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九年級文綜參考答案判斷題1-8 TFTFT FFF選擇題9-13 BCABD 14-18 DDBCA 19-23 DCACA 24-28 DBCDA三、非選擇題29(1)④ ⑤(2分)(2)暴力沖突(1分)、和平交流。(1分)亞歷山大帝國東征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1分)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或阿拉伯帝國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貢獻。)(1分)(3)史實:西歐城市的出現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成為早期資產階級;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的出現;推動了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任選1點得2分)(4)世界古代文明呈現具有區域性、多元性特點。(2分)30(1)轉變: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關注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2分)影響: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或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分)(2)事件:新航路開辟(1分);影響: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打破以往各地區相互孤立隔絕的狀態;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歐洲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3分)(3)事件:三角貿易。主要方式:殖民擴張。(2分)(4)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精神動力;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三角貿易。(2分)31(1)《拿破侖法典》(或《法國民法典》)。(2分)共同作用:①體現了資產階級倡導的民主思想,有助于資本主義法制社會的建立;②都反映了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專制走向民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趨勢;③都對本國的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④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任1點,2分)(2)給分標準:觀點:2分 論述:4分(需要史論結合)【示例一】選取事件:③⑦觀點:俄國通過改革促使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論述:1.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還可以獲得土地。2.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俄國采取了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示例二】選取事件:①⑤⑥觀點:日本通過學習與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論述:1.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遭遇了美國黑船事件,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危機。2.1868年明治政府開啟了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示例三】選取事件:②④⑧觀點:美國通過戰爭的方式清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障礙。論述:1.內戰前,美國南方奴隸制限制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矛盾加劇,戰爭一觸即發。2.在戰爭過程中,聯邦政府通過《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農民與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戰局。美國內戰避免了美國分裂,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示例四】選取事件:②④⑤(或任意兩個也可)觀點: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擴展開來。論述:1.俄國通過廢除農奴制,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2.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改造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3.美國內戰,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展開來,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任兩點滿分)32(1)電力的廣泛使用。(2分)壟斷組織的產生(或生產和資本出現集中的趨勢)(2分)(3)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分)事件:巴黎公社。(1分)(4)①材料中“1770-1861年英國煤和鐵產量都在持續增長以及人均年收入的增長”反映了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2分)②材料中“資產階級人均年收入明顯高于工人人均年收入”反映了工業革命后貧富分化加劇。(或工業革命使資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他們日益富裕。廣大工人每天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勞動,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他們對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越來越不滿。)(2分)33(1)協約國、同盟國。(2分)(2)不正確。(1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2分)(3)俄國十月革命。(1分)“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國”指俄國提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對俄國的破壞;(2分)“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是指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對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1頁,共2頁2024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九年級文綜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8 TFTFT FFF二、選擇題9-13 BCABD 14-18 DDBCA 19-23 DCACA 24-28 DBCDA三、非選擇題29(1)④ ⑤(2 分)(2)暴力沖突(1 分)、和平交流。(1 分)亞歷山大帝國東征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1 分)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或阿拉伯帝國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貢獻。)(1 分)(3)史實:西歐城市的出現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成為早期資產階級;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的出現;推動了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任選 1 點得 2 分)(4)世界古代文明呈現具有區域性、多元性特點。(2 分)30(1)轉變: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關注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2分)影響: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或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 分)(2)事件:新航路開辟(1 分);影響: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打破以往各地區相互孤立隔絕的狀態;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歐洲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3 分)(3)事件:三角貿易。主要方式:殖民擴張。(2 分)(4)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精神動力;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三角貿易。(2 分)31(1)《拿破侖法典》(或《法國民法典》)。(2 分)共同作用:①體現了資產階級倡導的民主思想,有助于資本主義法制社會的建立;②都反映了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專制走向民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趨勢;③都對本國的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④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任 1 點,2分)(2)給分標準:觀點:2 分 論述:4 分(需要史論結合)【示例一】選取事件:③⑦觀點:俄國通過改革促使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論述:1.1861 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還可以獲得土地。2.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俄國采取了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示例二】選取事件:①⑤⑥觀點:日本通過學習與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論述:1.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遭遇了美國黑船事件,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危機。2.1868 年明治政府開啟了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示例三】選取事件:②④⑧第 1頁,共 2頁觀點:美國通過戰爭的方式清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障礙。論述:1.內戰前,美國南方奴隸制限制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矛盾加劇,戰爭一觸即發。2.在戰爭過程中,聯邦政府通過《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農民與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戰局。美國內戰避免了美國分裂,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示例四】選取事件:②④⑤(或任意兩個也可)觀點:19 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擴展開來。論述:1.俄國通過廢除農奴制,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2.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改造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3.美國內戰,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19 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展開來,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任兩點滿分)32(1)電力的廣泛使用。(2分)壟斷組織的產生(或生產和資本出現集中的趨勢)(2 分)(3)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分)事件:巴黎公社。(1 分)(4)①材料中“1770-1861 年英國煤和鐵產量都在持續增長以及人均年收入的增長”反映了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2 分)②材料中“資產階級人均年收入明顯高于工人人均年收入”反映了工業革命后貧富分化加劇。(或工業革命使資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他們日益富裕。廣大工人每天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勞動,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他們對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越來越不滿。)(2分)33(1)協約國、同盟國。(2分)(2)不正確。(1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2分)(3)俄國十月革命。(1 分)“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國”指俄國提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對俄國的破壞;(2分)“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是指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對 20 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 2頁,共 2頁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九年級文綜 答題卡 29(3).班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4).注意事項 準考證號1、請將姓名、班級、準考證號等信息填寫清楚。2、請使用2B鉛筆填涂,修改時用橡皮擦干 [0] [0] [0] [0] [0] [0] [0] [0] [0] [0]凈。 [1] [1] [1] [1] [1] [1] [1] [1] [1] [1]3、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 30(1).[2] [2] [2] [2] [2] [2] [2] [2] [2] [2]限定區域答案無效。4. 請保持卡面清潔、完整,不要折疊。 [3] [3] [3] [3] [3] [3] [3] [3] [3] [3][4] [4] [4] [4] [4] [4] [4] [4] [4] [4][5] [5] [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 [7] [7]正確填涂 缺考標記 [8] [8] [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 [9] [9]判斷題 30(2).1. [T] [F ] 2. [T ] [F ] 3. [T ] [ F] 4. [T ] [ F] 5. [T ] [F] 6. [ T] [F ] 7. [ T] [F ] 8. [T] [F ]選擇題9. [A ] [ B] [ C] [D ] 14. [ A] [B ] [C ] [ D] 19. [A ] [ B] [C] [D ] 24. [A ] [B ] [ C] [D ]10. [A ] [ B] [ C] [D ] 15. [ A] [B ] [C ] [ D] 20. [A ] [ B] [C] [D ] 25. [A ] [B ] [ C] [D ]11. [A ] [ B] [ C] [D ] 16. [ A] [B ] [C ] [ D] 21. [A ] [ B] [C] [D ] 26. [A ] [B ] [ C] [D ]12. [A ] [ B] [ C] [D ] 17. [ A] [B ] [C ] [ D] 22. [A ] [ B] [C] [D ] 27. [A ] [B ] [ C] [D ]13. [A ] [ B] [ C] [D ] 18. [ A] [B ] [C ] [ D] 23. [A ] [ B] [C] [D ] 28. [A ] [B ] [ C] [D ]30(3).29(1). A; B:29(2).30(4).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第 1 頁 共 4 頁 第 2 頁 共 4 頁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31(1). 32(3).31(2). 33(1).33(2).33(3).32(1).32(2).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矩形邊框區域內作答,超出限定區域答案無效第 3 頁 共 4 頁 第 4 頁 共 4 頁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九年級文綜試題卷【溫馨提示】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1.答題前,必須在答題紙指定位置填寫學校、班級、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紙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3.考試結束后,上交答題紙,保存好試題卷。一、判斷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T涂黑,錯誤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F涂黑)1.《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2.古代希臘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范,包括了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3.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陽歷)的基礎。4.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約500年,東羅馬帝國也滅亡了。5.西歐中世紀鄉村,領主統治下的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6.在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中,法國憑借強大的實力戰勝荷蘭和英國,自詡為“日不落帝國”。7.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導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8.卡德納斯率領華夫脫黨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9.古埃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自稱“眾神之王”,古代中國君主被認為是“天子”。據此可知,這些最高統治者都( )A.加強中央集權 B.宣揚君權神授 C.是宗教創立者 D.是神的后代10.下列人物與其歷史貢獻組合正確的是( )A.伯里克利——推動羅馬民主發展到高峰B.蘇格拉底——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C.亞歷山大——建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D.凱撒——首創“元首制”,建立羅馬帝國11.一個歷史事實可由若干事件構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構成,由此排列事件的層次(如右圖)。下列選項符合右圖的是 ( )A.①古代兩河流域 ②古巴比倫 ③《漢謨拉比法典》B.①羅馬法 ②《十二銅表法》 ③愛琴文明C.①自治城市 ②大學 ③早期資產階級D.①大化改新 ②公民公地 ③幕府12.中世紀早期的教會不僅收集、翻譯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作品,編寫史籍,還直接創辦學校(見下表)。據此可知,當時( )學校類型 開設課程 培養對象修道院學校、在主教駐節的大教堂興辦的大教堂學校 “七藝”: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A.教育發展促進大學興起 B.基督教對文化傳承起一定的促進作用C.歐洲科技文化成就顯著 D.西歐經濟發展促使基督教的主動革新1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和結論能夠成立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A 日本大化改新確立一套先進的管理體制 學習西方先進制度B 法蘭克王國推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C 拜占庭帝國實行軍區制 有效抵御了十字軍東征D 阿拉伯帝國擴張 使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14.邁爾斯教授認為,阿拉伯人幾乎把他們所能觸及的科學都加以改進和充實,然后再傳到歐洲。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儒略歷” B.《天方夜譚》 C.《荷馬史詩》 D.“阿拉伯數字”15.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空白框中應填寫的內容是( )A.西歐土地關系變化 B.西歐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西歐手工業的發展 D.西歐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16.“正當西班牙和葡萄牙用武力在海上和遙遠的大陸上進行征服的時候,意大利憑著它的精神,在整個古老的歐洲建立起自己的帝國。”能夠體現材料中的“精神”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神曲》 C.《人間喜劇》 D.《物種起源》17.所謂全球史觀,簡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客觀、公平地看待歷史。如果從這種角度看待殖民擴張,下列表述最合適的是( )A.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 B.極大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C.“帶著血淚的進步” D.給亞非拉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8.1649年,英國查理一世被處死之后,大量懷念國王、懷念君主制并為其正名的小冊子、挽歌和布道辭在民間流傳。這表明當時英國( )A.歷史傳統影響深遠 B.君主專制深受歡迎C.民眾毫無民主意識 D.階級矛盾異常尖銳19.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都頒布了一些文獻,下面對四部文獻特點的歸納,其中正確的是( )①《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權力②《獨立宣言》——分權制衡原則的充分體現③《人權宣言》——體現了聯邦共和國的思想④《拿破侖法典》——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國王頑固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再一次戰勝了王室的反對,以婦女為主的饑餓民眾襲擊了巴黎的面包鋪,然后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宣言”指的是( )A.《獨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人權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21.構建知識的結構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學編制的知識結構示意圖,由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A.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的進程 B.近代西方工業浪潮發展的過程C.近代西方反對君主專制的過程 D.近代西方反對殖民壓迫的歷程22.《共產黨宣言》指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這里的“革命”是指( )A.珍妮機的發明和應用 B.資產階級革命高漲C.工業生產方式的變化 D.無產階級革命興起23.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共同創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這表明馬克思主義( )A.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產物 B.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開展C.指導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D.推動了法國巴黎公社建立24.“與其坐等彼等昌明,共興亞洲,莫若早脫其列,攜手西洋諸國斷然廢舊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舊弊,舉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強,以圖傲視亞洲諸國。”材料表明日本( )A.改革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B.廢除農奴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C.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D.變法圖強,向西方學習的決心25.以下圖片反映了14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對其理解正確的是( )A.英國在每次變化中都處于領先地位 B.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C.內燃機推動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D.蒸汽革命催生了壟斷組織26.歐洲的一位巨人被譽為“光明的使者”,其諸多貢獻如下表所示。據此可知,這位“光明的使者”( )領域 貢獻力學 提出運動力學四大定律天文學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論的基礎光學 致力于三棱鏡色散之研究并發明反射式望遠鏡數學 發現二項式定理及微積分方法等A.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 B.沖垮了天主教的統治地位C.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D.發展為法國啟蒙運動領袖27.下列事件中,發生在下面圖示發展階段二的是( )①美國獨立戰爭 ②俄國農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維新 ④法國大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8.1922年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第一條第四款規定:“(各締約國)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該條約的簽署( )A.使美國實現了“門戶開放”等目的 B.廢除了德國在中國的特權C.糾正了巴黎和會的不當決定 D.促使日本放棄了對山東問題的要求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5小題,共52分。)29.(10分)人類文明是一個不斷產生、發展與交流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所示材料二:亞歷山大的征服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三:對許多人來說,中世紀就是“黑暗時代”......對中世紀的這種不公道的觀點持續了整整500年。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美】朱迪斯·M·本內特等《歐洲中世紀史》(1)將材料一圖片所示文明成果與地圖中的誕生地進行匹配(寫數字序號)。(2分)A▁▁▁▁;B▁▁▁▁(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結合所學任選一個帝國簡要分析其擴張的影響。(4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請列舉一個史實進行分析。(2分)(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發展特點。(2分)30.(12分)14—16世紀被稱為“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一時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它促使了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文藝復興》材料二:只有到1500年左右......這種狀態才被打破,過去處于相對隔絕的各地區才開始建立了直接聯系。這是人類社會向全世界連為一體邁出的第一步。......西歐人走向海外,開始殖民征服......從而促進了歐洲的封建生產方式迅速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材料三:持續四個世紀之久的非洲奴隸貿易給西歐資本主義帶來巨額財富,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來源......然而,對非洲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紀錄片《世界歷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它”促使歐洲人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并指出它對資本主義的產生有何影響。(4分)(2)指出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概括該事件對世界歷史進程造成了哪些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最能反映資本原始積累血腥性的事件。綜合材料二、三,指出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4)結合所學,簡要說明上述材料所述重大歷史事件間的聯系。(2分)31.(10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鞏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示意圖材料二:時間 事件1853-1854年 ①美國艦隊強行進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19世紀六十年代 ②南方有400萬黑奴,其中60%的黑奴在種植園勞動。1861年 ③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法令,農奴獲得自由,還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需出錢贖買。1862年 ④林肯頒發《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黑人奴隸踴躍參戰。1868年 ⑤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1881-1893年 ⑥日本工廠數由1100個增至3340個,工業年均增長率為12.1%。1890年 ⑦俄國的鋼產量和棉紡織業的產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產量增加19倍,石油產量猛增200多倍。1894年 ⑧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躍居首位。(1)請完善材料一中空白處的內容并簡要概括這些法律文獻產生的共同作用。(4分)(2)從材料二中選擇兩至三件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提煉出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目清晰)(6分)32.(10分)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同時也造成了新的社會矛盾。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在一次工業革命尚未結束之際,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浪潮已經興起。......從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業占多數,到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出現集中趨勢。——《簡明世界歷史讀本》材料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和總結歐洲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了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1871法國在歷史上盡管存在了72天的政權,但它破天荒地為世人展示了一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民主國家的雛形,極大地豐富了這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材料三:材料一中“新一輪的革新”最顯著的成就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指出這一時期生產組織形式的新變化。(4分)材料二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1871年法國存在了72天的政權”指什么事件?(2分)結合材料三,分析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4分)33.(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今,大多數歷史學家已能分清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 年6月28日弗蘭茲·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一戰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個:經濟上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相沖突的聯盟體系和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愿望。——改編自《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材料三:1917年,俄國的一場革命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這場革命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國,這場革命使俄國重新成為世界強國,這場革命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1)材料一中 “相沖突的聯盟體系”指的是什么 (2分)(2)材料二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加以說明。(3分)(3)材料三中的“一場革命”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國”“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這兩句話。(5分)第5頁,共6頁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九年級文綜試題卷【溫馨提示】本試卷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100分鐘。1.答題前,必須在答題紙指定位置填寫學校、班級、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紙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3.考試結束后,上交答題紙,保存好試題卷。一、判斷題(本大題有 8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8 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 T 涂黑,錯誤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 F 涂黑)1.《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2.古代希臘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范,包括了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3.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陽歷)的基礎。4.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約 500年,東羅馬帝國也滅亡了。5.西歐中世紀鄉村,領主統治下的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6.在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中,法國憑借強大的實力戰勝荷蘭和英國,自詡為“日不落帝國”。7.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導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8.卡德納斯率領華夫脫黨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9.古埃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自稱“眾神之王”,古代中國君主被認為是“天子”。據此可知,這些最高統治者都( )A.加強中央集權 B.宣揚君權神授 C.是宗教創立者 D.是神的后代10.下列人物與其歷史貢獻組合正確的是( )A.伯里克利——推動羅馬民主發展到高峰B.蘇格拉底——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C.亞歷山大——建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D.凱撒——首創“元首制”,建立羅馬帝國11.一個歷史事實可由若干事件構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構成,由此排列事件的層次(如右圖)。下列選項符合右圖的是 ( )A.①古代兩河流域 ②古巴比倫 ③《漢謨拉比法典》B.①羅馬法 ②《十二銅表法》 ③愛琴文明C.①自治城市 ②大學 ③早期資產階級D.①大化改新 ②公民公地 ③幕府12.中世紀早期的教會不僅收集、翻譯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作品,編寫史籍,還直接創辦學校(見下表)。據此可知,當時( )學校類型 開設課程 培養對象修道院學校、在主教駐節的 “七藝”:文法、修辭,邏輯、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大教堂興辦的大教堂學校 算術、幾何、音樂、天文A.教育發展促進大學興起 B.基督教對文化傳承起一定的促進作用C.歐洲科技文化成就顯著 D.西歐經濟發展促使基督教的主動革新第 1頁,共 6頁1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和結論能夠成立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A 日本大化改新確立一套先進的管理體制 學習西方先進制度B 法蘭克王國推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C 拜占庭帝國實行軍區制 有效抵御了十字軍東征D 阿拉伯帝國擴張 使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14.邁爾斯教授認為,阿拉伯人幾乎把他們所能觸及的科學都加以改進和充實,然后再傳到歐洲。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儒略歷” B.《天方夜譚》 C.《荷馬史詩》 D.“阿拉伯數字”15.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空白框中應填寫的內容是( )A.西歐土地關系變化 B.西歐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西歐手工業的發展 D.西歐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16.“正當西班牙和葡萄牙用武力在海上和遙遠的大陸上進行征服的時候,意大利憑著它的精神,在整個古老的歐洲建立起自己的帝國。”能夠體現材料中的“精神”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神曲》 C.《人間喜劇》 D.《物種起源》17.所謂全球史觀,簡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客觀、公平地看待歷史。如果從這種角度看待殖民擴張,下列表述最合適的是( )A.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 B.極大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C.“帶著血淚的進步” D.給亞非拉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8.1649年,英國查理一世被處死之后,大量懷念國王、懷念君主制并為其正名的小冊子、挽歌和布道辭在民間流傳。這表明當時英國( )A.歷史傳統影響深遠 B.君主專制深受歡迎C.民眾毫無民主意識 D.階級矛盾異常尖銳19.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都頒布了一些文獻,下面對四部文獻特點的歸納,其中正確的是( )①《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權力②《獨立宣言》——分權制衡原則的充分體現③《人權宣言》——體現了聯邦共和國的思想④《拿破侖法典》——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國王頑固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再一次戰勝了王室的反對,以婦女為主的饑餓民眾襲擊了巴黎的面包鋪,然后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宣言”指的是( )A.《獨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人權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21.構建知識的結構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學編制的知識結構示意圖,由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第 2頁,共 6頁A.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的進程 B.近代西方工業浪潮發展的過程C.近代西方反對君主專制的過程 D.近代西方反對殖民壓迫的歷程22.《共產黨宣言》指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這里的“革命”是指( )A.珍妮機的發明和應用 B.資產階級革命高漲C.工業生產方式的變化 D.無產階級革命興起23.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共同創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這表明馬克思主義( )A.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產物 B.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開展C.指導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D.推動了法國巴黎公社建立24.“與其坐等彼等昌明,共興亞洲,莫若早脫其列,攜手西洋諸國斷然廢舊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舊弊,舉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強,以圖傲視亞洲諸國。”材料表明日本( )A.改革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B.廢除農奴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C.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D.變法圖強,向西方學習的決心25.以下圖片反映了 14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對其理解正確的是( )A.英國在每次變化中都處于領先地位 B.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C.內燃機推動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D.蒸汽革命催生了壟斷組織26.歐洲的一位巨人被譽為“光明的使者”,其諸多貢獻如下表所示。據此可知,這位“光明的使者”( )領域 貢獻力學 提出運動力學四大定律天文學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論的基礎光學 致力于三棱鏡色散之研究并發明反射式望遠鏡數學 發現二項式定理及微積分方法等A.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 B.沖垮了天主教的統治地位C.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D.發展為法國啟蒙運動領袖27.下列事件中,發生在下面圖示發展階段二的是( )①美國獨立戰爭 ②俄國農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維新 ④法國大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8.1922年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第一條第四款規定:“(各締約國)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該條約的簽署( )A.使美國實現了“門戶開放”等目的 B.廢除了德國在中國的特權C.糾正了巴黎和會的不當決定 D.促使日本放棄了對山東問題的要求第 3頁,共 6頁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 5 小題,共 52 分。)29.(10分)人類文明是一個不斷產生、發展與交流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所示AB材料二:亞歷山大的征服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三:對許多人來說,中世紀就是“黑暗時代”......對中世紀的這種不公道的觀點持續了整整 500 年。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美】朱迪斯·M·本內特等《歐洲中世紀史》(1)將材料一圖片所示文明成果與地圖中的誕生地進行匹配(寫數字序號)。(2分)A▁▁▁▁;B▁▁▁▁(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結合所學任選一個帝國簡要分析其擴張的影響。(4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請列舉一個史實進行分析。(2分)(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發展特點。(2分)30.(12分)14—16世紀被稱為“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一時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它促使了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文藝復興》材料二:只有到 1500 年左右......這種狀態才被打破,過去處于相對隔絕的各地區才開始建立了直接聯系。這是人類社會向全世界連為一體邁出的第一步。......西歐人走向海外,開始殖民征服......從而促進了歐洲的封建生產方式迅速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材料三:持續四個世紀之久的非洲奴隸貿易給西歐資本主義帶來巨額財富,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來源......然而,對非洲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紀錄片《世界歷史》第 4頁,共 6頁(1)根據材料一,指出“它”促使歐洲人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并指出它對資本主義的產生有何影響。(4分)(2)指出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概括該事件對世界歷史進程造成了哪些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最能反映資本原始積累血腥性的事件。綜合材料二、三,指出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4)結合所學,簡要說明上述材料所述重大歷史事件間的聯系。(2分)31.(10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鞏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示意圖材料二:時間 事件1853-1854 年 ①美國艦隊強行進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19 世紀六十年代 ②南方有 400 萬黑奴,其中 60%的黑奴在種植園勞動。③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法令,農奴獲得自由,還可以1861 年獲得一份土地,但需出錢贖買。1862 年 ④林肯頒發《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黑人奴隸踴躍參戰。1868 年 ⑤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1881-1893 年 ⑥日本工廠數由 1100 個增至 3340 個,工業年均增長率為 12.1%。⑦俄國的鋼產量和棉紡織業的產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產量增加19倍,1890 年石油產量猛增 200 多倍。1894 年 ⑧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躍居首位。(1)請完善材料一中空白處的內容并簡要概括這些法律文獻產生的共同作用。(4分)(2)從材料二中選擇兩至三件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提煉出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目清晰)(6分)32.(10分)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同時也造成了新的社會矛盾。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在一次工業革命尚未結束之際,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浪潮已經興起。......從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業占多數,到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出現集中趨勢。——《簡明世界歷史讀本》材料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和總結歐洲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了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1871 法國在歷史上盡管存在了 72 天的政權,但它破天荒地為世人展示了一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民主國家的雛形,極大地豐富了這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第 5頁,共 6頁材料三:(1)材料一中“新一輪的革新”最顯著的成就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指出這一時期生產組織形式的新變化。(4分)(2)材料二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1871年法國存在了 72天的政權”指什么事件?(2分)(3)結合材料三,分析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4分)33.(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今,大多數歷史學家已能分清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 年 6 月 28日弗蘭茲·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一戰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個:經濟上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相沖突的聯盟體系和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愿望。——改編自《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材料三:1917 年,俄國的一場革命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這場革命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國,這場革命使俄國重新成為世界強國,這場革命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1)材料一中 “相沖突的聯盟體系”指的是什么 (2分)(2)材料二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加以說明。(3分)(3)材料三中的“一場革命”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國”“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這兩句話。(5分)第 6頁,共 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1九年級文綜期中(參考答案).docx 2024-1九年級文綜期中(參考答案).pdf 2024-1九年級文綜期中(答題卷).pdf 2024-1九年級文綜期中(試題卷).docx 2024-1九年級文綜期中(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