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5.《誡子書》知識點一、作品梗概本文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文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嚴謹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二、作者簡介諸葛亮(181 - 234),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三、全文展示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四、全文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內心恬淡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屏除雜念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要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飛逝,意志隨歲月消失,最終年老志衰,大多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守著窮困的陋室,此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五、主題概述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過對兒子勤學立志的勸勉,告誡兒子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和“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放縱懈怠,輕薄浮躁。六、文言知識積累(一)古今異義1.靜以修身 古義: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今義:安靜。2.淫慢不能勵精 古義:懈怠; 今義:速度低。3.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輕薄; 今義:遭到不幸或發生災難的可能。4.年與時馳 古義:疾行,指迅速逝去;今義:(車馬等或使車馬等)跑得很快。5.意與日去 古義:喪失;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二)一詞多義夫學須靜也(學習) 非志無以成學(學業)(三)詞類活用1.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作名次,遠大目標)2.非志無以成學(使動用法,使……成功)(四)重要虛詞1.夫君子之行(助詞,的)2.靜以修身(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五)特殊句式判斷句: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也”表示判斷)(六)成語積累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依靠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七、鑒賞品讀1.賞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里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2.諸葛亮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論述又是怎樣展開的?諸葛亮是從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先從正面進行闡述,他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學習,要注重的都是一個“靜”字,修身需要靜,學習需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接著又從反面進行論證,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進而把“靜”與“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達到了論證的目的。3.作者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的關系如何?①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②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③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關系: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品德。4.文中常被人們引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兩句話是什么?作為新世紀的莘莘學子,應當如何做?結合生活實際,請談談自己的理解。這兩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積極的人生態度。現代社會變化頻仍,豐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種變化和誘惑中保持平靜的心態,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靜圓滿心態不停追求,是每個人都要深思的。現在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練練書法、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能夠活得充實、輕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5.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文中關于“志”的語句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非志無以成學”。文章很重視“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是時時將“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一方面強調無“志”則不足以“成學”,意味著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八、教材課后習題一: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見:四、全文翻譯。二:說說你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用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專一就不能實現遠大目標。三: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文中關于“志”的語句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志無以成學”。文章很重視“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是時時將“志”放在前面,不斷磨礪;另一方面,強調無“志”則不足以“成學”,也就是說,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四: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