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學案(時空觀念+記憶清單+中考演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學案(時空觀念+記憶清單+中考演練)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第4課 洋務運動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必考
(一)背景(了解):
(1)內憂:太平天國運動等農民起義
(2)外患:列強侵華,中國半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二)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戰爭止。
(三)目的: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
(四)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二、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必考
(一)口號: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后期以“求富”為口號。
(二)內容:
1、創辦軍事工業:口號:“自強”,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2、興辦新式學校,培養新式人才:①興辦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②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③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3、創辦民用工業:口號:“求富”,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三、建立新式海陸軍
(一)新式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
(二)新式海軍:從19世紀70年代起,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統一指揮。
四、左棠收復新疆
【(一)時間:1875年
(二)策略:“先北后南,緩進急戰”
(三)1884年,新疆建省。】
五、評價洋務運動★★★★★必考
(1)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積極意義:①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③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4)失敗的根本原因:只學習技術而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一、甲午中日戰爭
(一)起止時間:1894年——1895年
(二)日本挑起戰爭原因:
1、根本原因:明治維新后,日本迫切需要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
2、重要原因:制定“大陸政策”,妄想吞并朝鮮,入侵中國,進而稱霸世界,而蓄意挑起的戰爭。
3、直接原因:1894年派兵鎮壓朝鮮東學黨起義,蓄意挑起戰爭。
(三)戰爭過程及民族英雄:
(1)豐島海戰:1894年 7 月,日軍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史稱:甲午中日戰爭 。
(2)平壤戰役:1894 年 9 月日軍圍攻平壤,清軍將領左寶貴中炮犧牲
(3)黃海海戰:北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展開激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但主力尚存,李鴻章下令避戰保船,日本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
(4)遼東之戰(或稱大連旅順之戰):徐邦道血戰四天,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敗,旅順陷落,日本對旅順和平居民進行野蠻大屠殺。
(5)威海衛戰役:1895 年初,日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戰爭的失敗,也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必考
(四)中國戰敗原因:★★★★★必考
1、根本原因: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或者表述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2、武器裝備落后,軍隊戰斗力低3、戰略戰術失當,喪失了制海權4、日本蓄謀已久,戰事準備充分。
主觀原因(內因)① 清政府的極端腐敗和無能(根本原因)②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軍不少官兵臨陣脫逃 ④清軍裝備落后。客觀原因(外因):①日本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②蓄謀已久,準備充分;③裝備先進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必考
(一)時間:1895年 (二)地點: 日本馬關 (三)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
(四)內容:
1、【割三地:】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兩億:】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3、【增口岸:】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4、【允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五)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用史實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拓展延伸,理解記憶)
1、《馬關條約》割占中國大量領土,嚴重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2、2億兩白銀的賠款,加重了祖國人民的經濟負擔,加劇了中國的貧窮和落后。
3、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
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經濟侵略方式由商品輸出(傾銷商品)變為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總結:《馬關條約》后,中國喪失了更多領土與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日本輕易從中國撈到這么多好處,則直接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朝,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國狂潮
(一)三國干涉還遼: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二)瓜分中國狂潮:甲午戰爭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新修訂)
(三)“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錯失瓜分中國時機的美國向各國提出了“門戶開放”的照會,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這個照會得到各國的同意。這樣,列強不斷劃分了勢力范圍,而且彼此協調關系,共同奴役中國。 (新修訂)
(四)教訓:落后就要挨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推進軍事現代化。
【拓展】
1.甲午中日戰爭后中華民族進一步覺醒的原因和表現。
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時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表現:政治上:開始學習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從戊戌變法開始,辛亥革命繼續進行。經濟上,以張謇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思想上,以嚴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為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6課 戊戌變法
一、維新變法運動的背景:★★★★★必考
(一)原因: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列強掀起瓜分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二)公車上書: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二、宣傳維新思想——戊戌變法的發展
(一)概況:公車上書失敗以后,維新人士創辦報紙,組織學會,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1、學會:強學會
2、報紙:康、梁創辦《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國聞報》(天津,嚴復),《時務報》(上海,梁啟超《變法通議》)。
(二)作用:宣傳了維新變法思想,為百日維新奠定了基礎。
三、百日維新——戊戌變法的高潮
(一)概況:1898年 6月到9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開始了變法。1898年是舊歷戊戍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戊戍變法”。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
(二)內容:
1、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2、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3、思想文化: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培(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戊戌變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4、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三)失敗: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林旭。(還要知道譚嗣同的兩首詩),變法失敗。
(四)失敗原因
1、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①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②沒有提出明確的政治主張,沒有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③脫離了群眾④沒有認清列強本質,對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2、直接原因:封建頑固派的強烈反對
(五)評價/意義★★★★★必考
1、性質:戊戌變法是一次由資產階級掀起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
2、意義:沖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縛,在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六)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道路行不通!
【拓展】
1.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資本主義改良運動,是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它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所宣傳的資產階級思想,卻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極大反應,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更多有識之士開始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對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性質: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農民階級)
2、發展:清政府為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義和團控制了京津地區。3、口號:扶清滅洋
4、評價:“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他抱有幻想;還帶有迷信色彩。
5、時間地點:19世紀末,興起于山東、直隸。6、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二、抗擊八國聯軍
1、八國聯軍(俄德法美日奧意英—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侵華原因:
(1)根本原因:進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2)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
2、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義和團在(1)廊坊阻擊戰、(2)大沽口之戰、(3)天津保衛戰(老龍頭火車站、紫竹林租界)——聶士成壯烈殉國,天津陷落、(4)北京保衛戰(圍攻西什庫教堂、東郊民巷使館區)等地打擊八國聯軍。
3、結果: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
4、意義: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5、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
(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2)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①義和團運動是農民的自發斗爭,缺乏嚴密的組織與統一領導,②斗爭手段、武器裝備落后。③盲目的排外,迷信色彩濃重,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提不出正確的綱領和策略④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惕和防備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必考
1、時間:1901年
2、雙方:清政府-----英美俄日法德意奧西荷比。
3、內容:
(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共計9.8億兩,以海關關稅、鹽稅等稅收作為擔保。
(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說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在華統治工具)
(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東交民巷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響:《辛丑條約》是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5、《辛丑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
(1)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的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蕭條;另一方面大量舉借外債,便利列強通過貸款控制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2)清政府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表明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3)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國主義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4)在北京設“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2023 金昌)如圖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國人為挽救國家頹勢而進行的一場現代化的探索運動。這場運動追求的目標是(  )

A.自強求富 B.變法圖強 C.民主共和 D.實業救國
2.(2023 深圳)有學者認為,1840年之后,西學輸入中國,對中國的影響比較慢,對士大夫的影響長時間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對比。下面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3.(2023 西藏)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學習方法。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表述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
B.初步建成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海軍
C.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D.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4.(2023 通遼)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試圖武力侵入中國臺灣;光緒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屬國——琉球;光緒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擴軍計劃”;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這些史實可以說明,這一時期(  )
A.日本正在進行明治維新 B.清朝開始籌建近代海軍
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日本蓄意發動侵華戰爭
5.(2023 烏魯木齊)某史學著作中有這樣的描述:戰爭結束后52年,經明治維新而疾速發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師爺的門前。“打到其先前祖師爺的門前”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6.(2023 甘孜州)列強取得了在中國開設工廠、修筑鐵路、開采礦山等特權,標志著列強由對華商品輸出進入了資本輸出的新階段。這種局面出現在(  )
A.鴉片戰爭后 B.甲午中日戰爭后
C.戊戌變法后 D.八國聯軍侵華后
7.(2023 自貢)《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出現了新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新的民族覺醒。以康、梁為首的新興民族資產階級把向西方學習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見表)。“新的高度”體現的是(  )
人物 主要活動
康有為 發起“公車上書”,組織保國會
梁啟超 《中外紀聞》《時務報》主筆
嚴復 翻譯《天演論》,主持《國聞報》
A.宣傳維新啟蒙思想 B.推動民主共和傳播
C.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 D.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
8.(2023 濟南)梁啟超說:“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為此,他參與領導了(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護國戰爭
9.(2023 株洲)下列表格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
A 《南京條約》的簽訂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條約》的簽訂 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 《馬關條約》的簽訂 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D 《辛丑條約》的簽訂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A.A B.B C.C D.D
10.(2023 常德)如圖《“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
C.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清政府淪為列強的工具
二.材料題(共1小題)
11.(2022秋 泗洪縣期中)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圖一中1838﹣1847年間英國制造品輸華值迅速增加與哪一條約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條約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
(2)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圖二中日本在華廠礦數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這一現象反映了列強怎樣的侵華訴求?
材料二: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維克多 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3)根據材料二,指出列強侵華犯下的暴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暴行發生于哪一場侵華戰爭?
材料三:《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一個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除了窮兇極惡地對中國人民敲詐勒索外,還重新確立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繼續充當它們的在華代理人。清政府也徹底投降帝國主義,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并公開保證永遠禁止中國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組織和堅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
——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4)據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的表現。綜上所述,談談這一時期(1840﹣1901年)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們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故A符合題意;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追求的目標,排除B;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追求的目標,排除C;實業救國是民族資本家追求的目標,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洋務運動追求的目標是自強求富。
2.【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1840年之后,西學輸入中國”“對士大夫的影響長時間只停留在表面”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經歷了從學習西方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的過程。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據題干“1840年之后,西學輸入中國”“對士大夫的影響長時間只停留在表面”可知,洋務運動能體現題干這一觀點,A項正確;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啟發人們追求民主與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要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BCD項與“對士大夫的影響長時間只停留在表面”不符,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
3.【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重點分清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的區別。
【解答】歷史結論是對歷史現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ABC屬于歷史史實,D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屬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屬于歷史結論,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的區別。
4.【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
B.材料未涉及清王朝籌建近代海軍的相關信息,排除B。
C.1895年甲午戰敗后,清王朝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進一步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排除C。
D.據材料“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試圖武力侵入中國臺灣;……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可知,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期,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已經蓄謀已久,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戰爭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鴉片戰爭的發動國是英國,排除A項;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動國主要是英法兩國,排除B項;
根據題干中“經明治維新而疾速發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師爺的門前”,結合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可知,“祖師爺”是中國,所以這場戰爭指的是1894﹣1895年日本對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C項正確;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發動的侵華戰爭,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甲午中日戰爭等知識。
6.【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馬關條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意味著列強由對華商品輸出進入了資本輸出的新階段,故B正確;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南京條約》,允許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這標志著列強進入對華商品輸出階段,排除A;戊戌變法、八國聯軍都在甲午戰后,與題不符,排除C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馬關條約》,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發生在甲午中日戰爭后。
7.【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馬關條約》的影響,戊戌變法運動興起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根據材料“《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出現了新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新的民族覺醒。”“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組織保國會”“《中外紀聞》《時務報》”及所學可知,《馬關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開展了維新思想的啟蒙宣傳,故A正確。
B.資產階級革命派推動了民主共和觀念的傳播,排除B。
C.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進一步促進了國人思想的解放,排除C。
D.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馬關條約》的影響,識記理解戊戌變法運動興起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8.【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梁啟超參與領導的戊戌變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題干“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法律是治安天下的武器,變通,是天下不變的道理。為此,梁啟超參與領導了戊戌變法,B項正確;奕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領導了洋務運動,排除A項;孫中山等領導了辛亥革命排除C項;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領導了護國戰爭,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戊戌變法的相關史實。
9.【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A。
B.1860年《北京條約》的簽訂,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
C.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
D.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理解《辛丑條約》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0.【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AB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材料題(共1小題)
11.【答案】(1)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影響: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原因:中日《馬關條約》或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要求:資本輸出。
(3)暴行:火燒圓明園;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4)表現:保證永遠禁止中國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組織和堅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總趨勢: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逐漸加深。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日本在華廠礦數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及這一現象反映的列強的侵華訴求、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的表現、這一時期(1840﹣1901年)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解答】(1)據材料一圖一“1838﹣1847年間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和所學知識可知,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從而促進1838﹣1847年間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大幅度增加。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據材料一圖二“1895—1913年設在中國外資廠”可知,日本設廠數量明顯增多。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從而導致日本設廠數量明顯增多。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列強侵華方式由商品輸出變成了資本輸出。
(3)據材料二“這個奇跡叫圓明園。……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闖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瘋狂劫掠園中珍寶,洗劫過后,侵略者又放火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宏偉華美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廢墟。
(4)據材料三“并公開保證永遠禁止中國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組織和堅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可知,慈禧太后保證永遠禁止中國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組織和堅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從而使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外國侵略勢力從沿海深入到內地,從東南沿海擴展到東北沿海,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戰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大大加快。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最終使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這一時期(1840﹣1901年)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逐漸加深。
故答案為:
(1)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影響: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原因:中日《馬關條約》或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要求:資本輸出。
(3)暴行:火燒圓明園;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4)表現:保證永遠禁止中國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組織和堅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總趨勢: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逐漸加深。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日本在華廠礦數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及這一現象反映的列強的侵華訴求、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的表現、這一時期(1840﹣1901年)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的相關史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新建县| 石渠县| 凤山市| 赤城县| 津南区| 静宁县| 望城县| 班玛县| 信丰县| 枣庄市| 云龙县| 砚山县| 四会市| 闸北区| 浮山县| 嘉黎县| 滕州市| 林芝县| 屯留县| 崇州市| 金昌市| 当阳市| 贡嘎县| 油尖旺区| 舒兰市| 尉氏县| 志丹县| 台东市| 十堰市| 剑河县| 黔江区| 舞钢市| 蒙城县| 鞍山市| 文山县| 芜湖市| 勐海县| 晋城| 肇东市|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