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現代詩二首》知識清單一、課文簡介《現代詩二首》包含《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兩首現代詩。《秋晚的江上》描繪了秋天傍晚江上的美麗景色,展現了歸巢鳥兒、斜陽、蘆葦等景物構成的畫面,充滿了靜謐與和諧。《花牛歌》則描寫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種活動,展現了花牛的自在與悠閑,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二、生字詞(一)會認的字1. 巢(cháo):鳥窩,也指蜂、蟻等的窩。可組詞“鳥巢”“巢穴”。2. 葦(wěi):蘆葦,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在水邊。組詞“蘆葦”“葦塘”。3. 羅(luó):張網捕捉,也有排列、散布之意。如“羅列”“星羅棋布”。4. 眠(mián):睡覺。像“睡眠”“失眠”都是常見詞語。5. 霸(bà):依靠權勢蠻橫地欺壓他人的人,也有霸占之意。可組“惡霸”“霸道”“霸占”等詞。6. 占(zhàn):占據,處于某種地位或屬于某一種情形。例如“占領”“占有”。(二)會寫的字1. 歸(guī):返回,回到本處。書寫時注意右邊是“彐”,不要寫成“日”。可組詞“歸來”“歸巢”“回歸”。2. 巢(cháo):上面是三個“撇點”,下面是“果”。組詞“鳥巢”“巢穴”“筑巢”。3. 葦(wěi):上下結構,“艸”字頭,下面是“韋”。“蘆葦”“葦叢”“葦葉”都是常見詞語。4. 羅(luó):上面是“罒”,下面是“夕”。可組“羅列”“羅盤”“天羅地網”。5. 眠(mián):左邊是“目”,右邊是“民”。“睡眠”“長眠”“催眠”是其常用組詞。6. 霸(bà):上中下結構,筆畫較多,要注意書寫順序。組詞“霸道”“稱霸”“霸主”。7. 占(zhàn):上下結構,上面是“卜”,下面是“口”。“占領”“占用”“占卜”是常見用法。(三)多音字1. 盡(jìn):完畢,達到極端。如“盡頭”“用盡”。還讀(jǐn),表示力求達到最大限度,如“盡管”“盡快”。2. 壓(yā):從上面加力。如“壓力”“壓制”。另讀(yà),如“壓根兒”。三、詞語理解1. 歸巢:回到自己的窩。2. 斜陽:傍晚時西斜的太陽。3. 蘆葦:一種生長在水邊的高大草本植物。4. 一瞬:轉眼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5. 紅顏:指貌美的女子,在詩中用來形容花兒。6. 霸占:倚仗權勢占為己有,在詩里形象地寫出了花牛在草地自在的狀態。7. 偷渡:偷偷通過封鎖的水域或區域,這里指太陽悄悄地落山。四、詩句理解(一)《秋晚的江上》1. “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1)理解:鳥兒在傍晚歸巢,即使很疲倦了,依然帶著夕陽的余暉。“馱”字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鳥兒比作負重的行者,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鳥兒歸巢時的畫面,也體現了夕陽西下的動態美。2. “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2)理解:鳥兒雙翅翻動,斜陽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白色的蘆葦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瞬間變成了紅色。這里通過描寫鳥兒、斜陽、蘆葦等景物,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優美的意境,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和諧。“妝”字把蘆葦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情感和行為,使畫面更加生動有趣。(二)《花牛歌》1. “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穗剪秋羅。”(1)理解:描繪了花牛在草地上悠閑地坐著,把一穗剪秋羅都壓壞了的情景。表現出花牛的自在、無拘無束,同時也展現了草地的柔軟和茂盛。2.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1)理解:花牛在草地上睡覺,天空中白云悠悠,仿佛占據了大片天空。“霸占”一詞用得極為生動,將白云擬人化,寫出了白云的自由自在和天空的遼闊,也襯托出花牛的閑適。3.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1)理解:花牛在草地里漫步,尾巴不停地甩動。通過對花牛動作的描寫,表現出花牛的活潑可愛,讓讀者仿佛看到了花牛在草地上歡快行走的模樣。4.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1)理解:花牛在草地上進入了夢鄉,而此時太陽不知不覺地落到了西山的青峰后面。“偷渡”一詞把太陽落山的情景寫得充滿趣味和神秘感,既表現了時間的悄然流逝,又與花牛的悠閑夢境相呼應,營造出一種靜謐、美好的氛圍。五、詩歌主題1. 《秋晚的江上》:通過描寫秋天傍晚江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2. 《花牛歌》: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花牛在草地上的活動,展現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六、寫作手法1. 擬人:兩首詩都大量運用擬人手法。如《秋晚的江上》中“鳥兒馱著斜陽”“蘆葦妝成紅顏”,《花牛歌》中“白云霸占了半個天”“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等,將自然景物賦予人的動作、情感和神態,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讓讀者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也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2. 動靜結合:《秋晚的江上》既有歸巢倦鳥、西沉斜陽的動態描寫,又有頭白蘆葦在江邊靜靜佇立的靜態描寫;《花牛歌》中花牛的“坐”“眠”“走”“做夢”是動景,而“白云”“西山的青峰”等是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充滿了節奏感和畫面感,讓讀者能從多個角度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七、課后習題1. 朗讀詩歌,背誦課文。 朗讀時要注意節奏和韻律,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在背誦時,可以先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按照詩歌的結構和順序逐步背誦。2. 說說《花牛歌》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可以引導學生從花牛的各種動作(坐、眠、走、做夢)以及周圍的景物(草地、剪秋羅、白云、西山青峰)等方面去描述看到的畫面,感受花牛的自在悠閑和大自然的美好。3. 想一想,花牛還會在草地上做什么?仿照課文寫一寫。 例如:花牛在草地里跳,蝴蝶圍著它舞蹈。花牛在草地里叫,聲音回蕩在山谷飄。讓學生發揮想象,模仿詩歌的句式和寫法進行創作,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