代確認的第一個河外星系——仙女星系,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科學實踐四、宇宙是無限的宇宙是無限的,充滿活力的。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艱難的,也是無限的。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在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在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恒星自身還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些恒星還不斷地向外拋射物質……字宙的過程充滿了活力。宇宙是巨大的,人類目前到過的天體除了地球,只有月球,人類探測宇宙的過程是艱難的。但是人們從肉眼觀測到航天時代,進步飛快,因此人類探測宇宙的步伐是無限的。科學實踐拓展與應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自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以來,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東方紅一號”拓展與應用“神舟”系列載人飛船1999年11月20日,發射“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飛上太空,圓了中國的飛天夢;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宇航員在太空首次出艙活動。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順利升空,隨后在太空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并于7月4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行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拓展與應用楊利偉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其成功完成太空之旅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3年11月,楊利偉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并頒發“航天功勛獎章”。 2014年9月,被太空探索者協會授予“列昂諾夫獎”。2017年10月,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空間科學獎章”。拓展與應用“嫦娥”系列探月衛星2004年,我國正式開啟月球探測項目——嫦娥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進行深空探測等試驗,嫦娥二號完成了一系列工程與科學目標,獲得了分辨率優于10米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月球物質成分分布圖等資料。拓展與應用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又稱玉兔號月球車)被送入太空,成功軟著陸于月球雨海西北部,并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他預定任務。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返回著陸。拓展與應用火星探測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課堂鞏固1.中國歷史上首位飛上太空的人是( )。A.楊利偉 B.聶海勝 C.嫦娥 D.李白2.提出宇宙日心體系的科學家是( )。A.托勒密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頓3.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時間順序正確的是( )。A.肉眼觀測→人類首次登月→望遠鏡的發明→天問計劃B.肉眼觀測→天問計劃→人類首次登月→望遠鏡的發明C.肉眼觀測→望遠鏡的發明→人類首次登月→天問計劃D.肉眼觀測→天問計劃→望遠鏡的發明→人類首次登月BCA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