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漢族民歌》教學設計課題 第二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漢族民歌》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它課□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參與、感受、體驗我國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民歌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的民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本課著重學習漢族民歌的三大體裁:號子、山歌、小調,重點聆聽勞動號子,感受其在方言、旋律、節奏、歌詞、唱腔等音樂要素方面的特點,從而了解漢族民歌的風格特征。學情分析 經過前面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音樂要素對于音樂情緒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基于先前的學習經驗,學生在學習本課漢族民歌時,會懂得應著重聆聽歌曲的個別音樂要素,如:方言、旋律、節奏、歌詞、唱腔等,從而判斷漢族民歌三大體裁各自的特點,并在參與實踐表現的過程中,學會漢族民歌的部分唱段。 但我校的學生學習習慣欠佳,從小并未接受過完整的、系統性的音樂學科的學習,多數人無法做到視譜演唱,因此音準較差,難以準確的表達一首歌曲,且羞于表達、難以調動使之參與到歌曲的表現表演當中。 基于以上學情,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我設計的活動用到的歌曲都是易于表達、便于演唱的歌曲,以便學生更好的參與體驗,且以感受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弱化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學習目標 (一)、審美感知: 通過重點聆聽勞動號子,感受其在方言、旋律、節奏、歌詞、唱腔等音樂要素方面的特點,從而了解漢族民歌的風格特征,進而達到審美體驗的目標。 (二)、藝術表現: 通過對作品音樂情緒的感受體驗、對主題的演唱、對方言腔調的模仿,在參與實踐表現的過程中,學會漢族民歌的部分片段。 (三)、文化理解: 通過學習和了解民歌,理解民歌背后所承載的人文內涵,認識到民歌的價值和魅力,進而對民歌肩負起傳承保護、繼承發揚的文化重任。重難點 通過重點聆聽勞動號子,感受其在方言、旋律、節奏、歌詞、唱腔等音樂要素方面的特點, 從而了解漢族民歌的風格特征,進而達到審美體驗的目標。評價任務 通過聆聽川江船夫號子,總結勞動號子的概念,并演唱《打夯歌》感受號子在方言、旋律、節奏、歌詞、唱腔等音樂要素方面的特點,以及聆聽山歌和小調從而了解漢族民歌的風格特征,進而達到審美體驗的目標。(目標一) 創編《抬桌子號子》、模唱《槐花幾時開》、《墻頭記》的部分唱段,通過對主題的演唱、對方言腔調的模仿,在參與實踐表現的過程中,學會漢族民歌的部分片段。(目標二) 通過教師對三首歌曲的講解與范唱,學生可以理解到民歌背后所承載的人文內涵,認識到民歌的價值和魅力,進而對民歌肩負起傳承保護、繼承發揚的文化重任(目標三)教學評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 教師活動 教師歌唱導入,通過演唱一首“勞動號子”并設問:“本課要重點聆聽哪一種體裁的漢族民歌?”導入本課主題。 學生活動 判斷教師演唱的是漢族民歌三大體裁(號子/山歌/小調)當中的哪一種?設計意圖:通過設問和教師范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其視聽,使之快速進入融洽愉悅的學習狀態。環節二:新授教師活動 一、明確單元及本課學習目標 講解大單元學習目標。 基于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勞動號子(號子)【重點環節】 (一)新授 1. 和學生一起觀看生活中真實場景下的“勞動號子”,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勞動號子的概念。 2. 欣賞非遺傳承人楊興勇演唱的“川江船夫號子”,并講解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3. 教師講解勞動號子的種類,并與學生一起欣賞工程號子當中的《打夯歌》。 4. 講解《打夯歌》,并范唱、教唱。 (目標三) (二)討論 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探討如何重新填詞,編創一首《抬桌子號子》。 (三)編創【難點】 引導學生,創編出有“鞏義”本地方言特色的歌詞,突出“方言/歌詞”這一音樂要素對于音樂情緒情感表達的重要性。(目標一) 表演 【難點】 四人為一組,任選一組邊抬桌子邊演唱《抬桌子號子》,在參與實踐中體驗勞動號子的“功能性”、“協調性”等特點。 糾正改良再次呈現,并突出“全員參與”的活動性。(目標二) 山歌 1. 聆聽《槐花幾時開》判斷其屬于哪種音樂體裁。 2. 講解“山歌”的特點。 3. 用四川話帶領學生朗讀歌詞。 (目標一) 4.講解歌曲《槐花幾時開》。 (目標三) 5. 教唱母女對話的樂句。(目標二) 6. 以該曲為例,講解“民歌”的即興性等特點。 四、小調 1. 觀看一首河南的民間小調《墻頭記》。(目標一) 2. 總結小調的特點。 3. 聆聽小調“雅”的歌曲《姑蘇風光》 五、總結 思考:當代音樂應該如何發展創新,才能經久不衰?(目標三) 我們還是要好好的學習傳統音樂,因為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是當代音樂發展創新的源泉,離開傳統音樂的沃土,那發展創新也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那作為00后的你們,就更應該肩負起傳承保護傳統音樂文化的重任。最后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心中為民歌栽種半畝花田,讓它藏于世俗人間?!睂W生活動 一、明確單元及本課學習目標 溫故知新,明確本單元課題的地位與作用。 齊讀學習目標,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勞動號子(號子) (一)學習 【重點環節】 觀看川江邊拉纖的船夫,并與教師一起總結勞動號子的概念。 觀看非遺傳承人楊興勇現場演唱的“藝術化”的“川江船夫號子”,并在教師的講解中明白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學唱《打夯歌》。 (二)討論 探討如何重新填詞,編創一首《抬桌子號子》。 (三)編創 【難點】 重新填詞,創編出有“鞏義”方言特色的歌詞。 (四)表演 【難點】 1. 四人為一組,邊抬桌子邊演唱《抬桌子號子》。 2. 根據教師的建議并融入個人的想法呈現二度創作后的《抬桌子號子》。 山歌 1. 思考《槐花幾時開》這首歌曲,是“山歌”還是“小調”? 2. 用四川話朗讀歌詞。 3. 學唱母女對話的樂句。 【難點】4. 兩人一組,左手邊的學生扮演母親,右手邊的學生扮演女兒,對唱兩句樂句。 四、小調 1. 觀看河南民間小調《墻頭記》。 2. 總結小調的特點。 總結 思考:當代音樂應該如何發展創新,才能經久不衰? 設計意圖課程的設計都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觀感受,在編創與表演中內化理論的學習?;顒油怀鋈w性,有小組的展示,同時也兼顧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其中。板書設計 《漢族民歌》 一、勞動號子{川江船夫號子 {工程號子 二、山歌 三、小調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搜集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侗族代表性的歌曲,并總結該民族民歌的特點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