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天命” “實命” “自修命”升格導寫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梁曉聲在他的小說《我和我的命》里說過,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給的,原生家庭給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的生活經歷所決定的,叫“實命”;三是文化給的,叫“自修命”。人生顯然與這“三命”有著密切的關系。梁曉聲在小說中對“命運”傾注了最深切的關懷,他寫出了命運之不可違拗的作用,也寫出了人的奮斗和自修自悟在改變命運中表現出的強大力量。對于新時代青年,上述材料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原文與精點細評承“天命”,夯“實命”,“自修”改命(標題表明了考生對于天命、實命、自修命的態度,但“承”字顯得過于被動,與立意不匹配,需要作適當調整,以緊扣命題材料中的“人的奮斗和自修自悟在改變命運中表現出的強大力量”。)人有“三命”——“天命”“實命”和“自修命”。誠然如此,孔子曾言:“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我們的天命雖為天定,但奮斗的價值也是不容懷疑的,與其日日感慨上天的不公,不如接受“天命”,夯實“實命”,用“自修”來改變既定的命運。(開篇稍嫌突兀,宜對“三命”之說的由來稍作交代,照應命題材料,以體現出作文的完整性。另外,該段語言表達上也有欠周密之處,需要修改。)不因“家世顯赫”而故步自封,不因“家徒四壁”而一蹶不振,出身帶來的天命只是我們的起點,它是幸運或是厄運,我們無法選擇,但前方的路該如何行走卻是可選擇的,或庸庸碌碌、安于一隅,或韋編三絕、焚膏繼晷,都取決于我們是否對遙遠的彼岸心向往之。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生在羅馬”卻故步自封,終墜入深淵;有的人出身貧寒,卻礪行篤志,將自己“雕琢成器”。(這一段對“天命”的分析,未能提及“天命”不佳者如何化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沒有扣合命題材料,立意偏頗。此外,整段幾乎沒有論據支撐,需要適當補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剛毅卓絕、奮發圖強,夯實“實命”。(這一段中的名言引用不當,宜移入下一段充當論據。分論點的語意不夠明晰。另外,最好能為上一段設置一個獨立成段的分論點,使前后照應,形式整齊。)左思“口訥、貌寢”,天資平凡,且出身寒門。但是,他“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偶得一句,即便疏之”。他窮十年之功,終成《三都賦》。朱元璋幼時窮苦,以放牛為生,但他奮發圖強,終成開國之君。試想,左思若非窮盡十年之功,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又如何能《三都賦》一出便使洛陽紙貴;朱元璋若非有建功立業之心,經歷磨難而不氣餒,又如何能以“實命”的抗爭來改變“天命”的既定。(這一段應當重在分析“實命”中的奮斗,至于“天命”應當屬于上一層次的論述內容。)“天命”既改,“實命”且成,以“自修”來化解改命后的浮華。(這一分論點不具普適性,并非所有“實命”皆“浮華”,也偏離了題意。)拿破侖擁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少年英雄,立下顯赫戰功。但他膨脹的野心卻讓他不顧現實,東征俄國,終獲慘敗。也正如他說的那般:“從偉大崇高到荒謬可笑,其間只相差一步。”從草根到浮華宮殿的人生道路,并不是我們對命運的最終向往,榮華也不過是一抹塵土,何不且將詩酒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曲湖海茫茫?(這一段依然沒有必要涉及出身乃至“奮斗”,只需重點分析如何借“自修”來提升自己,故內容需要刪改。另外,段末的反問句明顯帶有古代道家功成身退的色彩,與立論格格不入,亦應修改。)承“天命”、夯“實命”、“自修”改命,對于新時代的我們,不必在乎自己是否身處澗底,只要心懷蹈厲之志與如磐的信念也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在奮斗中書寫屬于我們萬丈光芒的未來,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作為總結性結尾,“承”字運用不當,需替換;其余部分需作語言上的潤色,使之表達精準、言簡意賅、首尾呼應。)升格建議這篇作文體在審題立意階段就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在行文過程中由于立意上的偏頗,導致作文沒有緊扣文題,個別分論點片面,不符合時代精神。在升格時,考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準確審題,規范用語。比如“承‘天命”之說就不夠妥當,難以體現積極向上的主題。2.矯正觀點,針對性立論。比如文中認為“自修”的意義在于“化解浮華”,顯然不夠全面,需要重新立論。還有后面兩個分論點顯得重復和累贅。3.體現時代特征,富有時代精神。作文在照應命題材料中作者身份指向“新時代青年”這方面做得不夠,需要調整立意和選材方向,更改分析議論的內容。升格佳作“天命”中站起,“實命”中奮發,“自修”中升華作家梁曉聲有言:人有“三命”——“天命”“實命”和“自修命”,“三命”中,有些難以違拗,有些終可改變。孔子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君子”探究命運,正是為了接受“難以違拗”的,提升“可以改變”的,從而將命運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面對“天命”,有的人不因家徒四壁而一蹶不振,視苦難為人生的“墊腳石”;有的人不因家世顯赫而故步自封,而以之為登上更高人生舞臺的跳板。出身帶來的“天命”只是我們人生的起點,是幸運還是厄運,我們無法選擇,但必須正確對待。我們完全可以視之為“天降大任”之前的考驗,從而激發起一鳴驚人的豪氣,懷一顆感恩之心打造好自己的人生,以回饋社會,反哺人民。如此,才是我們對待“天命”的正確態度。君不見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行者,“天命”給予他們的,只有前進的動力和卓越的貢獻!“天命”再難違拗,也不過是人生的起跑線。人生是一場長距離的賽跑,最終的勝利者往往都是路途中剛毅卓絕、奮發圖強者。有志于寫作的左思“口訥、貌寢”,天資平凡,但他“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偶得一句,即便疏之”。他窮十年之功,終成《三都賦》。“90后”青年趙脯菠在焊接技術上精益求精,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斬獲焊接項目金牌。試想,左思若非窮十年之功,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又如何能讓《三都賦》一出便使洛陽紙貴;趙脯菠若非在平凡崗位上十年如一日刻苦磨煉,又何以斬獲世界冠軍?一個人,要讓“天命”對一個人無足輕重,讓“實命”中付出的努力結出碩果,還要靠“自修”來鍛造命運,靠文化來提升素養。榮獲地層學國際金獎,成為該獎設立以來亞洲第一人、全球第五位的南京大學沈樹忠教授,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只考上一所中專。但他刻苦自學,考取中國礦大,獲得博士學位。他在地層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成為“第一學歷最低的院士”。當代作家王蒙只有初中學歷,但他珍惜生命中的每時每刻,覺得浪費一秒鐘就是犯罪。他創作了《青春萬歲》等近百部長篇小說,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可見,真正能夠改變命運的,無他,唯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對世界的領悟力!在“天命”中站起,在“實命”中奮發,在“自修”中升華,這是人類打造自己的命運并使之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唯一路徑。處于新時代的我們,不必在乎自己是身處澗底還是位居巔峰,只要心懷蹈厲之志與如磐的信念,就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在奮斗中書寫屬于我們的光明未來,將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升格點評這篇作文升格后,立意更精準,用語更恰當,結構也更條理清晰。在內容上,考生更是緊扣命題材料,使內容時代化,做到了立意鮮明、新穎、深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