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月亮》知識清單一、生字詞1. 會認的字 “鵝”: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額部有橙黃色或黑褐色肉質突起,雄的突起較大。讀“é”,可組詞“白鵝”“鵝毛”。 “卵”:動植物的雌性生殖細胞,與精子結合后產生第二代。讀“luǎn”,組詞“卵石”“卵生”。 “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讀音“sú”,如“風俗”“習俗”。 “躍”:跳。讀“yuè”,常見組詞“跳躍”“飛躍”。 “穗”:稻麥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實聚生在莖的頂端,叫做穗。讀“suì”,可組“稻穗”“麥穗”。 “鍍”:用電解或其他化學方法使一種金屬附著在別的金屬或物體的表面上,形成薄層。讀“dù”,例如“鍍金”“電鍍”。 “埂”:田間稍稍高起的小路。讀“gěng”,組詞“田埂”“埂子”。 “爍”:光亮的樣子。讀“shuò”,如“閃爍”。2. 會寫的字 “淘”: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本義指用水沖洗,去除雜質,引申為頑皮、淘氣。可組詞“淘氣”“淘米”。 “牽”:上中下結構。有拉、引領之意。如“牽手”“牽引”。書寫時注意中間部分的筆順。 “鵝”:左右結構,“我”字要寫得瘦長些。組詞“天鵝”“鵝黃”。 “卵”:左右結構,左右大致等高。注意不要寫成“卯”。可組“魚卵”“產卵”。 “坑”:左右結構,“亢”字的橫要寫得舒展。表示洼下去的地方,如“水坑”“土坑”。 “洼”:左右結構,與水有關,意為凹陷的地方。組詞“洼地”“水洼”。 “填”:左右結構,右半部分“真”里面有三橫。意思是把空缺的地方塞滿或補滿。如“填空”“填寫”。 “莊”:半包圍結構,“廣”字撇畫舒展,里面的“土”要寫得平穩。可組詞“村莊”“莊稼”。 “稼”:左右結構,“禾”字旁最后一筆捺變點。指種植谷物,亦泛指農業勞動。如“稼穡”“莊稼漢”。 “俗”:左右結構,左右均衡。組詞“通俗”“俗語”。 “躍”:左右結構,右半部分“夭”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表示跳的意思,如“活躍”“躍動”。 “葡”:上下結構,“葡”字下面部分不要寫成“甫”。常與“萄”連用,“葡萄”是一種水果。 “萄”:上下結構,與“葡”組成“葡萄”一詞。 “稻”:左右結構,“禾”字旁表意,右邊“舀”字要寫準確。指一種糧食作物,如“水稻”“稻田”。 “熟”: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筆畫較多,要寫緊湊。有食物燒煮到可吃的程度、植物的果實或種子長成等意思。如“成熟”“熟悉”。3. 多音字(1)“載”: 讀“zài”時,有裝載、充滿之意,如“載客”“載貨”“滿載而歸”。 讀“zǎi”時,有年、記載之意,如“一年半載”“刊載”“轉載”。(2)“假”: 讀“jiǎ”時,有虛偽的、不真實的、假定等意思,如“假話”“假山”“假如”。 讀“jià”時,指按照規定或經過批準暫時不工作或不學習的時間,如“放假”“請假”“暑假”。二、詞語積累1. 近義詞 柔和—柔軟:都有軟和的意思。“柔和”側重溫和而不強烈,多形容光線、聲音等;“柔軟”側重軟和,可形容物體質地等。 風俗—習俗:都指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滿意—滿足:都表示符合心意。“滿意”更強調對事物的認可;“滿足”可表示對某種需求達到了足夠的程度。 澆灌—灌溉:都有給植物澆水的意思。“澆灌”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澆灌心靈”;“灌溉”主要用于農田等大面積的澆水作業。 招待—款待:都有對客人表示歡迎并給以應有的待遇之意。“款待”的規格往往更高,更強調盛情。2. 反義詞 明亮—昏暗:“明亮”表示光線充足、發亮;“昏暗”則表示光線不足、暗淡。 坑坑洼洼—平平整整:“坑坑洼洼”形容地面高低不平;“平平整整”則表示地面平坦整齊。 新鮮—腐爛:“新鮮”指沒有變質,也可形容新奇、稀罕;“腐爛”指有機體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壞。3. 詞語搭配 (柔和)的月光:形容月光溫和不刺眼。 (高高)的點蒼山:“高高”寫出了點蒼山的雄偉。 (細細)的溪水:描繪出溪水清澈、水流較窄的樣子。 (灰白色)的鵝卵石:準確地寫出了鵝卵石的顏色。 (新鮮)的花瓣:體現花瓣剛摘下或剛盛開的狀態。 (月光閃閃)的溪岸:描繪出溪岸在月光照耀下閃爍的景象。 (月影團團)的果園:展現出果園里月亮影子聚集、充滿朦朧美感的畫面。 (美麗)的月亮:直接形容月亮的外觀好看。 (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寫出小星星光亮忽明忽暗的樣子。 (運載)貨物:“運載”突出了運輸貨物的功能。 (澆灌)稻田:表明給稻田澆水施肥等農事活動。 (招待)客人:說明對客人的接待行為。三、句子賞析1. “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月亮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1)這句話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排比體現在“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的句式,增強了語勢,描繪出月光灑遍大地的景象;擬人手法表現在“淘洗”一詞,將月亮人格化,仿佛月亮像人一樣在洱海里清洗,使月亮的形象更加生動,也讓月光下的景色更具詩意和美感,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月光下鄉村景色的喜愛與贊美之情。2.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1)此句從視覺、嗅覺等角度進行描寫。“細細的溪水”是視覺描寫,“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是嗅覺描寫,通過“流”字將香味、月光寫活了,好像它們隨著溪水在流動,給人以動態感。“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小水塘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水塘的清澈以及月光倒映在水塘中的美妙景象,表現了作者對鄉村夜晚景色的陶醉。3. “阿媽,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樹葉作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我們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過野花的地方。”(1)這是一段對話描寫,通過“我”對阿媽說的話,展現出孩子天真爛漫的形象和對溪邊生活的懷念與向往。同時,也描繪出鄉村生活的悠閑與美好,溪邊不僅是阿媽勞作的地方,也是“我”玩耍嬉戲的樂園,體現了濃濃的親情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四、課文理解1. 課文主題(1)本文通過描述“我”和阿媽在月光下散步的所見所聞所感,展現了美麗的鄉村夜景,表達了“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以及“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與贊美之情。2. 寫作結構(1)文章以“走月亮”為線索,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我”和阿媽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接著寫了溪邊、田埂等地的美麗景色,最后寫走月亮帶給“我”的感受,即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生活的幸福。3. 情感表達(1)作者在描寫月光下的景色時,融入了自己對阿媽深深的依賴與敬愛之情。如在描寫各種景物時,總是與阿媽聯系在一起,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還是聞到的,都因為有阿媽的陪伴而變得更加美好。文中反復出現“我和阿媽走月亮”這句話,不僅起到了串聯全文內容的作用,更強調了“我”與阿媽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突出了親情這一主題,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幸福與滿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