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學案課程標準 知識導圖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1.農業的發展(1)背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輸入中國。(2)表現①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②江南等地區農業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很多農民還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以獲取更多的收入。2.手工業的進步(1)手工業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2)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①產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②表現: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③發展:這類情況在清朝繼續有所發展。3.商品經濟繁榮(1)白銀成為主要貨幣自明朝后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2)商幫出現一些地方的人以經商聞名,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3)工商業市鎮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地區和交通要沖,興起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4.經濟局限表現(1)就全社會來看,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2)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也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二、思想領域的變化1.陸王心學(1)興起: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形成陸王心學。(2)內容:“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3)評價:陸王心學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而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2.李贄的反傳統思想(1)內容: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2)影響: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3.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1)背景: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①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工商皆本”。②顧炎武、王夫之:對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批判;顧炎武還認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后人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三、小說與戲曲1.背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2.成就(1)小說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在宋元話本基礎上創作的《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②明朝中期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清朝中期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別是神話小說和諷刺小說的杰作。③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2)戲曲①傳奇:明清戲曲創作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孔尚任等。②昆曲:舞臺演出方面,從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昆曲長期流行。③京?。呵宄拦饽觊g,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形成了京劇,并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四、科技1.傳統科技成果(1)重要科技著作①代表: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②特點: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學技術進行了總結。(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2.西學東漸(1)背景:從明朝后期起,一些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瑪竇等。(3)目的:借助傳播科學知識來達到傳教的目的。(4)貢獻①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②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其根本原因不是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的實行,而是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具體原因。明代經濟新現象明朝中后期,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其經營方式也發生變化,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新型雇傭關系。不同地域商幫的商業道德和文化山西商幫:義中取利,信譽第一。徽州商幫:賈而好儒,財自道生。福建商幫:自強不息,愛拼會贏。廣東商幫:敢想敢干,敢為人先。山東商幫:重土樂安,誠實守信。寧波商幫:靈活善變,開拓創新。洞庭商幫:審時度勢,穩中求勝。江西商幫:廣泛從業,小本經營。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從而讓理學從高高在上的臺階走到人間,沒讀書不識字的“愚夫愚婦”也能通過“發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學具有了普適性,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正式完成。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雖然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作用,但其只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并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面,仍然沒有跳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傳統思想范疇,因此它并不能等同于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在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時期小說和戲曲創作取得了重要成就。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雖被西方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但清代康熙以后便無人過問。中國古代許多科技發明無法得到推廣應用,往往出現中斷、失傳的現象。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其雖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來一直到當代的各種西方事物傳入中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國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及美國等地學術思想的傳入,對于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探究點一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命題探究]●角度1 從“史料實證”角度考查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史料 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①,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②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浮食奇民③,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戶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實錄》卷361萬歷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史料解讀]?、僦溉丝诙?,但擁有固定產業的人少。②指提供織機,開辦絲織工場的工場主。③指不從事農業生產的游民。[合作探究] 從史料中判定當時蘇州絲織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依據是什么?[我的思考]“機戶出資,織工出力”,自由勞動力與雇主產生雇傭關系。●角度2 從“歷史理解”角度考查明清商幫的興起史料 新都①勤儉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賈人娶婦數月則出外,或數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認識者。大賈輒數十萬,則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數人。其人皆銖兩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賈而無疑。他日計子母息,大羨,副者始分身而自為賈,故大賈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習懶習賺,有賈無副,則賈不行。其數奇(jī)販折,寧終身漂泊死,羞歸鄉對人也。男子冠婚后,積歲家食②者,則親友笑之。婦女亦安其俗,而無陌頭柳色之悔③。——《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史料解讀] ①徽州地區的古稱。②指男子成年后還連年在家。③指婦女思念丈夫的惆悵心情。[合作探究] 不同于傳統中國大部分地區重農輕商、安土重遷的習慣,史料反映徽州地區怎樣的經商習俗?[我的思考]史料反映徽州商人勤勉、誠信、合作、堅韌、進取的商業精神。●角度3 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明清商業發展的前景 史料 (明清時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關從商致富的記載,但幾乎毫無例外,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商人最后總是傾向于把累積得來的財富或過剩的資本投資于購買土地,或供應下一代有閑沉浸于傳統典籍,參與科舉,以便進入官僚行列……因此,我們可以說,引發人們營商致富的動機中,實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毀商業企業發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曉林《中國全史·商賈史》[合作探究] 史料說明明清時期經濟發展存在著怎樣的歷史局限。[我的思考]說明了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進而影響社會的進步和轉型。[史論總結]1.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明清時期經濟新現象(1)地區性商業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顯,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東南地區產生資本主義萌芽。(3)大宗白銀交易盛行,對外貿易中出超明顯。(4)各地之間和內部,尤其是東南地區商業發達,并涌現出地域性的商人群體。(5)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對人身依附關系的控制逐漸減弱。人口迅猛增長,人口密集地區的人口逐漸向邊地遷徙,向海外移民的規模逐漸擴大。2.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1)經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等空前繁榮,生產力不斷提高,經濟形態已經朝著開放型轉變。在蘇州等地出現了一些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2)階級: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提高,導致傳統觀念變化,固有的等級秩序受到沖擊。(3)思想:傳統儒家思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受到了沖擊,開始轉型;人們的傳統價值理念也悄然變化;文藝作品出現世俗化傾向。3.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明清時期制約經濟轉型的因素(1)市場因素:農民貧困,購買力低;“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很難形成海外市場;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和頑固性造成國內市場的狹窄。(2)資金因素:重農抑商政策使地主、商人往往把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3)政策因素: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品征收重稅,并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對外推行“閉關鎖國”政策,這都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4)政治因素:專制集權統治和傳統綱常禮教阻礙著社會結構的更新、變革。[針對訓練]1.從16世紀中葉開始,玉米、番薯、馬鈴薯等原產于美洲的糧食作物先后傳入中國,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逐步成為主導性的農作物品種。據此可知( A )A.緩和了明清人口增長壓力B.改變了明初的農業種植結構C.精耕細作進一步走向成熟D.對外開放加速明清經濟發展解析:由材料“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逐步成為主導性的農作物品種”可知,增加了糧食收入,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故A項正確;“16世紀中葉”是明代中后期,故B項錯誤;“玉米、番薯、馬鈴薯”是農作物,不屬于農業技術層面,故C項錯誤;明清時期的對外政策是海禁和閉關鎖國,故D項錯誤。2.明清時期,部分商人在河南開封設店,專門販賣紹酒、火腿、茶葉等江南特產。這表明當時( D )A.城鎮商業出現繁榮景象 B.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經商C.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 D.長途販運豐富了社會生活解析:由材料“河南開封設店”“專門販賣紹酒、火腿、茶葉等江南特產”可知,長途販運的實現豐富了社會生活,故選D項;A、B兩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坊市商品交易限制在北宋時期就已經被取消,排除C項。探究點二 明清時期思想領域的變革[命題探究]●角度1 史料 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①——《王文成公全書》卷26《大學問》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②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夫既以聞見道理③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李贄《焚書》卷3《童心說》[史料解讀]?、僦溉祟愊忍炀哂械牡赖律菩院驼J識本能,王守仁在此強調的是人本來就具有的“是非之心”。 ②與王守仁把“良知”解釋為“本來面目”相似。③指通過學習(聽講和讀書等)學到的道理(儒家經典倫理)。[合作探究] 閱讀史料,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陸王心學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傾向及其對封建傳統思想的沖擊。[我的思考]“致良知”,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有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具有思想解放傾向。李贄將“童心”與“聞見道理”對立起來,進而對儒家經典和傳統倫理道德秩序提出質疑,體現出明顯的叛逆色彩。這種思想變化一定程度上與明朝后期商品經濟發展、社會風氣變化的趨勢相適應,影響巨大。●角度2 從“家國情懷”角度考查顧炎武經世致用思想 史料 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號為通經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于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合作探究] 史料反映了顧炎武怎樣的思想主張?[我的思考]以救天下為己任;倡導經世致用;反對理學的務虛學風,注重務實學風。●角度3 史料 明朝后期李贄主張“人皆有私”,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明清之際的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認為“工商皆本”;顧炎武批判“私天下”的君主專制,提出“眾治”,倡導經世致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主張“循天下之公”,反對“天命”“道統”倫理。[合作探究] 史料反映明中期以后,在思想領域發生了怎樣的顯著變化?如何認識這種變化?[我的思考]思想界出現不同于傳統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專制的思想傾向。認識:這些思想在批判繼承傳統儒學的基礎上,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啟蒙的歷史進步性。[史論總結]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及表現特點 表現反傳統、反教條 李贄指出儒家經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還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說”“真心”反封建專制,帶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黃宗羲提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這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生了一定影響提倡“經世致用” 為學應求務實,致力于社會變革,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反映了資本主義 萌芽時代的要求 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針對訓練]3.相較于程朱理學,王守仁提出“良知”說,反對教條主義的束縛。此外,他還提出了人人皆可為圣人的“成圣”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會階層的意識形態界限。據此可知,王守仁的心學( A )A.彰顯人的自我意識 B.擺脫儒學思想束縛C.動搖社會等級觀念 D.批判君主專制統治解析:結合材料及所學可知,王守仁的心學注重人的主觀力量,主張人人皆可為圣人的“成圣”論,彰顯的是人的自我意識,故選A;心學屬于儒學的組成部分,故并未擺脫儒學思想束縛,排除B;心學同樣主張綱常倫理,它是維護社會等級觀念的,排除C;批判君主專制統治是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等人的思想,心學對此并未展開批判,排除D。4.李贄主張“因材”“并育”“各從所好,各騁所長”。李贄的這些言論( B )A.重視人的主觀意志力量 B.主張發展人的個性C.肯定了“天理”的存在 D.抨擊了道學的虛偽解析:A項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李贄主張對不同個性的人“各從所好,各騁所長”,即主張發展人的個性,故B項正確;李贄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故C項錯誤;李贄以“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抨擊了道學的虛偽,故D項錯誤。探究點三 明清文藝發展的原因和特點[命題探究]●角度1 史料 這一時期(明清)大為繁榮的小說、戲劇也競相以普通人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情感追求作為題材,屠夫、小販、商人、牧童、村姑、綠林好漢,以至三教九流進入文學殿堂,成為文學中的主人公,“好貨”“好色”成為許多作品的共同主題。——馮天瑜等著《繪畫中華文明史》[合作探究] 從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一現象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有怎樣的關系?[我的思考]明清小說、戲劇取材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地反映人們的現實生活。反映了明清文藝的世俗化、平民化、生活化、社會化的演變發展趨勢。關系:是當時社會諸多方面發生變化的反映;封建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經濟發展,城鎮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思想領域反傳統的進步思想;等等。●角度2 從“歷史解釋”角度考查昆曲與京劇的形成 史料 有學者在其論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徽、漢調 京之皮黃(京劇)發音 兩派唱白純用方言鄉語 平仄陰陽、尖團清濁分別甚清,頗有昆曲家法唱腔 漢調凈角用窄音假嗓 皮黃凈角用闊口堂音,系本諸昆腔行為 京劇,舉止、氣象雍容大雅,較徽、漢兩派,判若天淵[合作探究] 表格可能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我的思考]京劇的形成過程中,昆曲有較大貢獻。[史論總結]1.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1)工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形成了要求表現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廣大讀者群。(2)傳統的宋元話本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得到繼承發展,推動了通俗文學的發展。(3)社會識字率提高,更多的下層文人從事小說創作。(4)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迅速發展。(5)各種社會危機、社會矛盾逐漸加強,不少文人開始對現實進行批判。2.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明清小說的特點(1)數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2)反映廣闊的社會風貌,思想內容復雜。(3)藝術水平高超。(4)通俗化、平民化明顯。(5)傳統的輕商思想開始淡化,出現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浸染著拜金逐利風氣的作品。[針對訓練]5.明清時期大量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的白話小說蓬勃興起。這主要是因為( C )A.文人創作意識的覺醒 B.文學素材的不斷豐富C.市民階層的逐漸壯大 D.思想控制的漸趨放松解析:明清時期反映日常生活和百姓見聞的白話小說興起,其原因在于明清時期城市及商品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為滿足市民階層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小說創作出現了蓬勃發展的高潮,故選C項;市民文化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與文人創作意識的覺醒聯系不大,故A項錯誤;B項所述不符合題意,排除;明清時期思想控制強化,故D項錯誤。6.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C )A.《紅樓夢》極大地沖擊了統治秩序B.封建社會將為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C.《紅樓夢》與當時的主流思想不符D.封建倫理道德在當時已無積極影響解析:《紅樓夢》屬于文學作品,對封建統治秩序沖擊有限,故A項錯誤;《紅樓夢》沒有描繪新的社會制度,故B項錯誤;《紅樓夢》通過四大家族展現出封建社會的衰落,與當時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學不符,故C項正確;封建倫理道德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在當時還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故D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