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學案學習內容: 第 9 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疑惑) 任務二: 材料一: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后,工商業迅速發展孕育了新的經濟關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業和商業所構成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 材料二:西歐城市興起,促進了西歐工商業發展,城市工商業者逐漸集結成市民階級,他們作為享有自由權利的經濟活動者,最終成長為與封建勢力相抗衡的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 材料三:中世紀城市是大學產生的搖籃,大學又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大學活躍了當時的思想文化活動,有利于師生的自由探索和學術研究,在一定意義上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準備了條件。 中世紀西歐城市和大學興起對歐洲文明發展的影響?(學法指導: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去思考,抓材料關鍵字句) 任務三: 封建時代的西歐城市與中國城市的差異 古代西歐城市古代中國城市 不同點地位建立基礎權力規模作用結合課本所學,補全表格相關信息。 三、展示反饋(講清楚才是真的會) 1.“農業、采礦業、漁業和林業產量的提高,相應地促進了商業和城市的發展……城市作為地方貿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開始慢慢地出現。”材料反映歐洲城市興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學的興起 B.市民階層發展壯大 C.莊園的出現 D.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被認為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西歐城市的復蘇 B.阿拉伯數字的傳播 C.中國印刷術的普遍推廣 D.大學的興起 D.封建統治是城市的興旺發達的關鍵因素 8.中世紀時期,西歐各國的早期大學授課時不使用地方語言,而是使用與《圣經》一致的拉丁文。這主要是因為當時( ) A.宗教的影響力非常大 B.大學是神父培養機構 C.外語教育是大學特色 D.教會在負責管理大學 四、拓展提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9.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10世紀開始,在很多交通便利的、相對安全的、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一些手工業者慢慢聚集,逐漸形成了一些封建城市。當時這些城市規模不大,除了教堂和市政廳等較大的建筑物之外,其他房屋大多低矮,街道狹窄、擁擠不堪,沿街牛、羊、雞、鴨等隨處可見。 材料二:有些比較富裕的城市用贖買方式擺脫領主的統治;有些城市則是通過武裴斗爭的方式;有些城市則兩種手段并用,歷經曲折才取得獨立。 材料三: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過程中,工商行業也迅速發展,市民階級形成,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為后來的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誕生奠定了基礎。 從10世紀開始,為什么西歐有較多封建城市復興的同時新的城市不斷產生?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些自治的城市會實現“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嗎?為什么? 自治城市的取得有什么重大意義? (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分析西歐封建城市的特點。學習目標: 1.唯物史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進程;用歷史的眼光認識西歐城市發展的進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時空觀念:了解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和發展的過程,認識西歐城市興起特定時空背景。結合時空坐標和歷史地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3.史料實證:從圖片與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概述西歐城市的興起及取得自由自治的方式。 4.歷史解釋:理解西歐城市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理解市民階級的興起為歐洲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 家國情懷:通過瑯城起義感受到城市居民在反對強權爭取自由中所展現出的斗爭精神,體會到西歐城市居民所展現出的智慧之光。重點: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2.大學的興起一、自主學習(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 “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展示莊園農奴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圖片,分析莊園里的農奴和城市的市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 請用8分鐘時間,研讀第42-45頁找到以下問題答案,重點內容做好標記。 1.中世紀城市興起的時間、原因和主要代表? 2.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哪些?獲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3.中世紀城市的居民有哪些? 4.中世紀大學興起的背景和時間?有哪些自治權利?主要開設哪些課程? 二、小組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任務一: 材料1:從1000年開始,到14世紀中期,歐洲的總人口從約3500萬增加到約8000萬……重型犁、馬頸軛的發明和改善……農業上從兩田制種植到三田制種植的變化。 ——《中世紀盛期的歐洲》 材料2:在亞得里亞海靠近意大利的這一側有威尼斯城,而在半島的西北沿岸地區,則有熱那亞和比薩。它們通過一些手段來獲取權勢與財富,比如商業和轉口貿易。威尼斯人通過出口產自潟湖的鹽獲利,擁有不斷擴張的玻璃制品行業 ——《中世紀盛期的歐洲》 結合材料,西歐城市興起的原因是什么? 3.從下列三幅圖片中,我們可以提煉出的主題是( ) A.古代亞非文明 B.封建時代的歐洲 C.古代歐洲文明 D.封建時代的亞洲 4.通過關鍵詞了解和掌握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選項中與“金錢贖買、舉行起義、處死貪婪主教、頒發特許狀”等關鍵詞有關的是( ) A.大學的興起 B.莊園的興盛 C.城市的自治 D.農場的出現 5.1200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頒布法令規定,巴黎大學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傷害,地方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學生。如遇緊急情況,必須馬上把案件交到教會法官手中,學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審判。這說明了這一時期大學擁有( ) A.免賦稅特權 B.司法特權 C.教育自主權 D.言論自由權 6.12世紀時,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這時的牛津大學、巴黎大學等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到了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 B.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在西歐的傳播 C.西歐經濟的發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歐的不斷傳播 7.中世紀歐洲最興旺的城市并非是世襲統治者建造的首都,而是由群體以躲避戰亂、從事生產與商業為目的而進行選擇與創造的城市,這一觀點反映了 A.城市的興旺導致了租地農場的迅速衰落 B.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C.城市的繁榮與興旺得益于生產力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