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學習目標】本課通過四個子目(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思想領域的變化、小說與戲曲、科技)講述明清經濟與文化的概況,從而認識明清社會經濟、文化與社會轉型的關系。▲ 明清經濟的繁榮與進步思想及科技文化★ 多角度認識明清社會經濟、文化與社會轉型的關系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論,理解明清社會經濟、文化與社會轉型的關系,認識近代中國社會落后的經濟、文化根源,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歷史解釋:引導學生認識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反映了君主專制強化與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點,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3、家國情懷: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明清進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經濟的繁榮特點,從古代傳統文化的地位及影響,培養中華民族愛國愛家情懷。【學習過程】導入:馮夢龍的小說在當時可能受到哪些人的喜愛?導學:一、繁華新象映盛世【繁華新象之文化】問題一:結合教材,歸納明清的小說、戲曲作品?(教材p85“小說與戲曲”內容)領域 作者 作品小 說戲 曲材料: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吳承恩《西游記》材料:殺去東京,奪了鳥位 ——施耐庵《水滸傳》材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湯顯祖《牡丹亭》【繁華新象之思想】問題二:根據教材,概括明清思想家們的思想主張?(教材P84“思想領域的變化”內容)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王守仁 致良知、形成陸王 、以 為準則李贄(zhi) 提倡 ,蔑視 ,否定黃宗羲 抨擊 ,提出顧炎武、王夫之 對 進行了批判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 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 循天下之公”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蓋皆本也。【繁華新象之經濟】賞析小說情節,結合教材,指出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教材p83 手工業、商業內容)問題三:若要證實明清商業的發展情況,還可補充哪些史料作為支撐?請在教材中尋找(圖片)問題四:根據教材,結合材料,指出農業出現的新象?(教材p82—83第一段農業內容)二、陳疴舊貌藏危機思考:根據圖片信息,分析明清社會存在的舊現象?對社會轉型有什么消極影響?三、中西歷史大分流【小組討論】中西對比,分析中西歷史出現大分流的原因?(3—4分鐘討論時間,派代表回答,代表回答請注意時間)請把討論的答案寫在此處:【重點知識背誦】一、明清經濟發展的現象及出現的原因1.現象(1)高產農作物如玉米、甘薯的推廣種植,提高了糧食總產量。(2)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經濟作物品種繁多,農業生產商品化趨勢加強。(3)手工業各行業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紡織、榨油、制瓷等行業出現工場這一新的經營方式,出現自由雇傭勞動。(4)商品經濟繁榮,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工商業市鎮興起。(5)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出現,如徽商和晉商。(6)對外貿易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影響了經濟的對外交流與發展。2.原因(1)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2)西歐用大量從美洲掠奪的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3)在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的封建經濟下,對外貿易長期出超。(4)“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的實行,調節了政府與勞動者的關系。(5)封建政治中心的北遷,促進了北方地區經濟的復蘇。二、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及歷史評價1.特點(1)提倡個性自由。李贄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2)反對封建專制。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制度,認為專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3)帶有民主色彩。黃宗羲提出反對君主專制;顧炎武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4)反映時代要求。黃宗羲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2.評價(1)積極性①植根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工商階層的興起,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新的活力,使儒學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②帶有早期啟蒙性質,強烈沖擊了君主專制統治,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啟蒙的歷史進步性。(2)消極性①由于早期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質基礎,不占統治地位。②未明確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本質上屬于傳統儒學的范疇。【課堂練習】1. 據史料記載,明代棉布盛行,松江府是棉布的主要產地,蘇州府的嘉定、常熟所產棉布也很暢銷,“商賈販鬻,近自杭、歙、清、濟,遠至薊、遼、山、陜”。由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濟作物開始投放市場 B.棉紡織業取代傳統絲織業C.白銀取代銅錢普遍流通 D.江南地區成為棉紡織中心2. 隆慶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設督餉館,私人海上貿易逐漸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財,貧人以驅,輸中華之產,馳異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其殆天子之南庫也”。據此可知( )A.明朝始終奉行鼓勵對外貿易的政策 B.對外貿易有利于改善國計民生狀況C.福建地區是明清對外貿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貿易造成了貧富分化加劇3. 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這里的“良知”指的是( )A.圣人的善惡道德標準 B.三綱五常的社會秩序C.內心固有的是非標準 D.外部世界的運行規律4. 成書于明朝中葉的《西游記》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畫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孫悟空以及有很多缺點但憨厚的八戒等眾多經典藝術形象。書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佛道儒開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認同C.市民階層的價值觀 D.中外不同的文化體系5. 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史實——結論A 李時珍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 康熙帝向西方傳教士學習數學、天文知識 清初全社會關注西方自然科學C 《農政全書》介紹我國傳統的農學成就 ——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D 《天工開物》記錄了農業、手工業等行業 的生產技術 ——該書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