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寫作:“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主題作文寫作思路點撥及范文2篇文題結合已經學過的古詩詞,聯系當代文化生活中有關古詩詞誦讀的現象,想一想: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詩詞的“滲透”?你感覺古詩詞的學習到底對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有哪些幫助?……圍繞這些問題,以“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為主題,舉辦一次班級研討會。結合學習古詩詞的心得,提煉觀點,推選代表在會上發言。思路點撥我們先對文題做一個詳細分析。材料中,“聯系當代文化生活中有關古詩詞誦讀的現象”這句話最關鍵。當今古詩詞誦讀存在哪些現象呢?古詩詞誦讀當今最普遍的現象就是許多人不愛讀古詩詞。這一現象也就引出了下面的一系列討論。“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這個問題在啟示同學們要思考古詩詞在當今社會的定位:是生活的有益補充——調味品,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寫作時要有明確的觀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詩詞的‘滲透?”這一問題是讓同學們思考并探討古詩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小到個人日常生活的細節和心理感受,大到一個社會、國家的方方面面,都有古詩詞的影子和古詩詞思想的浸潤,“古詩詞”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哺育”,而且這種“哺育”是深入骨髓的、刻骨銘心的……寫作時要有深刻的思考和論述。“你感覺古詩詞的學習到底對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有哪些幫助?”這個問題是讓同學們談“對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有哪些幫助”,圍繞這一任務寫作,重心要放在對“語文素養”的提高上。此外,本次寫作要緊緊圍繞“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這一主題展開。寫作的情境是班級研討會,作者身份是高中生,寫作和交流的對象是班級同學,文體也要兼顧發言稿的格式、思路和語言。佳作展示品悟詩詞精髓,詩意棲居大地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品悟詩詞精髓,詩意棲居大地”。文化,國之魂也。古詩詞,文化之魂也。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文明的興衰更迭,無論快慢,從未停下腳步,一路走到今天,積淀下來的文化瑰寶,都融入到了那一卷卷古文宗卷。其中,星光璀璨的詩詞歌賦,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精華,是留給后人不可替代的精神財富,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為今人留下無數名篇,造就無比燦爛的中華詩歌文化。凡是中國人,不論身處何方,從事什么工作,過著怎樣的生活,幾乎都熟讀“春眠不覺曉”,能誦“床前明月光”,會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古詩詞在我們的生命歲月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給心靈以美的熏陶,給生命以豐厚的饋贈,給人生以深沉的激勵。試想,如果沒有李白、孟浩然、王之渙、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黃鶴樓上、晴川閣下,該少多少韻味;鸛雀樓頭、賞心亭中,又何來千古回響?也許,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小小的詩歌圣地。五千年的詩書驚魂萬卷,卷卷永恒;五千年的詩句字字珠璣,筆筆生花。古詩詞已經融入我們的文化基因,成為詩意人生的寫照、家國情懷的寄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藝術結晶。古詩詞是給予我們藝術的熏陶、文化的濡養,樹立起我們民族自信的必由之路。古詩詞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應傳承詩歌文化,樹立文化自信、重塑中國精神。古詩詞是人生失意時溫暖的一縷光,是我們前進的力量。登上央視舞臺的普通農家女子白茹云,家境平平又身患疾病,卻不抱怨不沮喪。她最喜歡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兩句詞。在人們的幫助下,帶著這份灑脫和豁達,白茹云過著充實而又詩意的生活,成為樂觀堅強的平凡英雄。古詩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必需品。一位名叫沈俊博的高中生在征得社區同意后,和家人自發打印了許多印有古詩詞的圖片,將其貼在地上作為“兩米線”,人們排隊檢測核酸時低頭就能讀到這些詩句,“詩意的兩米線”得到社區居民和廣大網友點贊。古詩詞亦是我們哲思的來源。偉大的詩人,將自己經歷成功與失敗、坎坷與磨難的感受通過詩詞表達抒發出來,實現對自我生命價值的內在超越。現代人讀這些古詩詞,將古詩詞包含著的價值與信仰薪火相傳,激勵我們的精神。民族危難時,抗日志士慨嘆“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奮勇獻身;改革開放中,先行者高喊“弄潮兒向濤頭立”,在改革的浪潮中銳意進取;遭遇災難時,“海內存知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詩詞,喚起無窮的力量。千百年來,中國人用古詩詞蕩滌靈魂、滋養精神。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時刻,古詩詞都是溫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中華詩詞文化一直在增強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陪伴我們詩意地棲居在神州大地。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點評作文從材料出發,立意精準,主旨契合材料內涵,條理清晰地通過三個分論點論述“古詩詞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所舉事例有很強的代入性和情境性。作文語言表達整散結合,富有文采和表現力。語句時而整飭而干練,時而優美而雋永。詩句的巧妙引用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古詩詞——現代生活的一束柔光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古詩詞——現代生活的一束柔光”。中國古詩詞是一種美,它帶給我們的,是美的色彩、美的音韻、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為我們快節奏的生活打上一束柔光,讓我們以詩詞為指路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古詩詞,我們要一直讀下去。古詩詞里有中華民族千年依存的大好河山。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和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萬種風情,令人著迷;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和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江南春色,令人心情舒暢;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山水田園,讓人心生向往;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湖光天色,令人賞心悅目。古詩詞讓散布在中華大地的地理景觀和山水樓臺,有了精神的支撐,有了人文的溫度。我們心中的蘇州,成了寒山寺,成了“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想到的武漢,是黃鶴樓,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我們遙望的西域,是玉門關,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每一個未曾到過的地方,在古詩詞的熏陶下,成了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熟悉的“故鄉”。古詩詞里有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真性情。我們可以從中感受“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般平凡的小幸福;可以折服于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情;可以在遠離故鄉時吟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抒發樸素而濃烈的鄉土之情;可以用《詩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發出愛情誓言;可以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排遣離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它能表現其他語言難以完美表現的意境。正因為如此,身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我們更應該自覺學習古詩詞,并汲取其精華,光大其精神。唯有給古詩詞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葉嘉瑩女士說:“古典詩詞讓人心不死。”沐浴在古詩詞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會死呢?而且當誦讀古詩詞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時,給整個民族帶來的,是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點評這篇作文的語言表達非常流暢,邏輯清晰。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大量引用古詩詞,使得論證更有韻味、更有深度、更有趣味。無論是作文的結構、內容,還是語言表達,都表現出了作者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