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2024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鴻 雁》教學設計(二)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學會《鴻雁》這首歌曲,掌握真假聲的轉換技巧。 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區(qū)分長調和短調。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唱練結合、情景引導、討論練習,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和演唱能力。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祖國各民族及其相關音樂文化,進而對蒙古族音樂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欣賞我國多元的民族文化,增進對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教學重點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文化,認知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學會《鴻雁》這首歌曲的基本演唱。教學難點演唱《鴻雁》,對音樂情緒的把控、高音的掌握、以及有感情地演唱好這首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音樂、視頻資料、PPT、鋼琴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播放視頻《吉祥三寶》,提問學生:這是一首哪個民族的歌曲?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課外內容簡介:《吉祥三寶》由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爾作詞作曲,并和妻子烏日娜以及他們的小侄女英格瑪演唱的描寫美滿家庭的一首歌,收錄在布仁巴雅爾2005年發(fā)行的專輯《天邊》中。這首歌在2006年我最喜愛的央視春晚節(jié)目中榮獲歌舞類二等獎。2. 相關知識了解、拓展。認識蒙古族:蒙古族(西里爾字母:Монгол 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東亞地區(qū)的一個傳統(tǒng)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tǒng)一了蒙古地區(qū)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xiàn)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yè)上比較發(fā)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于相對顯赫的地位。《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根據(jù)《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21》,其中中國境內蒙古族的人口數(shù)為6290204人蒙古族的服飾:蒙古族音樂:分類 音樂特點民間音樂 旋律優(yōu)美、草原氣息濃厚古典音樂 感情深沉、氣息寬闊宗教與祭祀音樂 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蒙古族音樂與游牧生活相聯(lián)系的民歌和說唱為主。有傳統(tǒng)的古老圣歌、贊歌、宴歌以及許多反映牧民生活的歌曲。蒙古民歌根據(jù)其音樂特點分為烏爾吐歌曲(即長調子歌曲)和烏火爾歌曲(即短調子歌曲)兩種。前者有著自由的節(jié)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后者則具有鮮明規(guī)整的節(jié)奏和輕快的速度。長調 自由的節(jié)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短調 具有鮮明規(guī)整的節(jié)奏和輕快的速度游牧說唱 傳統(tǒng)的古老圣歌、贊歌、宴歌以及許多反映牧民生活的歌曲二、合作學習1、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1). 草原情景劇: 根據(jù)課前安排,讓學生分組,每組準備一個草原相關情景劇,內容可以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場景、節(jié)日慶典或牧羊情景等。 表演結束后,讓其他組的學生猜測表演的是哪個蒙古族的傳統(tǒng)活動或習俗,講講知道的相關習俗等。(2).角色帶入: 選定幾名學生扮演“鴻雁”,配合音樂,其他學生則扮演草原上的其他角色,如牧民、馬匹、羊群等,不僅熟悉了音樂,更以活動方式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2、 欣賞歌曲《鴻雁》:再次播放《鴻雁》歌曲,請學生結合屏幕上的草原牛羊圖片,閉上眼睛感受,想象自己坐在遼闊的草原上,遠處有奔馳的駿馬。聆聽思考:這首歌曲的速度怎樣?情緒如何?學生:——————。3、 介紹歌曲背景: 講述《鴻雁》的故事背景,包括其原名《鴻嘎魯》以及歌曲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 區(qū)分長調和短調,介紹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樂器認識:馬頭琴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拉弦樂器,具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其音色柔美圓潤,擅長表現(xiàn)抒情、和緩的曲調,常用于獨奏或民歌說唱的伴奏,代表曲目包括《萬馬奔騰》和《鄂爾多斯的春天》等。其他樂器:四弦琴、火布斯等4、 學唱歌曲: 分段學唱,包括節(jié)奏練習和旋律帶入。 第二部分學唱,注意歌曲情緒及音準節(jié)奏變化。 學生跟唱,體會歌曲的感彩。 全體跟著音樂再次唱響歌曲,對不準確的地方加以糾正改進。5、 處理歌曲: 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的景、情、美,并嘗試用歌聲表達出來。 分小組演唱,注重情緒的表達。三、拓展延伸 老師播放、展示一段蒙古舞蹈,請學生觀察手臂和手腕的動作,起立一起模仿練習。 師生在音樂中共同跳蒙古舞。四、課后作業(yè)旋律改編,歌詞創(chuàng)作:提供幾種不同的樂器(如口琴、笛子、吉他等,或使用電子樂器軟件),讓學生嘗試為《鴻雁》的旋律添加不同的和聲或節(jié)奏。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他們是鴻雁,會用什么樣的歌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故事。鼓勵學生分組創(chuàng)作自己的歌詞,并嘗試演唱。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演唱難點,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練習,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歌曲的學習和演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