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的非洲與美洲課程標準1.了解中古時期非洲與美洲地區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2.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核心素養1.了解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古代文明的遺跡,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古代非洲文明的成就。2.通過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文明中心﹣﹣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的主要成就,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古代美洲文明的特點。學習重難點重點:古代非洲與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區域范圍及其文明成果。難點:古代非洲與美洲主要文明的發展演變。知識主干一、古代非洲文明(一)古代非洲班圖人1.貢獻: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鐵技術。2.活動區域:班圖人原是西非居民,后逐漸擴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到11世紀,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3.推動了非洲文明的進步(二)古代非洲文明區域(1)東北非:阿克蘇姆王國。①出現: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興起。②發展: 4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地區強國。(2)東非①代表: 10-1 5世紀,在東非沿海地區產生了一系列國家。比較著名的有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②原因: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和伊斯蘭教的傳入。③興盛: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3)西非①馬里:征服加納后,進- -步擴張,逐步把塞內加爾河和尼日爾河流域納入版圖,成為西非最強大的國家;城市和文化相當繁榮。廷巴克圖成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②桑海:攻滅馬里,確立西非的霸主地位; 16世紀達于極盛; 16世紀末,因遭遇外來入侵而逐漸衰落。(4)南非①建立: 11世紀末,班圖人建立了津巴布韋國家。.②鼎盛: 14-15世紀,進入鼎盛,包括今里南非的部分地區都被納入其統治之下。二、古代美洲文明(一)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農作物。(二)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1 )瑪雅文明1 5世紀中期衰落①政治統治: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了統治階級;一般氏族成員成為平民。②農業和手工業: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制造精美陶器。瑪雅人培育的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地,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人類的生活③建筑及藝術: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④自然科學:發明了獨特的文字,用復雜的歷法紀年,并采用20進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2)阿茲特克文明14世紀,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16世紀,進入鼎盛時期。①政治統治: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需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1 5世紀時,通過武力征服周邊其他的印第安人部落,建立“阿茲特克帝國”。②經濟基礎:阿茲特克人的經濟基礎是農業,他們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③城市建設:特諾奇蒂特蘭作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承擔著城市的交通和運輸。(3)印加文明.①興起:12世紀,印加人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國家,13世紀逐漸崛起。1 5世紀末16世紀初,發展到鼎盛時期。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印第安人國家。②統治: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地方美洲印第安社會中最嚴密的統治機構分四大政區,由貴族充任長官。編制詳細的人口調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遷移被征服地區的居民。補充:印第安文明的相關知識點1、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對印第安文明發展進程可能產生的影響。美洲位于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遠離歐亞大陸。印第安文明的發展長期處于獨立形成、獨立發展,與外界尤其是與文明發展較早的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的狀況。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處于熱帶雨林、熱帶高原氣候的高原、峽谷、盆地地帶,三大文明之間也幾乎沒有交流,因此印第安文明發展.相對緩慢。2、印第安文明對現代人類生活的影響。印第安人培育了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等40多種農作物,奎寧等藥物至今仍在醫藥領域廣泛應用。這一-切都大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生活。同時,印第安人修建的金字塔、神廟、城市等建筑今天也成為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3、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災害的破壞;缺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往;內部之間。的交流也幾乎為零。合作探究﹣﹣西非文明材料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諸國有貿易關系。西非內地不產鹽,大部分食鹽需從外部輸入。北非地區南緣有許多產鹽區,用駱駝馱載南運,比較方便。西非盛產黃金,而控制北非的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阿拉伯帝國,商品貨幣關系都較為發達,需要大量黃金。這就構成了西非與北非貿易的基礎。8世紀以來,與撒哈拉南緣相接的西非地區,通過繁榮的貿易來往,不僅在經濟上富裕起來,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響。摘編自吳于、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思考:根據材料,概括8世紀以來西非逐漸走向繁榮的歷史條件。提示:條件:與北非貿易的擴大;金礦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古代羅馬、阿拉伯等先進文化經北非向西非傳播和滲透。習題鞏固1.4世紀時,特定的地理環境使該國對外貿易十分繁榮,成為當時的貿易大國的是A.阿克蘇姆王國B.加納C.馬里D.津巴布韋2.由于地理位置的影響,在古代非洲文明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是A.東南部B.西南部C.東北非D.西南非3.西非居民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鐵技術。他們是A.班圖人B.突厥人C.印加人D.蘇美爾人4.《2012瑪雅預言》給你一個可以免費去瑪雅旅行 機會,這當然是個新創游戲,如若你真到了,會看到瑪雅文化藝術的()①獨特的表意文字②復雜的歷法紀年③用于祭祀用的金字塔廟宇④有壁畫裝飾的神廟⑤繁榮的莊園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5.古代的印第安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15-16世紀,最為強大的印第安人國家是()A.瑪雅人國家B.印加國家C.阿茲特克人國家D.桑海國家6.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鄭家馨說道:"紹納人自從進入了津巴布韋高原以后,他們采取了牧農經濟結構,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提供了很多剩余的產品,這樣他就可以供應更多的勞動力來建筑偉大的石構建筑。"材料可以證明()A.津巴布韋生產力發展狀況B,津巴布韋國家建立過程C,津巴布韋經濟發展模式D,津巴布韋國名的歷史由來7.1995年,中國非洲史研究會舉辦的關于非洲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關系的研討會上,學者們認為非洲"吃飯靠大樹""財富看實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義觀念、封閉的農業文化性質等生產和消費文化與現代化精神背道而馳。2001年,張宏明指出必須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擺脫邊緣化的厄運。這些觀點反映了(0A學者對非洲史的研究觀念相對滯后B,探討非洲史的觀念和途徑比較清晰C.非洲傳統文化不利于現代化的發展D非洲文化與發展研究有待繼續深化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諸文化是非洲與外界相互影響的結果,這種相互影響就其程度而言,遠遠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亞與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響。這說明()A.非洲文明是多種文明交融的結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文明落后C.非洲文明對世界影響范圍更廣D.非洲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文明9.1891年古文物專家詹姆斯.狄奧多爾.本特寫道:"我對這地區(古津巴布韋)的廢墟古物沒有多少信心。我認為,它們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鳥后寫道:"(這些藝術品)似乎彈奏著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本特觀點本質上反映了(A.古津巴布韋文化與外來文化沒有聯系B.認可外來文明對古津巴布韋文化的影響C.對非洲文明存在種族歧視的錯誤傾向D.時代和階級局限性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10.阿克蘇姆時期,最早使用薩巴文;約從公元2 世紀起,使用蓋埃茲文。受印度文的影響,并從希臘文引進數字體系和一些主要符號后,經過幾個世紀,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亞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這套文字在5世紀末經敘利亞傳入亞美尼亞,開始影響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A埃塞俄比亞文字發明和使用時間長B.阿姆哈拉文為歐洲廣泛使用的民族文字C.阿姆哈拉文是各種文字融合的產物D.阿克蘇姆文字吸收外來文字且影響較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