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茉莉花》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它課□教學內容分析這是一首江南小調。早在兩百多年前,由玩花主人選輯、錢德蒼增輯、清乾隆年間(1736-1759)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球》第六集卷一《花鼓》中就記下了這首民歌的唱詞:“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的花開賽不過了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同時《茉莉花》也是最早傳到外國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書中特別提到了《茉莉花》“似乎是全國最流行的歌曲”。1864-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在中國國內,《茉莉花》不僅在江南地區廣為傳播,而且在全國漢族地區乃至有些少數民族地區,都被傳唱,而且大多數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動,成為《茉莉花》在那個地區的“變體”;有些地方的《茉莉花》變體詞曲皆佳,十分動聽;其中湖北、山西、東北的幾首,與江南的《茉莉花》形成一個同主題民歌“家族”。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都聽過《茉莉花》這首歌曲,或者會唱這首歌曲,但對于歌曲背后的相關歷史,和為什么《茉莉花》可以成為中國音樂的代表作之一并不了解。本節課通過對《茉莉花》的學唱,讓學生體驗中國民間風格。學習目標1.指導學生用純真甜美的聲音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2.對歌曲主題進行創編活動,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和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勇敢的精神。3.體驗樂曲的風格、情緒、感受江南民間音樂的獨特韻味,激發學生對民間音樂的熱愛。重難點1.指導學生用純真甜美的聲音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2.對歌曲主題進行創編活動,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和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勇敢的精神。教學評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環節教師活動導入播放《沂蒙山小調》師:同學們,這首歌是什么體裁的?師:對,民歌。中國的民歌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民歌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是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請大家欣賞幾首民歌。(播放音樂《太陽出來喜洋洋》、《放馬山歌》、《川江船夫號子》、《無錫景》) 民歌的題材有幾種?師:沒錯。接下來我們就學習一首江蘇的地方民歌-《茉莉花》。學生活動1.生:民歌2.學生聆聽音樂并思考民歌有哪三種體裁3.生:山歌、小調、勞動號子設計意圖:通過聆聽音樂使學生初步了解民歌,并簡單介紹民歌的三種體裁: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從而引出本節課內容:江蘇民歌《茉莉花》環節二:新授教師活動初聽歌曲學生思考兩個問題:這首歌的情緒是怎樣的?A、歡快活躍 B、親切抒情旋律有什么特點?婉轉細膩柔美 B、粗獷豪放抒情 2.再次聆聽歌曲,并思考歌曲表現了青年姑娘什么樣的心理狀態?3.歌曲學唱1)聆聽學唱部分并用手在空中劃出旋律線2)跟鋼琴慢速唱譜3)跟著音樂用“lu”模唱4)加上歌詞演唱一遍解決重難點圓滑記號、倚音和切分音節奏:復習這幾個記號,逐個練習。練習圓滑記號時與生硬的轉音做對比聯系,練習倚音時與無倚音時做對比練習。練習完重難點后帶感情演唱一遍放伴奏演唱一遍要求:學生用中等音量唱歌詞(提示并示范:根據這首歌曲的情緒, 用純真甜美的聲音演唱) 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聆聽音樂,并思考問題生答:b、a生答: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現年輕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罵的天真神態,實質上是在表現青年男女之間的純潔感情。跟隨音樂旋律畫旋律線在教師的指導下用“lu”輕聲模唱。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練習重難點7.帶感情、跟伴奏演唱歌曲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用正確的演唱方法熟悉旋律,進一步熟悉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解決歌曲中的難點,為唱歌詞做準備,鍛煉學生控制聲音的能力,為有情歌唱作鋪墊,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演唱技巧唱會歌曲,熟練掌握歌曲并做 到有情歌唱。環節三:創編活動教師活動師:《茉莉花》早先是我們揚州的栽秧號子中最流行的一種,它從古代流行到現在,不僅在全國各地都流傳它的旋律,都各自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外,很多音樂人把它改編或加入了流行元素,給《茉莉花》更添了活力,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改編版的《茉莉花》師:有什么變化嗎?師:下面我們來個小組合作,也給茉莉花來個創新,分小組在白板上自主選擇茉莉花的任何一個字,點擊大屏幕上這一字,打開題面。茉--請給茉莉花旋律設計些優美的舞蹈動作莉--請你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并小組合作表演花--請小組合作,配樂朗誦《茉莉芬芳》分小組討論3分鐘分組表演學生活動欣賞改編版的《茉莉花》生答:加入了流行元素各組組長上太選組領題各小組討論創編5.分小組進行展示設計意圖:用創新的方式改編茉莉花,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環節四:文化拓展教師活動師:《茉莉花》作為我國民歌的一朵奇葩,它已不僅是中國的,早已香飄世界,成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財富。大家能不能開動腦筋想想,在哪些國際舞臺上出現過茉莉花的旋律? 1、1997年6月30日24點,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由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支樂曲《茉莉花》響徹莊嚴的會場,世界各國新聞媒體聚焦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ppt展示圖片說明)2、2004年8月29日,第二十八屆夏季奧運會閉幕式于當晚21點15分在雅典奧林匹克主體育場隆重舉行。中國小姑娘在巨型大紅燈籠上,唱起一曲《茉莉花》,場上洋溢著濃濃的中國色彩。(ppt視頻文件展示) 2010上海世博會閉幕式現場,在《茉莉花》的節奏中,數十位中外的小朋友手推肩扛著各色玩具,歡快地來到大地板上。創造了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代表同唱一首中國歌曲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令人動容,難忘。(ppt展示圖片說明)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多》中,就有,《茉莉花》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播放視頻)小結師:茉莉花素潔、濃郁、清芬、久遠,它是友好與熱情的象征。它作為友誼之花,在人們中間傳遞。《茉莉花》不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而且還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讓我們再一次唱響《茉莉花》,唱響我們的民族音樂,把我們的民族音樂推向世界。學生活動1.生答:2008北京奧運會頒獎音樂等等2.在教師的指導下觀看ppt、觀看視頻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茉莉花》是一首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民間小調,多次在國家與國際的重要活動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睞,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板書設計茉莉花山歌、小調、勞動號子 親切抒情 江蘇民歌 婉轉細膩柔美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自己種一盆茉莉花或者泡一杯茉莉花茶,感受茉莉花的芬芳,再次演唱《茉莉花》2.留意身邊的不同音樂風格的《茉莉花》及優秀民歌。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課時選取音頻、圖片等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練唱曲譜、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從而做到有情歌唱。4—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