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九一八事變(一)九一八事變1、時間:1931年9月18日2、借口:柳條湖事件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3、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A、日本侵略中國蓄謀已久。B、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C、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D、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結果: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淪陷。影響(意義):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必考偽滿洲國:1932年,日本扶植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局部抗戰背景: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抗日組織、人物:抗日義勇軍、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一)華北危機1、概況: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二)一二·九運動★★★★★必考1、時間:1935年12月9日2、概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口號,向國民黨當局請愿。3、結果:遭到反動軍警鎮壓4、影響: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三、西安事變★★★★★必考(一)原因:A、直接原因:蔣介石堅持內戰政策B、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二)經過:1、時間:1936年12月12日2、人物:張學良、楊虎城3、過程: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4、共產黨的態度: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三)結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四)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一.七七事變(一)時間:1937年7月7日(二)過程:1、爆發:日軍悍然向盧溝橋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炮轟宛平城,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2、犧牲將領:佟麟閣、趙登禹(三)結果:日本調集大批軍隊,入侵中國。7月底,天津、北平相繼失陷(四)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必考二、第二次國共合作(一)建立1、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的標志★★★★★必考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2、改編軍隊: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二)影響: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三、淞滬會戰(一)爆發: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滬會戰爆發。(二)抵抗1、人物:姚子青、謝晉元2、8月14日,中國空軍首次參戰,初戰告捷。結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四)影響: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殺★★★★★必考(一)背景1、時間:1937年12月13日2、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陪都。(二)罪行1、日本侵略者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2、日本攻陷南京,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戰役 時間 地點 結果 意義臺兒莊戰役 (山東) 1938年3月 臺兒莊 (李宗仁指揮) 勝利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必考保衛大武漢 (武漢會戰) 1938年6-10月 武漢 (萬家嶺戰役) 先勝利后撤退 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 階段。 ★★★★★必考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 長沙 勝利 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豫湘桂戰役 1944年初 豫湘桂 失敗 結果:國民黨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 慘敗原因(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一、 平型關大捷(一)經過1、時間:1937年9月;地點:山西平型關;2、指揮者或部隊:八路軍一一五師 林彪;(二)結果:1、戰績:將1000多名日軍全部殲滅2、影響: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二、抗日根據地★★★★★必考(一)建立1、全面抗戰爆發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2、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二)發展1、戰術: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打擊日軍。2、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三)影響: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三、百團大戰: ★★★★★必考(一)背景:日軍實行“囚籠政策”,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二)目的: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三)概況: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向日軍發動大規模的攻擊。(新修訂)(四)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五)意義:這次戰役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一、全民堅持抗戰(一)日本對華政策:1、對國民黨:進行政治誘降,輔之以軍事打擊;2、對中共: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3、對占領區: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二)國民黨消極抗戰1、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2、國民黨頑固派針對新四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三)中共積極抗戰:堅持抗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四)全民族抗戰1、正面戰場:棗宜會戰中,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2、敵后戰場: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3、學生、廣大婦女、工人、華僑和港澳同胞、文藝界等以各種形式支持抗戰。4、結果: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二、中共七大 ★★★★★必考(一)召開 : 1、時間:1945年4月 2、地點:延安(二)內容:1、政治上: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①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②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2、組織上: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3、思想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三)意義: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三、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一)戰略反攻(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2、1945年8月,美國先后向日本投下原子彈。 3、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并出兵中國東北。 4、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二)日本投降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2、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 3、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三)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必考1、勝利的原因:①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②前提條件: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③重要保證: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浴血奮戰,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④外部因素:國際社會的援助與支持。(熟讀)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①國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新修訂)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②國際意義: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一.選擇題(共10小題)1.(2023 攀枝花)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武力逼蔣抗日。后經各方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由此可知( )A.學生愛國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實現D.中華民族全面抗戰自此開始2.(2023 徐州)如圖描繪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一 二八事變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3.(2023 西藏)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如圖時間上標注的四個歷史事件中,成為中國人民抗日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是( )A.① B.② C.③ D. ④4.(2023 廣西)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一面旗幟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A.“實業救國”道路 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和平建國方針5.(2023 牡丹江)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該事變標志著( )A.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D.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6.(2023 通遼)1938年,在武漢各種抗日組織、抗日團體紛紛建立,抗日救亡報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抗日宣傳、募捐、勞軍等一系列救亡活動空前高漲,“保衛大武漢”成了全體中國人響亮的口號。據此可知,抗日戰爭( )A.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B.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C.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D.正面戰場取得重大戰果7.(2023 大連)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評價是對歷史現象或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達。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B.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C.百團大戰振奮了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D.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多次擊退敵軍8.(2023 鎮江)如圖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某戰役示意圖。依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9.(2023 濟寧)藝術創作與時代需要緊密相連。對下圖漫畫《日本的今昔》(1940年刊載于《抗戰漫畫》)的創作意圖理解最為合理的是( )A.展示作者對中日版圖的想象B.提醒國人日本即將全面侵華C.堅定國人奪取抗戰勝利信心D.強調中日兩國關系始終親密10.(2023 甘孜州)據歷史學家劉大年研究,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日軍出國作戰共傷病戰死287.4萬人。其中,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多達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這表明,中國戰場( )A.始終堅持了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D.得到盟軍援助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二.材料題(共2小題)11.(2023 武漢)【抗戰家書的記憶】材料一: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抗日英雄的家書內容或懇切,或溫情,或牽掛……以下為他們家書的節選:趙一曼:寧兒啊!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左權: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程雄: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胡孟晉:惠,最親愛的人,請不要依戀,要知道你愛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拋棄你,而是為著革命,為著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的啊!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絕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戴安瀾:現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抗戰家書》等整理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圍繞“家書中的抗戰精神”,展開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2.(2023 商河縣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大事記(部分)時間 大事1921年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1927年 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北伐戰爭1927年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軍到達井岡山1929年 古田會議1935年 遵義會議1936年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長征勝利1937年 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1940年 百團大戰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戰爭勝利1947年 挺進大別山1948﹣1949年 渡江戰役;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摘編自張海鵬主編的《中國近代通史》選擇材料中至少兩個相互關聯的事件,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參考示例,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1.【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安事變的影響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武力逼蔣抗日。后經各方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由此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B項正確;一二 九運動標志著學生愛國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排除A項;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實現,排除C項;七七事變標志著中華民族全面抗戰自此開始,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安事變的影響的相關史實。2.【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根據圖示及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史稱“九一八事變”。故A正確。B.一 二八事變是指在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的作戰,排除B。C.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排除C。D.1937年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3.【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根據所學可知,九 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九 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九 一八事變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故A正確。B.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史稱“一二 九運動”。排除B。C.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排除C。D.七七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4.【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實業救國”與創辦民族工業相關,排除A。B.“工農武裝割據”是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一個科學概念,它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排除B。C.根據材料“一面旗幟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及所學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標志著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因此這面旗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C正確。D.抗日戰爭勝利后,為了避免內戰的爆發,國共兩黨在重慶進行了和平談判,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和平建國方針,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七七事變,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故D符合題意;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排除A;九一八事變標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排除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七七事變,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6.【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武漢會戰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抗日戰爭勝利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與題意不符,排除A。B.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排除B。C.據材料“抗日宣傳、募捐、勞軍等一系列救亡活動空前高漲”“‘保衛大武漢’成了全體中國人響亮的口號”可知,反映了武漢會戰期間民眾的抗日救國熱情高漲,故C正確。D.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武漢會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7.【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什么是歷史敘述,什么是歷史評價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歷史敘述與歷史評價的區別的相關史實。【解答】歷史敘述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評價則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判表達。題干選項中選項ABD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敘述,排除;選項C是對百團大戰的看法,屬于歷史評價。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歷史敘述,什么是歷史評價的相關史實。8.【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抗日戰爭的經過等。【解答】根據材料的圖示可以看出這個戰役是在華北的廣大地區展開的,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為克服投降危險,爭取抗戰形勢好轉,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破襲作戰(又稱晉南游擊戰),由彭德懷指揮進行了百團大戰,材料圖示正是這次戰役的示意圖,C符合題意;平型關大捷發生在山西一帶,A排除;淞滬會戰發生在上海,B排除;臺兒莊戰役發生在山東省的臺兒莊,D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以百團大戰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9.【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全民族抗戰的相關內容,準確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漫畫中中國版圖大,日本版圖小,沒有對版圖進行想象,排除A。B.此時(1940年)日本已經開始全面侵華,排除B。C.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過去日本在一點點的蠶食中國,現在雄雞中國崛起,日本成了毛蟲,說明中國此時越來越強大,不再任由日本蠶食,漫畫堅定了國人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C正確。D.此時為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兩國屬于敵對狀態,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識記全民族抗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0.【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東方主戰場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材料中沒有涉及作戰策略的相關信息,排除A。B.根據材料“日軍出國作戰……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可知,二戰時期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的日本軍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性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故B正確。C.根據材料“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多達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可知,中國戰場不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排除C。D.材料未涉及盟軍援助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信息,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東方主戰場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二.材料題(共2小題)11.【答案】主題:烽火家書抵萬金。抗戰家書是時代的見證,是歷史的記憶,寫的是溫情,刻的是大義!1931年9月18日,日寇來襲,烽火連天,國家蒙辱,人民蒙難。“寧兒啊,我最親愛的孩子”,一聲輕喚,是趙一曼烈士對兒子的柔情;“三個人假如在一塊,真痛快極了”,一絲期盼,是左權烈士對親人的思念。誰不愿骨肉團聚,誰不戀家庭的溫馨?但沒有國,哪有家!家書中“偉大而生,光榮而死”“為國戰死,事極光榮”的錚錚誓言,是英雄們對祖國深深的愛。千千萬萬勇敢的中國人同仇敵愾,經過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家書中的偉大抗戰精神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都是那位“匹夫”!青年強,則國強。我們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抗日英雄的家書內容或懇切、或溫情,或牽掛……”“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為著革命,為著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的啊!”“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絕不半點改變,”“現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棲姓,以報國家養育!”可以提煉觀點:烽火家書抵萬金;論述:由材料并結合所學論述如下:抗戰家書是時代的見證,是歷史的記憶,寫的是溫情,刻的是大義!1931年9月18日,日寇來襲,烽火連天,國家蒙辱,人民蒙難。“寧兒啊,我最親愛的孩子”,一聲輕喚,是趙一曼烈士對兒子的柔情;“三個人假如在一塊,真痛快極了”,一絲期盼,是左權烈士對親人的思念。誰不愿骨肉團聚,誰不戀家庭的溫馨?但沒有國,哪有家!家書中“偉大而生,光榮而死”“為國戰死,事極光榮”的錚錚誓言,是英雄們對祖國深深的愛。千千萬萬勇敢的中國人同仇敵愾,經過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家書中的偉大抗戰精神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都是那位“匹夫”!青年強,則國強。我們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注意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故答案為:主題:烽火家書抵萬金。抗戰家書是時代的見證,是歷史的記憶,寫的是溫情,刻的是大義!1931年9月18日,日寇來襲,烽火連天,國家蒙辱,人民蒙難。“寧兒啊,我最親愛的孩子”,一聲輕喚,是趙一曼烈士對兒子的柔情;“三個人假如在一塊,真痛快極了”,一絲期盼,是左權烈士對親人的思念。誰不愿骨肉團聚,誰不戀家庭的溫馨?但沒有國,哪有家!家書中“偉大而生,光榮而死”“為國戰死,事極光榮”的錚錚誓言,是英雄們對祖國深深的愛。千千萬萬勇敢的中國人同仇敵愾,經過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家書中的偉大抗戰精神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都是那位“匹夫”!青年強,則國強。我們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12.【答案】觀點:全民族抗戰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保障。論述:1937年七七事事變后,國共發表合作宣言,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確立,進一步增強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結論:國共合作進一步推動了全民族抗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保障。【分析】本題以“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大事記(部分)”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大事,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如觀點必須正確,陳述重要史實,并揭示史實的歷史意義。選擇事件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百團大戰,抗日戰爭勝利。擬定觀點為全民族抗戰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保障。結合所選歷史事件的意義進行論述即可,如1937年七七事事變后,國共發表合作宣言,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確立,進一步增強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結論:國共合作進一步推動了全民族抗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保障。故答案為:觀點:全民族抗戰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保障。論述:1937年七七事事變后,國共發表合作宣言,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確立,進一步增強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結論:國共合作進一步推動了全民族抗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保障。【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大事,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