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時 欣賞《“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盼》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陸交響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2.通過聽、唱、奏、分析等多種形式的參與,提高學生感受、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教學重難點:1.了解作者生平簡介,感知音樂情緒的變化。2. 賞析《盼》及演奏《可愛的家》。教學方法:以視聽為主,欣賞。教具準備:課件 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 1.前言:本學期來,我們欣賞了交響音樂中的序曲、交響詩、組曲、協奏曲等體裁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交響音樂中最重要的一種體裁的作品。2.聽一音樂主題《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思考、回答以下問題:此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表現了何種情感 是哪個國家、那一位作曲家的什么作品 導入本課將欣賞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二、介紹作品、作者1.簡介交響曲(1)提問交響詩的特點 (交響詩是一種內容比較具體的、有標題的單樂章管弦樂曲,它多以詩歌、戲劇、繪畫及歷史事跡為題材。(2)介紹交響曲的特點(課件):交響曲是結構宏偉、龐大的大型管弦樂套曲,它通常包含四個樂章,其中至少有一個樂章用奏鳴曲式寫成。交響曲可以容納豐富的內容,反映重大的題材表現深刻的情感體驗。曲中幾個樂章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每一樂章可以單獨演奏,但連續演奏時幾個樂章的順序不能改變。2.介紹德沃夏克(課件 一組配樂畫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個貧寒的家庭中。經過刻苦的努力,他獲得了奧地利文化部的獎學金,得以全身心地從事音樂創作。他曾九次訪問德國、英國和俄國,并親自指揮樂隊演奏他的作品,備受歡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并被英國劍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892年應邀赴美國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1895年回國繼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他一生寫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陸交響曲》、歌劇《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終貫串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懷念家鄉的深切感情,富有濃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3.介紹《自新大陸交響曲》及第二樂章《自新大陸交響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國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時所作。新大陸原指南北美洲大陸,作者在這里指美國。他一踏上美國國土,來到紐約這個新興的工業城市,腦海里就翻騰著許多新奇、鮮明的印象;他特別關心美國被壓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運;他獨處異國,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國和家鄉,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部著名的四個樂章的《自新大陸交響曲》。其中第二樂章被稱為“一切交響樂慢板樂章中最動人的一個”。其中的音樂形象同詩人朗 費羅的敘事詩《海華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饑荒”有聯系,詩中的海華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饑餓中死去,人們在陰森森的密林里為她掘好墳墓,與她的遺體告別。三、聽、辨、分析音樂主題1.聽引子 分辨是何類樂器、在哪個音區奏出了幾個和弦 表現了何種情緒 烘托了何種氣氛 (管樂器在低音區奏出了七個和弦,表現了低沉、憂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慘、凄切的氣氛)2.唱a主題,講故事(1)英國管演奏的悲涼、傷感的主題,開始上課時我們已聽過,現在請同學們演唱并感受一下。這個主題既像是揭示海華沙的孤獨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對海華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對遙遠祖國的懷念。(2)講有關這個主題的來歷的黑人姑娘的故事。3.聽辨b主題(課件 旋律) 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其情緒與a是否相同 (是由弦樂加弱音 器演奏的,其情緒與a主題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動些)。4.吹奏、比較c、d兩個主題(課件 兩個主題和問題)(1)聽兩個主題的錄音。[page](2)討論、比較兩個主題在節奏、旋律、調式、情緒上有何不同 對比節奏時讓同學們念兩主題的節奏;對比旋律時,教師用豎笛吹奏c主題,學生吹奏d主題;討論、比較后,表格。(課件) 主 題 節 奏 旋 律 調式 情緒c 主 題 緊密、多三連音 旋轉型 大調 激動D 主 題 較寬、多切分音 平穩 小調 回憶、期待5.聽連接部活潑、歡快的舞蹈性主題四、完整欣賞由卡拉揚指揮的《自新大陸交響曲》的錄像 (課件)1.要求:注意交響樂隊的編制,各主題主要用何種樂器演奏;記錄樂曲的結構(各段的演奏順序);感受樂曲表達的情感。2.觀看錄像。 (課件)3.討論樂曲的結構和自己的感受。(1)請同學匯報自己記錄的樂曲結構;(2)(課件)結構圖,并講解;《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結構圖—— 復三部曲式(3)討論樂曲表達了作者何種情感 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導學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現作者對新大陸的印象,又表達了他身處“新大陸”,對遙遠祖國的思念,還表現他對美國黑人、印第安人命運的關注和同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五、欣賞《盼》1.簡介:《自新大陸交響曲》在美國紐約首演一舉成功,轟動美國,從此名揚世界,其中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更為人們喜愛。德沃夏克的學生將這首曲子填詞成獨唱《回家去》,風行美國,流傳全世界。我國音樂家李叔同根據樂曲情感填詞為歌曲《念故鄉》。2.全體同學用豎笛吹奏《可愛的家》。3.唱詞。注意理解、表現歌曲所表達的思念故鄉、痛恨侵略者、愿為民族解放獻身的情感。4.欣賞歌曲《盼》(男高音獨唱)A、作者簡介:陸在易,又名梓鈞,當今中國樂壇著名作曲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歷年來特別是在合唱及藝術歌曲創作領域所表現出的近乎癡情的執著追求和取得的藝術成就更深為音樂界所稱許。其中混聲合唱《雨后彩虹》被評選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等則早已流傳海內外,并被各音樂院校選入聲樂教材;陸在易還出版有《陸在易音樂作品選》專輯唱片及《陸在易藝術歌曲選》、《陸在易合唱作品選》(上、下冊)等。陸在易的聲樂組歌《橋 家 盼》創作于1988年,2001年榮獲第一屆金鐘獎。三部作品步步遞進,《盼》是其中的第三首。《橋》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南水鄉風情畫,描繪了家鄉美麗的景色;《家》是游子對家、對祖國深情的思念;《盼》是祖國人民熱切期盼海外兒女回歸的真情表達。B、作品分析:《盼》的歌詞采用一連串比喻和擬人的手法,結合呼喚的語調顯得格外情真意切。歌曲為g大調,結構為帶尾聲的單二部曲式。作曲家把西洋宣敘調的形式運用到這首藝術歌曲的創作之中,因此運用了四種節拍組成的變換拍子。前段用三連音與歌詞“回來吧”結合成朗誦版的音調,將同音反復與抒情性旋律對比,形成召喚性的情感期待。后段的“啊”是感情的迸發,用感人至深的吶喊與激動人心的、起伏跌宕的旋律相配,以三次“回來吧”的呼喚,表現了盼望游子回歸的急切情感,尾聲在短暫的離調后,于再一次“回來吧”的飄忽的呼喚聲中結束,全曲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六、小結本課介紹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賞了《自新大陸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欣賞了歌曲《盼》,同學們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樂曲動人的旋律永遠留在同學們的記憶之中,愿我們都永遠熱愛我們的祖國和家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