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藝術 造型·美術》(嶺南版)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第13課 認識通用標識單元課題分析表單元 課題 第三單元 經典永流傳 學習對象 一年級 課業 類型 欣賞、評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綜合、探索總課時 2~4課時大概念 經典藝術作品反映了文化傳統與歷史發展。本單元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和理解身邊的各類符號與標識,培養其藝術感知能力、文化理解力和創新能力。本單元聚焦于中國符號與通用標識兩大主題,旨在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認識、理解中國符號與通用標識,從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提升藝術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單元 分析 一、單元主題概述 根據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單元以《經典永流傳》為主題,讓學生踏上一場探索符號與標識的奇妙旅程。通過“銘記中國符號”和“認識通用標識”兩大板塊,學生將深入了解中國符號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同時掌握通用標識的實用意義和安全提示。本單元旨在激發學生對符號與標識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為未來的藝術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二、單元目標設定 審美感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使他們能夠發現并欣賞中國符號與通用標識中的美學元素,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審美感知。 藝術表現: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如繪畫、手工等)來表達自己對中國符號與通用標識的理解和感受,培養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創意實踐: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符號與通用標識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鼓勵學生創作更多“一眼看懂”的標識。 文化理解:加深學生對中國符號和通用標識的文化內涵、歷史背景及實用意義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單元內容設計 導入階段:通過展示一系列關于中國符號和通用標識的圖片、故事或視頻,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情境,激發創作興趣。 知識講解:介紹中國符號和通用標識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如國旗國徽的表現形式以及文化意義、識別各種通用標識等。 分組創作:學生按小組形式進行創作,每組圍繞“經典永流傳”的主題,選擇一種或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作品展示與評價:各小組展示作品,分享創作過程和心得。采用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評價作品中體現的中國符號的文化內涵、通用標識的簡單辨識的藝術表現力和創意性。 總結與拓展:總結本次單元學習的收獲,學生將能夠認識和理解多種中國符號和通用標識的含義及文化背景。他們將通過欣賞、講述、認知和實踐等活動,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提高審美感知能力,并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識別和遵守各種標識。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更多的符號與標識,拓展他們的視野,如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現代科技標識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審美體驗。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情境教學: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創設與符號和標識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學習和體驗。 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分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或項目,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項目式學習:以項目為主線,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如制作中國符號與通用標識藝術作品、編寫符號與標識解讀手冊等。 評價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特長和創造力。 五、預期成果與展望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識別和理解多種中國符號和通用標識的含義及文化背景。學生能夠運用多種藝術手段表達自己對符號與標識的理解和感受,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能夠培養出良好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單課計劃表第13課 認識通用標識課時安排 1~2課時 課程類型 欣賞·評述 造型·表現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通過觀察和分析不同類型的通用標識(如交通標識、安全標識、公共設施標識等),學生能夠感知到這些標識在形狀、色彩和構圖上的美感。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通用標識的設計美感,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使他們能夠識別并理解標識中的視覺元素和傳達的信息。 藝術表現:運用所學的圖形和色彩知識,學生能夠通過繪畫、涂色、拼擺等美術實踐活動,在創作過程中體驗藝術表達的樂趣,并學會使用美術語言來傳達信息。 創意實踐:在創作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設計方法和材料,以創造出獨特且富有意義的通用標識。 通過小組合作和討論,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通用標識的設計和應用。 文化理解:通過學習通用標識,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些標識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重難點 重點: 識別與理解通用標識:學生能夠準確識別出常見的交通、安全等通用標識,并理解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和用途。這是課題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關鍵。 創意表達與制作: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以創意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通用標識的理解。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剪貼等多種藝術形式制作自己的通用標識作品,提升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難點: 區分不同標識的細微差別:對于一些外觀相似但意義不同的標識,學生可能會感到難以區分。需要通過細致講解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每個標識的特點和區別。 將安全意識融入藝術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關注藝術表現,還要確保作品能夠準確傳達出通用標識所代表的安全信息。這需要在指導學生創作時,注重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溫故知新 回憶導入:是否還記得第七課學習的內容。 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第七課的重點,包括標識的定義、作用以及分類方式。 引導學生回顧并討論標識的種類和特點,鼓勵他們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引出新課主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特殊的平面標識——通用標識。” 二、探究新知 展示圖片:依次展示禁止類標識(禁止游泳、禁止通行、禁止煙火)、警示類標識(注意安全、注意防火、當心墜落)和提示類標識(殘疾人專用、右轉車道、人行橫道)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標識的共同點和組成要素。 引導分析:提問:“這些標識,都有哪些共同點呢?他們由什么組成?”引導學生從內容、形狀、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 總結特征: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安全標識的特征,包括形狀(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色彩(紅黃藍色,搭配黑白色)以及表示意義(紅色代表禁止、停止、危險;黃色代表警告;藍色代表指示、遵循)。 視頻導入:播放一段關于安全標識的視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安全標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寓教于樂 小游戲:“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了安全標識的組成要素和特征,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看誰能根據場景,快速準確地判斷出哪個標識最適合這個場景!” 展示典型的場景圖片,如過馬路、游樂場等。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判斷和選擇。 通過小游戲,總結標識的形象是生活中場景的高度概括與提煉。它們用簡潔明了的圖形和色彩,向我們傳遞著重要的安全信息。所以,我們在設計或選擇標識時,一定要考慮它的適用性和準確性。” 四、精彩紛呈 講一講:展示“當心落水”、“殘疾人專用”、“紅十字標志”和“緊急求救信號”等標識的圖片。 提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標識嗎?它們分別告訴我們什么信息呢?” 引導學生逐一討論每個標識的含義和用途,強調這些標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想一想:播放關于SOS(緊急求救)信號的視頻,介紹其歷史、含義和使用方法。 做一做:播放視頻,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的SOS信號。展示圖片,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的SOS信號和其他通用標識。提問:“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材料和工具來制作SOS信號和其他通用標識呢?”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制作方法和創意。 認一認:展示聯合國標識、世界衛生組織標識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標識的圖片。提問:“同學們,你們能找出這些標識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嗎?”引導學生逐一分析每個標識的圖案、色彩和設計理念。 五、課堂之外 播放視頻:教師播放一段關于生活中各種有趣標識/標志的視頻,包括交通標識、安全警示標識、品牌標識等。播放結束后,提問:“視頻中有哪些標識/標志你們認識?它們有什么作用?” 一、溫故知新 認真聽教師的問題,回憶第七課的內容。 積極參與討論,舉手發言,分享自己對標識的理解和記憶。 觀看教師展示的第七課重點,加深印象。 二、探究新知 仔細觀察教師展示的圖片和視頻,嘗試找出安全標識的共同點和組成要素。 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內容、形狀、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安全標識的特征,并嘗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三、寓教于樂 小游戲:仔細觀察教師展示的場景圖片,理解每個場景的特點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并選擇最適合場景的標識。 認真聆聽教師的總結,理解標識形象與生活場景的關系,提升對標識設計的認識。 四、精彩紛呈 講一講: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每個標識的理解和認識。 想一想:觀看視頻,認真聽講。 做一做:觀看視頻和圖片,思考并討論制作方法和創意。 小組討論,確定制作方案和所需材料。 動手制作SOS信號和其他通用標識。 認一認: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見解和分析結果。 五、課堂之外 觀看視頻:學生認真觀看視頻,注意識別各種標識/標志。 回答問題:學生舉手回答教師的問題,分享自己認識的標識/標志及其作用。 一、溫故知新 通過回顧舊知,鞏固學生對標識的基本認識,并引出新課主題——認識通用標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為新課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探究新知 通過觀察圖片和視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安全標識的共同點和組成要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總結特征和觀看視頻,加深學生對安全標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寓教于樂 小游戲:通過小游戲的形式,鞏固學生對安全標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識別和應用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場景判斷選擇標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 通過總結,加深學生對標識形象與生活場景關系的理解,提升對標識設計的認識水平。 四、精彩紛呈 講一講:通過展示和討論,加深學生對通用標識的認識和理解。 想一想: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了解SOS信號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提高他們的應急能力。 做一做:通過動手制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加深學生對SOS信號和其他通用標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他們的應急能力和安全意識。 認一認:通過分析和討論,加深學生對國際組織標識的理解和認識。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國際視野。 五、課堂之外 激發學生對標識/標志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藝術元素。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回答問題提升課堂參與度。教具學具與畫材 教具:多媒體課件(包括圖片、視頻等)、繪畫工具(如彩筆、紙張等)。 學具:繪畫工具(如彩筆、紙張等)。評價要點 1.知識與技能掌握 標識識別能力:學生能夠準確識別并說出多種通用標識(如交通標識、安全標識等)的名稱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創意表達能力: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以繪畫等藝術形式創作與通用標識相關的作品,展示對標識的理解和創意。 2.審美感知與情感體驗 審美鑒賞力:學生能夠欣賞通用標識的設計美感,理解其形狀、色彩和構圖等方面的藝術特點。 情感體驗:學生在認識通用標識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標識對于保障人們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增強安全意識和責任感。 3.創意實踐與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和創作通用標識,展現獨特的創意和想象力。 實踐能力: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將所學的通用標識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4.文化理解與多元認知 文化認知:學生能夠了解通用標識在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差異和共性,增強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多元認知:學生能夠認識到通用標識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理解其背后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 5.學習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態度: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展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求知欲。 價值觀: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通用標識的重要性,將其視為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安全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