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美版三上 找果子的小刺猬--泥塑小動物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浙美版三年級上冊“找果子的小刺猬”的延伸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搓、捏、壓、團、壘、接等不同操作方法,學生在水滴形動物造型基礎上嘗試用基本方法創作一個立體的泥塑小動物,是一堂泥塑造型創作課。通過欣賞中國民間傳統和現代泥塑作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物象特點,啟發學生去探究、學習捕捉簡單造型及其主要特征,學習基本的小型泥塑制作方法。【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愛聽關于小動物的故事,愛看關于小動物的書籍。本課要求學生利用陶泥制作可愛的小動物,做成形象生動的立體動物造型。本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具備較強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但在手工制作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學目標】1.了解泥塑小動物的先后順序,分析小動物的形體特征,會靈活運用基本技法塑簡單的小動物。2.經歷觀察分析形體特征、選擇技法、嘗試制作等過程,掌握塑簡單小動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制作前設計的良好習慣,提高動手能力。3.在學習中,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體驗泥塑的樂趣,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新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以小老虎為例,探究泥塑小動物的方法、步驟。教學難點:找準動物特征并能確定塑型順序。【教學過程】學習任務一:猜謎導入,視覺欣賞1.游戲(動物園里有什么?)導入,玩一玩,引出今天的研究對象——動物。2.同學們對動畫片一定不陌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提問:你們看了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觀看泥塑動畫后,我感受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喜歡看泥巴被塑造成各種形狀,像動物、人物,甚至是想象中的奇幻世界。這讓我覺得很神奇,因為泥巴本來是軟軟的,但是經過藝術家的手,它們變得生動起來。我也學會了用泥巴做一些簡單的形狀,雖然不像專業的藝術家做得那么好,但是也很好玩!教師小結:到底什么是泥塑?就是用陶泥來捏塑造型。3.欣賞秦俑、漢俑圖片,引出制陶的產生和發展。產生:我國制陶大約始于新石器時代。發展:早期的陶器以生活用品(飲器、食器、炊器、盛貯器等)為主,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及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環境的觀賞性、裝飾性泥塑藝術方向發展。在古代的泥塑作品中,老師發現了一些特別的作品,我們一起去看看。4.學生欣賞新石器時代的泥塑動物,初步歸納造型方法:造型簡化、五官簡化。5.教師引出課題“泥塑小動物”。學習任務二:探究泥塑小動物的方法1.觀察記錄表:每組一張泥塑小動物的觀察記錄表,學生分別從動物名稱、外形特點、技法表現來觀察,用最簡單的詞或圖概括。每組選出一名寫字好的學生做記錄,一名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匯報,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記錄表。學生觀察,和小組同學說一說泥塑動物的特點。2.分組匯報泥塑動物的特點和技法。小組一:這只泥塑小動物是一只小狗。它有兩只大大的眼睛,還有一條短短的尾巴。藝術家使用了捏、搓、拉等技法來塑造小狗的各個部位,讓它看起來很生動。小組二:我們觀察的泥塑小動物是一只小馬。它有兩只尖尖的耳朵,一個小巧的鼻子。藝術家使用了壓、捏、團等技法表現了小馬的靈活性和舒展感。尖尖的耳朵和小巧的鼻子強化了小馬的可愛程度,使其看起來更加迷人。小組三:我們觀察的泥塑小動物是一只小兔子。它有一對長長的耳朵,一個球形的頭。我們發現,藝術家使用了擠、捏、刻等技法,讓小兔子看起來活潑可愛。小組四:我們觀察的泥塑小動物是一只小猴子。它有一對靈巧的手臂。藝術家使用了捏、塑、擠等技法,讓小猴子的形態栩栩如生。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泥塑小動物身體是橢圓的,顯得很可愛,身上有花紋,底面是平的,可以站穩。3.對比觀察。教師:小動物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學生回答。教師追問:①對比觀察,泥塑小動物與真的小動物有什么不同?②泥塑小動物少了什么?在對比觀察中,同學們認識到泥塑小動物與真實小動物存在一些不同之處:①缺少細節:泥塑小動物通常無法捕捉到真實動物的所有細節,如毛發的質感、眼睛的光亮等。由于材料的限制,泥塑小動物可能顯得更加簡化和抽象。②突出特征:泥塑小動物往往會突出其最大的特征,如放大眼睛、強調鼻子等,以便更容易被觀察和認知。教師:泥塑小動物與真實小動物相比,可能缺少一些細節和生動性,但通過突出其最大特征,可以更好地展現其形態和特點。提出討論要求:怎么泥塑小動物呢?①先塑什么部位,后塑什么部位?②塑不同的部位用什么技法?③采用的是哪種成型方法?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就泥塑小動物的制作順序和技法進行了探討:①制作順序:小組一致認為應該先塑造身體,再塑造頭部,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整體比例和形狀,確保動物的身體和頭部相互匹配。②技法運用:在塑造不同部位時,他們使用了不同的技法。例如,身體部分他們采用了搓的技法,以形成較好的基礎形狀;而在塑造身體時,他們使用了壓的技法,以保持細節和平滑度。③成型方法:學生表示他們采用的是手捏成型法。他們用手指和手掌來搓捏、壓制和刻畫泥塑,以創作出小動物的各個部位和細節。學習任務三:創作探索:制作小動物泥塑的技巧教師提出制作要求:1.動物身體形狀要準確。2.作品表面要光滑。3.花紋要美觀。學生按步驟操作。學生取出一半陶藝泥,先來塑造小動物的身體。請制作好的同學介紹經驗。學生:為了使作品表面光滑,可以用手指內側抹平或泥工工具幫忙等,將身體部分進行修整。(學生示范并解釋做法)學生接著塑造小動物的頭部。教師:你們是怎么捏出它的頭的?你遇到什么問題了?教師播放視頻,示范方法。學生改進、修整作品。思考: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嗎?教師小結:我們學會了制作小動物的方法,也可以嘗試制作其他小動物。學習任務四:探究其他小動物的制作方法教師出示小貓、小狗、花豹、牛的圖片。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形態類似的小動物,但是要注意它們各自的特征。請學生說說這些小動物的基本形(球形、橢圓形、水滴形)。請學生分析泥塑小動物時用了哪些技法。教師小結:泥塑小動物要確定基本形,選擇合適的技法,還要注意它的特征。學生說說選擇的相應技法,如壓、捏等。創作方向:1.學生用所學的技法,借助基本形,做一種動物,姿態不同,技法自由組合,嘗試做一只夸張的泥塑小動物。2.學生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加上一些故事情節。創作要求:體現動物的動態、外形、花紋等特征;制作時要細心、衛生、安全。學生動手實踐,分組或單獨完成泥塑作品。環節一: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教師: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學生依次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學生互相評價作品,提出改進建議。環節二:學生總結收獲與不足學生:今天的收獲是學會了制作泥塑小動物的技巧,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足之處在于有些部位制作得不夠準確,需要進一步練習和改進。環節三:全班展示作品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釋制作過程和特點。老師和同學提出建議,共同探討改進方法。學習任務五:拓展延伸——探索黃平苗族泥哨藝術欣賞貴州黃平苗族泥哨作品。看一看這些泥塑小動物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做的作品很像呢?黃平苗族泥哨,是苗族老藝人吳國清創立的一種獨特的泥塑藝術,形象生動,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2008年,黃平苗族泥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朋友們課后可以嘗試去研究一下泥哨的發聲原理,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獲。板書設計泥塑小動物搓、捏、壓、團、壘、接【教學反思】本節課以“泥塑小動物”為主題,通過情境創設和多種視覺感官刺激,教師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泥塑藝術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猜謎導入和視覺欣賞環節,首先,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積極參與游戲導入,認真觀看泥塑動畫片和陶俑圖片,并表達了自己的觀感和想法。其次,在學習任務中,學生通過觀察泥塑動畫、陶俑圖片以及實物泥塑作品,初步認識了泥塑藝術的發展歷程和特點。在欣賞新石器時代的泥塑動物時,學生嘗試歸納了造型方法,體驗了簡化造型的過程,增強了對泥塑藝術的認識和理解。需要反思的是,在實踐環節,由于時間有限,部分學生可能沒有充分體驗到泥塑藝術的樂趣和創造性。本節課的設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審美情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問題需要調整,以讓學生在藝術之旅中獲得更豐富的收獲和體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