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音樂五下 美麗的家鄉 課堂實錄一、教學內容《美麗的家鄉》是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課。本文旨在為學生創設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體驗錄音和調音活動學習《美麗的家鄉》這首歌。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欣賞和評價自己及他人音樂作品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錄制和調音,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融合方法。 3.激發學生對音樂制作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藝術鑒賞力,通過展示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和展示交流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學生對音調調整的幅度和效果的把握。由于音調調整對歌曲的影響較大,學生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掌握調整的幅度和技巧。 2.人聲和伴奏的合成。在合成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調整人聲和伴奏的節奏和音量,以達到和諧的效果。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非常有趣的視頻。請大家認真觀看,看完后我有問題要問哦! 教師:看來大家都看得很開心!那么,視頻中的調音師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們是如何把原本并不好聽的聲音變得如此悅耳動聽的呢? 學生1:老師,他們用了好多設備和軟件把聲音調得更好聽了! 學生2:我覺得調音師好像魔術師一樣,可以把任何聲音都變得很好聽! 教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確實,調音師通過專業的錄音設備和音頻軟件可以對聲音進行各種后期處理,使之更加悅耳。那么,我們平時聽到的歌曲、音樂是不是也都經過了這樣的處理呢? 學生3:應該是吧,不然怎么可能每首歌都那么好聽呢! 學生4:老師,我們自己能不能也試著調音呢?會不會很難? 教師:好問題!其實,通過計算機和音頻軟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嘗試進行錄音和調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體驗一下不一樣的音樂課——用計算機和音頻軟件來制作我們自己的音樂!大家有沒有興趣呢? 學生興奮地齊聲說:有! 教師:那就讓我們開始吧!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錄音和調音知識…… (設計意圖:《百萬調音師》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發學生對調音師工作的好奇心。視頻結束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調音師的工作方式和音頻處理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出現不僅能幫助學生回顧視頻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音樂制作聯系起來的機會。) (二)錄音環節 教師:好了,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最激動人心的環節——錄音!大家都已經躍躍欲試了吧?請大家先看我演示一遍。 (教師走到計算機前開始演示) 教師:首先,我們要確保耳機的麥克風插頭已經插入計算機主機的紅色接口,一定要插對位置,并且要插緊,否則會影響錄音效果。 (學生紛紛檢查自己的耳機插頭是否插好) 教師:接下來,我們打開計算機桌面上的Adobe Audition軟件。這是一款非常專業的音頻編輯軟件,我們可以用它來錄音、調音和編輯音頻。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點擊菜單欄中的“文件/新建”,新建一個立體聲的空白音頻文件。 (學生跟隨教師的操作,成功新建了音頻文件) 教師:大家看,現在窗口中出現了兩個音頻軌道,這兩個軌道分別代表左聲道和右聲道,我們錄入的聲音會以波形的樣子出現在軌道中。波形的高低幅度可以顯示出聲音的大小,非常直觀。 學生1:哇,好神奇啊!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試試了! 教師:別急,馬上就到你了。現在,請大家注意看,我點擊軟件界面下方的紅色圓點就可以開始錄音了。這個時候,我戴上耳麥唱首歌,大家看看音頻軌道上會有什么變化。 (教師戴上耳麥,開始唱《美麗的家鄉》,學生看到音頻軌道上出現了波形) 學生2:哇,真的出現了波形!老師,你的聲音被錄進去了! 教師:沒錯,就是這樣。現在我已經錄好了音頻,接下來要保存它。請大家跟我一起點擊“文件/導出”,選擇保存的路徑和格式,在這里我們選擇mp3格式,這樣方便以后播放和分享。保存的時候,大家記得用自己的姓名來命名哦。 (學生跟隨教師的操作成功保存了自己的音頻文件) 教師:好了,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如何錄音和保存音頻了吧?接下來,就輪到你們大顯身手了!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步驟,自己試著錄一段音頻吧!如果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舉手問我。 (三)分組體驗錄音 教師:現在我們按照學習小組進行錄音體驗。請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先戴上耳麥進行錄音,其他同學可以先觀察或者準備自己的演唱。 教師:在錄音之前,請確保打開我發給你們的《美麗的家鄉》的伴奏音樂。大家一邊聽伴奏,一邊演唱,這樣錄出來的效果會更好。同時,為了避免互相干擾,每組只有一名同學錄音,其他同學請保持安靜。 (學生開始準備錄音《美麗的家鄉》) 教師:在正式錄音之前,你們需要觀察錄入波形的大小來調整麥克風的聲音,確保波形的最高峰不要超過音軌的邊界,這樣才能保證音量適中,不會失真。 (學生調整麥克風,準備開始錄音;教師巡視各小組,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 教師:這位同學,你的波形好像有些小,可能是麥克風聲音調得太低了,你可以試著把聲音調大一些。 (學生調整后重新錄音) 教師:很好!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其他同學也可以輪流進行錄音。在這個過程中,我會不斷巡視并提供幫助。如果你們有任何問題或者需要糾正的地方,隨時告訴我。 (學生輪流進行錄音,教師在旁邊指導) 教師:大家都錄得很棒!現在我們可以一起聽聽這些作品,感受一下自己努力的成果! (四)展示交流,嘗試調音 教師:好了,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錄音環節。接下來,我會從每組中挑選一個錄好的音頻在班級里展示交流。請大家欣賞彼此演唱的歌曲,并對唱法、節奏、音準等方面做出適當的點評。 (教師挑選并播放每組的錄音,學生們認真聆聽并互相評價) 學生1:我覺得XX同學唱得很好,節奏把握得很準確,音準也很到位。 學生2:我覺得XX同學的音色很好聽,但有些地方可以加大一下力度。 教師:同學們的評價都很到位。接下來,我們要進入調音環節。這款軟件當中設置了多種調音方式,新手朋友可以使用其中自帶的幾種簡單的調音按鈕,如我們可以找到界面中“振幅調節”按鈕,通過左右拖動的方式,實現對音量的調節。 (教師演示如何調節音量,學生跟著操作) 教師:我們可以嘗試調節音調,通常來說,音調調節是在純音樂中進行的,音調過高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音調,以此來降低唱歌的難度,在軟件中可以選擇“效果”菜單中的“時間與變調”,左右拉動調節柄實現調節音調。 (教師演示如何調節音調,學生跟著操作并觀察變化) 學生3:哇,好神奇!我把音調調低后,聲音聽起來完全不一樣了! 教師:沒錯,音調的變化會對聲音產生很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我們處理真聲時不會應用到音調的調節,除非是需要做出較為滑稽或者是機器效果聲才會使用。 教師:現在我們需要合成人聲與伴奏聲,此時需要在界面找到“多軌”按鈕,切換到軌道視圖,將伴奏音樂拖至軌道1,將人聲拖到軌道2,然后播放,檢查節奏與音樂是否匹配,若不合適,則可以用鼠標拖動音軌中的音樂實現微調。當伴奏聲與人聲相吻合時,我們就可以輸出音樂文件,在這里通過“文件/導出/多軌混音”的方式,以mp3格式保存,進而完成了此歌曲的錄音/采集/加工。 (教師演示如何合成人聲和伴奏,并導出音樂文件) 教師:現在,請各小組按照我剛才演示的步驟,把人聲錄音和伴奏音樂進行合成,并拷貝合成好的錄音文件。如果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向我提問。 (五)課堂總結與表彰 教師: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不僅學習了錄音和調音的基本操作,還通過實踐體驗了音樂制作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展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為了表彰大家的努力和成果,我決定給每組同學都頒發“優秀音樂制作人”的榮譽證書! (六)課后拓展與作業 教師: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探索Audition軟件的其他功能,嘗試對歌曲進行更深入的編輯和加工。同時,也歡迎大家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班級群里,與更多的同學交流和學習。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音樂制作的相關知識,期待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和創意!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通過引導學生親自體驗音頻錄制和后期處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了實際操作能力。在《美麗的家鄉》歌曲的學習與錄制過程中,學生們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參與熱情。筆者認為,本節課的成功首先歸功于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通過播放《百萬調音師》視頻,教師成功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的錄音和調音環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無論是錄音、調音還是展示交流環節,都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此外,本節課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了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歌曲錄制任務,學生們在互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達到了共同進步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本節課不僅注重技能傳授,還注重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力的培養。在展示交流環節,學生們相互欣賞、評價彼此的作品,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然而,筆者也發現了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由于錄音和調音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部分學生操作不夠熟練,導致后續環節時間緊張。針對這一問題,筆者今后可以考慮優化時間分配方案,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展開。同時,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能無法顧及每一個學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嘗試采用更靈活的分組方式或利用助教進行輔助指導,以便提供更個性化的教學支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