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依據: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第7條“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講文明有教養的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也要求學生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本單元的核心素養是“公共參與”。在這一核心素養下,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進行以“為爭創文明和諧社區 共建美好公共生活”建言獻策的單元大任務為線索的單元整體設計,分別從“共同分享和維護公共利益”“共同建設和遵守公共秩序”“共同參與社區生活”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公共教養,樹立規則和公共意識,最終建立“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核心概念。其中,第5課就是從“共建”的角度,以“公共秩序”作為話題,從“為什么需要建立公共秩序”和“如何建立公共秩序”兩個角度,引導學生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二、學情分析 在學生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中,他們大多是從道德層面來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意義,而本課同樣強調法律在共建有序生活中的重要保障,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和法律在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是本課學生學習的增長點之一。同時,繼續引導學生通過遷移“公共生活中應為他人著想”的概念分析不同行為背后的價值選擇,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公共教養,更好的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單元概念。 五年級的學生在觀察、分析社會問題時雖然能依據一些現象說明自己的觀點,但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本課學生思維的成長點。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初步形成規則意識。2.明確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責,積極參與公共生活。3.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社會現象,嘗試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生活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樹立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觀念。積極參與公共生活。教學難點:嘗試多角度分析問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樹立規則意識和公共意識。 第一課時五、教法學法本課運用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通過創設“為爭創文明社區建言獻策”的教學任務,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引導學生在對現實情境的分析中逐步形成“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的理性認知,樹立規則意識,運用所學為爭創文明社區貢獻力量。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六、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活動一:激趣導入,任務驅動 課程伊始,首先帶領學生進行“秩序小實驗”引導學生尋找最快時間內取出所有小球的秘訣。游戲需要秩序,參與公共生活同樣需要秩序。接下來,通過發布為“爭創文明社區”建言獻策的任務,提出問題: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自然而然的走進今天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游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發現“秩序”的重要作用。“為爭創文明社區建言獻策”是聯貫本單元學習的大任務。發布這一任務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勾聯起來,更好的引導學生從社會層面理解公共秩序對構建和諧社會生活的意義。 活動二:價值辨析,理解秩序在公共生活中的價值 提出問題后,引入共享單車停放問題的案例,通過對是否需要制定“單車需停放在規定區域”這條規定的討論,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在價值辨析中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制定一定的公共秩序,才能平等的保障每個人在公共生活中的權利。之后,進一步出示過馬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參加社區活動這三個公共生活情境,使學生將目光擴展到更廣闊的公共生活場景中,通過填寫“公共生活秩序單”,再次體會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感受到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進一步理解公共秩序對于公共生活的意義。 活動三:情境分析,了解創建有序公共生活的意義 之后通過“為公共場所設置合適的公共標志”的活動,讓學生在為公共場所和公共標志配對的過程中,理解設置公共標志既有利于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也能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初步形成有序參與公共生活的意識。教師進一步提出挑戰性問題,以“行人闖紅燈”這一現實問題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他律與自律的關系。《交通安全法》資料的補充也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遵守公共秩序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更是法律對我們的要求。 設計意圖:在建立“有序參與公共生活”意識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激發學生內心對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覺情感。 活動四:角色體驗,感悟個人行為與社會文明的關系 教學中,出示教材第31頁活動園中的四個場景,讓學生扮演場景中的一員,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會對你造成什么影響。從關注他人的角度討論和反思個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為選擇。 最后,通過觀看視頻,思考生活在一個人人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城市中,你會有什么感受?學生將自己代入到情境中,感受到生活在一個有序和諧的城市中會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幸福感,進而認識到在公共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也反映著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逐層深化他們對個人行為與他人、社會和國家聯系的認識,也回答了“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這一問題,在學生的心中建立了有序參與公共生活的規則意識。 活動五:由知導行,共建良好公共秩序我支招 引導學生進一步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從共建公共秩序的角度,為“爭創文明和諧社區共建美好公共生活”建言獻策。課堂上,學生運用圖片、文字、繪畫等自己喜歡的方式撰寫建言,將本課所學所感表達出來。這既是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知識遷移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遵守公共秩序的規則意識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落點。本節課遵循“觀察生活—探究問題—梳理認知”的思考邏輯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公共秩序對于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樹立規則意識;在對現實問題的多角度分析中初步構建起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之間的聯系。同時,教學中運用問題解決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從公共秩序的角度為爭創文明社區建言獻策,既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第二課時五、教學學法 本課運用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在“為爭創文明社區”這一單元任務下,以“廣場舞噪音擾民”這一現實中存在的社會熱點話題為例,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解決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建言獻策。使學生通過對問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最終形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理性認知。并通過拓展其它生活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樹立規則和法治意識,運用所學為爭創文明社區貢獻力量。六、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 活動一:出示任務,激活動機 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了公共生活需要秩序,那么,我們該如何建設一個有序的公共生活?又可以為此提出哪些建言呢?課程之初,首先帶領學生簡單回顧上節課所學,喚醒學生認知。發布建言任務,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活動二:聚焦現實案例,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 以“廣場舞噪音擾民”為例,引導學生聚焦現實案例,運用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社會問題的成因是復雜的,學會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社會問題,并最終形成“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理性認知。 環節一:創設現實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通過觀看視頻,引導學生關注“廣場舞噪音擾民”的問題。之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否遇到過類似事情,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提出問題:如何解決“廣場舞噪音擾民”? 設計意圖:“廣場舞噪音擾民”該事件作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背后的成因是復雜的,這種復雜性恰恰符合本課“多角度理解如何共建有序生活”的教學目標,能夠啟發和訓練學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環節二:關鍵詞分類,分析問題 提出問題后,進入到分析問題的環節。此環節分為兩步走。首先通過對調查現象進行梳理和總結,運用關鍵詞找到現象背后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看似簡單的“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其背后的成因是復雜的。再通過對關鍵詞分類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共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不是某個人、某個部門、某個團體能解決的,需要個人、社會、國家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課前,學生走進社區,對所在社區的“廣場舞噪音擾民”現象進行實地的調查,并對“廣場舞愛好者、社區居民、社區/公園管理者”三方人群進行采訪,了解問題的表現。學生走進社區進行采訪調查,是打破教室壁壘,走進真實生活的一種體現,也只有參與到真實的生活中去,才會看到真問題,并從學生內心觸動其公共意識的提升。了解了社會問題的真實面貌,也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提出可行性更高的建言。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廣場舞噪音擾民現象的背后其實存在的多種原因。接下來,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結合其他組的調查結果,用關鍵詞的方式梳理出導致廣場舞噪音擾民背后的原因。之后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將這些關鍵詞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有些問題的解決不是某個人或某個部門就能解決的,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通過關鍵詞分類,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的成因是復雜的,解決該問題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初步形成“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環節三:撰寫建言,解決問題 之后,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運用材料為解決“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建言獻策。經過實地調查分析原因,學生將生活經驗與課堂學習進行對接,有針對性的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言,深刻感受到無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組織,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深化“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教師的適時補充也讓學生認識到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同樣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法制的保障。 最后,通過說一說今后在生活中遇到廣場舞噪音擾民,你會怎么做?引導學生從“為他人著想”和“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明確我們作為公民,要提升自己的公共教養,自覺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義務,為共建有序生活承擔自己的責任。 活動三:拓展其他情境,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法治觀念 教師出示新的社會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將目光從“廣場舞”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領域中,說一說在其它公共場合中我們應當如何做,使學生認識到,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無論在哪個公共場合,我們都要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 活動四:撰寫建言,共建良好公共秩序我支招 經歷了對“廣場舞噪音擾民”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討論其它生活情境中遵守公共秩序的做法,學生對“如何共建有序的公共生活”形成了理性認知。本環節,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走近生活,從“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角度,為“爭創文明社區”建言獻策。 本課通過聚焦典型現實案例,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了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明確了自己作為小公民在共建有序生活中應承擔的責任,也在為“爭創文明社區”建言獻策的過程中提升了公共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