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常見的酸和堿第4課時 中和反應課時 中和反應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4~76頁素養目標 1.認識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實質。2.初步了解鹽的概念。3.了解酸和堿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4、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加深中和反應的理解,同時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人體健康的密切聯系,從而增強環保意識。教學重點 知道酸堿能發生中和反應及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教 學 過 程 備 注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情境導入】在一條高速公路上,一輛滿載硫酸的貨車發生側翻,導致硫酸泄漏,工作人員和消防官兵正在撒熟石灰清理現場。【過渡】你知道熟石灰的作用嗎?它和硫酸發生了怎樣的反應?二、自主活動,探索學習(一)中和反應【實驗】在燒杯中加入約5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觀察現象。【思考】1.通過觀察現象,能否判斷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發生了反應?2.若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可借助什么試劑來幫助判斷?【實驗】在燒杯中加入5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實驗分析】NaOH溶液顯堿性,滴入酚酞溶液呈紅色。當滴加稀鹽酸時,其堿性逐漸減弱,直至中性,酚酞變為無色,說明此時NaOH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展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示意圖,分析其反應的微觀實質。【歸納總結】酸和堿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書寫】實際上,其他酸與堿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寫出氫氧化鈣與鹽酸、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觀察】觀察氯化鈉、氯化鈣、硫酸鈣在構成上有沒有相似之處。【歸納總結】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我們把這樣的化合物叫作鹽。【講解】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作中和反應。【例題】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B.Ca(OH)2+H2SO4═CaSO4+2H2OC.CO2+2NaOH═Na2CO3+H2OD.Fe+CuSO4═Cu+FeSO4(二)中和反應的應用【自主閱讀】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P75,了解中和反應的應用。三、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知識的學習,有哪些心得?小組討論,看看都學到了什么。小組討論本課主要內容,歸納后選代表發言。四、隨堂訓練1.下列反應,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是( )A.Fe和稀硫酸 B.Cu(OH)2和稀鹽酸C.稀硫酸和NaOH溶液 D.Fe與CuSO4溶液2.在實驗室里,欲使堿性溶液變成中性,下列試劑中最好選用哪一種組合( ) ①NaOH溶液 ②稀鹽酸 ③石灰水 ④酚酞試液A.①或③ B.只有② C.只有① D.②和④3.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作中和反應。它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Mg(OH)2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C.實驗室用石灰石和鹽酸制取CO2D.用NaOH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4.實驗小組用pH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實驗中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B.a點溶液中所含溶質為NaCl、HClC.b點溶液中所含溶質為NaCl、NaOHD.從b點到c點的pH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反應五、布置作業 從生活中現象引入學習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更易接受。讓學生認識到有些酸堿反應沒有明顯現象,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加深學生對指示劑作用的了解,進一步認識到酸和堿可以發生反應。通過微觀示意圖,幫助學生從宏觀現象向微觀解釋轉化,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學生回顧知識,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形成化學知識網絡。板書設計 中和反應一、中和反應1.實質: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2.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二、中和反應的應用1.用于醫藥和日常生活2.處理工廠的廢水3.改變土壤酸堿性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