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麥哲倫帶領的帆船隊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船隊經過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風大浪高。船隊進入30°S附近海域時,平靜無風,炎熱少雨。離開該海域后,沿途一直吹著東南風。后來,東南風逐漸減弱,進入赤道海域時,風平浪靜。問題:1.麥哲倫船隊哪段航程是逆風航行?2.哪段航程最為輕松?3.為什么船隊在經過30°S附近海域時十分艱難?導入新課第三章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第1課時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2019新課標人教版課 標 要 求教 學 目 標1、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的形成于分布特征。2、運用示意圖,說明風帶的形成與分布特征。3、運用等壓線分布圖和實例,說明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一、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目錄CONTENTS二、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1.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氣壓降低氣壓降低氣壓升高冷卻冷卻受熱氣壓升高氣壓降低氣壓升高知識回顧熱力環流近地面的風向1010100810061004(hPa)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摩擦力(1)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響。(2)近地面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成一定夾角(30°~45°)。知識回顧大氣的水平運動——風高空的風向(hPa)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500498496494492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1)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影響。(2)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垂直,與等壓線平行。知識回顧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大氣環流的形成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高低緯之間熱量差異大氣的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環流空氣水平運動大氣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熱力環流既有小尺度范圍的,也有全球大尺度范圍的。定義: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成因:高低緯度間因太陽輻射而產生熱量差異。意義: 促使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促進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熱量平衡。特點:全球性、規律性、長期性1.大氣環流的概況假設條件一: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地表均一 (無海拔高低、海陸之分)地球不自轉 (無地轉偏向力)地球不公轉(太陽直射赤道) 請思考:(1)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熱較多?什么地方受熱較少?(2)若受熱不均,地球上的大氣如何運動?赤道熱冷北極2.單圈環流(理想狀態)SN低壓高壓成因:地表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大氣水平運動垂直方向赤道地區:上升氣流兩極地區:下沉氣流水平方向北半球:北風南半球:南風2.單圈環流(理想狀態)思考: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流是否能夠維持?為什么?不能,因為地球是不停自轉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勻的,單圈環流是不存在的。假設條件二: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地表均一 (無海拔高低、海陸之分)地球自轉 (有地轉偏向力)地球不公轉(太陽直射赤道) 赤道熱冷3.三圈環流(理想狀態)北極請思考:此時地球上的大氣是如何運動的?30°0°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東北信風帶·高空水平氣壓梯度力到北緯30°高空偏轉成西風,氣流無法北上,在此堆積下沉低緯度環流圈北半球3.三圈環流(理想狀態)30°0°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高空水平氣壓梯度力90°極地高氣壓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低緯度環流圈3.三圈環流(理想狀態)北半球低緯度環流圈30°0°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高空水平氣壓梯度力90°極地高壓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60°中緯度環流圈高緯度環流圈極鋒北半球3.三圈環流(理想狀態)3.三圈環流(理想狀態)氣壓帶的形成成因:熱力因素:使大氣熱脹冷縮而引起上升和下沉的因素。動力因素:使大氣被動產生上升和下沉的因素。風帶的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從高壓帶指向低壓帶,接著受地轉偏向力(與緯度成正比)影響,地球上高低壓帶間隔分布,最終形成了風帶。圖示法記憶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中指和無名指的凸起處分別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它們之間的凹陷處代表赤道低壓帶;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處分別代表不同半球的極地高壓帶;食指與中指之間以及小拇指與無名指之間分別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極地低壓帶。方法技巧①旋轉圖知識拓展三圈環流變式圖三圈環流變式圖S90°60°30°0°30°60°90°N中緯環流中緯環流低緯環流低緯環流高緯環流高緯環流知識拓展②剖面圖知識拓展三圈環流變式圖③側視圖和俯視圖④立體圖知識拓展三圈環流變式圖名稱 位置 成因 氣流方向 氣流性質赤道低 氣壓帶 赤道地區 接受太陽輻射多,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帶(熱力原因) 上升 熱濕極地高 氣壓帶 南北緯90°附近 終年接受的太陽輻射弱、氣溫低,空氣冷卻收縮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氣壓帶(熱力原因) 下沉 冷干副熱帶 高氣壓帶 南北緯30°附近 高空的大氣輻合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氣壓帶(動力原因) 下沉 熱干副極地 低氣壓帶 南北緯60°附近 從極地高氣壓帶吹來的極地東風,與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來的中緯西風相遇,在60°緯度附近形成鋒面-極鋒。此處大氣輻合上升,近地面形成相對的低氣壓帶(動力原因) 上升 冷濕知識小結——氣壓帶風帶分布、成因及特點名稱 所在地區 成因 風向 氣流性質信風帶 低緯地區 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的氣流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轉形成 北半球:低緯信風(東北) 熱干南半球:低緯信風(東南) 盛行 西風帶 中緯地區 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氣流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轉形成 北半球:盛行西風(西南) 暖濕南半球:盛行西風(西北) 極地 東風帶 高緯地區 極地高氣壓帶流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氣流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轉形成 北半球:極地東風(東北) 冷干南半球:極地東風(東南) 知識小結——氣壓帶風帶分布、成因及特點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船隊哪段航程是逆風航行?哪段航程最輕松?為什么船隊在經過30°S附近海域時十分艱難?思考:麥哲倫船隊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受盛行西風影響,船隊逆風航行船隊航行至東南信風帶時,順風航行,這段航程最為輕松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時,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平靜無風,加之天氣炎熱,航行十分艱難。知識解密假設條件三: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①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②地球公轉(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③地表均勻(無海拔高低、海陸之分) 赤道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北極請思考:此時地球上的大氣是如何運動的?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產生原因:現象: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移動;氣壓帶、風帶會跟隨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0°30°60°30°60°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規律: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氣壓帶、風帶移動幅度約5°-10°,小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幅度,具有滯后性。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為二分二至日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的一部分,據此完成1-2小題。1.①②③④四個氣壓帶屬于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①②③④節氣判斷正確的是( )A.①可能為春分日 B.②可能為秋分日C.③可能為秋分日 D.④可能為冬至日CB隨堂檢測3.圖中甲所在大氣環流名稱應為( )A.赤道低壓帶 B.西風帶 C.信風帶 D.極地高壓帶4.該日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假定各個氣壓帶寬度為10個緯度。下圖為某日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3-4題。D隨堂檢測B5.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氣流運動方向是( )A B C DD6.如右圖,A地表示的風向是( )A .東北風 B. 西南風C .西北風 D. 東南風AB隨堂檢測下圖為沿20°E經線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圖及大氣環流形勢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7.若下列選項中虛線表示等壓面,箭頭表示空氣運動方向,其中能正確表示圖中a地高低空等壓面及空氣運動特征的是( )A B C DC隨堂檢測8.圖中c地風帶的風向為( )下圖為沿20°E經線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圖及大氣環流形勢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D隨堂檢測A B C D9.下列關于b地氣壓帶的形成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①熱力因素 ②動力因素 ③受熱上升 ④受冷下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10.圖示月份最可能是( )A.4月 B.7月 C.10月 D.1月11.③風帶大氣的運動特點和性質分別為( )A.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冷干B.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冷濕C.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暖濕D.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暖干下圖為某月南半球部分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代表氣壓帶或風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DC隨堂檢測12.讀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①~⑦代表的氣壓帶或風帶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2)該圖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3)若①氣壓帶全部位于赤道以北,此時北半球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4)在全球氣壓帶中,屬于熱低壓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熱高壓的是________________,屬于冷高壓的是________________,屬于冷低壓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名稱)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北夏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知識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