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3.1 貫徹新發展理念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3.1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3.2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主要矛盾離不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理念手段第三課思維導圖目錄0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02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第一目思考:結合視頻和教材內容,談談你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解。(是什么 為什么 怎么做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維護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誰、靠誰、成果歸誰)注意:人民≠公民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基本內涵:(是什么?)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怎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怎么做)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廣泛,涉及教育醫療、居住環境、收入方面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發展為了人民(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發展依靠人民(靠民)就是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3)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惠民)就是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顯制度優勢。2.怎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怎么做?)出發點動力落腳點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練一練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人民群眾汲取智慧和力量。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走進共同富裕。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滿足人民需要,促進全面發展。出發點動力動力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1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方法2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3確立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4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意義:(原因?)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發展理念:解決問題、原因、措施第二目“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思考:1.解決上述發展難題,需要貫徹什么樣的發展理念?2.結合我國發展面臨的難題,談談樹立新發展理念的原因。情境探究我們樹立新發展理念的原因?需 要新發展理念發 展(高質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解決指 導你好未來1. 新發展理念的內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2)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時代要求人民需要(1)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2.樹立新發展理念的原因/必要性新發展理念 解決的問題 原因/重要性 措施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1.根據表格提示,梳理“新發展理念”相關知識。2.“新發展理念”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組內分工合作,小組代表發言分享本組學習成果。)思考問題:閱讀教材P35-38,完成下列任務:解決問題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原因/重要性 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第一動力。措施 堅持創新發展,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3.新發展理念的內容:(1)創新發展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人才是第一資源。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頂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創新是第一動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相關鏈接 P35問題:人是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結合自身實際,談談青年人如何成長為創新型人才?知識拓展1.青年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2.青年人要努力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于動腦、勤于動手的習慣。3.青年人要敢于質疑,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4.積極參加學校或社會組織的小發明比賽,培養科技創新的興趣;5.多閱讀、學習中外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故事,向他們學習。解決問題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原因/重要性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措施 堅持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3.新發展理念的內容:(2)協調發展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相關鏈接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解決問題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原因/重要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措施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3.新發展理念的內容:(3)綠色發展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解決問題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原因/重要性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措施 堅持開放發展,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新發展理念的內容:(4)開放發展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解決問題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原因/重要性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措施 堅持共享發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3.新發展理念的內容:(5)共享發展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 解決問題 原因 措施(怎樣貫徹)創新 發展協調 發展綠色 發展開放 發展共享 發展發展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進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發展不平衡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內外聯動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公平正義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歸納:3.新發展理念的內容4.新發展理念時政熱詞(1) 創新:科技創新(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管理體制創新、文化創新、思想創新、制度創新等。(2)協調: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發展、西部開發等。(東中西、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3)綠色:新環保法、垃圾分類、塞罕壩精神(治沙)、生態移民、生物多樣性大會等。(4)開放: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口博覽會、外商投資法等。(5)共享:精準扶貧、扶貧攻堅、民生短板、公共服務等。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1.A省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發展互聯網銷售、建立大數據平臺,并嘗試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2.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銷售,產品暢銷海內外;3.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突出發展綠色產業;4.在一些貧困鄉鎮,實行精準扶貧,使原來的貧困鎮變成“魅力鄉鎮”。5.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加強與京津兩地的合作,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發展共享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協調發展結合材料,說明A省的成功做法是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投資不算消費支出恩格爾系數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它由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提出,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恩格爾系數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金額消費總支出金額× 100%=恩格爾系數大小與消費結構(消費水平)的關系:恩格爾系數是衡量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恩格爾系數越大——消費水平越低,消費結構不合理。恩格爾系數越小——消費水平越高,消費結構優化。知識拓展5.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地位、關系和要求(1)地位: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2)關系: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3)要求:要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什么2.發展依靠人民:為什么:內在要求、價值取向、基本原則3.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內在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集合體,要統一貫徹1.發展為了人民:是什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要求(怎么樣)是什么:堅持新發展理念①地 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②時代要求: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③人民需要: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創新---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放---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怎么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以人民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基本原則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具體措施)課堂小結1.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過程中,產業園區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基于智能物聯網技術的傳感器、電子設備、智能辦公設備、工業智能裝備等智能制造設備需求大增,但也面臨產業鏈被“卡脖子”的風險。這給我國相關企業發展的啟示是( )①堅持合作共贏,推動智能制造全產業鏈協調運轉②堅持開放發展,立足國際市場加大高新技術引進③堅持共享發展,完善分配機制提高內部管理效能④堅持創新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課堂練習C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提出,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因為( )①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②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③有助于實現全體人民同步富裕④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C課堂練習【解析】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是黨的領導,①錯誤。②: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②正確。③: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③錯誤。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④正確。故本題選C。3.習近平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新時代,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說明( )①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②樹立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已經形成 ④全體人民同步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課堂練習【詳解】①②: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天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這表明我國現代化建設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①②符合題意。③:我國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③說法錯誤。④: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且材料未涉及共同富裕,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4.“特色種植+旅游”是山東省臨沂市某地的重要產業扶貧項目。近年來,該地依托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緊抓農業旅游發展的新業態、新趨勢,打造“特色種植+旅游”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支持貧困戶參與農業產業發展,以“造血”扶貧為突破口,使有意愿發展農業生產的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該地的做法( )①旨在解決新時代我國突出存在的發展不充分問題②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③貫徹了協調發展新理念,有利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④表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有利于解決新時代發展動力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D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