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絲路駝鈴第二課時:夢駝鈴教學內容:歌曲《夢駝鈴》、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學目標: 一、通過感受黃土高原的音樂風情和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與探究,激發學生喜愛民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情。 二、通過聆聽、演唱、律動、創作等活動,讓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認識山歌形式“花兒”,學會對歌曲內容的情感創作和情感表現。教學重點: 一、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 二、初步學會演唱《夢駝鈴》,并感悟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教學難點: 一、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 二、歌曲內容的情感創作。教學內容: 一、簡單了解西北地區的音樂、風土人情及地理位置。 二、聆聽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體驗民歌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山歌形式 “花兒”。 三、唱民歌《送大哥》及歌曲內容的情感創作活動。 四、民歌的拓展和升華。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民歌《黃土高坡》片段。(學生在音樂聲中入座營造西北民歌氛圍。)1、看后提問:這首歌曲具有哪個地方的風格?(西北地區)。音樂的特點是什么?(高亢、粗獷、豪放等)2、這是一首中國西北地區的民歌。中國西部蘊含了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而民族音樂文化中的民歌最有特色,而民族音樂中的民歌最有特色.,其中西北民歌是中華民族的一塊引以自豪的藝術瑰寶。這節課,就讓我們從音樂中走進西部,去盡情地領略西部音樂的風采。(打開課題) 二、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教材中出現的西北六省的地理位置。 提問:西部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怎么樣的呢?那里有什么樣的風土人情?三、了解西北民歌的種類:1、讓學生看課本回答西北民歌有哪些種類?2、簡單介紹四個種類:(教師簡述或讓學生看課件)四、聆聽花兒《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體驗音樂的情緒和獨特的韻味。(聽音樂思考以下問題)1、這首民歌的音調怎樣?(高亢)2、速度怎樣?(緩慢)3、唱腔有什么特點?(高音區采用假聲和真假聲相結合的特點)4、運用什么語言演唱?(當地漢語方言)5、引導學生探究“花兒”的基本特征:旋律高亢、悠長,多用假聲和真假聲相結合的方法演唱。五、學唱《夢駝鈴》(并布置這首歌曲要完成以下的任務)(1)、感受歌曲那富有特色的節奏(教師帶學生讀歌詞打節奏);(2)、學唱《夢駝鈴》1.歌曲介紹:《夢駝鈴》由小軒作詞、譚健常作曲。歌曲以夢的意境表達了臺灣同胞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歷史的詠嘆。2.歌曲分析:3.歌曲為六聲D羽調式、4/4,單二部曲式,節奏舒緩,旋律多級進下行,偶有大跳,歌曲中多處運用附點節奏,感情深沉而富有韻味。4.作者介紹:小軒、譚健常5. 學唱《夢駝鈴》①仔細觀察樂譜,歌曲的節奏有何特點 ②與《青春舞曲》相比,歌曲的情緒和風格有何不同?③歌曲由幾個樂段構成?兩個樂段,A段 B段④如何演唱才能表現歌曲的意境和感情 跟著音樂唱唱看吧!教后札記:學生聽過西部民歌,但是具體的地點說不清楚,歌曲比較簡單,沒有難點。對阿寶的歌曲比較感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