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課程標準】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科技對人類勞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響;理解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意義。【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文字、圖片等資料,自主梳理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2.通過閱讀教材和史料分析,說出現代科技進步給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3.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歸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革命性意義。【學習重難點】1.通過閱讀教材文字、圖片等資料,自主梳理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2.通過閱讀教材和史料分析,說出現代科技進步給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學習過程】【概念解析】粗放型(外延型) 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放,即增加投資、擴大規模、增加人員與設備的方式,增加國民經濟的總量 經濟效益不高,資源浪費嚴重。集約型(內涵型) 在外部規模不擴大、人員設備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與設備及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方式,增加國民經濟的總量,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地球村”: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縮小了地球上的時空距離,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便利,因而整個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小村落。“全媒體”指媒介信息傳播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利用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自主預習】(1)1946年,美國軍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臺 問世。(2)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 。(3)2020年中國的 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在 達到世界領先水平。(4)現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 。(5)現代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躍進,極大地改變了。【自主釋疑】依據教材30-32頁內容,梳理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表現 成就計算機互聯網人工 智能航天 技術海洋 技術原子能生物 技術新材料【合作探究】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材料一: 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大大提高了工業勞動生產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1970年,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增長了大約4倍。同時,海陸空立體交叉交通運輸網絡形成,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興產業部門。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術水平,使一個企業、一個國家很少能單獨全面開發新產品,因此必須進行產品零部件開發的國際合作。--摘編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歷史軌跡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現代科技興起在經濟方面產生的影響。材料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材料三:科學在帶來福音的同時,也造就了危害人類的魔鬼。——吳國盛《科學的歷程》“試管嬰兒”“克隆技術”將人類道德倫理推向極限,在克隆人活動中,未來人類的基因配置是由父母、醫生或國家決定的,而個體的人僅僅是前者所決定與創造的結果。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討論現代科技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達標檢測】1.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舉行。大會主題為“智能互聯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關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計算機網絡大大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B.1946年,美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C.20世紀60年代互聯網實現商業化D.中國農村網民規模增速遠遠超過城鎮2.對下圖的合理解釋是( )A.機械投入減少反映農業集約化程度降低B.農業技術變遷呈現出節約勞動力的傾向C.化學品廣泛使用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D.勞動力的減少意味著農業逐步走向衰落美國農業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數為100在現代科技進步的影響下,以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為特征的“大煙囪工業”“夕陽工業”比重逐漸下降,而電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陽工業”則迅猛發展。它充分說明現代科技進步使( )A.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B.工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減弱C.政府對科技日益重視D.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手段不斷改進4. 西班牙巴塞羅那市通過在城市安裝傳感器,建設街道照明、自動灑水系統,實現環境監測與交通管理;英國米爾頓·凱恩斯市通過將傳感器連接到可回收垃圾箱,提取信息、分析數據以決策垃圾的收儲與處理。這表明人工智能技術A.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B.促進西方科技領先世界C.主要應用于城市建設 D.推動了城市化發展進程5.近日,美國OpenAI公司研發的深度人工智能App ChatGPT引發熱議,有人稱其為生產力工具,也有人因其能夠代寫論文而對此感到恐慌。根據美國美林銀行預測,2025年以前,人工智能的“每年產生的創造性破壞的影響”可能會達到14萬~33萬億美元。由此可見( )A.人工智能將取代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創造力B.科技革命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帶來新挑戰C.人工智能創造生產力的同時又破壞生產力D.人類尚未做好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