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認識地球 知識點(背記版+填充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認識地球 知識點(背記版+填充版)

資源簡介

新課標新教材義務教務學段地理學科知識點總結
認識地球
2.1地球與地球儀(對應教材P18—P30)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地球
宇宙層級示意
太陽系的組成
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恒星:太陽。
太陽系中的行星(由內向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矮行星:如冥王星、谷神星。
其他天體:彗星、小行星等。
“地心說”與“日心說”(了解)
地心說源于古希臘,托勒密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地球視為宇宙的中心,是
靜止不動的,其他星體都圍繞地球運動。
日心說由古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提出,后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根據研究得出,寫
出了《天體運行論》,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星體都圍繞太
陽運動。
事實證明,“地心說”和“日心說”都是不正確的。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發(fā)展歷程
古人提出過許多關于天地關系的學說,我國比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①蓋天說:主張“天圓地方”;
②渾天說:認為“天包著地,像蛋殼包著蛋黃一樣”。
第一次用事實證明地球是圓的: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
如今,人們通過人造衛(wèi)星發(fā)回的地球照片,可知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地球基本數據
地球的形狀: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其中赤道半徑長6378千米,極半徑長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
地球儀
地球儀的含義: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儀各部位名稱
①用手指撥動地球儀,它會繞著一根固定的軸轉動,這根軸叫做地球的自轉軸,又稱“地軸”。它是被假想出來的,在現實中并不存在。
②地軸與地球表面有兩個交點,叫兩極。北極即表示地球的最北端,南極即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經緯線和經緯度
緯線與經線
名稱 緯線 經線
①含義 在地球儀表面,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
②形狀 圓 半圓
③表示位置 南、北位置 東、西位置
④指示方向 東西 南北
⑤長度 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 各經線長度相等
⑥特殊緯/經線 赤道 本初子午線
△特殊緯/經線解釋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最大的緯線圈;將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由赤道向南北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為一點。
本初子午線:人為設定的經線的起始線,即0度經線,無特殊表示意義。
(2)緯度與經度
名稱 緯度 經度
①含義 為了區(qū)別各條緯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即緯度 為了區(qū)別各條經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即經度
②度數值范圍 南、北緯各為0~90°,共180° 東、西經各為0~180°,共360°
③經緯度的劃定
a.緯度的劃定(如下圖)
∠α即為B地的緯度。(當地的鉛垂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
b.經度的劃定
∠α即為B地的經度。(當地所在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線所在平面的夾角)
④以緯度劃分區(qū)域
低緯地區(qū):南北緯0°~30°;中緯地區(qū):南北緯30°~60°;高緯地區(qū):南北緯60°~90°。
⑤緯線圈與經線圈的區(qū)別
緯線圈:由一條緯線組成,只有赤道能將地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經線圈:由經度和為180度的兩條經線組成,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為相等的兩個
半球。
⑥東西半球分界線
由于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從陸地(英國倫敦)穿過,若以其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則在日后易造成政治等方面的不便。因此,國際上習慣以西經20度(20°W)和東經160度(160°W)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上通過的。
(西經20度以西為西半球,以東為東半球;東經160度以西為東半球,以東為西半球)、
口訣:“西經20度西西東東,東經160度西東東西”。
經緯網
含義:由經線與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
作用:確定地球上任意一點的位置。
寫出下圖各點的經緯度與半球位置:
①A(60°N,90°W)位于北半球、西半球;②B(15°N,30°E)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③C(45°S,75°E)位于南半球、東半球。
④X(80°N,25°W)位于北半球、西半球;⑤P(70°N,5°E)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用不同方法繪制地圖
由于地球是球形,若要繪制平面地圖,則需要將球面展開。但將球體展開鋪在平面上后,它呈一塊塊長條形,需要拉伸才能變?yōu)闃藴势矫鎴D。
因此,緯度越高的地方拉伸的幅度越大,赤道地區(qū)基本保持不變。
例如:在平面圖中格陵蘭島(面積200萬千米 )看起來比澳大利亞大陸(面積700萬千米 )要大許多、南極大陸呈現長條狀。
特別提示:在經緯網地圖上,不能直接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慣例來確定方向。
由于南北方向是絕對的,而東西方向是相對的,因此南北方向上可以采用“上北下南”的慣例來確定方向,但東西方向上則不一定能使用“左西右東”的慣例來確定方向。東西方向上需要判別兩地在某一方向(東或西)上的經度差是否小于180度。
如上圖,若采用一般口訣慣例來定位,則會誤認為D地在A地的正東方向。仔細查看,從A地往東走,需要越過210個經度走到D地;反之,從A地往西走,只需越過150個經度就能到達D地(地球是圓的),因此D地在A地的正西方向。(該過程體現了東西方向是相對的)
2.2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 含義: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
2. 運動周期:1天。
△對于“1天”的不同解釋
①恒星日:即從某一恒星升起開始到這一恒星再次升起,是行星的真正自轉周期。(地球為23小時56分)
②太陽日:行星的某一點正對其圍繞公轉的恒星到其下一次正對的時間周期。(地球為24小時)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產生晝夜更替
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因此在同一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朝向太陽的半球處在白晝,稱為晝半球;背向太陽的半球處在黑夜,稱為夜半球。晝夜半球的分界線稱為晨昏線(分為晨線和昏線)。
②產生地轉偏向力
使水平方向上向前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轉。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例如:北半球河流的平直河道右岸侵蝕比左岸嚴重,南半球相反。
③產生時差
由第一個地理意義可知,地球在同一時刻的不同地點有白天和黑夜、日出和日落的差異,因此不同經度位置上的地方時間是不同的,從而產生了時差。
☆地方時、時區(qū)與區(qū)時
①地方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確定時間,即把太陽位置最高的時刻定位當地的12時,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習慣上的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點,地方時也不同。
規(guī)律:經度每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鐘。
公式:東加西減(同一時刻往東每走1度,時間增加4分鐘;往西每走1度,時間減少4分鐘)。
②時區(qū)與區(qū)時:為了方便生活,避免在國際交往中因使用地方時帶來時間上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以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0°經線的地方時間作為標準時間,這就是“格林尼治時間”(又稱“世界時”)。從西經7°30′到東經7°30′劃為中時區(qū)(又稱“零時區(qū)”)。從中時區(qū)分別向東、向西,經度每15°劃為一個時區(qū),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qū),其中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合為一個時區(qū),這樣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qū)。東西十二區(qū)時間相同,日期相差1天。
公式:東加西減(同一時刻每往東走一個時區(qū),時間增加1小時;往西走一個時區(qū),時間減少1小時)。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
我國各地區(qū)采用的區(qū)時,往往是參照行政區(qū)界線或自然界線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例如,我國采用“北京時間”——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qū)的區(qū)時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
二、地球的公轉
1. 含義:地球沿著一定軌道繞太陽自西向東轉動。
2. 周期:1年。
△對于“1年”的不同解釋
①恒星年:從行星上觀測,以所圍繞恒星和某一個恒星在同一位置上為起點,當觀測到恒星再回到這個位置時所需的時間。(地球為365日6時9分10秒)
②回歸年:以行星為參考點,所圍繞恒星兩次通過某一點所需的時間。(地球為365日5時48分46秒)
3.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①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由于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的平面約成66.5°的夾角,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人們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晝夜長短變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在地球的南、北極圈以內,還會產生極晝和極夜這種特有的自然現象。
②產生四季更替
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陽輻射的情況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東四季。在中緯度地區(qū),四級更替最為明顯。
地球公轉示意圖:
根據上圖,填寫下列表格
標號 A B C D
節(jié)氣名稱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陽直射點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晝夜長短情況 全球晝夜平分 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南半球反之 全球晝夜平分 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南半球相反
章節(jié)探究與實踐:探索太空,筑夢航天
任務一:了解人類太空探索的歷程
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歷程(了解)
1957年,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5年,水手4號探測器傳回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98年,國際空間站正式建站→2013年,NASA正式確認旅行者1號進入恒星際空間→2019年,中國發(fā)射的嫦娥四號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思考:萬戶飛天對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
萬戶飛天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但它展示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渴望和勇氣。萬戶的創(chuàng)想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討論:人類觀測宇宙的方法有哪些?你還知道哪些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
分享。
光學觀測、射電觀測、空間觀測、實際觀測、理論推導和實驗觀測等。
尤里·加加林的首次太空之旅、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空間站的建設與發(fā)展、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創(chuàng)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快速發(fā)展、民間航天企業(yè)的崛起等。
任務二:了解我國太空探索發(fā)展歷程
發(fā)展歷程(了解)
1970年,在酒泉發(fā)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1999年,在酒泉發(fā)射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升空并順利返回→2021年,天和核心艙在文昌成功發(fā)射→2021年,天文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表面→2021年,神舟十二號搭載3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舉例:查找相關資料,舉例說出我國太空探索的主要成就,并說明其重要意義。
載人航天、衛(wèi)星發(fā)射、探月工程、探火工程、北斗導航、航天運輸等。
分享:我國目前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四大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查找資料,分享我
國四大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的基本情況。
①酒泉發(fā)射基地:中國創(chuàng)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fā)射場。
②太原發(fā)射基地:擔負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wèi)星和運載火箭的發(fā)射任務。
③西昌發(fā)射基地:中國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衛(wèi)星發(fā)射任務最多、具備發(fā)射多型號衛(wèi)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fā)射場。
④文昌發(fā)射基地:中國首個濱海發(fā)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fā)射場之一。
任務三:了解我國探月工程
發(fā)展歷程(了解)
2007年,嫦娥一號實現中國首次繞月飛行→2010年,嫦娥二號繞月、深空探測→2013
年,嫦娥三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2018年,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2020年,嫦娥五號實現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撰寫:根據以上發(fā)展歷程,寫一篇介紹我國探月工程的短文。
任務四:認識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
制作:收集有關人類太空探索最新進展的圖片和影視資料,辦一期板報。
交流:以“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為主題,召開一次班會。
認識地球
2.1地球與地球儀(對應教材P18—P30)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1] 系→[2] 系→[3] 系→地球
宇宙層級示意
太陽系的組成
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恒星:[4] 。
太陽系中的行星(由內向外):[5]

矮行星:如冥王星、谷神星。
其他天體:彗星、小行星等。
“地心說”與“日心說”(了解)
地心說源于古希臘,[6] 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地球視為宇宙的中心,是
靜止不動的,其他星體都圍繞[7] 運動。
日心說由古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提出,后由波蘭天文學家[8] 根據研究得出,寫
出了[9] ,認為[10] 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星體都圍繞[11]運動。
事實證明,“地心說”和“日心說”都是[12] 的。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發(fā)展歷程
古人提出過許多關于天地關系的學說,我國比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13] 和[14] 。
①蓋天說:主張“天圓地方”;
②渾天說:認為“[15] ”。
第一次用事實證明地球是圓的:[16] 。
如今,人們通過[17] 發(fā)回的地球照片,可知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地球基本數據
地球的形狀:[18] 。
地球的表面積:[19] 。
地球的平均半徑:[20] ,其中赤道半徑長6378千米,極半徑長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長為[21] 。
地球儀
地球儀的含義: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22] ,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儀各部位名稱
①用手指撥動地球儀,它會繞著一根固定的軸轉動,這根軸叫做地球的[23] ,又稱“[24] ”。它是被假想出來的,在現實中并不存在。
②地軸與地球表面有兩個交點,叫[25] 。[26] 即表示地球的最北端,[27] 即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經緯線和經緯度
緯線與經線
名稱 緯線 經線
①含義 在地球儀表面,與地軸[28] 并[29] 的圓圈 在地球儀表面,連接[30] 并[31] 的弧線
②形狀 [32] [33]
③表示位置 [34] 位置 [35] 位置
④指示方向 [36] [37]
⑤長度 [38] [39]
⑥特殊緯/經線 赤道 本初子午線
△特殊緯/經線解釋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最大的緯線圈;將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由赤道向南北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為一點。
本初子午線:人為設定的經線的起始線,即0度經線,無特殊表示意義。
(2)緯度與經度
名稱 緯度 經度
①含義 為了區(qū)別各條緯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即緯度 為了區(qū)別各條經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即經度
②度數值范圍 南、北緯各為[40] ,共[41] 東、西經各為[42] ,共[43]
③經緯度的劃定
a.緯度的劃定(如下圖)
∠α即為B地的緯度。(當地的鉛垂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
b.經度的劃定
∠α即為B地的經度。(當地所在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線所在平面的夾角)
④以緯度劃分區(qū)域
低緯地區(qū):[44] ;中緯地區(qū):[45] ;高緯地區(qū):[46] 。
⑤緯線圈與經線圈的區(qū)別
緯線圈:由[47] 緯線組成,只有[48] 能將地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經線圈:由[49] 經線組成,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為[50] 的兩個
半球。
⑥東西半球分界線
由于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從陸地(英國倫敦)穿過,若以其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則在日后易造成政治等方面的不便。因此,國際上習慣以[51] 和[52] 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上通過的。
(西經20度以西為西半球,以東為東半球;東經160度以西為東半球,以東為西半球)、
口訣:“西經20度西西東東,東經160度西東東西”。
經緯網
含義:由經線與緯線[53] ,叫做經緯網。
作用:確定地球上任意一點的位置。
寫出下圖各點的經緯度與半球位置:
①A( )位于 半球、 半球;②B( )位于 半球、 半球
③C( )位于 半球、 半球。
④X( )位于 半球、 半球;⑤P( )位于 半球、 半球。
用不同方法繪制地圖
由于地球是球形,若要繪制平面地圖,則需要將球面[54] 。但將球體展開鋪在平面上后,它呈一塊塊[55] ,需要[56] 才能變?yōu)闃藴势矫鎴D。
因此,緯度越高的地方拉伸的幅度[57] ,赤道地區(qū)基本[58] 。
例如:在平面圖中格陵蘭島(面積200萬千米 )看起來比澳大利亞大陸(面積700萬千米 )要大許多、南極大陸呈現長條狀。
特別提示:在經緯網地圖上,[59]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慣例來確定方向。
由于南北方向是[60] ,而東西方向是[61] ,因此南北方向上可[62] “上北下南”的慣例來確定方向,但東西方向上則[63] “左西右東”的慣例來確定方向。東西方向上需要判別兩地在某一方向(東或西)上的經度差是否[64]
如上圖,若采用一般口訣慣例來定位,則會誤認為D地在A地的正東方向。仔細查看,從A地往東走,需要越過210個經度走到D地;反之,從A地往西走,只需越過150個經度就能到達D地(地球是圓的),因此D地在A地的正西方向。(該過程體現了東西方向是相對的)
2.2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 含義:地球繞[65] 自[66] 向[67] 轉動。
2. 運動周期:[68] 。
△對于“1天”的不同解釋
①恒星日:即從某一恒星升起開始到這一恒星再次升起,是行星的真正自轉周期。(地球為23小時56分)
②太陽日:行星的某一點正對其圍繞公轉的恒星到其下一次正對的時間周期。(地球為24小時)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69]
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因此在同一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朝向太陽的半球處在白晝,稱為[70] ;背向太陽的半球處在黑夜,稱為[71] 。晝夜半球的分界線稱為[72] (分為[73] 和[74] )。
②[75]
使水平方向上向前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轉。北半球[76] ,南半球[77] 。
例如:北半球河流的平直河道右岸侵蝕比左岸嚴重,南半球相反。
③[78]
由第一個地理意義可知,地球在同一時刻的不同地點有白天和黑夜、日出和日落的差異,因此不同經度位置上的地方時間是[79] ,從而產生了[80] 。
☆地方時、時區(qū)與區(qū)時
①地方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確定時間,即把太陽位置最高的時刻定位當地的12時,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習慣上的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點,地方時[81] 。
規(guī)律:經度每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82] 。
公式:[83] (同一時刻往東每走1度,時間[84] ;往西每走1度,時間[85]
)。
②時區(qū)與區(qū)時:為了方便生活,避免在國際交往中因使用地方時帶來時間上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以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0°經線的地方時間作為標準時間,這就是“格林尼治時間”(又稱“世界時”)。從西經7°30′到東經7°30′劃為中時區(qū)(又稱“零時區(qū)”)。從中時區(qū)分別向東、向西,經度每[86] 劃為一個時區(qū),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qū),其中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合為一個時區(qū),這樣全球共劃分成[87] 時區(qū)。東西十二區(qū)時間相同,日期[88] 。
公式:東加西減(同一時刻每往東走一個時區(qū),時間增加1小時;往西走一個時區(qū),時間減少1小時)。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89] ,自東向西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90] 。
我國各地區(qū)采用的區(qū)時,往往是參照行政區(qū)界線或自然界線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例如,我國采用“北京時間”——首都北京所在的[91] 的區(qū)時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
二、地球的公轉
1. 含義:地球沿著一定軌道繞[92] 自[93] 向[94] 轉動。
2. 周期:[95] 。
△對于“1年”的不同解釋
①恒星年:從行星上觀測,以所圍繞恒星和某一個恒星在同一位置上為起點,當觀測到恒星再回到這個位置時所需的時間。(地球為365日6時9分10秒)
②回歸年:以行星為參考點,所圍繞恒星兩次通過某一點所需的時間。(地球為365日5時48分46秒)
3.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①[96]
由于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的平面約成[97] 的夾角,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人們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晝夜長短變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在地球的南、北極圈以內,還會產生極晝和極夜這種特有的自然現象。
②[98]
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陽輻射的情況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東四季。在[99] ,四級更替最為明顯。
地球公轉示意圖:
根據上圖,填寫下列表格
標號 A B C D
節(jié)氣名稱 [100] [101] [102] [103]
日期 [104] 前后 [105] 前后 [106] 前后 [107] 前后
太陽直射點 [108] [109] [110] [111]
晝夜長短情況 [112] [113] [114] [115]
章節(jié)探究與實踐:探索太空,筑夢航天
任務一:了解人類太空探索的歷程
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歷程(了解)
1957年,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5年,水手4號探測器傳回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98年,國際空間站正式建站→2013年,NASA正式確認旅行者1號進入恒星際空間→2019年,中國發(fā)射的嫦娥四號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思考:萬戶飛天對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
萬戶飛天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但它展示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渴望和勇氣。萬戶的創(chuàng)想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討論:人類觀測宇宙的方法有哪些?你還知道哪些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
分享。
光學觀測、射電觀測、空間觀測、實際觀測、理論推導和實驗觀測等。
尤里·加加林的首次太空之旅、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空間站的建設與發(fā)展、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創(chuàng)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快速發(fā)展、民間航天企業(yè)的崛起等。
任務二:了解我國太空探索發(fā)展歷程
發(fā)展歷程(了解)
1970年,在酒泉發(fā)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1999年,在酒泉發(fā)射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升空并順利返回→2021年,天和核心艙在文昌成功發(fā)射→2021年,天文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表面→2021年,神舟十二號搭載3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舉例:查找相關資料,舉例說出我國太空探索的主要成就,并說明其重要意義。
載人航天、衛(wèi)星發(fā)射、探月工程、探火工程、北斗導航、航天運輸等。
分享:我國目前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四大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查找資料,分享我
國四大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的基本情況。
①酒泉發(fā)射基地:中國創(chuàng)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fā)射場。
②太原發(fā)射基地:擔負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wèi)星和運載火箭的發(fā)射任務。
③西昌發(fā)射基地:中國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衛(wèi)星發(fā)射任務最多、具備發(fā)射多型號衛(wèi)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fā)射場。
④文昌發(fā)射基地:中國首個濱海發(fā)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fā)射場之一。
任務三:了解我國探月工程
發(fā)展歷程(了解)
2007年,嫦娥一號實現中國首次繞月飛行→2010年,嫦娥二號繞月、深空探測→2013
年,嫦娥三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2018年,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2020年,嫦娥五號實現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撰寫:根據以上發(fā)展歷程,寫一篇介紹我國探月工程的短文。
任務四:認識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
制作:收集有關人類太空探索最新進展的圖片和影視資料,辦一期板報。
交流:以“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為主題,召開一次班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石门县| 锡林郭勒盟| 邵阳市| 晋城| 汉寿县| 五原县| 凌海市| 来安县| 根河市| 洛浦县| 永宁县| 武隆县| 孝昌县| 芜湖市| 昌吉市| 东源县| 呈贡县| 达尔| 陆丰市| 留坝县| 静海县| 辽源市| 东丽区| 清原| 靖安县| 修水县| 蓝山县| 盱眙县| 新沂市| 巢湖市| 宜兰市| 封开县| 资兴市| 麟游县| 哈巴河县| 顺义区| 新乡市| 洪洞县| 长阳|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