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了解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發展史,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內容;了解現行二十四節氣的編制方法和規律;了解二十四節氣對居民生活生產和觀念等的影響。科學思維:正確根據圖像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提升觀察、分析、描述和表達能力。探究實踐:通過小活動、讀圖等形式,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了解生活中速度測量的一般方法。態度責任:通過互動、合作等方法,形成關心身邊的事物、樂于合作的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1、我國古代,人們利用圭表、日晷實測日影長度,將每年正午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太初歷》中明確了二十四節氣在歷法中的位置。2、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地球從春分點(黃經0°,此刻太陽直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因此,一年分為24個節氣。3、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任務點一: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1、思考與討論:查找當地的晝夜長短變化,并記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比較一年中白晝時間的長短變化,看看是否與表所列的數據相符。1.【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答】從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運動過程是赤道--北回歸線--赤道一一南回歸線。故選:A2.【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自轉引起的現象有晝夜交替現象、時間差、水的漩渦、一天中影子長短變化等;地球繞日公轉引起的現象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正午影長變化、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五帶的劃分等。月球自轉周期與繞地公轉的周期相同,故地球上始終只能見到月球的同一面。【解答】根據分析可知,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繞日公轉引起的,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解答】讀圖可得,甲位置北極圈以內全部是極夜現象,此圖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我國位于北半球,是冬至日。故選:A。4.【答案】B【解析】【分析】 每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間如下:春分:每年的3月21或22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解答】從圖中可以看出太陽上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此時是夏至日,時間在6月23日左右,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故答案為:B5.【答案】B【解析】【分析】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午太陽升得最高,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每年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B正確,3月21日前后是春分,全球晝夜平分;12月22日是冬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晚最長;9月23日前后是秋分,全球晝夜平分,ACD選項錯誤。故選B。【點評】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23° 26N,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23° 26'S,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相反。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6.【答案】B【解析】【解答】 地球公轉到③點時是春分,④處是夏至,①處是秋分,②處是冬至、故選B、【分析】考查地球公轉的相關知識點7.【答案】B【解析】【分析】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各地正午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太陽高度是指太陽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太陽光線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陽高度最大,太陽輻射最強。【解答】9月23日為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故A、C敘述錯誤。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地表事物影子越長,故B敘述正確;緯度越高,太陽光線與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地表吸收熱量越少,氣溫越低,故D敘述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8.D9.C【解析】【分析】“數九”如間大致是從冬至日到次年的3 月11日左右。因此,小寒、立春是這個時間內的節氣,“白露”節氣在9月7、8號左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指的是清明節;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指的是春分日和秋分日這一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指白露;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此時麥子熟了,梅雨將至,為芒種。8.由題可知,“數九"是從冬至日算起到八十一天后結束,因此在選項中小寒和立春是這個時間內的節氣。故答案為:D。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指的是清明;“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取自七言絕句《春分》,指的是北半球春分日這一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指白露;“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說明此時麥子熟了,梅雨將至,為芒種。故答案為:C。10.【答案】(1)公轉(2)從5月10日到6月22日前后正午影子由長到短,從6月22日前后到10月10日正午影子由短到長【解析】【分析】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解答】(1)讀圖可知,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季節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讀圖可知,圭表上不同季節太陽影子的長度不同,是由于地球公轉造成的不同季節太陽高度的不同。(2)我國杭州市位于北半球,從5月10日至10月10日,地球運行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間,5月10日到6月22日前后太陽高度角由小變大,6月22日前后太陽高度角由大變小,正午圭表影子的長短變化情況是從5月10日到6月22日前后正午影子由長到短,從6月22日前后到10月10日正午影子由短到長。11.【答案】(1)6月22日(2)③;冬至日;極夜(3)c;長;多【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解答】(1)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約一年,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地球公轉到乙位置的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即夏至日。(2)當地球公轉到丁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中序號表示的③位置,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冬至,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有極夜現象。(3)“九九“期間,太陽直射點運行在圖2中字母表示的c時間段,即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間,此時我們三明市的白晝時間將逐漸變長,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變多。1.【答案】B【解答】解:二十四節氣歌的“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第二個“春”代表的節氣是春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故選:B。2.【答案】D【解答】解:哈爾濱市位于我國的黑龍江省,當我國晝短夜長時太陽一定直射南半球,即地球運行在秋分日與春分日之間,對于北溫帶的哈爾濱來說,這半年時間晝短夜長,以上四組節氣中,冬雪雪冬小大寒太陽直射點均位于南半球,哈爾濱晝短夜長,故D正確;A選項的清明和谷雨哈爾濱晝長夜短;B選項的節氣哈爾濱均為晝長夜短,C選項和立秋、處暑和白露三個節氣哈爾濱晝長夜短。故選:D。3.【答案】D【解答】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明清《節氣歌彈詞》,暗含了“二十四節氣”的先后順序。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可見先后順序出現正確的是立春、雨水、驚蟄。故D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C【解答】解:今天是2024年11月8日,每年11月7至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季的起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晝短夜長。故選:C。5.【答案】B【解答】解: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春分日后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說明春分以后,北半球白晝時間逐漸變長,故B正確。故選:B。6.【答案】B【解答】解:如圖是圭表模型,圭上不同季節太陽影子的長度不同,影子最短時的節氣是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太陽高度大。故選:B。7.【答案】B【解答】解: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一年四季中,北半球的合肥市在夏至日這一天路燈照明時間最短,因為這一天是合肥市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故選:B。8.【答案】A9.【答案】C【解答】解: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在9月23日,這一天是秋分節氣,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選項中的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描述的是秋分節氣,C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C【解答】解:讀圖可知,如圖顯示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時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故C正確,AB錯誤;地球自西向東不停的進行自轉運動,東邊的地點時間早于西邊的地點,圖中甲在東,乙在西,甲點時間早于乙點,故D錯誤。故選:C。11.【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地球繞太陽不停的旋轉,叫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年;(2)當地球A位置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中午太陽高,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南半球為冬季;(3)當地球位于C位置時,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節氣為冬至日,此時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是夜長晝短,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4)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讀圖可知,當地球位于B、D位置時,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晝夜等長.故答案為:(1)自西向東;一年;(2)北回歸線;高;冬;(3)冬至日;夜長晝短;極晝;(4)B.12.【答案】(1)南回歸線;冬至;(2)D、C、B、A;(3)A。【解答】解:(1)12月22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南半球進入了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正值冬至日。(2)此時,A、B、C、D四地的黑夜時間由長到短的正確排列是D、C、B、A,即越往南,黑夜越短,白晝越長。(3)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太陽的直射點會逐漸北移,所以地處北半球的C點地區正午桿影長會逐漸變短。故答案為:(1)南回歸線;冬至;(2)D、C、B、A;(3)A。13.【答案】(1)晝夜等長;北;增加;(2)夏至日;(3)寒露。【解答】解:(1)結合所學知識點和自己的生活常識可得,“白天黑夜兩均分”意思是全球各地白天和黑夜平分,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此時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為晝夜等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光熱開始增加,我國位于北半球,各地接受的太陽光熱增加,大地回春,萬物復蘇。(2)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正午日影達到一年中最短,我國各地的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衡陽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3)讀圖可知,“風清露冷”寓意秋分過后迎來寒露,天氣漸漸風寒水涼。故答案為:(1)晝夜等長;北;增加;(2)夏至日;(3)寒露。14.【答案】(1)公轉;自西向東;一年;(2)丁;南回歸線;短;極夜;北;(3)D;(4)秋分;寒露。【解答】解:(1)二十四節氣的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轉運動產生的,其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二十四節氣更替一輪需要一年。(2)冬至,地球運行至上圖中甲乙丙丁的丁處,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濟南一年中白晝達到最短,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之后,太陽直射點將向北移。(3)在同學們繪制的節氣漫畫中,與冬至最相匹配的是D圖,該節氣有吃餃子的習俗。(4)豐收節時大致是秋分,過后半個月左右,山東農民開始播種冬小麥,所以當地有“白露早,霜降遲,寒露播種正當時的諺語。故答案為:(1)公轉;自西向東;一年;(2)丁;南回歸線;短;極夜;北;(3)D;(4)秋分;寒露。15.【答案】(1)公轉;15;(2)夏至;6;(3)最大;(4)B。【解答】解:(1)現行的“二十四節氣”采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個節氣,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并指導農事活動。一年中我們會經歷二十四個節氣,每相鄰兩個節氣間隔約15天。(2)讀圖可知,圖2所示日期是夏至日前后,為6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①點位于赤道,晝夜等長,日出時間是6時,日落時間為18點。(3)讀圖結合所學,圖2所示日期是夏至日前后,為6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以北太陽高度角最大,故此時②點體育場館的太陽能電池板與建筑物外墻之間的夾角③應為最大,接受太陽光線最多。(4)結合所學,昆明不臨海,不能觀海鷗,A錯誤;小暑至大暑,太陽直射北半球,昆明緯度低于北京,昆明晝長短于北京,B正確;小寒至大寒,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向北移動,昆明物影越來越短,C錯誤;小雪至大雪,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D錯誤。故選B。故答案為:(1)公轉;15;(2)夏至;6;(3)最大;(4)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了解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發展史,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內容;了解現行二十四節氣的編制方法和規律;了解二十四節氣對居民生活生產和觀念等的影響。科學思維:正確根據圖像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提升觀察、分析、描述和表達能力。探究實踐:通過小活動、讀圖等形式,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了解生活中速度測量的一般方法。態度責任:通過互動、合作等方法,形成關心身邊的事物、樂于合作的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1、我國古代,人們利用 實測日影長度,將每年正午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 ,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 和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太初歷》中明確了二十四節氣在歷法中的位置。2、二十四節氣是根據 來劃分的,視地球從春分點(黃經0°,此刻太陽直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因此,一年分為 個節氣。3、二十四節氣不僅在 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 ,甚至是文化觀念,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任務點一: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1、思考與討論:查找當地的晝夜長短變化,并記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比較一年中白晝時間的長短變化,看看是否與表所列的數據相符。1.從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運動過程是( )A.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B.赤道→南回歸線→赤道→北回歸線C.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赤道D.南回歸線→赤道→北回歸線→赤道2.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2022年2月4日),恰逢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開幕式倒計時別出心裁用二十四節氣,將這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命名為春天的起點,是因為中國人認為,極寒中常常孕育著新的生機。二十四節氣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這說明古人很早就了解了( )A.地球公轉規律 B.地球自轉規律C.月球自轉規律 D.大海潮汐規律3.如圖,在桌子中間放一盞電燈代表太陽,以電燈為圓心在桌面上畫虛線圓圈代表地球運行軌道,用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沿虛線平移。地球儀平移到圖中甲位置時,可模擬我國的()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4.如圖為我國“某節氣”時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則該節氣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5.當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午太陽升得最高,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12月22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6.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這一天地球正運行在下圖中的( )位置A.①點 B.②點 C.③點 D.④點7.秋分日,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太陽光照與影長情況如圖所示,以下說法在秋分日當天成立的是( )A.太陽直射40°NB.緯度越高,影子越長C.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D.緯度越高,氣溫越高數九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計算寒冷天數的方法,從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過后,數九結束。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完成下題。8.下列節氣在“數九”期間的是( )A.谷雨、芒種 B.小暑秋分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9.下列詩句與白露節氣相吻合的是( )A.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B.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D.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10.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很多計時工具,例如利用日影計時的圭表。“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帶有刻度的標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桿,如圖所示。正午時“表”的影子落在“圭”上,從而可以測出每天正午時影子的長短,古人利用其確定“二十四節氣”。(1)不同的節氣,“圭”上正午表影長度不等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 (填“自轉”或“公轉”)運動。(2)若在杭州觀測,從 5 月 10 日至 10 月 10日,正午表影的長短變化情況 。11. “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根據圖1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 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圖和下表“九九消寒歌”,回答下列問題。從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起,我國進入數九寒天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楊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1)地球公轉到乙位置的日期在 前后。(2)當地球公轉到丁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中的 (填序號)位置,這一天是二分二至日中的 ,此時北極圈有 現象。(3)“九九”期間,太陽直射點運行在圖 2 中的 (填字母)時間段,此時杭州市的白晝時間將逐漸變 (填“長”或“短”),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變 (填“多”或“少”)。1.二十四節氣歌的“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第二個“春”代表的節氣是( )A.立春 B.春分 C.雨水 D.驚蟄2.我國古人總結的二十四節氣,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歌”對應的節氣中,哈爾濱市全為晝短夜長的一組是( )A.春雨驚春清谷天 B.夏滿芒夏暑相連C.秋處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3.“二十四節氣”形成于中國黃河流域,是中國傳統歷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2016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列關于一年中節氣出現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A.立夏、谷雨、清明 B.大暑、小暑、夏至C.冬至、大雪、小雪 D.立春、雨水、驚蟄4.今天是2024年11月8日,每年11月7至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季的起始。今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A.晝夜平分 B.晝長夜短 C.晝短夜長 D.極晝現象5.二十四節氣一直是我國的“農業氣候歷”。讀圖,結合與之相關的農諺,完成問題。諺語“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A.說明春分時白晝最長B.說明春分后白晝漸長C.該現象主要與地球自轉相關D.該現象在南半球會同時出現6.圭(guī)表是古代度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圭表確定了節氣。“表”就是直立于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桿和石柱,“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如圖是圭表模型,圭上不同季節太陽影子的長度不同,影子最短時的節氣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7.城市里“智能化路燈”功能之一是根據光照亮度自行調節路燈的開啟與關閉,當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路燈開啟工作狀態;反之則關閉。結合材料,通常情況下,合肥的路燈照明時間最短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8.“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與二十四節氣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春分這天寧波晝夜平分B.夏至之后的節氣是芒種C.秋分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D.從冬至到夏至的時間間隔為一年9.9月23日晚,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大蓮花”盛大舉行。亞運會開幕式當日的節氣與下列詩句描述的節氣最相近的是( )A.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 B.鉤窗燕坐夏將半,荷葉已香湖水清C.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 D.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10.小敏同學用臺燈照射小地球儀,模擬地球的運動。與如圖相符的是( )A.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B.此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C.北極圈以北出現了極夜D.乙地比甲地日出時間早11.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地球公轉的方向為 ,公轉一周所用的時間為 .(2)當地球A位置時,太陽光直射的緯線是 ,此時北半球的中午太陽 (高或低),南半球為 季.(3)當地球位于C位置時,北半球的節氣為 ,此時泉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南極附近出現 現象(極晝/極夜).(4)當地球上各地晝夜等長時,地球位于 及D位置.(填字母)12.圖是12月22日太陽照射地球的情況,讀圖并回答:(1)這一天太陽直射 緯線;北半球正值 節氣。(2)此時,A、B、C、D四地的黑夜時間由長到短的正確排列是 。(3)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中C點地區正午桿影長度的變化是 。A.變短 B.變長 C.先變短再變長 D.先變長再變短13.中國詩詞歌謠對時節和氣候豐富細膩的描述堪稱二十四節氣的“文學說明書”。下圖為“二十四節氣示意圖”,相鄰兩個節氣之間的天數大約為15天。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左河水《春分》(1)“白天黑夜兩均分”是因為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為 。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動到 (北/南)半球,我國各地接受的太陽光熱 (減少/增加),大地回春,萬物復蘇。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唐)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測日影定時刻的儀器,“漏”是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2)北半球 (節氣)時,衡陽市正午日影達到一年中最短。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宋)謝逸《點絳唇》(3)“風清露冷”寓意秋分過后迎來 (節氣),天氣漸漸風寒水涼。14.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沉淀。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古時,黃河流域的人們將地球繞太陽運動一周的軌跡劃分成24等份,每15天為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并以此來指導農事活動。(1)二十四節氣的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運動產生的,其運動方向是 。二十四節氣更替一輪需要 (時間)。冬至,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足見人們對冬至的重視。(2)冬至,地球運行至上圖中甲乙丙丁的 處,此時太陽直射 (緯線名稱),此時,濟南一年中白晝達到最 ,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 現象。之后,太陽直射點將向 移。(3)在同學們繪制的節氣漫畫中,與冬至最相匹配的是哪幅圖? 。農民豐收節是在國家層面專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每年9月23日),是農民朋友收割完畢,稻谷歸倉的豐收時節。(4)豐收節時大致是 (節氣),過后半個月左右,山東農民開始播種冬小麥,所以當地有“白露早,霜降遲, (節氣)播種正當時的諺語。15.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現行的“二十四節氣”采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個節氣,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并指導農事活動。下圖為二十四節氣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圖1)及光照圖(圖2)。(1)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與地球的 運動密切相關,每相鄰兩個節氣間隔約 天。(2)圖2所示日期是 日前后,此時①點的日出時間是 時。(3)圖3中③為②點體育場館的太陽能電池板與建筑物外墻(墻面與地面垂直)之間的夾角,若此夾角可以調節,那么圖2所示日期的夾角應為 (選填“最小”或“最大”)。(4)有關昆明地理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小滿至芒種,觀海鷗熱情高漲B.小暑至大暑,晝長短于北京C.小寒至大寒,物影越來越長D.小雪至大雪,太陽直射點北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4.2 地球的轉動(第5課時)學案(學生版).docx 【核心素養】4.2 地球的轉動(第5課時)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