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下冊期末復習選擇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歷史選擇題的分值大,其正確率對獲得高分尤為重要,成為決定考試成敗的重要題型,所以說“得選擇題者,得歷史”。要在歷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必須在選擇題中獲得較好成績;而要在選擇題中取得好成績,除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外,還必須有一定的解題技巧。臨場應試中運用一定的解題技巧,可以減少失分,提高得分率。歷史選擇題通常是在一組內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的一種題型,屬于客觀性試題。它一般由“題干”(所給材料)和“題肢”(四個選項)兩部分組成。所謂“題干”,就是用提問句式,或不完整的陳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創設解題情景,明確解答的要求;所謂“題肢”,就是題內列出的備選項,包括正確項和干擾項。新課程下多數選擇題設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諸多的有效信息中,“題眼”是最為關鍵的。所謂的“題眼”就是一道題中最關鍵的部分,比如說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語、一句話。第一步,審題干,抓準“題眼”。首先應弄清題干的主旨,明確關鍵語句,再分析這個關鍵語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第二步,根據題干中的“題眼”,分析選項,判斷每一個備選項是否符合史實,是否符合“題眼”要求,是否與“題眼”有必然的聯系。第三步,驗證結論。根據“題眼”與正確選項相互印證,再結合試題和所學知識驗證答案。(1)時間排除法: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題目有明確時間或隱含時間信息的,首先確定此時間是否對解題有幫助,如果有,則考慮利用時間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備選項所述內容是否符合題干的時間限制。(2)絕對詞語排除法:即備選項中有過于絕對的說法(如全部、都、完全、徹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錯誤的,但我們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徹底”這樣字眼的選項都是錯誤的,而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和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后再決定是否排除。(3)說法錯誤排除法:即備選項本身的表述有明顯錯誤,與史實或歷史基本常識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選擇題除外),這些備選項也可以排除。(4)無關選項排除法:此類題目,需要排除的選項是指與題干意思不符合的選項,但選項本身表達的觀點沒有錯誤,而是指在題干設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題干意思。一.選擇題(共60小題)1.(2023 攀枝花)根據如圖呈現的歷史現象,可以得出的歷史結論是( )A.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出現B.西歐封建制度徹底瓦解C.租地農場逐漸走向衰敗D.農民人身依附關系加強【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資產階級萌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以此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在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的過程中,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14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他們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故A符合題意;圖片不能說明西歐封建制度徹底瓦解,排除B;圖片反映租地農場興起,排除C;圖片反映農民人身依附關系逐步削弱,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資產階級萌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根據圖片得出的結論是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出現。2.(2023 達州)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 )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出現了以雇傭勞動關系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故A正確。B.“社會分工的擴大”屬于勞動分工的范疇,不符合題意,排除B。C.“社會經濟的發展”屬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重要原因,排除C。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屬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的原因,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3.(2023 臨沂)如圖所示的人物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他( )A.提倡發揚人的個性品質B.歌頌了教會的神權至上C.指出人類是由進化而來D.是當時“美術三杰”之一【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以及主要成就,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他主張肯定人的價值,提倡發揚人的個性品質,A項正確;但丁主張提倡發揚人的個性品質,反對教會的神權,排除B項;英國的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學說,題干沒有涉及到人類的起源,排除C項;“美術三杰”指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達 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但丁是“文學三杰”之一,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但丁以及成就。4.(2023 達州)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莎士比亞說:“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這充分體現了( )A.契約精神 B.神權至上 C.禁欲苦行 D.人文主義【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內容,理解人文主義的內涵,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材料未涉及契約精神,排除A。B.“神權至上”屬于基督教的主張,排除B。C.“禁欲苦行”屬于佛教的主張,排除C。D.據材料“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可知,體現了追求現實幸福,美德與知識的主張,符合人文主義精神的特征,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文藝復興的相關內容,理解人文主義的內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2023 鹽城)當時許多意大利人深信他或她是自身命運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生活的目的是發展自己本身的潛能。該觀念體現了( )A.種姓制度的特點 B.西歐莊園的性質C.大化改新的內涵 D.文藝復興的核心【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人文主義的相關史實。【解答】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進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據“當時許多意大利人深信他或她是自身命運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生活的目的是發展自己本身的潛能。”可知,該觀念體現了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人文主義核心思想,D項正確;題干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核心思想,與古印度的種姓制度無關,排除A項;西歐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排除B項;大化改新發生在日本,與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無關,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的相關史實。6.(2023 北京)馬鈴薯(土豆)原產于美洲。明代《農政全書》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我國出現這一記載的歷史背景是( )A.遣唐使來華 B.中世紀城市興起C.封建莊園的衰落 D.新航路的開辟【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明代《農政全書》有了馬鈴薯(土豆)的詳細介紹;馬鈴薯(土豆)原產于美洲,馬鈴薯有美洲走向世界,源于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物種的交流。明朝時美洲的一些高產農作物傳播到中國,D項正確;唐朝時期遣唐使來華,與明朝不符,排除A項;中世紀城市興起不會引發物種傳播,排除B項;封建莊園的衰落與材料馬鈴薯傳播到中國無關,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7.(2023 郴州)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壯舉。某同學要探究麥哲倫船隊的航行經歷,最可信的資料是( )A.以麥哲倫為主題拍攝的電影B.“維多利亞號”船員的航海日記C.遼海出版社出版的《麥哲倫傳》D.菲律賓流傳的關于麥哲倫的故事【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某同學要探究麥哲倫船隊的航行經歷,最可信的資料是“維多利亞號”船員的航海日記。因為“維多利亞號”船員的航海日記是第一手史料,ACD都是第二手史料,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探究麥哲倫船隊的航行經歷,最可信的資料是“維多利亞號”船員的航海日記。8.(2023 鄂州)如圖是某校九年級(1)班的同學們開展項目化學習的學習成果匯報卡。它的研究主題應是( )A.新航路開辟與物種交流B.鄭和下西洋與物種交流C.新物種與明清人口增長D.殖民掠奪與三角貿易興起【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物種交換的影響,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據材料“哥倫布航行路線、麥哲倫船隊、農作物(玉米、甘薯)、明朝中后期引進”及所學可知,描述的是新航路開辟后,美洲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的歷史信息,故A正確。B.鄭和下西洋發生于明代,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符合題意,排除B。C.材料未涉及明清時期人口增長的相關信息,排除C。D.材料未涉及殖民掠奪和三角貿易的相關內容,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物種交換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9.(2023 丹東)如圖是“三角貿易”路線示意圖,其中“歸程”運輸的主要是( )A.機械制品 B.蔗糖、煙草等產品C.黑奴 D.火器【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三角貿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歐洲。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這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故B符合題意;機械制品、火器是出程運輸的商品,排除AD;黑奴是中程運輸的,排除C。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三角貿易,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三角貿易的路線、各航程運輸的物品和影響。10.(2023 宜賓)物理科代表巧用電路圖表示17世紀后期某國家最高權力的轉移(如圖:打開S1,閉合S、S2,L燈亮)。其意指(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日本【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注意題干圖示的正確識讀。【解答】根據圖示“17世紀后期某國家最高權力的轉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反映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基礎,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故B符合題意;美國沒有國王,排除A;18世紀后期法國爆發大革命,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度,并且與題干“17世紀后期”時間不符,排除C;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1890年開設國會,從而確立了專制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與題意不符,與題干“17世紀后期”時間不符,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1.(2023 羅江區)根據如圖,這些文獻可以用來研究( )A.羅馬法制進程 B.法國民法譜系C.美國憲政發展 D.英國走向民主【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解答的關鍵是識圖。【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215年頒布的《大憲章》確立了“王權有限”和“王在法下”基本原則;1628年,議會向國王呈遞了一份《權利請愿書》,表達了議會限制王權的意圖;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通過法律的形式限制國王的權力;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把王位繼承用議會立法固定下來。這部法律進一步限制王權,保證資產階級的自由和權利;18世紀,隨著內閣制度的逐步確立,進一步完善了君主立憲制,D項正確;題干中所示內容沒有涉及羅馬、法國以及美國的相關內容,排除AB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考查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認識。12.(2023 大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此后英國逐漸形成( )A.種姓制度 B.聯邦制共和國C.封建君主專制 D.君主立憲制【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解答】A.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與題意不符,排除A。B.聯邦制共和國是美國,與題意不符,排除B。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與題意不符,排除C。D.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此后英國逐漸形成君主立憲制。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側重考查君主立憲制的影響,學生要注意掌握。13.(2023 福建)1787年美國憲法規定,按各州人口的比例分配國會眾議員席位,各州人口則“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體現了美國( )A.民主政治的局限 B.議會權力的喪失C.人人平等的實現 D.種族歧視的消除【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1787年美國憲法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按各州人口的比例分配國會眾議員席位,各州人口則‘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可知,各州人口的計算方式還不同,其它民眾不能享有完整的公民權,即1787年憲法中對于其他民族的民眾實行了種族歧視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87年美國憲法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材料體現了美國民主政治的局限,A項正確;材料的是1787年美國憲法的局限性,體現不出議會權力的喪失,排除B項;1787年美國憲法,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沒有實現人人平等,排除C項;1787年美國憲法的這些規定,體現了種族歧視,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1787年美國憲法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14.(2023 懷化)某文獻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建立新的政府。”據此推斷該文獻是(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 D.《共產黨宣言》【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獨立宣言》的發表以及內容,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建立新的政府。”可知,題干材料體現了人民主權的特點,人民有權建立新的政府;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題干材料是美國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的《獨立宣言》的內容,它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故C項正確;《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中沒有主張推翻現政府并建立新政府,排除AB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美國《獨立宣言》的發表以及內容。15.(2023 營口)下面美國獨立戰爭進程示意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A.《獨立宣言》 B.《宅地法》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共產黨宣言》【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獨立宣言》的相關史實,“美國獨立戰爭進程示意圖”“1776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中,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7月4日這一天也成為美國的獨立日。依據題干美國獨立戰爭進程示意圖中的“1776年”及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中“★”處對應的是《獨立宣言》,A項正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頒布于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排除BC項;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產黨宣言》發表,宣告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獨立宣言》的相關史實。16.(2023 鎮江)史學家霍布斯海姆稱歐洲的18世紀為革命的時代,并把發生在這一時期的兩場革命稱之為“雙元革命”,認為它們分別從政治、經濟領域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其中政治領域的革命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工業革命 D.法國大革命【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法國大革命等知識,重點掌握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解答】根據“歐洲的18世紀為革命的時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故法國大革命符合題意,故D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640﹣1688年,與題干18世紀不符,排除A;美國獨立戰爭發生于1777﹣1783年,但與題干歐洲18世紀的政治革命不符,排除B;工業革命屬于經濟領域的,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17.(2023 宿遷)“國王頑固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再一次戰勝了王室的反對,以婦女為主的饑餓民眾襲擊了巴黎的面包鋪,然后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宣言”指的是( )A.《獨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人權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理解《人權宣言》的內容。【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革命群眾發表《人權宣言》,主張自由平等,國王頑固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革命深入發展,C項正確;《獨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均是美國的法律文獻,《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與題意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8.(2023 蘇州)法國1791年憲法把《人權宣言》作為憲法的組成部分并置于正文之前。宣言宣告法律面前所有公民平等,但憲法卻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這一做法( )A.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B.維護了《人權宣言》的權威C.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D.反映了1791年憲法的局限【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權宣言》,根據材料“宣言宣告法律面前所有公民平等,但憲法卻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準確把握題干主旨分析作答。【解答】根據材料“宣言宣告法律面前所有公民平等,但憲法卻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可知,1791年憲法沒有確保人人平等原則,反映了1791年憲法的局限,D項正確;《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A項;材料強調1791年憲法的局限性,B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出1791年憲法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人權宣言》,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19.(2023 云南)制作大事年表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如表是某同學制作的大事年表,據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 )時間 事件1789年5月 召開三級會議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8月 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1792年9月 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A.俄國彼得一世改革 B.法國大革命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美國獨立戰爭【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大事年表內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法國大革命前夕,路易十六向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向特權等級征稅不成,為了向第三等級征稅而召開三級會議。1789年5月,三級會議的召開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線。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占巴士底獄,這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年8月,制憲議會頒布《人權宣言》,這是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重要文獻。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不久,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所以與大事年表相關的學習內容是法國大革命,B項正確;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發生在18世紀初期的俄國,排除A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640年,結束的標志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圖中的大事年表發生在18世紀晚期,排除C項;美國獨立戰爭開始于1775年,結束于1783年,期間頒布的重要文件是《獨立宣言》,與大事年表的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20.(2023 大慶)英國人瓦特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知,瓦特的主要貢獻是( )A.發明飛梭 B.發明“珍妮機”C.改進蒸汽機 D.設計蒸汽機車【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需要考生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解答】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作了一系列改進。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C項正確;凱伊發明飛梭,排除A項;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排除B項;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2023 聊城)巴黎公社成立時,一位在巴黎的俄國人說:“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這段話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的( )A.建立背景 B.政權性質 C.指導思想 D.運行機制【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巴黎公社的相關內容。【解答】結合材料信息“巴黎公社成立時”“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實質上是工人階級的政府,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權。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無產階級武裝暴力直接奪取城市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這段話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政權性質,因此B項正確;巴黎公社出現背景是在普法戰爭和巴黎圍城戰爭結束后,法國的社會和政治矛盾加劇,政府的腐敗和經濟困境導致了人民的不滿情緒高漲。同時,法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讓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日益惡化,工人們的革命意識逐漸增強。材料信息未體現這一背景,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以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為旗幟,以保護人民利益為指導思想,但題干重在強調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排除C項;題干信息沒有提到巴黎公社的運行機制,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準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巴黎公社的相關內容解答問題的能力,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另一方面要注意日常知識的準確記憶和理解認識。22.(2023 衡陽)歷史學家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約三十年的這一時期,發生的兩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響歐洲大陸,而經濟革命則在英國表現最為活躍。”這兩次革命分別是指(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B.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C.拿破侖戰爭和工業革命D.美國獨立戰爭和工業革命【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法國大革命與英國工業革命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在1815年以前大約三十年的這一時期,發生的兩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響歐洲大陸,而經濟革命則在英國表現最為活躍”可知,在1815年以前大約三十年應該是18世紀80年代,這一時期法國正在進行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而18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故18世紀80年代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故B符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1688年光榮革命時已經結束,排除A;1804年拿破侖建立拿破侖帝國,拿破侖戰爭發生在19世紀初期,排除C;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1783年的美洲大陸,不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法國大革命與英國工業革命等知識。23.(2023 西寧)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人類的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拿破侖法典》的頒布 B.《英雄交響曲》的問世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新青年》雜志的創刊【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識記相關知識點。【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C項正確;《拿破侖法典》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典,《英雄交響曲》屬于音樂作品,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排除AB兩項;1915年陳獨秀先生創辦《青年雜志》,即后來的《新青年》雜志,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的掌握。24.(2023 恩施州)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發展、從理想變為現實是世界歷史縱向發展的潮流之一。下圖表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A.結束了資產階級在亞洲地區的統治B.使資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理論指導C.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D.推動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影響。【解答】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為無產階級運動指明了方向。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917年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統天下的局面,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所以題干反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C項正確;馬克思主義誕生并沒有結束了資產階級在亞洲地區的統治,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理論指導,排除B項;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沒有推動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共產黨宣言》等知識。25.(2023 北京)19世紀下半葉,歐洲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組織致力于通過摧毀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切經濟領域消滅剝削,實現人民大眾的平等。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 )A.《人權宣言》的發表 B.《拿破侖法典》的頒布C.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歐洲國際工人運動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19世紀下半葉,歐洲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組織致力于通過摧毀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切經濟領域消滅剝削,實現人民大眾的平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C項正確;《人權宣言》發表于1789年,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則,與題干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拿破侖法典》于1804年頒布實施,它鞏固了革命果實,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它為參照藍本,反映的是資產階級的意志,與題干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發生在1917年11月,與題干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歐洲國際工人運動等知識。26.(2023 宿遷)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的就職典禮上,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被展示時,出席典禮的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備受尊崇,主要因為他推動了( )A.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 B.君主立憲的確立C.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D.民主法治的進步【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理解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貢獻。【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運動中,玻利瓦爾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他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C項正確;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是在美國,英國的《權利法案》逐漸確立君主立憲,《人權宣言》體現了民主法治的進步,排除ABD項。故選:C。【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27.(2023 深圳)有學者認為“在19世紀的第一個四分之一時間里,玻利瓦爾就是美洲。”該學者觀點的依據是,玻利瓦爾( )A.領導了美洲獨立運動B.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C.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玻利瓦爾。【解答】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是南美獨立運動領導人,1816年以后的十年間,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轉戰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A項正確。B.根據所學可知,1999年年底,巴拿馬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股權。不符合材料“在19世紀的第一個四分之一時間”,排除B項。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場影響深遠的運動,和玻利瓦爾無關,排除C項。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頒布的文件,和玻利瓦爾無關,排除D項。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都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28.(2023 赤峰)某興趣小組探究俄國兩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對如表共同點概括準確的是( )人物 內容彼得一世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亞歷山大二世 1861年,頒布了廢除農奴制法令A.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農奴制B.建立了中央集權行政體制C.農奴制成為兩次改革的焦點D.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分析圖表信息,從“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為了發展手工工場強化了農奴制,從“頒布了廢除農奴制法令”可知,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由此可知,兩次改革的焦點之一都是農奴制,故C符合題意;彼得一世改革的確強化了農奴制,亞歷山大二世的確廢除了農奴制,AD均無法概括俄國兩次改革和圖表內容的共同點,排除;彼得一世改革的確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但圖表內容無法反映這一史實,排除B。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的共同點是農奴制成為兩次改革的焦點。29.(2023 濰坊)如圖所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學習西方進程 B.增加俄國財政收入C.改變俄國臣民儀表 D.脫離亞洲融入歐洲【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重點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及影響的相關史實。【解答】彼得一世在位期間,順應歷史潮流,向西方學習,進行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據題干“彼得一世頒布胡須稅牌”“彼得一世剪大臣的胡子”結合所學可知,圖示場景表明了彼得大帝決心向西方學習,這加快了學習西方進程,A項正確;彼得大帝的目的是加速改革進程,而不是增加俄國財政收入,排除B項;改變俄國臣民儀表過于片面,排除C項;圖示信息并不能說明脫俄國離亞洲融入歐洲,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的相關史實。30.(2023 重慶)如圖是小勇同學學習美國南北戰爭后制作的思維導圖,從中可以得出南北戰爭的本質是( )A.更新行業比重 B.調整生產關系C.改變國家性質 D.擺脫殖民統治【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題干材料表明奴隸制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通過南北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說明南北戰爭的本質是調整生產關系。故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說明南北戰爭的本質是更新行業比重、改變國家性質,排除AC;擺脫殖民統治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南北戰爭的本質是調整生產關系。31.(2023 蘇州)制作年代尺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圖年代尺反映了( )A.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B.美國南北戰爭的過程C.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D.日本明治維新的結果【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南北戰爭,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戰爭是美國南北戰爭的開始;1862年聯邦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推動北方扭轉了戰場上的不利局面;1864年,北方軍隊圍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滿。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是戰爭的結果。因此,該年代尺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的過程,B項正確;美國獨立戰爭開始于1775年,排除A項;該年代尺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與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無關,排除C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美國南北戰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2.(2023 福建)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取消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實行義務兵役制,與此同時,繼續向軍隊灌輸“忠節”“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養官兵對天皇的迷信。這表明,明治維新( )A.缺乏民眾的支持 B.實行殖產興業政策C.發展了近代教育 D.保留了舊制度殘余【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重點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和局限性。【解答】明治維新時,日本實行義務兵役制,與此同時,繼續向軍隊灌輸“忠節”“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養官兵對天皇的迷信。這表明,明治維新在建立新式軍隊時,對軍隊灌輸武士道精神,規定了軍人應忠氣節、正禮儀、尚武勇、重信義和崇儉樸這五條武士道規范,要求軍人效忠天皇,把天皇當做“神”來崇拜,說明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殘余,改革是不徹底的,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無法得出明治維新缺乏民眾的支持的結論,排除A;實行殖產興業政策是經濟措施,與材料不符,排除B;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維新的軍事措施,不是教育措施,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33.(2023 懷化)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是( )A.都是為了應對嚴重的民族危機B.都改變了社會性質,有利于社會進步C.都是自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改革D.都廢除了農奴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可知,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861年俄國進行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是日本在面臨內憂外患情況下學習西方的改革。兩次改革都使國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B項正確;俄國的改革與民族危機無關,日本改革前面臨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危險,排除A項;兩次改革都是統治者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C項符合題意;廢除農奴制的是俄國,與日本無關,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34.(2023 金昌)如圖為某興趣小組制作的學習卡片,根據卡片內容判斷,該小組學習的主題是( )新理論:電磁感應、細胞學說、有機化學…… 新技術:電動機與電器、內燃機與汽車、材料合成…… 新行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 新組織: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門子公司……A.工廠制度的建立與發展B.第二次工業革命C.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D.近代科學和文化【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觀察題干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了新理論——電磁感應、細胞學說、有機化學等;出現了新技術——電動機與電器、內燃機與汽車、材料合成等;出現了新行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等;出現了新組織——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門子公司。故根據卡片內容判斷,該小組學習的主題是第二次工業革命,B項正確;工廠制度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A項;題干與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無關,排除C項;近代文化與題干卡片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35.(2023 自貢)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銜接并交錯在一起的,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達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A.范圍廣規模大進展快 B.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D.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達到了一定程度”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是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不是范圍廣規模大進展快,排除A;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不是特點,排除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是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36.(2023 濰坊)建國后的前一百年,美國往往偷取別人的技術。到了1900年,美國開始輸出“美式精巧發明”。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第二次工業革命C.美國南北戰爭 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解答】據題干“建國后的前一百年,美國往往偷取別人的技術。到了1900年,美國開始輸出‘美式精巧發明’。”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結束于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密切結合,并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美國是領先國家,在電力應用和交通工具方面等取得重大成就,B項正確;美國獨立戰爭發生于1775年至1783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美國南北戰爭發生于1861年至 186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美國發展歷程這一史實的準確記憶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在日常學習中對大國史的基本內容有扎實的基礎,同時需要全面準確地提取材料信息,進行問題轉換和知識運用。37.(2023 安徽)1829年,法國4萬多市鎮中有1.4萬個沒有學校。1833年,法國政府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個市鎮沒有學校,小學生人數從140萬增至353萬。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法國實現普及義務教育B.工業革命促進教育發展C.教育進步觸發啟蒙運動D.教育公平消除社會矛盾【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注意題干材料的正確識讀。【解答】由題干中的“到1847年,只有3213個市鎮沒有學校”可知,法國并沒有實現普及義務教育,排除A項;根據題干中的“到1847年,只有3213個市鎮沒有學校,小學生人數從140萬增至353萬”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從而推動了教育的發展,B項正確;啟蒙運動發生在18世紀,而題干所述教育的發展是19世紀的,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工業革命促進教育發展,促進了大眾教育的普及,并未提及教育公平和社會矛盾方面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38.(2023 棗莊)19世紀以來,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為科學與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誕生了若干杰出的科學家和藝術大師。下列人物與作品對應不正確的是( )A.貝多芬——《英雄交響曲》B.達爾文——《物種起源》C.巴爾扎克——《戰爭與和平》D.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科學、文學和藝術成就,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爭與和平》是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他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巴爾扎克是法國小說之父,代表作有《人間喜劇》等,C項搭配錯誤,符合題意,選擇C項;貝多芬,18世紀德國的天才作曲家,代表作有《英雄交響曲》,表達出他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A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達爾文所著的《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B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創作的物理學哲學著作,D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科學、文學和藝術成就。39.(2023 瀘州)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這樣的評價:“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A.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B.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C.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D.徹底結束了列強瓜分世界的歷史【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而不僅僅是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體現了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爭取民族獨立的意識,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故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不能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排除AC;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了列強瓜分世界的歷史,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40.(2023 隴南)這次戰爭使參戰的老牌帝國俄、英、法、德遭受了長年的戰爭消耗和人口銳減,此后他們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大幅下滑;而這樣的“消減”帶來的則是另一個國家的興盛,這就是美國。這次戰爭是( )A.普法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第二次世界大戰 D.美蘇冷戰【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戰爭,削弱的是法國,使德國完成了統一,與題意不符,排除A。B.根據材料“使參戰的老牌帝國俄、英、法、德……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大幅下滑”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符合題意,故B正確。C.一戰期間,沙俄已經被推翻,二戰中的參戰國是蘇聯,沒有沙俄,排除C。D.美蘇冷戰是一種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與題意不符,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41.(2023 攀枝花)十月革命后,蘇俄政府頒布法令規定: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材料表明蘇維埃政權( )A.允許私人經營發展經濟B.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C.提出國家工業化的設想D.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可知,蘇俄政府廢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需求,旨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故D符合題意;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私人經營發展經濟,排除A;蘇聯斯大林時期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并且提出國家工業化的設想,排除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42.(2023 廣安)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協約國的賠款政策“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凡爾賽和約》的締結者之一、英國首相勞合 喬治:“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由此可見,《凡爾賽條約》最大的問題是( )A.美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B.中國仍未擺脫被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C.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D.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凡爾賽條約》簽訂后,美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不符合題意,排除AB.“中國仍未擺脫被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與《九國公約》的簽署有關,排除B。C.三國同盟成立于1882年、三國協約成立于1907年,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排除C。D.根據材料“協約國的賠款政策‘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凡爾賽和約》……‘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結合所學知識,1919年1月巴黎會議召開,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戰勝國與德國簽署《凡爾賽和約》,德國承擔了戰爭的責任,巴黎和會通過一系列條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凡爾賽和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反而加劇了德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43.(2023 煙臺)如圖所示“比例”變化的主要推動力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蘇聯工業化的開展 D.赫魯曉夫改革【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1937年,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故C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1921年廢止,排除A項;新經濟政策實施的時間是1921年至1928年,排除B項;赫魯曉夫改革開始于1953年,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44.(2023 攀枝花)1938年蘇聯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企業中不安心工作者、懶漢、曠工者和貪圖私利的人……他們常常只工作4~5小時,國家和人民因此每年損失幾百萬個工作日和幾十億盧布。材料反映出當時蘇聯( )A.工人階級思想覺悟低下B.工業發展呈現衰退景象C.犧牲農業換取工業發展D.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初顯【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蘇聯模式的知識。斯大林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解答】根據“企業中不安心工作者、懶漢、曠工者和貪圖私利的人……給工業、運輸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他們常常只工作4﹣5小時,白白浪費了其余2﹣3小時的工作時間”可知,之所以出現企業中不安心工作者、懶漢、曠工者和貪圖私利的人,是由于當時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弊端顯現,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勞動熱情,故D正確;題干這一情況的出現與工人階級思想覺悟低下不符,排除A;工業發展呈現衰退景象,表述不符合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史實,排除B;題干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勞動者生產積極性不高,沒有體現犧牲農業換取工業發展,排除C。故選:D。【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斯大林模式的特點及其影響。45.(2023 西藏)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如圖中①處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華夫脫運動 B.拉丁美洲獨立運動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印度民族大起義【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推動了印度的民族解放進程,C項正確;華夫脫運動的領導人是扎格魯爾,排除A項;印度在亞洲,與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無關,排除B項;章西女王領導了印度民族大起義,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6.(2023 海南)羅斯福新政期間,出現了社會安全保障基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一系列國家機構和國有企業,幫助美國緩解了經濟危機。這體現新政的特點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實行計劃經濟C.整頓金融體系 D.推行“以工代賑”【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了羅斯福新政,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根據材料“羅斯福新政期間,出現了社會安全保障基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一系列國家機構和國有企業,幫助美國緩解了經濟危機。”并結合所學可知,羅斯福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緩和了矛盾,故A項正確;B.美國只是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市場調節仍然存在,并非實行計劃經濟,故B項錯誤;C.“整頓金融體系”只是羅斯福新政的部分內容,并非新政的特點,故C項錯誤;D.“推行‘以工代賑’”只是羅斯福新政的部分內容,并非新政的特點,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以羅斯福新政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7.(2023 無錫)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政府通過投資興建公共設施(如圖),緩解失業現象,刺激經濟早日復蘇。這一舉措屬于羅斯福新政項目中的( )A.整頓金融體系B.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C.推行“以工代賑”D.調整農業政策【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重點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解答】羅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C項正確;A項是金融領域的措施,B項是工業領域的措施,D項是農業領域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8.(2023 揚州)1936年,受軍部操控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這表明( )A.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B.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C.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的標志的相關史實。1936年,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軍部法西斯專制建立,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解答】日本軍部是法西斯勢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軍部法西斯專制建立,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A符合題意;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掌握了國家政權,從此德國建立了對內獨裁、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恐怖統治,排除B;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是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排除C;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的標志的相關史實。49.(2023 廣州)1944年6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會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時致詞說,各位到延安時,正遇著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開辟,其影響不僅在歐洲,而且將及于太平洋與中國。”可見,第二戰場的開辟( )A.體現了《聯合國家宣言》的精神B.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C.促進了歐洲戰爭策源地最終形成D.加速了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實施【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戰場的開辟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向德軍發動猛烈進攻,開辟了歐洲蘇德戰場外的第二戰場,使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國的戰敗。據“第二戰場的開辟,其影響不僅在歐洲,而且將及于太平洋與中國。”可見,第二戰場的開辟體現了《聯合國家宣言》的精神,A項正確;1942年——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排除B項;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排除C項;日本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12月,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50.(2023 恩施州)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同年春,蘇軍與英、美軍隊分別從東西兩面進入德國本土作戰。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說雅爾塔會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影響是( )A.帶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B.加快了戰后成立聯合國的進程C.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基礎D.加快了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掌握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相關史實。【解答】據題干“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可知,雅爾塔會議加強了反法西斯國家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加快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D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雅爾塔會議加快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沒有體現“大國強權政治色彩”,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反映聯合國成立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雅爾塔會議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基礎,但材料反映雅爾塔會議加快了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相關史實。51.(2023 雅安)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迫使歐洲國家都要以對待本國居民的同等條件,向美國投資者開放。這樣,美國把“遏制”共產主義的計謀與制造商、出口商的熱情融為一體,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馬歇爾計劃使( )A.美國獲得更多經濟利益B.歐洲國家失去了主權C.美蘇走向全面冷戰對峙D.美國構建起單極世界【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馬歇爾計劃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據“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迫使歐洲國家都要以對待本國居民的同等條件,向美國投資者開放。這樣,美國把‘遏制’共產主義的計謀與制造商、出口商的熱情融為一體,成了真正的受益者”可知,材料表明馬歇爾計劃使美國獲得更多經濟利益,A項正確;“歐洲國家失去了主權”與“美國把‘遏制’共產主義的計謀與制造商、出口商的熱情融為一體,成了真正的受益者”主旨不符,排除B項;1955年華約的建立標志著美蘇走向全面冷戰對峙,排除C項;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企圖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歇爾計劃的相關史實。52.(2023 海南)柏林墻的出現,使德國柏林成為“一堆、兩城、兩國”,柏林人民進入了“大墻時代”,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德國的分裂 B.馬歇爾計劃的推行C.冷戰的發生 D.北約與華約的對峙【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柏林墻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柏林墻是德國分裂的象征,排除A。B.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排除B。C.根據材料“柏林墻的出現,使德國柏林成為‘一堆、兩城、兩國’”及所學可知,柏林墻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沖突導致的,故C正確。D.北約與華約屬于美蘇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集團,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柏林墻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3.(2023 丹東)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材料中的“安全網”指的是( )A.歐洲復興計劃 B.歐洲的聯合C.美國“新經濟” D.社會保障制度【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西方福利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從材料“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和所學知識可知,撒切爾夫人評價的是英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安全網是指社會保障制度,梯子是指人們通過奮斗來改變自己的生活,D正確;ABC選項是對材料錯誤的理解,排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西方福利制度,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54.(2023 雅安)二戰后,聯邦德國實行經濟強國戰略和社會市場經濟。到1970年,聯邦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資本主義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為經濟大國,在西方被譽為“經濟奇跡”。這表明聯邦德國( )A.解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B.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C.成為了資本主義頭號強國D.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戰后西歐經濟恢復和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二戰后,聯邦德國實行經濟強國戰略和社會市場經濟。到1970年,聯邦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資本主義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為經濟大國,在西方被譽為‘經濟奇跡’”可知,這表明聯邦德國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表明聯邦德國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不能表明聯邦德國解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了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戰后西歐經濟恢復和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聯邦德國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55.(2023 鹽城)“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兩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致勝的利劍。”這一現象得益于( )A.十月革命的勝利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蘇聯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蘇聯模式,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關鍵詞“1942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蘇聯模式是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蘇聯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上百年的道路,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提升了蘇聯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故C符合題意;題干現象得益于蘇聯模式的推行,十月革命的勝利是1917年,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1921年,都與題干現象無關,排除AB;題干材料反映蘇聯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與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無關,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蘇聯模式,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得益于蘇聯模式的推行。56.(2023 遼寧)1991年12月25日,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后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這一事件的國際影響是( )A.“柏林危機”出現 B.世界殖民體系崩潰C.兩極格局瓦解 D.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由材料“1991年12月25日,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后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可知,這描述的是蘇聯解體。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瓦解,C項符合題意;“柏林危機”出現與蘇聯解體無關,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標志是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排除B項;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與蘇聯解體無關,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蘇聯解體的時間及其影響。57.(2023 西寧)二戰后,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在非洲,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相繼獲得獨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A.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B.美國霸權主義徹底消亡C.資本主義制度走向沒落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穩定【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空前高漲,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根據題干“二戰后,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在非洲,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相繼獲得獨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可知,二戰后,隨著殖民體系的崩潰,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眾多國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A項正確;美國至今依然是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霸權主義徹底消亡”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只是說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無法表明資本主義制度走向沒落,排除C項;“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穩定”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空前高漲。58.(2023 大慶)如圖為某國際組織主要機構示意圖。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國際組織是( )A.國際聯盟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聯合國 D.世界貿易組織【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聯合國成立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解答】由“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安全理事會”等信息可知,這一國際組織是聯合國。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大多數簽署國的批準,《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其首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C項符合題意;國際聯盟成立于1920年,排除A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排除B項;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聯合國成立的時間、宗旨及其作用。59.(2023 廣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美國這一做法( )A.推動了殖民體系的崩潰B.導致了兩極格局瓦解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D.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美國這一做法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嚴重威脅世界和平。故C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說明美國這一做法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不能說明美國的這一做法推動了殖民體系的崩潰、導致了兩極格局瓦解、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排除AB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美國這一做法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60.(2023 泰州)2023年博鰲亞洲論壇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共商疫情后亞洲與全球的發展大計,促進國際團結與合作。材料表明當今世界( )A.國際政治新秩序已形成B.美國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C.發展中國家起主導作用D.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世界格局多極化是如今的發展趨勢,但國際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A。B.美國如今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是世界霸主,排除B。C.發展中國家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但材料無法體現發展中國家在當時世界發揮主導作用,排除C。D.根據材料“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可知,雖然當時世界局勢變幻莫測,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下冊期末復習選擇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歷史選擇題的分值大,其正確率對獲得高分尤為重要,成為決定考試成敗的重要題型,所以說“得選擇題者,得歷史”。要在歷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必須在選擇題中獲得較好成績;而要在選擇題中取得好成績,除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外,還必須有一定的解題技巧。臨場應試中運用一定的解題技巧,可以減少失分,提高得分率。歷史選擇題通常是在一組內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的一種題型,屬于客觀性試題。它一般由“題干”(所給材料)和“題肢”(四個選項)兩部分組成。所謂“題干”,就是用提問句式,或不完整的陳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創設解題情景,明確解答的要求;所謂“題肢”,就是題內列出的備選項,包括正確項和干擾項。新課程下多數選擇題設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諸多的有效信息中,“題眼”是最為關鍵的。所謂的“題眼”就是一道題中最關鍵的部分,比如說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語、一句話。第一步,審題干,抓準“題眼”。首先應弄清題干的主旨,明確關鍵語句,再分析這個關鍵語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第二步,根據題干中的“題眼”,分析選項,判斷每一個備選項是否符合史實,是否符合“題眼”要求,是否與“題眼”有必然的聯系。第三步,驗證結論。根據“題眼”與正確選項相互印證,再結合試題和所學知識驗證答案。(1)時間排除法: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題目有明確時間或隱含時間信息的,首先確定此時間是否對解題有幫助,如果有,則考慮利用時間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備選項所述內容是否符合題干的時間限制。(2)絕對詞語排除法:即備選項中有過于絕對的說法(如全部、都、完全、徹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錯誤的,但我們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徹底”這樣字眼的選項都是錯誤的,而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和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后再決定是否排除。(3)說法錯誤排除法:即備選項本身的表述有明顯錯誤,與史實或歷史基本常識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選擇題除外),這些備選項也可以排除。(4)無關選項排除法:此類題目,需要排除的選項是指與題干意思不符合的選項,但選項本身表達的觀點沒有錯誤,而是指在題干設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題干意思。一.選擇題(共60小題)1.(2023 攀枝花)根據如圖呈現的歷史現象,可以得出的歷史結論是( )A.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出現B.西歐封建制度徹底瓦解C.租地農場逐漸走向衰敗D.農民人身依附關系加強2.(2023 達州)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 )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3.(2023 臨沂)如圖所示的人物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他( )A.提倡發揚人的個性品質B.歌頌了教會的神權至上C.指出人類是由進化而來D.是當時“美術三杰”之一4.(2023 達州)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莎士比亞說:“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這充分體現了( )A.契約精神 B.神權至上 C.禁欲苦行 D.人文主義5.(2023 鹽城)當時許多意大利人深信他或她是自身命運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生活的目的是發展自己本身的潛能。該觀念體現了( )A.種姓制度的特點 B.西歐莊園的性質C.大化改新的內涵 D.文藝復興的核心6.(2023 北京)馬鈴薯(土豆)原產于美洲。明代《農政全書》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我國出現這一記載的歷史背景是( )A.遣唐使來華 B.中世紀城市興起C.封建莊園的衰落 D.新航路的開辟7.(2023 郴州)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壯舉。某同學要探究麥哲倫船隊的航行經歷,最可信的資料是( )A.以麥哲倫為主題拍攝的電影B.“維多利亞號”船員的航海日記C.遼海出版社出版的《麥哲倫傳》D.菲律賓流傳的關于麥哲倫的故事8.(2023 鄂州)如圖是某校九年級(1)班的同學們開展項目化學習的學習成果匯報卡。它的研究主題應是( )A.新航路開辟與物種交流B.鄭和下西洋與物種交流C.新物種與明清人口增長D.殖民掠奪與三角貿易興起9.(2023 丹東)如圖是“三角貿易”路線示意圖,其中“歸程”運輸的主要是( )A.機械制品 B.蔗糖、煙草等產品C.黑奴 D.火器10.(2023 宜賓)物理科代表巧用電路圖表示17世紀后期某國家最高權力的轉移(如圖:打開S1,閉合S、S2,L燈亮)。其意指(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日本11.(2023 羅江區)根據如圖,這些文獻可以用來研究( )A.羅馬法制進程 B.法國民法譜系C.美國憲政發展 D.英國走向民主12.(2023 大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此后英國逐漸形成( )A.種姓制度 B.聯邦制共和國C.封建君主專制 D.君主立憲制13.(2023 福建)1787年美國憲法規定,按各州人口的比例分配國會眾議員席位,各州人口則“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體現了美國( )A.民主政治的局限 B.議會權力的喪失C.人人平等的實現 D.種族歧視的消除14.(2023 懷化)某文獻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建立新的政府。”據此推斷該文獻是(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 D.《共產黨宣言》15.(2023 營口)下面美國獨立戰爭進程示意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A.《獨立宣言》 B.《宅地法》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共產黨宣言》16.(2023 鎮江)史學家霍布斯海姆稱歐洲的18世紀為革命的時代,并把發生在這一時期的兩場革命稱之為“雙元革命”,認為它們分別從政治、經濟領域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其中政治領域的革命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工業革命 D.法國大革命17.(2023 宿遷)“國王頑固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再一次戰勝了王室的反對,以婦女為主的饑餓民眾襲擊了巴黎的面包鋪,然后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宣言”指的是( )A.《獨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人權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18.(2023 蘇州)法國1791年憲法把《人權宣言》作為憲法的組成部分并置于正文之前。宣言宣告法律面前所有公民平等,但憲法卻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這一做法( )A.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B.維護了《人權宣言》的權威C.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D.反映了1791年憲法的局限19.(2023 云南)制作大事年表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如表是某同學制作的大事年表,據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 )時間 事件1789年5月 召開三級會議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8月 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1792年9月 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A.俄國彼得一世改革 B.法國大革命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美國獨立戰爭20.(2023 大慶)英國人瓦特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知,瓦特的主要貢獻是( )A.發明飛梭 B.發明“珍妮機”C.改進蒸汽機 D.設計蒸汽機車21.(2023 聊城)巴黎公社成立時,一位在巴黎的俄國人說:“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這段話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的( )A.建立背景 B.政權性質 C.指導思想 D.運行機制22.(2023 衡陽)歷史學家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約三十年的這一時期,發生的兩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響歐洲大陸,而經濟革命則在英國表現最為活躍。”這兩次革命分別是指(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B.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C.拿破侖戰爭和工業革命D.美國獨立戰爭和工業革命23.(2023 西寧)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人類的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拿破侖法典》的頒布 B.《英雄交響曲》的問世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新青年》雜志的創刊24.(2023 恩施州)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發展、從理想變為現實是世界歷史縱向發展的潮流之一。下圖表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A.結束了資產階級在亞洲地區的統治B.使資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理論指導C.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D.推動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25.(2023 北京)19世紀下半葉,歐洲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組織致力于通過摧毀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切經濟領域消滅剝削,實現人民大眾的平等。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 )A.《人權宣言》的發表 B.《拿破侖法典》的頒布C.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26.(2023 宿遷)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的就職典禮上,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被展示時,出席典禮的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備受尊崇,主要因為他推動了( )A.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 B.君主立憲的確立C.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D.民主法治的進步27.(2023 深圳)有學者認為“在19世紀的第一個四分之一時間里,玻利瓦爾就是美洲。”該學者觀點的依據是,玻利瓦爾( )A.領導了美洲獨立運動B.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C.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28.(2023 赤峰)某興趣小組探究俄國兩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對如表共同點概括準確的是( )人物 內容彼得一世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亞歷山大二世 1861年,頒布了廢除農奴制法令A.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農奴制B.建立了中央集權行政體制C.農奴制成為兩次改革的焦點D.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29.(2023 濰坊)如圖所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學習西方進程 B.增加俄國財政收入C.改變俄國臣民儀表 D.脫離亞洲融入歐洲30.(2023 重慶)如圖是小勇同學學習美國南北戰爭后制作的思維導圖,從中可以得出南北戰爭的本質是( )A.更新行業比重 B.調整生產關系C.改變國家性質 D.擺脫殖民統治31.(2023 蘇州)制作年代尺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圖年代尺反映了( )A.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B.美國南北戰爭的過程C.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D.日本明治維新的結果32.(2023 福建)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取消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實行義務兵役制,與此同時,繼續向軍隊灌輸“忠節”“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養官兵對天皇的迷信。這表明,明治維新( )A.缺乏民眾的支持 B.實行殖產興業政策C.發展了近代教育 D.保留了舊制度殘余33.(2023 懷化)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是( )A.都是為了應對嚴重的民族危機B.都改變了社會性質,有利于社會進步C.都是自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改革D.都廢除了農奴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34.(2023 金昌)如圖為某興趣小組制作的學習卡片,根據卡片內容判斷,該小組學習的主題是( )新理論:電磁感應、細胞學說、有機化學…… 新技術:電動機與電器、內燃機與汽車、材料合成…… 新行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 新組織: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門子公司……A.工廠制度的建立與發展B.第二次工業革命C.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D.近代科學和文化35.(2023 自貢)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銜接并交錯在一起的,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達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A.范圍廣規模大進展快 B.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D.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36.(2023 濰坊)建國后的前一百年,美國往往偷取別人的技術。到了1900年,美國開始輸出“美式精巧發明”。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第二次工業革命C.美國南北戰爭 D.第三次科技革命37.(2023 安徽)1829年,法國4萬多市鎮中有1.4萬個沒有學校。1833年,法國政府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個市鎮沒有學校,小學生人數從140萬增至353萬。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法國實現普及義務教育B.工業革命促進教育發展C.教育進步觸發啟蒙運動D.教育公平消除社會矛盾38.(2023 棗莊)19世紀以來,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為科學與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誕生了若干杰出的科學家和藝術大師。下列人物與作品對應不正確的是( )A.貝多芬——《英雄交響曲》B.達爾文——《物種起源》C.巴爾扎克——《戰爭與和平》D.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39.(2023 瀘州)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這樣的評價:“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A.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B.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C.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D.徹底結束了列強瓜分世界的歷史40.(2023 隴南)這次戰爭使參戰的老牌帝國俄、英、法、德遭受了長年的戰爭消耗和人口銳減,此后他們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大幅下滑;而這樣的“消減”帶來的則是另一個國家的興盛,這就是美國。這次戰爭是( )A.普法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第二次世界大戰 D.美蘇冷戰41.(2023 攀枝花)十月革命后,蘇俄政府頒布法令規定: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材料表明蘇維埃政權( )A.允許私人經營發展經濟B.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C.提出國家工業化的設想D.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42.(2023 廣安)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協約國的賠款政策“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凡爾賽和約》的締結者之一、英國首相勞合 喬治:“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由此可見,《凡爾賽條約》最大的問題是( )A.美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B.中國仍未擺脫被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C.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D.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43.(2023 煙臺)如圖所示“比例”變化的主要推動力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蘇聯工業化的開展 D.赫魯曉夫改革44.(2023 攀枝花)1938年蘇聯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企業中不安心工作者、懶漢、曠工者和貪圖私利的人……他們常常只工作4~5小時,國家和人民因此每年損失幾百萬個工作日和幾十億盧布。材料反映出當時蘇聯( )A.工人階級思想覺悟低下B.工業發展呈現衰退景象C.犧牲農業換取工業發展D.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初顯45.(2023 西藏)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如圖中①處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華夫脫運動 B.拉丁美洲獨立運動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印度民族大起義46.(2023 海南)羅斯福新政期間,出現了社會安全保障基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一系列國家機構和國有企業,幫助美國緩解了經濟危機。這體現新政的特點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實行計劃經濟C.整頓金融體系 D.推行“以工代賑”47.(2023 無錫)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政府通過投資興建公共設施(如圖),緩解失業現象,刺激經濟早日復蘇。這一舉措屬于羅斯福新政項目中的( )A.整頓金融體系B.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C.推行“以工代賑”D.調整農業政策48.(2023 揚州)1936年,受軍部操控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這表明( )A.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B.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C.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49.(2023 廣州)1944年6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會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時致詞說,各位到延安時,正遇著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開辟,其影響不僅在歐洲,而且將及于太平洋與中國。”可見,第二戰場的開辟( )A.體現了《聯合國家宣言》的精神B.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C.促進了歐洲戰爭策源地最終形成D.加速了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實施50.(2023 恩施州)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同年春,蘇軍與英、美軍隊分別從東西兩面進入德國本土作戰。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說雅爾塔會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影響是( )A.帶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B.加快了戰后成立聯合國的進程C.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基礎D.加快了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51.(2023 雅安)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迫使歐洲國家都要以對待本國居民的同等條件,向美國投資者開放。這樣,美國把“遏制”共產主義的計謀與制造商、出口商的熱情融為一體,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馬歇爾計劃使( )A.美國獲得更多經濟利益B.歐洲國家失去了主權C.美蘇走向全面冷戰對峙D.美國構建起單極世界52.(2023 海南)柏林墻的出現,使德國柏林成為“一堆、兩城、兩國”,柏林人民進入了“大墻時代”,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德國的分裂 B.馬歇爾計劃的推行C.冷戰的發生 D.北約與華約的對峙53.(2023 丹東)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材料中的“安全網”指的是( )A.歐洲復興計劃 B.歐洲的聯合C.美國“新經濟” D.社會保障制度54.(2023 雅安)二戰后,聯邦德國實行經濟強國戰略和社會市場經濟。到1970年,聯邦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資本主義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為經濟大國,在西方被譽為“經濟奇跡”。這表明聯邦德國( )A.解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B.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C.成為了資本主義頭號強國D.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55.(2023 鹽城)“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兩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致勝的利劍。”這一現象得益于( )A.十月革命的勝利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蘇聯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56.(2023 遼寧)1991年12月25日,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后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這一事件的國際影響是( )A.“柏林危機”出現 B.世界殖民體系崩潰C.兩極格局瓦解 D.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57.(2023 西寧)二戰后,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在非洲,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相繼獲得獨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A.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B.美國霸權主義徹底消亡C.資本主義制度走向沒落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穩定58.(2023 大慶)如圖為某國際組織主要機構示意圖。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國際組織是( )A.國際聯盟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聯合國 D.世界貿易組織59.(2023 廣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美國這一做法( )A.推動了殖民體系的崩潰B.導致了兩極格局瓦解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D.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60.(2023 泰州)2023年博鰲亞洲論壇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共商疫情后亞洲與全球的發展大計,促進國際團結與合作。材料表明當今世界( )A.國際政治新秩序已形成B.美國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C.發展中國家起主導作用D.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期末復習選擇題(解題指導+專項練習)(原卷版).docx 九年級期末復習選擇題(解題指導+專項練習)(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