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牛頓第一定律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它課□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由“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三部分內容構成。重點是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物體是否受力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建立規律,并引導學生會用物理的慣性解釋有關現象。學情分析 學生腦中對于運動和力的關系多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相同,而牛頓第一定律又是理想定律,是物體不受力的情況下的,與生活實際有距離,這就引起學生在理解上會出現故障。也是歷來學生在做這部分習題時容易出現問題的原因。慣性現象是自然界、生活中的普遍現象,現象的具體的但是概念是抽象的,“慣性”概念對學生又是一個難點,尤其是對于慣性現象的解釋。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和生活情境,說出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歷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識記牛頓第一定律。 3、通過生活經驗和大量事實,記住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象。重難點 1、通過實驗和生活情境,說出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歷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識記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評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新課引入1復習力的定義、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的內容 學生活動: 提問回答設計意圖:鞏固力的基本知識環節二:新課講授教師活動 關于力和運動的兩種觀點: (1)在桌面上慢慢推一小車,小車____;撤去推力,小車________。 亞里士多德: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2)在桌面上用力推一下小車,小車________。 伽利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思考: (1)實驗中研究對象是誰?怎樣獲得運動的物體? (2)怎么操作才能保證到達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3)怎樣改變水平面上阻力的大??? (4)通過比較什么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具體操作:讓同一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小車到達水平面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控制變量法) 實驗數據: 表面狀況阻力大小小車運動的距離s /m小車速度減少的情況毛巾最大 棉布較大 木板最小 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速度減小得越______。 推論: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靜止的物體不受力,它將__________________。 2.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原因。 3.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指所有物體,慣性沒有條件。 (2)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速度無關。 (3)慣性不是力。只能說“由于慣性” 、“具有慣性”。而不能說“受到慣性” 、 “由于慣性的作用” 、 “克服慣性”等,否則就將慣性和力的作用混為一談。 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小球的慣性 用鋼尺擊打棋子 慣性的利用和防范 (三)小結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學生活動 (學生從小實驗里頭體驗感知力和運動的關系) 學生回答基本問題 (學生討論分析并設計出實驗方案,完成實驗) 引導學生學生回答 觀察實驗 當堂讀記結論 讀背定律,同桌相互讀背并提問檢查 讀背定義,理解和牛頓第一定律的區別 書上做筆記 學生講臺上做棋子實驗 學生分析各種慣性現象設計意圖:1、通過實驗感受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過程 聽寫同步進行,加深印象培養學生合作的探究精神,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會組織語言,科學表達物理知識 學生學會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或表達知識 學會利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環節三:課堂練習與小結1、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分別停在不同位置。 (1)為什么要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 (2)小車在不同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不同,說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 (3)由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減小得越___。 (4)由實驗可以推理: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將做______________。 (5)運用力和運動的知識進行判斷,正確的在括號中打“√”,錯誤的在括號中打“×”. A.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3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作業題: 1、水平桌面上,物體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運動,當他離開桌面時,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那么它將( ) A.沿豎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 C.作曲線運動 D.無法確定運動情況 2、關于慣性,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B.射出的子彈離開槍口繼續高速前進,是因為子彈受到慣性的作用 C.物體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實驗基礎上加以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視頻中大量生活實例說明慣性教學反思與改進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注重實驗探究,體現了實驗是物理學習的基礎。通過實驗,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科學的事實求是的嚴謹態度,又讓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得到了培養。實驗是橋梁,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層層深入,若表面逐漸光滑,直到摩擦非常小時,小車速度的改變及前進的距離將如何 學生會很 順利地得出,若表面絕對光滑,阻力為零時,小車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引導學生想象推理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讓學生以經驗為基礎,層層深入,逐漸升華,符合學生的認知觀點,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解決科學知識的方法。 2.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家科學探究精神及嚴謹的思維品質的教育。 3.本節課充分體現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具體表現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教師沒有僅僅停留在課本所給出的三種材料上,用了一塊表面更光滑的玻璃,假想了一種絕對光滑的平面,再用自己錄制的視頻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的推理想象,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便于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4.三是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及時調動學生 思維,課堂探究意識濃。 二、本節課存在的不足 1改變實驗條件和控制變量缺乏層次感。 2.整節課沒有板書,雖然是因為沒有筆,也說明了課堂應變能力還需加強。 4.由于對學生不熟悉,回答問題的學生顯得過于集中。 三、對再教的補充設計 再教時,要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所得。 在平常教育教學中,必須具備全新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使自己具有先進、科學的教育思想,將每節課按高標準要求,不斷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教學設計表現為:不思則無,深思 則遠,遠思則寬。 課后,我認識到,相信學生,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解決,這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教師不給學生機會,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束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就會受到遏制。如果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人人動手、動腦,學生的視野就會開闊,思維就能得到擴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堅持這樣做,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物理學是一曲“理性的旋律”。物理教學不應滿足于對某一定律的揭示,而應使他超越自身,使之上升到具有更大普遍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層次的東西,這樣,物理規律的探究就能不斷取得進步。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準備和教學,讓我在教學中得到了一次較好的鍛煉,在教學理念上有了較大的改變。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思索、探討,讓我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能更有效的與中考相結合。—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