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合理消費》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來源: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統編版(下冊)第二單元—合理消費—那些我想要的東西教學主題:做聰明的消費者授課對象:四年級學生目標制定的依據:一.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道德修養:1.初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2.學生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約的途徑和方法,明白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相關要求知道法律能夠保護自己的生活。三.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處于10歲左右的年齡,這個階段的孩子消費觀念比較模糊,他們不用工作,經濟來源依靠父母、家庭,不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所以不免會存在亂花錢、亂消費的行為。通過對我校四年級學生的調查了解,大部分學生對消費有寬泛的認知,并有多次購物的經歷,但他們并不完全具備辨識這些購物要求是否合理的能力。因而本單元需要培養學生理性消費的觀念,從而引導他們能夠反思自己的購物要求是否合理,學會自我克制,初步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合理比較、避免過度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四.教材分析本單元圍繞“做聰明的消費者”以培養消費者的基本素養為教育主題,指向初步養成健康生活的道德修養的核心素養。教材有非常清晰的邏輯關系,從買東西的學問中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層面內容,進而引發消費問題,結合如何合理消費問題指向道德成長,再聚焦浪費問題,最后落腳到哪些浪費可以避免。從知識掌握到個人意識的變化再到道德層面的要求,層層遞進。《那些我想要的東西》是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2019年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中主題二的內容,共三板塊組成,話題分別是“買東西的學問”“合理消費”和“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本課由“那些想要的東西”和“學會合理消費”兩個板塊組成。這兩個板塊之間是遞進關系,先從認知上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合理與不合理的購物要求,認識到合理消費和過度消費的后果,再從行為上引導學生學會合理開支,做到節約和合理消費。第一個板塊的話題是“那些想要的東西”,從學生想要的東西入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反思自己向父母提出的購物要求是否合理,從而辨明合理與不合理的購物要求。同時,從方法上引導學生學會合理比較,自我克制,能理性做出購物選擇。第二個板塊的話題是“學會合理消費”,通過比較合理消費和過度消費的不同后果,讓學生認識到合理消費的好處。同時從方法上引導學生學會合理開支,能夠做到量入為出,在生活中實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合理消費》引導學生學會合理消費,養成節儉的消費習慣。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反思自己的消費愿望,培養學生做出正確的購物選擇。教學目標1.懂得“合理”和“不合理”消費的區別,能夠反思和調整自己的購物要求。2.初步樹立理性消費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3.學會克制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基本方法。評價任務1.通過課前填寫心愿卡活動,學生交流自己想要的東西,教師做分類總結。2.通過小組猜想、辨析、演繹等方式,懂得“合理”和“不合理”消費的區別,反思和調整自己的購物要求。3.通過幫一幫,去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克制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基本方法,初步樹立理性消費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環節一 (3分鐘) 導入:播放滾動視頻,展示學生的心愿卡數據,學生談感受,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合理消費) 評價任務一環節二 (20分鐘) 活動一:集思廣益猜一猜 1.請你猜想一下,心愿卡上的哪些東西父母是不會同意購買的,為什么? 2.觀看視頻,你覺得小茜的父母會同意購買嗎?為什么? 活動二:群策群力辯一辯 1.辨析:在合理購物的訴求下,有沒有必要買貴的商品? 2.演一演:針對兩位同學的購買請求,演繹父母如何答復。 活動三:反思審視會選擇 1.改一改:回過頭來再看自己最初的心愿卡,有沒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 2.與同學分享修改后的心愿卡。 3.小組合作:給各種理由分分類,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小組之間討論分享。 4.出示小貼士: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我們可以做到: (1)體貼父母,想想父母的辛苦和難處,不提讓父母為難的要求。 (2)不趕時髦,不要攀比。 (完 成 目 標 二) 通過猜想、討論、辨析等方式,懂得合理和不合理消費的區別。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心愿要求。 (評價任務二)環節三 (10分鐘) 活動一:分享經驗學克制 1.老師知道做到不攀比很難,忍住不要也很難,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 2.交流討論,說說你的做法是什么? 3.學生分享方法。 (完成目標三) 通過幫一幫,去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克制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基本方法,初步樹立理性消費、勤儉節約的意識。(評價任務三)環節四 (2分鐘) 1.回顧總結,梳理所學。 2.布置作業 (完成目標一二三) (評價任務一二三)附:板書設計合理消費合理比較 體諒父母自我克制 正確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